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跑步
  • 重量訓練
  • 跑10K
  • 跑5K
  • 徒手訓練
  • 瑜伽動作
  • 初階訓練
  • 瑜伽
  • 跑步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10種超強跑步機HIIT訓練菜單
1
10種超強跑步機HIIT訓練菜單
2
姿勢跑法倡導者 羅曼諾夫:站得老、跑到傷 都是姿勢不良惹禍
3
2016,我的臺北馬拉松我的夢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10種超強跑步機HIIT訓練菜單

2016-11-18
知識庫 跑步 初階訓練 有氧運動 間歇訓練 增肌補帖

光是在跑步機上慢跑已經跑膩了嗎?現在就來參考一下我們為您整理的跑步機高強度間歇訓練菜單,快速幫你提高跑步表現與心肺適能!

超強10種跑步機HIIT訓練

 1  跑步機強度適應訓練

紐約市Chelsea Piers運動中心的私人教練兼運動表現教練的Andia Winslow說,跑步機是許多人做健身前的暖身練習,但是這樣強度、速度與坡度均不足的訓練有點浪費了跑步機的功能,藉由以下的訓練提高你的訓練強度與身體的新陳代謝,讓你知道跑步機可不是這麼簡單的一個訓練器材。

跑步機強度適應訓練

 2  跑步機側併步訓練

身為健身訓練APP-Motility Training健身顧問與Biggest Loser Resort私人教練的Katina Brock說,在跑步機上一定要跑起來才有效嗎?你確定嗎?這個完全不需要跑的訓練方式,可以有效的訓練到你的臀部、提高心跳率以及訓練平衡感,在跑步機上即使用很慢的速度,只要配合適當的訓練方式都可以很有效。

注意:在做側併步時,利用腳尖著地的方式行走,手不要支撐在跑步機的把手上,腳尖永遠朝向跑步機的側邊,不要轉正。在訓練時可以採取先併步後跨步的方式,或是前後交叉跨步的方式做側身行走。

跑步機側併步訓練

 3  跑步機速度耐力訓練

位於亞利桑那州的Zone Athletic Performance運動表現與CSCS認證的Garrett Shionskie教練說,間歇訓練是訓練心肺功能最好的方式,他在訓練的他的學生時,會利用最大心跳率作為強度指標,藉由快速達到最大心跳率來增加訓練效果。

跑步機速度耐力訓練

 4  跑步機時間卡卡訓練法

Winslow說跑步機的把手可以減少運動時的危險性,但是也有可能因為握著把手減少了訓練的效果,因為握著把手會減少核心的出力與手腳的協調。另外,可以在使用跑步機時雙手各握一個2~5磅的啞鈴,能同時達到心肺與阻力訓練的效果,不過,不要因為這樣,就拿著啞鈴在跑步機上跑步,這樣是非常危險的訓練方式。

跑步機時間卡卡訓練法

 5  跑步機5-4-3-2-1訓練法

這個訓練法是Brock常用的訓練法,很適合缺少時間的人訓練,在訓練中每個動作都很特別,如果你是那種無法決定該用哪種訓練法的人,這個訓練法包含HIIT、耐力訓練與上下坡訓練,一次讓你做完成多樣化的訓練。

跑步機5-4-3-2-1訓練法

 6  跑步機衝刺間歇訓練

每次衝刺間歇訓練中都要用盡全力,然後拉長休息的時間,這樣可以快速燃脂,增加有氧能力以及讓你的跑步訓練增加點變化。

跑步機衝刺間歇訓練

 7  跑步機坡度變化訓練

Brock說利用提高坡度可減少快跑時對膝蓋的影響,同時也可以達到提高心跳率的效用。雖然在這個訓練中你沒有辦法達到很快行走的速度,但是熱量的燃燒絕對比你想像的還多。

跑步機坡度變化訓練

 8  跑步機階梯式衝刺訓練

這個訓練適合比較有經驗的跑者來做,因為在訓練中速度較快,對於新手來說比較容易受傷。如果這個間歇訓練難度太高的話,將這邊設定的最高速度調整到你自己的可以掌握的最快速度就好了。

跑步機階梯式衝刺訓練

 9  跑步機環遊世界訓練法

Winslow基於田徑訓練的環遊世界訓練法,可以有效提高身體的協調性與速度,利用同樣的速度搭配不同的跑法與傾斜度,來增加訓練的效果。

跑步機環遊世界訓練法

 10  跑步機交叉訓練法

Shinoskie的這個菜單將所有你常做的其他訓練與跑步機做結合,在跑步的組間中搭配上一些全身的重量訓練動作,利用跑步機與重量訓練的交互訓練,可以維持較高的心跳數與熱量的消耗,同時增加跑步時比較不會運用到的肌肉部位,如手臂與核心肌群的訓練。

跑步機交叉訓練法

知識便利貼|高強度間歇訓練
高強度間歇訓練(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簡稱HIIT)是結合了高強度訓練及間歇訓練而成的運動類型。 這類型的運動特色在於,透過短時間的高耗能運動加上短暫歇息的方式來降低體脂肪率。而HIIT訓練的好處是,除了可以訓練肌力以及肌耐力,也可提升心肺功能,身形體態又能變的更好。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姿勢跑法倡導者 羅曼諾夫:站得老、跑到傷 都是姿勢不良惹禍

2018-03-14
心得分享觀念跑步話題

知名「姿勢跑法(Pose Method)」倡導者尼可拉斯.羅曼諾夫博士(Dr. Nicholas Romanov)第三本國際中文版新書《Pose Method游、騎、跑三項運動技術》在本月重磅出版,料將再次掀起鐵人三項愛好者對於Pose Method如何運用於鐵人三項的好奇與探究。為此,羅曼諾夫日前專程訪台為本書站台。他在台灣出版的前兩本著作《跑步,該怎麼跑?》、《羅曼諾夫博士的姿勢跑法》已獲台灣不少教練和跑者青睞與討論,也有許多人通過嚴謹考核成為姿勢跑法教練;而他在美國開的課程更訓練出許多長跑好手,囊括標準鐵人三項、1,500公尺到1萬公尺選手。運動星球趁這次機會專訪到博士本人,一探他如何巧妙運用Pose Method在日常生活和運動上。

姿勢跑法倡導者 羅曼諾夫:站得老、跑到傷 都是姿勢不良惹禍

「自然不會創造多餘的事物」

這是羅曼諾夫新書開宗明義的道理,也是訪談過程中一再強調的重點。他指出,自然的英文「Nature」由拉丁語系演變而來,源自希臘語字元「Physike」。Physike有本源的意思,而萬物本源是地心引力,雖然地心引力摸不著、碰不到,但我們可從「自由落下」和「體重」看到這自然現象。

所有運動、移動都應遵從「自然的動作」,而自然的動作就是有效運用自由落下和體重的動作,當您違背自然的動作,傷害就隨之而來。羅曼諾夫舉例,最常犯的錯誤是「先用肌肉做動作」,還沒被重力引導前就使用肌肉出力是不對的;這種錯誤發生在跑步上,常見跑者落下、體重還在支撐腳上時,刻意伸直膝蓋或腳踝來推動身體前進,促使腳往後推蹬,而「推蹬」就是一項多餘的動作,容易造成膝蓋受傷。

生活中的多餘動作:起立小測試
動作:請運動星球小編從沙發上站起身。
羅曼諾夫評語:妳站得像老婦人一樣!
分析:
拆解起立動作-小編右手撐著沙發,順勢先轉動右側身體再用腳的力量向上站起。 
錯誤-多餘的撐手、多餘的肌肉力量。
修正-使用肩膀把身體帶起來,而非用腳。
修正成果-起立時間變短、動作一秒變年輕。

有效率地使用地心引力

羅曼諾夫指出,所有運動都有不同名稱,而一般人認為每項運動有不同技巧;事實上,大家沒有看到它們的共同元素,而Pose Method就是在把這個共同概念提出來,所以同一理論可以用在跑步、鐵人三項,甚至所有運動項目。

以跑步為例,「關鍵跑姿」、「落下」、「拉起」三元素構成一個動作,而所有運動都包含這三個元素。羅曼諾夫強調,「這理論不是我發明的,只是我將這個自然現象概念化說出來。」將理論套回鐵人三項運動,若要總結成一個共通精隨,那麼會是:如何讓您在游泳、騎車、跑步三項運動中,很有效率地使用地心引力。

生活中的體重轉移:阻止起立小測試
動作:請運動星球小編從沙發上站起身,羅曼諾夫將手不費力地抵在小編肩膀前,小編施多大的力都無法起身。
分析:
拆解起立動作-每個人從坐到站都會通過一個共同元素:身體往前傾,這時將臀部的體重轉移到腳上,才能站起來。
阻止起立動作-手抵住肩膀阻止身體往前傾,就達到不允許體重轉移到腳上,造成無法起身,這時您將能了解體重轉移的重要性。

關鍵跑姿、落下、拉起三元素構成一個跑步動作,而所有運動都包含這三個元素。

無論任何運動,「學習」是第一優先

如果您是一名厲害的品酒師,就能分辨出各款紅酒的優劣差異,但把好幾杯紅酒擺在一般人面前,他們無法分辨,這就是品味,而品味是靠知覺訓練出來的。

知覺並不是近年才提起,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西元二世紀時期的羅馬皇帝都曾強調過知覺的重要。運用在運動上,一般人若無法知覺到「自由落下」和「體重」,就會因為沒有做順應自然的動作而導致受傷,跟一直進食卻沒有味覺一樣。如果沒法分別出差異,根本不知道自己做對或做錯。

因此羅曼諾夫一再強調,從事一項運動最重要的是「學習」。在我們學習運動技巧前,若知覺還沒開發根本無法學習,而知覺要被開發就先得理解背後原理,三種面向的學習應融合一體。而Pose Method就是將之概念化讓大眾了解,您可以從最基礎的技巧開始三位一體學習,接著慢慢加深、加難,但不能忽略掉最根本的學習。

生活中的知覺:猜猜幾根手指頭
動作:閉上雙眼,羅曼諾夫以手指放在小編手臂,並要求立刻回答手臂上有幾隻手指頭,小編閉眼時說「一隻」,睜開眼才知道有兩隻。
分析:「感覺」跟「知覺」不同,您可以感覺到被人觸碰,卻知覺到錯誤資訊,主因知覺不夠敏銳,而知覺是可以透過訓練便敏銳的。

知覺小測試中測試者以手指輕放被測試者手臂上,請測試者閉眼猜出有幾隻手指。

期望兩年後在台開設三鐵訓練課

羅曼諾夫訪台數次,透過跑步認證課程培養了100-120名台灣的跑步教練,其中近20名真正有教學。以往,鐵人三項運動課程曾在俄國、美國、澳洲等國開設,隨著《Pose Method游、騎、跑三項運動技術》在台出版,他希望兩年後也能來台灣開設鐵人三項認證課程,開放給教練、選手一起參加。

至於著作,羅曼諾夫正在撰寫一本有關各式運動的訓練計劃原則,往後也可能單獨將馬拉松項目拉出來,成為馬拉松的訓練計劃與原則。著作之所以相當著重理論知識,目的就是促進大家先有了知識背景再訓練技術,增加效率同時避免傷害。

羅曼諾夫透過跑步認證課程培養了100-120名台灣跑步教練,未來規劃開設鐵人三項認證課程。圖中右為羅曼諾夫,圖中示範者為本書譯者徐國峰。

採訪撰稿/Dama
攝影/鄧穎謙

分享文章
鄭匡寓
鄭匡寓

2016,我的臺北馬拉松我的夢

2016-12-29
專欄鄭匡寓運動部落馬拉松跑步

2011年富邦台北馬拉松是我的初馬,那一天,我以4小時41分的成績完賽。那時候的眼界不夠寬,只知道富邦台北馬、高雄馬跟金門,不久後才知道原來台灣這麼盛行馬拉松賽事。於是我就連續報了好幾場賽事,盡情享受賽事的樂趣。

一直到2013年,我才從玩樂賽事的心境,轉到了訓練挑戰的心態,但2013年台北馬調整失敗,跑出近五小時的成績。2014年跑了好多超馬,準備8月的環島長跑。2015年足底筋膜炎受傷、加上兒子才出生,工作轉換跑道,所以休息了好長一段時間。2016年則是幾乎所有時間都涉獵在越野跑上頭。

簡單地說,我的臺北馬賽事場地記錄就停留在2011年。因為那是我的初馬賽事,所以心情上無論如何都希望能跑出像樣的成績。刷場地記錄!

有一兩年,我只跑半程馬拉松賽,當作一種體力上的刺激,也感受一下與跑者們相濡以沫的情感。但靈魂知道,他還在等我。

左起深井亨、鍾易霖與鄭匡寓 鄭匡寓提供

2016年的五月多,我跟深井、易霖聊起『要不要以台北馬拉松為目標進行團體訓練』的話題,於是『破三小』就成立了,目標是馬拉松突『破三小』時。課表的訓練安排交給大哥深井亨,因為他熟悉長跑大國日本許多訓練的法則,時不時也會提出意見跟我們分享。

6月初的五千公尺計時跑,我只跑了22分20秒。之後陸續有許多更新課表,YASSO 800、400公尺間歇跑、10000公尺TT等等,深井說跑課表一點都不難,難的是要緊抓秒數與完成率。雖然不是頂好的跑者,但我們三個人常常是在田徑場邊喘著氣,彼此砥礪著堅持完成。

勤能補拙,易霖很愛用的tag。易霖是我們三個人之中,跑量最高的人,每個週末都看著他登上哪個大山、作了哪一段長程的訓練。雖然總是帶著很輕鬆的語氣,但易霖是默默用功的那種跑者,很值得學習。
我們的團練常常會配上不同的人,包含Willie來跟我們跑一回間歇、有空就來一塊練習的珍珠跟蘇憶雲,到後期的宥銓。我們也會亂入Willie的河濱Runivore 5公里賽,深井還因此拿獎....XD。

2016年開始越野跑之後,我週末有空檔就會去承天禪寺練爬坡,三公里一個loop的繞圈至少跑個4~5圈,或是早上去大同山跑跑。除了週二土城團團練外,週四破三小團練外,週末我只有維持健康程度的跑步,沒有作長距離訓練(敗筆),但確實有落實混合式健身的課表。

團練的要緊事,就是彼此會逼彼此去完成。鬆懈從來不是錯事,但練習時鬆懈,一旦轉換到比賽時,就變成很容易放棄的藉口。所以除非是爆掉了,否則我們盡量都會逼迫自己到底。

深井說:「比賽時有點怕怕的很好。」有一次賽前,我告訴他很緊張時,他這麼回應我。那一次,我在越野賽站上凸台。練習時有點怕怕的、有點焦慮很好,比賽時有點怕怕的、有點焦慮很好,因為那代表你正嘗試跨越自己的極限、跳出舒適圈外。待在舒適圈裡,我們才不會害怕。

賽前最後十天,我們去到師大附中練跑最後的Build up 15公里跑。那天我完成15公里的練跑後,深井問我有沒有守住目標值,我回答他有。於是他告訴我,你應該沒問題了。

馬拉松博覽會現場 鄭匡寓提供

台北馬拉松前兩天,我去了馬拉松運動博覽會,買了Adidas Adizero Adios 3。我對自己說,這是330完賽的禮物(先喊)。

鄭匡寓提供

台北馬比賽當天,我站在B區起跑點的柵欄外頭,天氣沒有帶寒,可以想像天亮之後就會開始熱起來。起跑前我對自己喊話:「不要擔心,你該做的都做了,接著就是驗收自己的成果。」上一次跑馬拉松甚麼時候,我回想了想,好像是2014年吧。

起跑的第一公里在人群中穿梭,只跑出5分半的速度,後頭就一路連著四分多的速度前進。2016年都在跑越野,我從跑越野賽中得到一個啟示,當你一直努力地前進時,不管速度快慢,都會覺得時間過得很快。
我曾經跟土城團猴妹說過:「跑步不是只有你一個人在跑,你的後頭有我們。」身為跑者的我們或多或少都背負著別人的期待、還有來自他人的鼓勵與祝福。跑起來很辛苦,但一點也不寂寞。

「深井不知道有沒有跑好?」「易霖在谷關沒事吧?」「沒看到宥銓,他還好嗎?」不知道為什麼,我突然想起他們。

Willie自拍超嘻哈 鄭匡寓提供

當我還在想這些時,就看到Willie一個人獨自出現在街道上大喊加油。我只能伸手回應他的鼓勵。Willie前陣子在冬山河馬拉松也突破了個人的PB,雖然他的身型看起來比較像個拳擊手,很壯,但他其實是馬拉松315的好手。

JAY Chen 拍攝 鄭匡寓提供
JAY Chen 拍攝 鄭匡寓提供

我一直專注在前進的步伐上,沒能好好注意其他人的加油。面對來自旁邊友人的呼喊聲,我也只能鬼吼兩句回應。經過Q爸李國憲一把打造的淇譽啦啦隊,滿街口的ShowGirl啦啦隊,我也只能多看兩眼,深怕多看一眼就會被聶小倩吸走一樣。看到大佳路跑團許多好友柏宇、嘉文、群子,以及位於各地的熟人如冠汝等人都是台北馬拉松的補給人員兼加油志工,心底覺得非常感動,真心地感謝他們。

陳水蛙大哥拍攝 鄭匡寓提供

跑了好久之後,我遠方瞄見了N大跟智群的330Pacer氣球。下一秒就看見穿著『我生日而且我當兔子』背心的宥銓,我大概遲疑了三秒才叫他。兩人一同跑了一陣,但其實都喘到沒法好好講話。

不久後竟然看到智群從身邊走過,他大概是去上廁所所以稍微落後。我輕聲喚了他。馬拉松好手跟馬拉松弱腳的差別就是,他可以很輕鬆地跟我對話,還問我要不要能量包。但我只能用單字回應他:「不用,謝謝,你加油。」然後就默默地被海放了。智群是個很棒、很熱情的人,之前的一次講座活動向他學習了很多東西。我原本懷疑他根本就是外星人,直到看見他手把手寫下的訓練日誌跟課表規劃,才知道他真的是地球人XD。

攝影雞,Jacky Yan 拍攝 鄭匡寓提供

2016年都在跑越野,我從跑越野賽中得到一個啟示,當你一直努力地前進時,不管速度快慢,都會覺得時間過得很快。

ㄟ....這段好像說過了耶。

上頭的這段話,如果用在35公里之後將會是另一個層面的顯示:當你一直努力地前進時,不管速度快慢,都會覺得時間過得很慢。35公里之後,我的配速從四分多掉到五分多,甚至幾次出現想走路的念頭。我知道我跑得完,也知道我跑得下去。

但長距離練跑不只是練脂肪代謝跟微血管、或是耐力而已,有一者的層面是練習『不動心』。不因為疲勞而產生放棄的念頭、不因為肌肉痠痛而產生走路的念頭,維持著旺盛的鬥志堅持到底。

最後的三公里上到全馬半馬的匯流處,如果有學過李連杰的乾坤大挪移該有多好...(明明就是張無忌),我不停地左竄右拐,儘管工作人員大喊:「半馬靠左,讓全馬的選手靠右通過。」我甚至看到有人在隧道裡突然停下腳步、拿起手機自拍,那一幕我笑了出來(隧道內自拍是哪招?就算有閃光燈也...)。

最後的一公里,我告訴自己,我不是一個人在跑。

身後有著彼此勉勵、鼓舞鬥志的好友,身後有著支持我運動的家人,身後有許多熟識的朋友無私地為我們加油打氣。我不是一個人。

拱門前,我看見智群跟鄒宏傑在門口伸手要跟330的選手們擊掌。我伸出手指對他們示意感謝,拍過他們的手。下一秒,我開始捨不得臺北馬拉松就這麼結束了。

大會時間3小時29分34秒,最差也保得住的成績。

回到終點,我回頭向拱門鞠躬致敬。這一場賽事結束了,但人生路還很漫長呢。永遠都有說不盡的感動,還有說不完的謝謝。

照慣例,比賽完一定要分享一下美食與肌肉痠痛。要感謝建宏JOE開了這個聚餐活動,把大夥都聚在一起。但我還是不會把鬍子帥哥的名號讓給你的XDDD

鄭匡寓提供

關於鄭匡寓因為減肥而開始運動,從此就戀上跑步。
透過呼吸、心跳與疲勞的雙腿體驗真實存在的美好。
多年研究運動科學及跑步技術,每天都在追求更進步的自己。
同時是個患有癲癇的運動員,所以深深期望推廣健康運動給每一個人。

/ 關於鄭匡寓 /
鄭匡寓

因為減肥而開始運動,從此就戀上跑步。透過呼吸、心跳與疲勞的雙腿體驗真實存在的美好。多年研究運動科學及跑步技術,每天都在追求更進步的自己。同時是個患有癲癇的運動員,所以深深期望推廣健康運動給每一個人。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跑步
  • 重量訓練
  • 跑10K
  • 跑5K
  • 徒手訓練
  • 瑜伽動作
  • 初階訓練
  • 瑜伽
  • 跑步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