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許多跑步新鮮人,練習一陣子之後,開始規劃自己接下來的目標。看著身旁的跑友紛紛去參加各式各樣大小型的路跑賽,自己便不禁會思考:「難道一定要參加比賽才能成為真正的跑者嗎?」其實答案很簡答:誰說非要參賽才叫一名跑者呢?
當一個人意識到自己喜歡跑步時,他就是一位跑者了。當你享受跑步時,你就會把跑步當做一種習慣,無論是一周跑2-3天還是7天。跑者一天之中總是期待著出去跑步,並熱衷於跑步計劃行程,如果因某些原因不能跑,他們就會想覺得渾身不對勁。
而以上這些皆與配速、距離或比賽無關。這與你對自己的承諾和外出跑步的意願有關。
也就是說,選擇比賽這個原因有其優點。因為在忙碌的生活中,經常會被許多事情佔據,因此跑步可能就會被拖延。所以它往往需要一個最後期限來激勵你採取行動,於是比賽可就變成是一個必要的催化劑。
再者,參加比賽可以幫助你更明確的規畫訓練課表。透過選擇比賽,你就有了具體的訓練距離,並可基於比賽日期來製定時間表,你的訓練計劃應該從你目前的健身和里程程度開始,然後逐步建立。里程增加、速度訓練或是越野訓練都會出現在你的訓練課表裡。
第三,比賽是成就的慶典。它可以為你幾個月的辛苦的練提供一個慶祝的理由;你可能為比賽犧牲了社交時間、睡覺的時間或者還有很多其它的東西。待完賽後,比賽T-SHIRT、比賽照片甚至比賽獎牌與獎品都將成為你努力的紀念。
跑步通常被認為是個人運動,但比賽其實是種社會經驗。你在路上會與許多其他選手相互分享你的愛好、在歡樂氣氛濃郁的賽後慶祝會上,你有機會結識其他跑者。美國《天生就會跑》的作者克里斯多福.麥杜格( Christopher McDougall)說:「我們比賽的原因不是要打敗對方,而是要彼此相擁。」
比賽也是衡量進步的一種方式。如果你不把自己推向極限,那你的健身程度將最終停留在瓶頸中,參與比賽會產生一種激勵,戴著號碼布、聽著時鐘滴答作響、腳趾站在起跑線上都會使我們更加努力。不管你是否選擇參加比賽,這都將對你融合日常訓練很重要,讓訓練不會因例行而無聊,保持挑戰自己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保持身體和頭腦的運轉。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你要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果你是內在自我的激勵型跑者,你可能就不需要參賽了,因為你自己就會積極的走出門去。比賽只是一種選擇,當你繼續健走或跑步時,你的目標和興趣可能會改變,如果你在某個時刻決定選擇參賽,它們永遠會在那裡等你。
這幾年,以電動代替石油的交通工具嚴然成為一個趨勢,凡舉機車、自行車甚至未來的大眾運輸工具,科學家們也一直努力研發著。
雖然如此,但是上述的這些無論使用怎樣的科技,依然限制於乘坐之中;而近年運動風氣興盛,是否曾想過能有一種交通工具,讓你在行徑的過程之中,能邊走邊運動呢?
來自荷蘭的電動跑步車Lopifit,是由布倫·伯格米斯特 (Bruin Bergmeester)所設計,同時他也是一位機械工程師,由於長時間坐在電腦前,桌面工作給他帶來很多痛苦,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腰背疼痛。為了緩解痛苦伯格米斯特開始鍛煉。有一天在健身房使用跑步機時,他突然認為一個人在封閉的空間跑步,而從小就喜歡動手解決問題的他想:如果能夠將跑步機搬到外面,是一件非常好玩的事情。
Lopifit電動跑步車從外觀看上去與傳統自行車差別不大,只在於它沒有一般自行車腳踏板和車座,取而代之的是一款類似跑步機的履帶。你只要站在電動健步車跑步,履帶就會帶動後輪前進。此外,車體後方還放置一枚電池,最遠可達到55公里的騎程範圍,沒電時可直接更換或自行充電。
伯格米斯特表示,其實開始時他想了很久:「我該如何才能在室外使用跑步機呢?」最後他終於想到在自行車上添加一台電動發動機,Lopifit就此誕生了。而它和電動自行車的相似之處是,只有在騎車的人在加入動力時,發動機才能接合。
只不過,一般的電動自行車是有輔助腳踏板的,但當你走上Lopifit的電動跑步車時它能夠有所感應,只需打開電源,並透過發動機帶動跑步機後部的傳動鏈,用腳讓電動跑步車向後滑動來啟動發動機,然後,你就可以自由自在的在馬路上奔馳了!
如果你想加速,只需在跑步機上快走起來,若想慢慢散步,則可停止腳步,慢慢欣賞風景極可。前頭的兩個手煞車是可以讓你隨時停下來;右邊的手煞車可分離發動機助動裝置,已減慢履帶速度,而左邊的則可以讓跑步機自己停下,讓你不會因為剎車不及而發生危險。
Lopifit的電動跑步車共有七種顏色,後面還有一個如同機車的小放置箱可放置物品,目前一台售價約為68000元,與一般的電動車或自行車相比,著實較昂貴,不過融合跑步的概念,邊跑邊看風景,其實也是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