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訓練動作
  • 上半身肌群
  • 健身
  • 啞鈴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跑5K
  • 跑步
  • 重量訓練
  • 核心肌群
  • 初階訓練
  • 瑜伽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運動器材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這樣吃,燃脂最快速
1
這樣吃,燃脂最快速
2
一份烏龍麵相當於吃進十三顆方糖?你的醣分攝取量應該這樣抓才不會變胖
3
什麼是糖上癮?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這樣吃,燃脂最快速

2016-10-24
知識庫 飲食 瘦身 書摘 減脂 飲食方式

肥胖向來是現代人最為煩惱的問題,不僅影響外觀、也對健康造成影響。但很多人都忽略了一點:肥胖不是體重的問題而已,脂肪的堆積才是關鍵。因此正確的體重控制應該是:「如何消除脂肪」。

運動與飲食控制是減重的基本原則,然而正確選擇可以幫助脂肪燃燒的食物,比較容易達到減重的效益。燃脂食材在攝食後可以有效促進脂肪代謝,俗稱脂肪的燃燒,以下為常見的燃脂食材:

確選擇可以幫助脂肪燃燒的食物,比較容易達到減重的效益。

肉桂

臺灣人較少食用肉桂,但隨著飲食西化,越來越多人飲用咖啡,並且在咖啡的奶泡上面撒上肉桂粉,或在麵包裡加入肉桂以增添濃郁香氣。其實,若想讓身體脂肪分解加速分解代謝,只要在食物中添加四分之一至一茶匙的肉桂,不僅香濃可口,燃脂效果更是綠茶的二.五倍。

©rathiltd.com

五穀雜糧類

也就是「粗糧」,相對於稻米、小麥、白麵等「細糧」,粗糧主要包括玉米(不包含甜玉米)、高粱、小米、蕎麥、燕麥、薯類及豆類等。粗糧既可滿足人體對澱粉的需求,又因富含豐維生素B1 與B2,具有燃脂與體重控制的效果。

其中,又以玉米和番薯為最佳燃脂代表。玉米中含有較多的粗纖維,比一般米、麵高出四至十倍,它還含有大量鎂,鎂可加強腸壁蠕動,促進機體廢物的排泄。我建議將玉米保留玉米鬚煮湯,冷卻後取代茶飲,且玉米食後容易有飽足感,所含熱量卻很低,是減肥的最佳代用品之一。

至於番薯,每一百公克的熱量為一百二十四大卡,熱量僅為饅頭的一半,它是生理鹼性食物,食後可抑制皮下脂肪的增長與堆積。而且利於排便,對於燃脂也相當有效。若是擔心吃完番薯後導致排氣或脹氣,可以在烹煮之前,將其切塊,用鹽水泡一、二個小時再煮或烤,就能減少食後的泛酸,以及腹部脹氣和排氣等不適感。

玉米和番薯是五穀雜糧類裡最佳燃脂代表

咖啡因

咖啡因是茶及咖啡苦味的來源,可以刺激腦部活動,振奮心情,同時還有利尿效果。咖啡因有促進脂肪分解的功效。綠茶、烏龍茶或咖啡等,都含有咖啡因,飲用時不加糖及奶精,燃脂功效才能充分發揮,但喝咖啡會心悸者並不建議嘗試。

©suppversity.blogspot.tw

大豆製品、納豆輔酶

大豆製品,如豆腐、豆皮、豆漿及味噌中,所含的大豆皂角含量都相當豐富,它能讓腸胃不易吸收多餘熱量,也具有抗氧化、調降血膽固醇及血脂肪的作用,能抑制血栓生成,防止動脈硬化。

納豆輔酶:納豆黏液中的酵素可清除血栓,還能促進燃燒脂肪,抑制過剩脂肪儲存。適當攝取納豆有助健康。

©health-good.jp

辣椒素

辣椒粉、辣椒油以及辣椒,都含有豐富的辣椒素,辣椒素被發現具有燃脂功用,它可以刺激副交感神經,加速能量代謝,但是腸胃道功能較差者要斟酌食用。

維生素B1、B2

維生素B1及B2對於熱量的代謝相當重要,它們是酵素的輔酶,如果缺乏時,酵素就無法發揮作用。然而,由於維生素B1、B2是水溶性的維生素,無法儲存於體內,多餘的還會隨尿液排出體外,所以相當容易隨著食品加工過程而流失,必須時常補充。

動物肝臟稱得上是維生素B群的寶庫,而全穀類、五穀雜糧、酵母、小麥胚芽、豆類、牛奶、肉類等,也都是重要來源之一。

©drwillard.com

天然酵素

酵素不但能避免中性脂肪(又稱三酸甘油酯)囤積在血液中,也可以促進新陳代謝,達到燃燒脂肪的功效。適當補充酵素,可以達到節省體內酵素的目的,身體就能有效利用體內酵素來消耗多餘脂肪,自然能促進熱量的代謝。

鳳梨、香蕉、木瓜、奇異果等,都含有非常豐富的酵素,另外,香菇、白蘿蔔、洋蔥、山藥、豆芽菜等蔬菜,酵素含量也很豐富。

©wreckitralph-fanon.wikia.com

共軛亞麻油酸

共軛亞麻油酸是亞麻油酸的同分異構物,已發現具有增加肌肉及減少體脂肪囤積的功效。此外,也具有清除自由基及抗癌等效果,建議由葵花油中攝取。

©okhsc.com

木質素

木質素可活化腸道功能,使排便通暢,刺激新陳代謝,脂肪不容易堆積。常見食材如芝麻、燕麥、穀類、可可亞、大豆、亞麻仁等,都含有很豐富的木質素。

©1688.com

輔酶Q10

Q10是身體燃燒熱量時所必備的物質,如果體內Q10足夠,則我們所攝取的脂肪就能充分被代謝分解。除了燃脂,Q10也具有抗氧化,並清除體內自由基,有助於維持健康。富含輔酶Q10的食物包括秋刀魚、沙丁魚、鮭魚、鮪魚等魚類。另外,牛肉或羊肉等紅肉、菠菜、花生、豆腐、豆漿、橄欖油、葵花油也有相當豐富的含量。

©theinertia.com

營養學博士的提醒

正確飲食有助脂肪燃燒,但過度大量食用燃脂食物也是不正確的。每天保持三十分鐘的活動或運動,可以活化身體的細胞,並持續有效燃燒脂肪。所以正確的食物選擇與適當的運動,才會對體重控制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書籍資訊
◎本文摘自大是文化出版,營養學博士王進崑著作:《這樣吃,體能回到20歲》新書。此外,本書也透過太極陰陽調和與平衡觀念,強調過與不及可能帶來的傷害。王教授以親身經歷,說明每天如何實踐運動營養的健康飲食法,成功拯救自己的衰老,找回健康活力。

書籍資訊 請點此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一份烏龍麵相當於吃進十三顆方糖?你的醣分攝取量應該這樣抓才不會變胖

2019-06-24
書摘觀念減脂飲食方式瘦身話題

我們都知道導致人發胖的唯一因素就是醣。而現代人在無意識之中,攝取了過多醣分已達近乎成癮的地步,所以只要限制每天吃進肚子裡的醣分,妥善管控攝取量就能減重。

 

只要限制每天吃進肚子裡的醣分,妥善管控攝取量就能減重。

限制醣分攝取量

那麼,該怎麼限制醣分的攝取呢? 首先,要減少每天飲食中的飯、麵、麵包、芋薯類等的份量;而蔬菜及肉類、魚類、豆腐等則可以盡量吃到飽,完全不必在意卡路里。當然,罐裝咖啡及果汁、含糖飲料等都要嚴格禁止;請養成口渴時喝水或茶的習慣,另外,諸如蛋糕及各種休閒零食、仙貝等也都算是由大量醣分聚集而成的東西,則應避免食用。尤其晚餐要盡可能減少醣分的攝取,若是早餐或午餐葡萄糖較容易因後續的活動而被消耗掉,但晚餐後很快就睡了,因此很容易直接累積在身體裡;晚上千萬別吃醣分含量高的東西,只要徹底遵守此原則你一定會瘦。

而無論如何就是很想吃醣分食物時,只要吃完後立刻做快走或散步之類的運動,就不會發胖。為了能確實減重,最好將一整天的醣分攝取量控制在六十公克以下,如果只是要維持體重,那麼,請以男性一天在一百二十公克以下,女性一天在一百一十公克以下為攝取標準。

為了能確實減重,最好將一整天的醣分攝取量控制在六十公克以下。

烏龍麵含13顆方糖

一份烏龍麵就含有五十三公克的醣分,相當於方糖十三顆;蕎麥麵也含很多醣,甚至糙米在醣分的含量方面也跟白米差不了多少;蔬菜中的芋薯等根莖類含有很多醣,也就是說,別以為吃了馬鈴薯沙拉就等於「有攝取蔬菜」;玉米片等穀片也是具健康形象,但其實骨子裡根本就是一堆醣的玩意兒。

正確飲食習慣

換言之,一般所謂的「主食」通常都含有大量醣分,午餐來個「兩盤蕎麥涼麵」之類的吃法,可說是再糟糕也不過,若是真的想瘦就必須重新建立以菜餚為主的飲食習慣,此外,不只是日本人現在就連外國人也很愛的壽司,其實是個「大麻煩」!因為,尺寸雖小但有捏過所以飯量其實不少,再加上醋飯為了中和醋的酸味,也都有加糖進去,所以,建議壽司別多吃就留到有特別慶祝活動的時候再吃吧。

書籍資訊

◎ 圖文摘自悅知文化,牧田善二 著作,陳亦苓 譯《最高飲食法:給商務人士的教養書,飲食習慣決定了你人生的格差》一書。

本書特色

工作能力的提升,從「飲食」做起!

為了保持水準以上的表現,擁有清晰的思緒及穩定的情緒,你的飲食習慣與人生、職場表現息息相關!

全球商務人士關切的熱門議題──

藉由控制醣分來調整身心的「瘦身飲食法」利用早中晚的飲食,提升24小時「身體機能飲食法」,防止外表、精力、體力衰弱的「防老化飲食法」,世界統計數據分析出的「百年人生十大共通法」。以符合人體機制的「飲食知識」守護健康!

本書破解舊醫學常識、民間說法與自創健康法,根據全球最新的科學證實與可靠的論文佐證,作者身為醫學博士,以多達20萬的臨床經驗為基礎,告訴你何謂醫學上的正確飲食法,並且對於肥胖、老化、疾病,提出實際的因應對策。

書籍內容對任何人都淺顯易懂,包括:開始中年發福的人、想知道有效減肥法或美容法的人、希望好好管理健康的上班族……都能透過「飲食教養」讓自己的人生提升到另一個層次。

• 更多悅之文化《最高飲食法》一書資訊 請點此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什麼是糖上癮?

2017-09-12
生活保健飲食知識庫

為什麼每次都對自己說:「我只吃一塊餅乾就好。」但卻不知不覺地一塊接著一塊,有時候甚至把整包餅乾都吃完了?是因為吃甜食會讓你心情愉悅嗎?如果甜食真的能讓你心情變好,那一開始為什麼要限制自己只能吃一塊?是因為害怕吃太多造成身體的負擔?還是因為你擔心整包餅乾吃個精光後,隨之而來的罪惡感,讓你懊悔不已,責怪自己如此缺乏自制力。 你大可好好地享受真正能讓人心情變好的食物,不需要小心翼翼地限制攝取量。我們會刻意控制甜食的食用量,不敢大口大口地吃,就是因為我們早就知道攝取過多糖分對身體不好。 你可能會心存懷疑,吃甜食明明就能讓心情變好,稍後我將針對這樣的情形做更詳細的解釋,現在我只希望你能抱持開放的心態,思考吃糖可能不會讓你心情愉悅,恐怕還會引發憂鬱,只要開始思考其中的可能性就好,不需要馬上認同。 若糖分並不能讓人感到開心或滿足,為什麼每次吃餅乾總是一塊接著一塊? 答案可能出乎你意料之外:

什麼是糖上癮?

糖上癮

很多人可能都聽過「糖上癮」,卻對這樣的說法嗤之以鼻,認為只是無稽之談。即使真的對某種食物上癮,我們總是不斷地安慰自己「每個人都有特別愛吃的食物」,沒有人會承認自己成癮。或許我們都堅信自己很有自制力,然而,為什麼明明知道零食對身體有害,卻完全無法控制自己想吃甜食的欲望,一塊接著一塊吞下肚?來談談其他的成癮案例,毒癮者不斷地有吸食毒品的欲望,曾來過我們藥癮治療特別門診的病患都已瞭解,毒品並不能讓他們感到開心愉悅,也無法從中獲益。只是停用後一段時間即會出現戒斷症狀(withdrawal),一旦產生戒斷症狀會使人痛苦不堪,而再次吸食只是令自己回到初次吸食前的平靜狀態而已。

成癮的過程其實是一種重複性的強迫行為,前幾次食用會使身體出現對該物質的渴望(craving),之後不斷重複食用都只是為了減輕戒斷症狀的不適。 一般的成癮患者選擇持續使用成癮物質,而非嘗試尋找根本原因,打破成癮的循環。海洛因成癮者重複吸食成癮性藥物猶如火上澆油!上癮的情況只會趨於惡化,一發不可收拾。 多數人都以為戒斷症狀只有身體層面的痛苦,實際上,對於成癮物質的渴望只有百分之一是生理反應,成癮物質改變了身體的生理功能,一旦停止使用,體內失去平衡,將產生種種不舒服的症狀。不過,生理上的戒斷症狀還算輕微,主要有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心理過度依賴的問題,由於大腦的神經迴路已經改變,心理依賴的剝奪感才是令人痛苦難耐的真正原因。

為什麼會想要接觸那些容易讓人成癮的物質?因為我們都誤以為能藉此尋求精神上的支持,毒癮者希望透過海洛因獲得快樂,吸菸者渴望尼古丁能幫助他們放鬆,糖上癮者則是向甜食和精製碳水化合物尋求慰藉。 生活中接觸到的各種資訊對成癮有很大的影響,別小看傳播媒體的力量,我們已在無形之中被錯誤的訊息洗腦了。即使知道毒品的危害,也沒有吸食過任何毒品,你的腦中卻多少有些毒品能使人快樂似神仙的錯誤印象。 部分是因為電影、電視內容的不良影響,讓人誤以為毒品能解憂,也有部分原因是很多年輕人認為淺嚐即止的影響不大,並不會危害他們的身體、家庭,甚至是一生。來我們藥癮治療特別門診的病患早已嚐到苦果,我不必再跟他們多做解釋,他們早已深刻體會毒品無法讓他們變得快樂。

為什麼會想要接觸那些容易讓人成癮的物質?因為我們都誤以為能藉此尋求精神上的支持 ©expertbeacon.com

為何會產生糖上癮現象

一旦有了第一次攝取「壞糖」的經驗,不久後,身體就會產生戒斷症狀的反應,出現輕微的情緒低落、焦慮、焦躁不安,剛開始生理上的戒斷症狀非常輕微且不易察覺,不會讓你感到不適,只會讓你不自覺地急於再次攝取。 再次攝取「壞糖」能暫時緩解戒斷症狀輕微的不適感,你可能會誤以為它讓你感到舒服且放鬆,但再次攝取「壞糖」其實只是讓你回到第一次攝取前的狀態,並不會變得更好。 為了減輕戒斷症狀,你持續攝取「壞糖」,但也只能暫時緩解,反而更加惡化糖上癮的問題,變成惡性循環。這種微妙的成癮機制,常常在你還沒意識到之前,大腦就被綁架了。尤其是糖上癮,跟其他的成癮過程不太一樣,糖分不像毒品一樣讓人有所警覺,一般人不覺得糖能有多大的危害,也不會特別注意自己吃進了多少糖,結果不知不覺中就上癮了。

甜蜜蜜的孩童健康殺手

糖上癮和幾乎其他所有上癮症最大的不同在於,糖上癮的推手往往是最愛我們的父母,或是從小細心照顧我們長大的人。往往在我們長大後,意識到攝取了過量的糖之前,我們早已「糖上癮」多年!打個比方,糖上癮就像是你體內住了一隻小怪獸,而「壞糖」就是牠的食物。如果你沒有時常餵養牠,牠就會在你體內又吵又鬧、又叫又跳,讓你渾身不對勁。但即使你餵了牠,也只能暫時安撫,過沒多久牠又會渴望攝取更多的糖,才能感到滿足。別小看牠的威力,若不及早戒掉「壞糖」的癮,餓死體內這隻小怪獸,小怪獸總有一天會變成更難纏的大魔王。

大魔王從小到大,照顧我們長大的家人總給我們一種觀念,聽話的孩子有糖吃,我們深信糖果甜食無疑是一種獎賞,可療癒心靈,甚至還覺得甜食是體內產生能量的必要食物。卻沒發現嗜甜的小怪獸已經悄悄地在你體內住了下來,牠們很高興你有這些錯誤觀念,這樣牠們才有源源不絕的食物!每攝取一次「壞糖」能暫時安撫那些小怪獸,但平靜不久,牠們卻又蠢蠢欲動,搞得你心神不寧。小怪獸可以比喻為身體層面的戒斷症狀,戒斷症狀其實沒有那麼嚴重,比想像中輕微很多。生理依賴不是讓你戒不掉的主要原因,真正可怕的是心理依賴感,大腦產生強烈的被剝奪感讓人焦慮不安,才是最難解決的大魔王,讓你不斷渴望成癮物質。 先以「不攝取壞糖」的方式餓死體內的小怪獸,你才有辦法真正對付大魔王,也確保這一切不會重蹈覆轍。

甜蜜蜜的孩童健康殺手—糖上癮就像是你體內住了一隻小怪獸,而「壞糖」就是牠的食物。 ©factrepublic.com

從小養成的糖上癮

成癮在我們的觀念中是個負面的詞彙,會對人際關係和身體健康等生活方面造成負面影響,甚至觸犯法律。多數成癮問題都出現在青少年時期、或二十歲出頭的年輕人。然而,糖上癮的情況比較特殊,當我們還是小嬰兒的時候,已經不知不覺吃進一堆「壞糖」。 有多可怕!我們當時年紀還小,還沒有能力控制自己的飲食,也沒意識到自己吃了什麼,就吃進了成癮物質。我們都以為這種事只發生在一些悲慘的小嬰兒,因為媽媽在懷孕期間吸毒,才會造成他們一出生就有海洛因或古柯鹼成癮的症狀。毒品氾濫問題一直是社會大眾關注的議題,大家都知道海洛因或古柯鹼成癮的嚴重後果,但是,過度肥胖、心臟疾病以及糖尿病的每年死亡人數甚至比海洛因成癮的死亡人數高出好幾百萬,壞糖問題卻沒有得到相同程度的關注。 必須放下對「成癮」的成見,深入瞭解成癮現象,以及糖上癮產生的真正原因唯有認清自己有糖上癮的問題,並承認自己無法控制「壞糖」的攝取量,才有可能 真正脫離「癮」的無形桎梏。更重要的是,別一下子就把自己逼太緊!

糖陷阱

受到了洗腦,我們根本就毫無知覺到底吃下了多少糖分,以致掉入陷阱,不知不覺中我們就慢慢地上癮了! 吃了「壞糖」之後血糖快速上升,身體必須分泌大量地胰島素來處理血糖,但馬上又因為血糖濃度快速下降到偏低水準,於是再引發下一波的進食欲望,導致強烈的假性飢餓感。只好再吃那些你自以為「喜愛的食物」來緩解飢餓,反而又吃進更多「壞糖」,形成惡性循環,使人無法自拔。

大家可能會因此下了這樣的結論:若一段時間不攝取「壞糖」,身體自然會回復正常,擺脫糖上癮,不再無止盡地渴望有害健康的食物。然而,事情哪有這麼簡單!對於吸菸者、酒鬼、海洛因成癮者和暴食者,突然有幾天完全停用成癮物質,並無法真的戒掉上癮行為。舉例來說,若所有菸癮者一個禮拜不抽菸,體內的尼古丁就能馬上淨化乾淨,那菸商大概在好幾年前都倒閉了吧。 即使體內的尼古丁都淨化乾淨,吸菸者也不一定能完全脫離對菸草的依賴,因為菸癮不只是生理上的癮,更難處理的是心理的依賴性。事實上,所有成癮都是如此,包括糖上癮,99% 是心理依賴的問題。因為你一直以來都深信甜食(包括加工過或澱粉類碳水化合物)是快樂來源、減壓良方。只要你一直如此相信著,不能吃這些食物的時候,就會感到被剝奪,且埋怨沒有甜食的生活是如此悲慘! 如前所述,成癮可以分成生理和心理兩個面向:小怪獸是生理層面的渴望;而大魔王則是心理層面的依賴。

成癮之初,小怪獸剛形成時,你還有機會在短期內藉著徹底停用成癮物質的方式來根除小怪獸,而一旦大魔王在心中成型且日漸壯大,就很難真正戒除。 大魔王是由社會文化的洗腦累積而成,糖上癮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含有「壞糖」的食物大多都讓人覺得是快樂來源、減壓良方,許多人都有這種錯覺,那就是問題所。因為產生了心理依賴,越是想從中獲得精神慰藉,越是一步步往陷阱裡去。

愉快有可能是一種錯覺

近幾年賭博越來越猖獗,我們可以從賭博成癮更清楚地看出心理依賴的影響。賭徒並沒有食用任何成癮物質,但他們的上癮症狀卻和其他類型的成癮者一樣。心理上那種幸福與快樂的錯覺使成癮者無法自拔。當你極為渴望蛋糕、餅乾等大家認為療癒人心的食物,接著你也拿起一塊吃了下去,要多久之後才會感覺到心理獲得慰藉?幾乎是同時,對吧?吃下去的同時就感到療癒。不過,吃下去之後至少要花幾分鐘身體才會消化吸收、產生作用,怎麼可能在吃下去的那一刻馬上就感到療癒、得到心理的慰藉? 不可能!只因為我們一直深信甜食是身體所需要的能量,所以對甜食產生了強烈的欲望。只要大腦「意識」到你已獲得甜食,對甜食的渴望就能得到緩解。你以為是吃甜食使你感到愉快,然而,這種快樂感是一種錯覺,甚至是大腦的幻覺。

只要大腦「意識」到你已獲得甜食,對甜食的渴望就能得到緩解。 ©huffingtonpost.co.uk

陷阱如何運作

大家有聽過豬籠草嗎?豬籠草是一種食蟲植物,擁有呈圓筒漏斗形的捕蟲籠,籠內有許多蜜腺,能分泌出含有果糖的蜜液來引誘昆蟲入內。昆蟲一開始會站在囊口,試圖吃裡面的蜜液。蜜液卻如世上最甜蜜的毒藥,一步步引誘昆蟲邁向死亡的陷阱。昆蟲不知不覺中越走越裡面,一旦跌入平滑的囊口,就溺死並被消化掉。 成癮的陷阱也是如此運作。糖上癮和其他成癮不同的是,我們在還沒有長大到足以意識到自己在做什麼,就已經瀕臨囊口。等我們意識到食物中營養價值的問題,我們早就一步步走在平滑傾斜的囊口上,幾乎快要跌入囊中。 很多人都聽過含糖食物有害健康的論點:蛀牙、變胖以及心臟病、糖尿病等疾病的風險增加。

除了疾病問題,吃了太多含糖食物還會讓人昏昏欲睡,時常感到疲倦。但是,即使你清楚知道含糖食物的壞處,你還是繼續吃。因為我們總覺得世界上有這麼多人也是吃著含糖食物,他們也沒有出現任何明顯的疾病症狀啊!同時,網路上又有許多錯誤觀念,告訴我們含糖食物能療癒人心,讓人感到幸福快樂、性感迷人。所以,我們選擇把耳朵關上,不接受正確的觀念,繼續狂吃含糖食物。就如同站在豬籠草囊口上的昆蟲,已經站立不穩,幾乎就要滑倒跌入籠內。我們一直以為飲食習慣是自由意志選擇的結果,不過事實是,早在我們能夠分辨食物的好與壞之前,我們便已失控!

嬰兒斷奶後所吃的罐裝嬰兒副食品通常都有含糖。有些只含有天然的水果糖分,但還是有很多副食品會額外加糖。許多產品雖然說是天然果糖,但還是有健康疑慮,因為它們可能有被加工或混和過,造成身體吸收糖分的速度過快,使血糖值急速上升。額外添加糖的情況更為常見,大家常買的甜麵包每一百克就含有二十九克的糖。當然不只是嬰兒食品,長大後我們每一餐的主食還是各種澱粉類碳水化合物(壞糖):早餐玉米片、馬鈴薯、米飯、義大利麵和麵包。 小時候我們要吃糖果、蛋糕和餅乾,通常都是須仰賴父母給予,無論多寡,總是由他人替我們決定。長大後,終於掌握了決定權,我們就沉浸在自己愛吃的食物中。以前受到控制的壓抑感受,一得到解放,很容易就過度沉迷。不要誤以為你終於獲得選擇自己飲食的權力,其實你早已被心裡的大魔王挾持了。

「壞糖」如何讓人上癮

糖上癮者攝取「壞糖」後,產生短暫愉快的錯覺,這種感覺只會越來越短暫,甚至消失。在我們意識到之前,早已糖上癮多年。我們的血糖長時間反覆劇烈波動,早已出了問題,使得我們越來越依賴糖,需要攝取更多的「壞糖」,才能達到原本正常的幸福感。甚至都忘記了我們身體根本不需要反覆攝取「壞糖」,本身就有處理壓力、緊張及生活需求的能力。我們一直被蒙在鼓裡,誤以為「壞糖」能讓人感到幸福愉悅,看不清真相。 事實上,我們第一次攝取「壞糖」的時候,並不會有那種不可思議的興奮、愉快感受,大家可能沒有印象,因為那時候我們都還只是個躺在搖籃裡的小嬰兒。很有可能在我們出生之前,就已經掉入「壞糖」的陷阱。

因為母親在懷孕時攝取「壞糖」,我們在母親的肚子裡也跟著受到壞糖的影響。母親攝取「壞糖」後,嬰兒也會受到隨之而來的戒斷症狀影響:血糖值從「偽性高血糖」快速下降,導致飢餓感、焦躁不安、疲倦嗜睡等症狀。我們並不會意識到這些,然而,戒斷症狀可能影響胎兒踢腳的頻率、出生之後的嬰兒哭聲大小,以及煩躁不安的情況增加,導致嬰兒哭鬧,吵著要更多食物。如圖所示,無論是出生前還是出生後,我們開始攝取「壞糖」之前,正常的幸福水平(level of wellbeing)都是從100% 開始,一旦開始攝取「壞糖」就降到了90%。 當我們再次攝取, 幸福水平不會再回到100%,最多只會上升到95%。一旦我們身體自然的飢餓機制被打亂了,繼續攝取「壞糖」只會讓情況越來越糟,幸福水平再也無法回到100%。看似好像變得更好,但其實我們只是回到了攝取「壞糖」之前的狀態,稍微擺脫了「壞糖」戒斷反應的不適感而已,因而產生惡性循環。

沒過多久,戒斷症狀再次出現,飢餓感、焦躁不安、疲倦嗜睡等症狀讓我們的幸福水平降到了85%。每一次血糖劇烈波動都讓幸福水平變得更低。然而,再次攝取「壞糖」,戒斷症狀得到緩解,會感覺舒服一些,但這次幸福水平只會回到90%。食糖後的興奮感不可能再回到原先的「高點」。無論幸福水平變得多低,我們居然還傻傻地感激含糖食物讓我們心情愉悅、快樂! 事實上,生理依賴(小怪獸)非常微妙又難以察覺。父母都沒有注意到,數十萬的嬰兒一出生就已經「壞糖」上癮。往後的生活中,我們試著擺脫「壞糖」而產生的不適感,並不是生理因素造成,而是受心理上的剝奪感所致。大家有看出來這種「假性興奮感」是如何讓我們深信「壞糖」是無害的,甚至還認為含有「壞糖」的食物有助於紓壓?受到食品業者廣告與行銷手法的影響,再加上社會大眾對壞糖的「益處」有諸多誤解,難怪大家都難逃「壞糖」的陷阱,逐漸被(大魔王)洗腦,想要擺脫心理依賴的時候就顯得特別痛苦。

一旦你瞭解到自己是如何受「壞糖」愚弄,你就更容易擺脫壞糖、重獲自由,更重要的是還能夠長久維持,並樂在其中。不過,你並不像站在豬籠草的囊口上待宰的昆蟲,沒有任何生理需求迫使你去吃「壞糖」。成癮的陷阱完全就是心理依賴在作祟。換個角度來看成癮陷阱,就像是被困在監獄裡,但自己同時也是看守監獄的獄卒,這是個極大的漏洞,意味著只要你理解成癮陷阱的運作法則,並按照證實有效的方法執行,就有機會逃出陷阱,重獲自由。

代糖

也許你認為代糖能解決糖上癮問題,因為其只提供甜味卻沒有熱量。然而,代糖不僅無法治癒糖上癮症狀,還會讓人愈陷愈深。 現代人逐漸開始注重健康飲食的觀念,食品產業因此發掘了另一龐大商機,各種食物和飲料都推出低熱量的「節食減肥」品項。這些品項標榜零熱量,卻添加人工甜味劑營造美味可口的假象,提供你極度渴望的甜味,你以為這些食品吃得開心,又能減肥。 雖然許多理論都說,代糖能夠減少熱量攝取,進而達到瘦身效果,但這根本是一派胡言。光是將代糖稱為「人工甜味劑」就是一個錯誤的開始,似乎暗示除了代糖以外的糖分都天然無害。很多人對人工甜味劑還存有安全疑慮,以蔗糖為主的製糖公司剛好能藉此標榜自己的產品較為天然健康,更能在市場上站得住腳!糖分確實是提煉自然食物中的成份,但是經過加工和精製就不再「天然」了。

大家可能會因代糖的名稱叫「人工甜味劑」而有所誤解,首先釐清任何添加於食物或飲料中,為了增添甜味的物質,包括所有加工、精製過的糖,都算是人工甜味劑。是否有人思考過,為什麼要在食物中額外加入增添甜味的物質?難道不能只吃食物的原味?其中一個原因,為了讓原本平淡無味的食物變得誘人。另一原因則是你已經成癮,需要添加大量糖分的食物,渴望從中獲得快樂與滿足。

代糖健康嗎?

喜愛甜味是人的天性,人類本能渴望的甜味本來應該是取自於水果。然而,市面上的代糖、精製糖產品越來越多,我們的味覺逐漸失靈和僵化,所有試圖取代水果甜味的加工替代品,都與自然法則相衝突。 現今,很多人將標榜無卡無糖的人工甜味劑視為精製糖的替代品,歷年來仍不斷出現許多代糖會帶來健康疑慮的研究。阿斯巴甜(Aspartame)和其他甜味劑是由多種酸類合成的化學物質。研究發現,這些甜味劑會減少體內的大約35% 的瘦素(leptin)。瘦素具有抑制食欲、提高代謝率的功能。身體一旦缺乏瘦素,將無法偵測飽腹感及控制食物攝取量,身體也無法有效代謝,於是導致肥胖產生。 還有一種粉末狀的果糖也是代糖,銷售時稱之為「水果糖」,可不要將它與真正水果中的糖搞混了。雖然萃取自水果,但是在加工的過程中,水分、纖維和其他營養素早已流失,只留下精製糖等對身體無益的物質。

飲料更是無形殺手,千萬不要忽略!無論是酒類、碳酸飲料、提神飲料和加工過的果汁,多數飲料都含有人工甜味劑,喝下大量「壞糖」會更加深大腦對甜味的欲望。許多研究團隊發現,人工甜味劑仍然有健康疑慮,畢竟人工甜味劑還是化學合成物質,也有可能增加新陳代謝症候群的風險,恐怕無助減重,反而還會讓體重上升,身體狀況更糟糕。

飲料更是無形殺手,千萬不要忽略 ©articulos.mercola.com

糖癮的奴隸

有一派說法認為,吸菸者若使用尼古丁替代療法,除了尼古丁之外不會吸入其他有害物質,所以醫生常推薦使用尼古丁替代療法。想說即使真的沒辦法戒除菸癮,至少能降低傷害。換個角度想,這種說法代表他們也承認尼古丁替代療法有其缺陷,減少某些有毒物質的攝取,卻避不掉其他有毒物質,顧此失彼,無法兼顧。 如前所述,「人工甜味劑」的問題在於,許多人誤以為甜味劑的熱量低,不會害人發胖,又能滿足口腹之欲。事實上,替代療法存在的缺陷之多,還不僅僅是有害健康這麼簡單。

吸菸者戒菸的原因千百種,最主要的原因常是不想再做菸癮的奴隸,除此之外,還有諸多原因,例如:健康、金錢、提升生活的品質等等。雖然戒菸的動力很多,但每次嘗試戒菸時,卻還是感到非常痛苦,嚐過無數次戒菸失敗的滋味,令你感到挫折與無助,最後徹底放棄戒菸。許多人意志力強大,自認為生活中的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唯獨無法擺脫菸癮,這種感覺更是讓人感到絕望! 糖上癮也是如此,不僅常常要擔心體重過重或罹患糖尿病,成癮更讓人痛苦的是,當你自覺無法控制自身的行為與欲望,會有強烈的挫折感,並且喪失自尊與自信。

書籍資訊
◎文字摘自寫高寶化出版,亞倫‧卡爾(Allen Carr)著作《1000萬人都說有效的糖質戒斷法:不需食譜、不用意志力,從根本斷開你對糖的渴望》一書。

為什麼大多數人會一而再、再而三的戒糖失敗?
因為大部分的人都採用「減少攝取量」的方法,
事實上,只要有攝取糖分,就永遠擺脫不了糖癮。
只有完全戒糖才能擺脫惡性循環!
糖尿病、糖上癮、有代謝問題者必看,
想改變飲食習慣、想減肥、意志力薄弱的人更要讀!

◎戒癮天才亞倫‧卡爾《1000萬人都說有效的輕鬆戒菸法》作者最新著作,解決你健康最大的威脅「糖癮」問題!許多人都因為看了亞倫‧卡爾的書而改變了他們的一生!


•更多書籍資訊 請點此

責任編輯/妞妞

《運動星球》徵稿,針對運動產業、訓練教學、應用資訊、健康話題等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專業人士來稿共同交流。投稿請寄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文長至少800字,圖片請標註來源,並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由編輯潤飾,標題及圖片如需修改將事先與您連絡討論。

分享文章
  • 訓練動作
  • 上半身肌群
  • 健身
  • 啞鈴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跑5K
  • 跑步
  • 重量訓練
  • 核心肌群
  • 初階訓練
  • 瑜伽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運動器材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