•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關於長跑之王Mo Farah金牌背後的酸甜苦辣
1
關於長跑之王Mo Farah金牌背後的酸甜苦辣
2
我83歲,完成了人生第一場路跑賽
3
Nike跑步釘鞋歷史圖鑑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關於長跑之王Mo Farah金牌背後的酸甜苦辣

2016-10-18
話題 跑步 故事 馬拉松 路跑

兩屆奧運5000公尺和10000公尺雙料冠軍 ,「長跑之王」Mo Farah 睽違2年再度造訪臺北,開啟2016 Nike+ Run Club (NRC)大中華區跑步之旅。此行 Mo Farah 將擔任客座教練,為不同年齡與程度的跑者帶來專業訓練課程,並與NRC的教練與配速員分享跑步技巧。Mo Farah表示不論已獲得多少跑步的成就,他每日仍堅持以艱苦的訓練鍛鍊自己。他以自身經驗啟發所有跑者,不論你是專業運動員、菁英跑者還是兒童青少年,不論你是為了什麼目的跑步,勉勵更多人堅持訓練來突破自我,以“Just Do It”精神激勵自己、挑戰極限!

2016對Mo Farah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年,他沒想到自己可以拿到4面奧運金牌,由於2012敦奧已經拿到2面金牌,所以對於此次的比賽,他的壓力也相當大,還好拿到雙金牌,對自己來說也是相當大的榮幸。

長跑之王Mo Farah

跌倒再戰,每天都是練習天

令人印象最深的是,在里約奧運上,Mo Farah在10000公尺的比賽中不甚被絆倒…其實當下的Mo Farah內心是非常緊張,在那個跌倒的過程中,他甚至擔心自己4年的訓練就此功虧一簣…好在那時才在第15圈,他認為無論如何都得盡全力拚到最後,因此再度從場上爬起,找到節奏感,超過領先其他的對手,贏得金牌。
 
其實這不只是Mo Farah第一次在場上跌倒,2013年的紐約馬拉松,他也曾在途中跌倒,不過那時身體的狀況不如里約奧運來的好,也因此最後只得到第二名的成績。

關於平常的訓練,對Mo Farah來說沒有所謂的休息時間,一年有幾天,他就練習幾天,除非當天身體欠佳或是在飛機上,才會忍痛休息。

從低潮尋找啟發,開拓下一個金牌人生

Mo Farah在許多人眼中是一位萬眾矚目的田徑巨星,不管面對工作或是平時的自我訓練,對他來說都有著許多的壓力。他也提到:「許多運動員都有屬於自己的運動心理醫生,因為心理的壓力有時不是光靠運動就能完全解決。」不過Mo Farah認為自己已是一位相當有經驗的選手,對於心理上的調適,他已經非常清楚該如何調整。
 
2008年北京奧運是他人生最低潮的時期,當時因為某些失誤使得他無法進入田徑總決賽,幾乎認為自己的運動人生就此完蛋,他甚至懷疑自己是否根本不適合田徑這條路…但也因著自己的經驗,他將這份低潮的啟發延續至2012的倫敦奧運,誓言一定要拿金牌。

運動能得到更多視野的遼闊

Mo Farah 是史上最出色的長跑運動員,身為四個小孩的父親,也致力於提倡兒童熱愛跑步與運動教育。因為對於Mo Farah來說跑步帶給他的不只是生理上的幫助,更多是視野的遼闊。
 
15歲時便開始坐飛機前往其他國家參賽,途中他發現原來跑步還可以看到各種不同國家的文化,為此他也夢想傳達給世界各地的小朋友,告訴他們運動是一個可以帶你去世界各國看不同風景的好選擇,不要放棄自己喜歡的事情,也許有天它會給你意想不到的收穫。

目前,Mo Farah也正為明年的世界冠軍賽努力,他表示:「除了拿冠軍,最重要的意義也是又能回到自己的家鄉倫敦比賽。」我們也祝福Mo Farah在2017年世界冠軍賽,奪得佳績。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我83歲,完成了人生第一場路跑賽

2017-03-03
故事高齡話題跑步

格爾達‧撒母爾斯 (Gerda Samuels)是一位83歲的阿嬤,去年五月,她參加了有生以來第一次的跑步比賽並通過了終點。雖然只有2英里(約3.22km),但這個比賽最大的宗旨是在為慈善而行的歡樂跑,但對於已經83歲的她來說,這次參賽讓她感覺自己還不老,也因此而歡欣鼓舞,並在賽後與接受陌生人的擁抱和祝賀,使她開心不已。

©Gerda Samuels

運動是每個年齡都能做的事

在開始跑步之前,格爾達一直都是個熱愛健身的人。三年前,她都還會固定在家中附近的健身房訓練,不過最近關門了,這使得她暫時沒有合適的地方去健身。雖然如此,喜歡團體生活的她,仍偶爾會與朋友或丈夫一起去遠足。
 
後來,格爾達接觸到當地基督教青年會(YMCA),那裡有許多與他年紀相當,也喜愛運動的人。雖然過去她覺得那裏人多擁擠,但當她第一次走進那裡時,卻被裡頭的活力與熱情深深感動。於是她全心投入,同時還參加了YMCA專門為老年人設計的銀跑鞋(SilverSneakers)訓練計畫。

這個班上有各式各樣的老年人,每個人都面帶笑容,也都很有趣,他們會隨著音樂跳舞,其中一位已經94歲了,當在訓練單腳跳的動作時,即使她跳地不如其他人高,但仍努力的參加每一堂課。同時也讓其他人更了解到運動健身真的是每個年齡段都能進行的事。
 
其實格爾達從小就很喜歡散步與跑步,小時候住在德國小村莊的森林裡,她常與家人一起運動以平復今日的煩惱或是思考一些事情。

相信自己能做到,就能戰勝一切

為激勵人們運動,YMCA舉辦了一場2英里(約3.22km)的歡樂跑、健走。儘管距離很短,但對83歲的她來說還是個很大的挑戰。不僅如此,途中更具挑戰性的是,前半程還是上坡路,但格爾達跨過終點的決心,足以戰勝這一切的困難。
 
賽前幾個月,YMCA建議她每週總散步的里程需為5英里(約8.05km)。她決心達到目標,並告訴自己一定能辦到。訓練過程中除了努力不停下腳部以外,她還會不時的與附近遇到的跑友微笑揮手,有時看到小狗狗,還會與他們玩跑圈圈呢!

©Gerda Samuels

比賽當天格爾達很緊張,於是她找了朋友與她一起出發,雖然她得腳步沒有朋友走的快,但當她過了上坡之後,旁邊的人群皆為她歡呼,也讓她備受鼓舞。這場比賽中還有推著嬰兒車的媽媽,以及柱著拐杖的女性。所以,她也更鼓足勇氣,衝向終點。
 
當獎牌掛在脖子上的那一瞬間,格爾達覺得自己就像是得了奧運冠軍一樣,她接受自己已經老了的事實,但她的表現也足以證明了世界上仍然有很多事可以做到。

©Gerda Samuels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Nike跑步釘鞋歷史圖鑑

2016-08-19
鞋子里約奧運奧運NIKE跑步話題

在Nike,設計過程的源頭便是與運動員之間的合作。運動員們無所不聊,從奇聞軼事、資料分析、討論穿過的鞋子甚至運動中的影片畫面,為解決運動遇到的難關而激發出創新的設計火花。Nike的設計師們與運動員一樣,為更棒的未來尋覓新的想像。這也表示他們要大膽冒險、突破極限,並時時提醒自己:為了追求完美的比賽,創新之路沒有終點線。
 
沒有一個競賽領域比田徑更能表達這樣的精神,Nike自六十年代末起就開始與跑者共同設計跑步釘鞋。演化至今,Nike的釘鞋歷史圖鑒上,涵蓋從100公尺短跑到10000公尺長跑的徑賽項目,皆能找到打破陳規及創新設計思維的戰靴來幫助運動員激發潛能。

里約奧運田徑指定鞋款Nike Zoom Superfly Elite

Handmade Shoe by Bill Bowerman (1966)

Nike Canada Quick 4 (1972)

Pre Montreal from the Blue Ribbons Collection (1973)

Track Spike Handmade by Bill Bowerman and Worn by Steve Prefontaine (1973)

Nike Americas Worn by Steve Prefontaine (1974)

Nike Triumph (1978)

Nike Vainqueur (1978)

Nike Track Spike (1979)

800M Nike Track Spike (1980)

Nike Zoom D (1982)

Nike Zoom S (1982)

Nike Zoom S II (1985)

Nike Zoom Light (1988)

Nike Zoom Ultra (1988)

Nike Zoom Ultra II (1990)

Nike Zoom D for Team USA (1992)

Nike Zoom S (1992)

Nike Zoom S Nike International (1993)

Gold Spike for Michael Johnson (1996)

Nike Zoom Eldoret (1996)

Nike Zoom Super Fly (1996)

Nike Zoom Jasari (1998)

Nike Zoom Super Fly II (1998)

Nike Zoom Kennedy (1999)

Gold Spike Autographed by Michael Johnson (2000)

Nike Zoom Super Fly (2000)

Nike Zoom Ventulus (2000)

Nike Zoom W (2001)

Nike Air Zoom Miler (2004)

Nike PV Lite (2004)

Nike Zoom Maxcat (2004)

Nike Zoom Monster Fly (2005)

Nike Zoom Matumbo (2008)

Nike Zoom Matumbo (2008)

Nike Zoom Victory (2008)

Nike Zoom Mamba (2009)

Nike Superfly R3 (2012)

Nike Zoom Ja Fly (2012)

Nike Zoom Matumbo 2 (2012)

Nike Zoom Superfly R2 (2012)

Nike Zoom Superfly R4 (2012)

Nike Zoom Victory Elite (2012)

Nike Flyknit Spike (2012)

Nike Zoom Superfly Flyknit (2016)

Nike Zoom Superfly Elite (2016)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