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訓練動作
  • 啞鈴
  • 健身
  • 上半身肌群
  • 跑步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初階訓練
  • 瑜伽動作
  • 瑜伽
  • 跑5K
  • 徒手訓練
  • 重量訓練
  • 跑10K
  • 跑步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天冷發懶不想出門運動?10天後你大腦將會出現這些變化
1
運動與腦部健康有關
天冷發懶不想出門運動?10天後你大腦將會出現這些變化
2
從「我獨自升級」到「我們一起晉級」:一場42K改變人生的跑步旅程
3
誰能勝出?人與馬的馬拉松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天冷發懶不想出門運動?10天後你大腦將會出現這些變化

2020-12-16
話題 運動生理 跑步 重量訓練 有氧運動 無氧運動 觀念

我們都知道運動能影響著身體絕大多數的器官功能,這是因為當運動時,心血管系統將會以更積極的方式來適應各種有氧訓練,然而,為了可以更加的快速習慣固定的有氧訓練,體內的心臟就必需要用更高效的方式將血液與氧氣大量的送進身體的肌肉組織,這也就是為了肌耐力可以透過有氧運動獲得改善的原因。

運動與腦部健康有關
養成持續運動的習慣,對於腦部健康會有什麼幫助?

運動與大腦之間

除了有氧運動能對於身體健康有所幫助之外,你也可能聽過許多關於運動訓練能影響腦部的話題,根據一些研究表示,有氧運動可以降低神經行為退化的疾病,例如阿爾茨海默症或是帕金森病等等,同樣明顯的是,運動有助於防止由於衰老而導致的大腦萎縮或腦組織損失,這是由於腦內的海馬體是大腦中與記憶和學習密切相關的部分,並且可將短期記憶轉換為長期記憶。

運動訓練能影響腦部
有氧運動可以降低神經行為退化的疾病,例如阿爾茨海默症或是帕金森病等等

然而,目前為止雖然還沒有能有效預防腦衰老的神奇藥物,但透過固定的運動習慣確實可以幫助大腦減緩衰老,因此,運動是保持大腦健康的超級處方。同時,劇烈的訓練更有助於神經細胞建立新的連接,甚至可能刺激新的神經細胞的生長和幫助大腦學習,例如有一項研究的研究人員發現,頻繁運動的猴子在學習的效率上是久坐不愛運動猴子的兩倍。

對此,有許多的科學家便認為運動可以改善大腦健康,正是因為血液的流動效率對於大腦的正面影響,當血液以更快的速度流向大腦時,腦內的細胞就可以透過這樣的方式吸收更多的氧氣和營養素,因此,長時間養成運動的人大腦就會形成更多的微血管,以供給更多的養分及氧氣。

停止運動的壞處

根據上面所敘述你知道養成運動習慣對於大腦的好處之後,那有想過當我們停止運動之後大腦會出現什麼問題嗎?美國馬里蘭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人員,最近研究了有關停止運動後大腦會出現什麼狀況來進行分析,結果他們發現當中老年人停止運動時,流向海馬體的血液量就會減少,並且流向大腦其它幾個部位的血液也會同步下降,而健康的海馬體需要許多健康的血液流向這個區域,以減慢大腦衰老和認知功能的喪失狀況。

中老年人停止運動的壞處
美國馬里蘭大學一項研究表示,當中老年人停止運動將會影響流向海馬體的血液流量。

腦部血流量的減少需要停止訓練多長時間呢?在這項研究中,參與者在停止運動訓練後的10天內透過磁力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證實了進入大腦的血液流量明顯的減少,這也就明確的表示,當停止固定的運動訓練習慣後,你可能很快就會失去增加流向大腦的血液的多項好處。

經由這項研究也表明,在停止運動後的10天有氧運動能力就會適度的下降,3個月後你將失去近一半的有氧運動能力,這也就表示,當你停止運動10天就會失去運動對大腦和心臟的好處,同時你的肌耐力也開始同步下降。

現在運動可以嗎?

在一項研究中將55-80歲的成年人分為了兩個組,第一組老年人進行了步行運動,其中的每個參與者一周步行3天每次40分鐘,而第二組進行靈活性和肌力訓練,研究人員在這項研究的幾個階段測量了受試者的海馬體的大小,他們發現那些進行有氧步行的老年人的海馬體容量增加了約2%,而進行肌力和靈活性訓的老年人的海馬體容量增加了1%;最後研究還表明,劇烈運動可以幫助促進某些大腦化學物質的釋放,進而改善身體的情緒反應,因此,從事一些劇烈運動可能是抑制憂鬱症的一種自然療法。

結論

根據上述的研究結果發現,養成固定的運動習慣預防大腦衰老的有效藥物,有絕大多數的原因是來自於增加腦部的血液流量,但如果你堅持不養成運動或是停止運動超過10天以上,就會失去對身體健康與降低腦部疾病風險的好處,所以,堅持運動與養成運動習慣是維持健康一輩子的事。

資料參考/draxe、healthline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從「我獨自升級」到「我們一起晉級」:一場42K改變人生的跑步旅程

2025-07-25
書摘跑步人物誌

除非時間能返回,否則我完全不可能意識到自己會與「42.195公里」結下不解之緣,除了驚奇能在二〇一七年底掛上世界六大馬拉松串連起來的「蜜糖波堤」;當然,更不可能預料到後面發生的這一連串奇遇:

二〇一九出版個人著作「去你的人生低谷:最速總的世界六大馬重生路」、發起國手匯公益計劃;二〇二〇籌備、贊助並發起成立長明賞 (屬於台灣中長跑選手的奧斯卡獎); 二〇二〇與跑者魁哥、以及「不跑者亞當」,聯手製播podcast「跑步不要聽」; 二〇二一當選第十二屆「台北市長跑協會」理事長; 二〇二一起多次擔任台北馬拉松電視實況賽評主播等族繁不及備載。

從「我獨自升級」到「我們一起晉級」-《跑步不要聽》主持人 王冠翔(象總)

我獨自升級

先從我的六大馬系列說起,起初的過程像極了知名動漫「我獨自升級」。

回首二〇一三年八月到二〇一七年十一月共五十一個月期間,從懵懂無知到井然有序、從手忙腳亂到身經百戰,經歷了六次世界級備戰,以及過程中在各式各樣傳送門裏的打怪洗禮,最後我成為一個六星跑者。這一路走來,有冷冽、有感動、有痠痛、有驚嚇、有挫折、有沮喪、有狂野,馬拉松之神總是出奇不意地在各個階段給我最富挑戰的試煉。但關關難過關關過,我依然期待每回的地下城之旅,而且心裡愈來愈趨平靜。

我的六大馬之最

最美:二〇一四年東京馬,是我的初馬,大約早上十一點途經淺草附近,天空飄下靄靄白雪。

最痠:二〇一六年波士頓馬,在比賽前一天共走了兩萬零八百一十九步,全體參賽團員腳痠到叫不敢。

最嚇:二〇一六年柏林馬,比賽前一天參加完博覽會後,自己不慎拔除參賽身分識別手環,比賽當天一度被拒絕進入賽場。

最餓:二〇一七年倫敦馬,早餐攝取不足,賽前餓到跟外國跑者要食物果腹。

最驚:二〇一七年芝加哥馬,比賽前四天被太座傳染感冒,實在是前所未有的經驗,立即啟動緊急應變機制。

最抖:二〇一七年紐約馬,我的六大馬最後一馬,不但天氣溼冷,也是路程最坎坷的一馬。

 

從意外到意外

我為什麼會開始跑馬拉松?我常說,人們真正能耐下性子跑步的原因,常是因為「人生中的某些逝去」! 為逝去的健康而跑、為逝去的青春而跑、為逝去的感情而跑、為逝去的生命而跑。

畢竟面對這折磨人的歷程,一位身心還算正常的跑者,無論如何都會找出一些能夠合理化或催眠自己的理由,無論是合理的、荒謬的、動人的或愚蠢的。

我的慢跑之路亦如是,媽媽的意外離世無疑就是主因。她當年確認罹癌後,竟在術後一個月內病情急轉直下突然離世,原以為利用忙碌工作佔滿自己所有時間後,時間就會順勢帶走一切,卻沒料到情緒久久未能平復。幾年下來自己早已不自覺深陷在電影《全面啟動》(Inception)裡所描述的「混沌」(Limbo),未死也非生,卡在什麼都不是的邊境徘徊,對於生活種種,感動與熱情不再。然而我並非獨身,不但有父有妻還有一對兒女,怎麼看都不能就這麼自私地躲藏在自己建構的灰暗空間裡,於是我奢望著能做些傻事,什麼都好,只要能帶自己離開混沌。

至於我的初馬,美麗的像場意外,這就導因於跑步運動像是在「抓交替」。

一般人開始跑步後,總是會馬場老手會告訴你什麼比賽要報名、什麼路跑得要參加。但有些跑友其實是很那個的,堆坑初馬竟然都是那種「雙膝硬化馬」、「太魯閣馬」、「烏來馬」等等的,抓交替意圖明顯,比如我的初馬,就是被安排在風景秀麗的「太魯閣馬拉松」。

只是當年,老天似乎有些意見,就在二〇一三年太魯閣馬拉松舉辦前夕,花蓮發生大地震,該場賽事從全馬降格為半馬。因緣際會下, 二〇一四年「東京馬拉松」上了位,就像電影中的黑道老大太魯閣馬拉松突然被做掉,而東京馬拉松就意外地頂了位,成為我的初馬,後來想想,這無疑是最美麗的意外。

秀才也變成兵

當年的象總太太逢人便噴,說我三小時二十分五十四秒所完成的東京初馬「跑太久、跑太慢」,連帶導致她所帶領的國際級加油團在寒風中久候十五分鐘。俗話說:「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哦,天呀!」我這簡直是「兵遇到秀才,四二.一九五公里說不清。」當年我還真的有點覺得深感抱歉。常言道:「無論成不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位偉大的女人。」一念至此猶如當頭棒喝,自己當真是頓悟了。

但人生不是不報,只是時候未到。 著作本書的同時,象總太太也抽中了東京馬拉松,她成為東馬選手,我終於又有機會擔任她的教練、補給員、陪跑員、按摩師、心理治療師等,透過六個月的訓練讓她好好認識一下馬拉松,讓這位當年的秀才再度變成兵。

我想,經此一役,她應該再也不會抱怨我「跑太久、跑太慢」。

我們一起晉級

完成世界六大馬拉松後,我的跑步之路愈來愈多插曲,而當中最有趣、最富啟發性、最能逞口舌之快的插曲,那肯定是參與製播podcast「跑步不要聽」節目的過程。先從我的貼身觀察,聊聊podcast「跑步不要聽」的二位超級台柱:跑者魁哥以及不跑者王牌製作人亞當。

依稀記得五年前,當魁哥及亞當來邀請我開一個跑步Podcast節目時,我沒有想太多,原因是就在那次相遇的近一年前我就已經想過很多。一年前已有單位來邀請我開立一個Podcast跑步節目,我沒答應,因為時間有限,我確信無法獨立策劃、企劃產製一個節目。

這下子好了,有個製播經驗豐富的亞當加上一位口才反應一流的主播魁哥,何愁大事不成? 節目的成行就是這麼自然,就像成熟的果實會因為地心引力向下掉,後續的快速進展大家就都知道了,莫名其妙地我就斜槓成了podcaster。

二〇二〇年九月起,兩隻牡羊的閃遇與瞎聊,看來效果還不差,三個月後的我們,開始有能力衝擊運動類第一名。

「你不用很厲害才開始,你要開始才會變得厲害」,這是「跑步不要聽」開場順口溜,用在我們自己的節目身上,還真是合拍。

不公平的魁哥

我當年因為「人生中的某些逝去」而跑,而我的搭檔魁哥亦如是!

二〇一九年是魁哥生命的一大轉折,一個「疑似肺腺癌的跡象」、二位好友的生老病死苦以及內心中三條線的無奈感受,讓魁哥再也不想眼睜睜且手足無措被動面對逝去。

而後想不到竟是美好結果超展開,除了身體健康沒問題,跑步更開啟了他另一個世界與思維,他從一個單純觀賞及評論運動的觀察者角色,進入成為一個親身參與及體驗運動的沉浸式角色,沒有偶包、無須光環,他不但享受其中並且樂於分享其所見所聞。

只是有時候我也不知道他是被外文耽誤的主播、被主播耽誤的歌手、還是被歌手誤的主持人?台大外文、體育主播、國軍第二屆金笙獎冠軍等,在各領域中樣樣都是拔尖的生命歷程很不尋常,有時想想,這人世間一切不能看得太過仔細,比如你若仔細地近看了魁哥,你或許會感受到人生怎麼就那麼不公平。

不跑步的亞當

當然要談談不務正業又不跑步的亞當。

曾經擔任工程師的經歷,後來竟主動轉行成為四處為家的駐美特派記者,專責報導台灣旅美的棒球選手,積極務實卻又勇敢追夢的混搭性格可見一般。

目前是全職 podcast 製作人、主持人、電視賽評以及作家的亞當,早已是異能者代表人物,但起初最令我咋舌的就是他製作及主持的《Hito 大聯盟》每集長度都足以陪伴一位破三跑者從熱身到完賽,更厲害的是至今已完成四百多集,他就是podcast界的OG之一 (Original Generation),講到這兒,雖然他死就是不跑步,但他卻跟跑者一樣,血液中帶了不少的恆毅力。

然後,我也得幫「亞當死就是不跑步」講句話,他之所以不跑步,就是希望節目能永遠有個跑步小白角色,用一個客觀而朦懂的立場提出疑問與觀察、找到多面向來賓,讓節目永保多元視角。聽友讀者們,說到這,你看看亞當是不是非常用心良苦。

不簡單的我們

我們的節目出生至今已經四年多了,我相信,相對於其他節目,《跑步不要聽》是更行雲流水的,一來,我們沒什麼太嚴謹的流程與訪綱;二來,我們也不用什麼後製或剪輯 (近期新增加的影片錄製與剪輯任務除外);當然,我們也不需要太多的前置準備時間。

Play it by ear,是的,我們做節目真的就是隨心之所往、隨興之所至,強調那種對話的真實感,有時候談論的內容或彩蛋歌曲甚至是在現場才訂下的。

但一切真的如同表面呈現的這般輕鬆寫意嗎? “Are you watching closely?”《頂尖對決》(The Prestige)這部電影在片頭就用這句話提醒所有觀眾,我也要借用在我們的節目當中。

我們的節目走向與其說是隨心隨興,不如說當中的關鍵訣竅在於三點:

第一,超級製作人亞當,已經製作及主持超過四百多集的《Hito大聯盟》、《台北市立棒球場》等節目,超過數萬小時的專業經驗在手,連李小龍都害怕這種關鍵招式練了數萬小時的高手!

第二,當然是萬能魁哥,近三十年的主播、主持及表演經歷,以及深入許多跑團、跑班、賽事以及群組的深入互動與經歷 (例如,一言不合就999+的 妹子陪跑團及森林跑站等),讓節目中的一切如同呼吸一般順風順水。

第三,我雖然看似無須準備,但實際上從二〇一三開始認真練習跑步至今,早已用心準備多年,各個面向雖非頂級專家,但卻也是略懂略懂。

跑過的路不會背叛你,在生命中、在內心中經歷過的一切亦如是。簡單並不簡單。廣告詞說「他抓得住我」,神隊友們不但互相抓得住,還抓得緊。

不平凡的你我

衷心感謝所有來賓、聽眾、跑友、好友們 !

大家很幸運,透過這本書,能讀到部份來賓的人生故事;但我比大家更幸運,這一路走來,不但能讀到故事,甚至還能就近親自讀人,讀到所有不平凡你我的跑步歷程、為人處事、人生態度與哲學。

就在滿滿來賓的故事、分享會的交流、大家的贊助、推薦與留言體驗所建構出的《跑步不要聽》有機體正不間斷地自我擴增與茁壯中,我們始終張開雙手,期待未來更多不平凡的你我都能熱情參與其中。

亞當不跑還是一樣不跑,但《跑步不要聽》肯定會一直跑下去,一切無以回報唯有以聲相許。

接下來,就進入到我們的彩蛋時間!

 

資訊

• 文章摘自墨刻出版-莫克文化《跑出你人生的彩蛋:《跑步不要聽》用不平凡的故事,陪你前進每一公里》一書。

 臺灣運動類熱門排行第一名Podcast《跑步不要聽》精選跑者故事!

「跑步不難,難的是穿上跑鞋離開家門的那一刻」

「你不需要很厲害才能開始,你需要開始,才會變得厲害」

你是否也曾在晨曦或夜色下,綁起鞋帶,踏上跑道, 尋找那份屬於自己的跑步意義?

無論你是新手或資深跑者,都能在書中遇見感動自己的故事。

翻開書頁,穿上跑鞋,跑出你人生的彩蛋!

這是一本呈現臺灣跑者文化的書, 從《跑步不要聽》Podcast逾250集節目中,精心挑選26篇跑者故事, 透過魁哥和象總的引導,一步步精煉出故事, 並將原本由聲音訴說的勵志、有趣、不可思議的內容, 轉化為一頁頁觸動人心的文字。

【本書特色】

•從逾250集訪談節目中精選出26篇跑者故事

•人物網羅菁英選手、極限耐力賽選手、各行各業市民跑者、身障跑者;故事橫跨台灣與世界各地跑步旅程

•書中每一篇都藏有彩蛋,等待你細細品味挖掘

【必讀族群】

✓ 熱愛跑步的你

✓ 希望有一本書能陪伴自己持續跑下去的你

✓ 廣大的《跑步不要聽》粉絲

--------- 七星推薦 ---------

★南山人壽董事長 尹崇堯

★run your own run 邱文蕾

★地平線運動平台 李翰暄

★Jay的跑步筆記 許立杰

★森林跑站創辦人 蔡宜玫

★博威運動科技 don1don 總編輯 鄭匡寓

★財信傳媒集團董事長 謝金河

(以上依姓氏筆畫排序)

 • 更多《跑出你人生的彩蛋:《跑步不要聽》用不平凡的故事,陪你前進每一公里》資訊 請點此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誰能勝出?人與馬的馬拉松

2017-06-15
趣味馬拉松跑步話題

每年六月,在英國的拉努蒂德維爾斯小鎮上,都會舉辦一場關於人與馬的馬拉松比賽。雖然距離沒有到26.2英里,不過其中小徑爬坡也有4683英尺,賽跑總長度共有24英里,是一個既挑戰又有趣的比賽。

人與馬的馬拉松比賽 ©buzzmag.co.uk

這是維爾斯的一項傳統比賽,和沼澤地徒手浮潛錦標賽一樣有名。今年6月11日,在這個小鎮上共有650位選手和60匹馬與騎手參與比賽,這個比賽的跑道要經過多山的農場小路,人行道,林間小道和空曠的荒地,自1980年第一次舉辦以來就一直成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一項年度盛會,人和馬的差距時間從半小時到幾秒不等,2004年羅伯(Huw Lobb)成為第一個贏得比賽的人,目前也僅有2人贏得了比賽,另一次是2007年的弗洛里安·霍爾津格 (Florian Holzinger)獲勝,其餘都是馬兒拔得頭籌。

每年,這個比賽都吸引眾多耐力選手參與,與跑者不同的是在比賽前,所有參賽的馬都必須經過獸醫的三次檢查,其中還包含心率監測和健康狀況檢查。
 
大會的代表鮑勃·格林福(Bob Greenough)表示:「比賽路段有很多爬坡和下降,這是一個對於跑者或馬很好的考驗,因為非常不容易。」通常馬的優勢在爬坡,他們不喜歡下坡的原因是因遇到下坡的時候,重量容易用在身體錯誤的地方。

這個比賽於1980年誕生,當時是當地的一為農場主人高登·格林 (Gordon Green)偶然聽見兩個人在他的酒館裡談論;其中一個人表示自己圍著鎮上跑一大圈,人可以和任何馬匹的速度相等。於是格林決定在公眾面前接受這個挑戰,因此就舉辦了第一屆比賽。
 
2009年的比賽曾受到爭議,大會將獸醫檢查時間從馬的比賽用時中扣除,並且讓馬匹參賽的時間推遲15分鐘。扣除的這個額外的時間使得馬能夠在8分鐘之前勝利,而不是被人類擊敗。當時大會聲稱一直被扣除而在此之前是要計入馬匹的比賽時間的,因此當年跑得最快的選手馬丁·考克斯(Martin Cox)拒絕領獎以抗議大會的行為,隨後其他參賽選手也加入了抗議的隊伍,大會不得不重新回到以往的比賽規則中,並只是在2009年的比賽中扣除馬匹15分鐘的比賽時間。

Huw Lobb(右)曾獲得人與馬馬拉松冠軍,拿到2.5萬英鎊 ©welshrugbypics.co.uk

有人推測,如果天氣太熱,這個比賽將有利於跑者勝利,因為馬較容易因為身體過熱而無法表現出最佳實力。不過也有其他人說,最終的結果還是取決於參賽者的程度。
 
無論如何,不可否認的事實是,若接受了這一項任務,便需要大量的訓練,否則你一定不會成功。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踏實的訓練才是王道。

責任編輯/瀅瀅

分享文章
  • 訓練動作
  • 啞鈴
  • 健身
  • 上半身肌群
  • 跑步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初階訓練
  • 瑜伽動作
  • 瑜伽
  • 跑5K
  • 徒手訓練
  • 重量訓練
  • 跑10K
  • 跑步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