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人物誌
  • 女性馬拉松先鋒人物 葛曼美智子
1
女性馬拉松先鋒人物 葛曼美智子
2
陳彥博約旦沙漠超馬
陳彥博強碰「沙漠皇帝」、帶傷出賽 不放棄勇奪一金一銀
3
認識 NIKE BREAKING2 的幕後英雄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女性馬拉松先鋒人物 葛曼美智子

2016-11-23
人物誌 跑步 故事 馬拉松

原籍日本、出生於青島,後移民美國的葛曼美智子 (Miki <Michiko> Gorman),在70年代中期曾贏得波士頓和紐約城市馬拉松各兩次冠軍,她在20世紀新興的女子馬拉松領域中,帶領美國選手和比賽在世界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扮演了一個重要角色。她分別於1973年與1978年創下女性選手在一個認證馬拉松比賽中最快的全馬(2時46分36秒)與半馬(1時15分58秒)成績。 1976年,她還以2小時39分11秒跑出當時女性跑者歷史上第二快的馬拉松完賽時間,這同時也是她的個人最佳紀錄。

如果女子馬拉松被列入1976年的奧運會,或者如果國際田總 (IAAF) 世界錦標賽在當時已經創立,葛曼肯定會是一個領先的金牌參賽者。可惜的是,這些榮譽後來讓瓊·貝諾瓦·薩繆爾森 (Joan Benoit Samuelson) 和格蕾特·魏慈 (Grete Waitz) 取得。葛曼在當時最耀眼的成就,就是連續贏得1976年紐約城市馬拉松、1977年波士頓馬和紐約城市馬雙賽的3次冠軍。她的傑出表現讓這兩個比賽被定位為世界上最頂尖的年度馬拉松之一。

葛曼美智子(Miki Gorman) ©daniellemika.com

青島出生 移民美國 開創女性跑馬先例

雙親都是日本人,卻於1935年8月9日出生於青島的諏訪美智子(原名,後冠夫姓為葛曼),是因為當時她父親服務於日本皇軍而派駐於中國。二戰期間,她與她的雙胞胎弟弟從東京被美軍轟炸夷為平地之前撤離。在8歲時,她幫助她的小兄弟生存下來,並每天來回走6英里去上學。

1951年,日本從失敗重新崛起的初步跡象之一是派馬拉松隊到波士頓去參賽,其中包括冠軍得主,日本的馬拉松開創人物田中茂樹。

「但是,在當年的日本,沒有女人跑過馬拉松。女性不能做如此公開的事,」葛曼在2010年如此對《跑步時報》的記者說。因此,她被視為日本女馬拉松選手著名人物的先行者,其中包括兩屆奧運會金牌得主,同時,也是一位在歷史上舉足輕重的女性美國選手。

©MastersTrack.com

因為想增重才開始跑步

1963年,時年28歲的她搬到美國,在賓州的卡萊爾工作與修讀大學。她嫁給商人邁可·葛曼,並與他一起搬到洛杉磯。

在那裡,她成為了可能是唯一一位想藉由跑步增重的人。

「我瘦小的身材總是讓我很難堪(5英尺/152公分、87磅/39公斤)。我先生帶我去健身房,他是那裡的會員,於是我就開始跑,」她在2010年表示。

儘管健身房裡的男性成員有些不以為然,她仍堅持這項運動,並遇到了她人生的第一個導師。他鼓勵她參加健身房裡的100英里/24小時室內賽。第一次參加,她在86英里停了下來並筋疲力盡,但第二年她又報名參加,最後完成了這個年度室內超跑賽四次。

她還嘗試對於女性來說稍微比較熟悉的越野跑,並開始勝出。她認識了來自匈牙利的運動員兼教練拉茲洛·塔柏里(Lazlo Tabori),他當時居住於洛杉磯並指導賈桂琳·韓森以及其他傑出男女選手。

©BOSTON GLOBE/GETTY IMAGES

進入馬拉松世界 席捲各大賽事獎牌

葛曼嘗試越野跑之後,終於來到馬拉松的大門。在當時,女性跑者剛剛被賽事正式認可,並只有七個成績在3小時之內,第一個紀錄是來自澳洲的阿德莉安·畢姆斯於1971年在墨爾本的華勒比所創下的2小時46分30秒。在1973年12月葛曼的初馬,加州卡爾弗城的西半球馬拉松賽上,她跑了2小時46分36秒,僅僅比畢姆斯的紀錄慢了6秒鐘。然而,畢姆斯的成績雖然經過準確測量,但比較像是試跑,故並未被認可,因此葛曼的成績便成為世界紀錄。當時葛曼38歲。

四個月後,她贏得1974年波士頓馬拉松女子冠軍,官方紀錄為2小時47分11秒。1975年,她在紐約城市馬僅次於金·梅里特。接下來,她在1976到77年間連續贏得紐約城市馬與波士頓馬3次冠軍。當她在紐約城市馬贏得連續第三次冠軍時,她已經42歲,同時是一位新手母親。

葛曼於1976年在紐約創下她的個人最佳成績(PB),2小時39分11秒,(當時世界最佳成績是韓森的2小時38分19秒),真是一個令人驚艷的表現。她在這場第一次五個行政區城市馬拉松裡超前第二名多麗絲·赫儀提居·布朗14分鐘,一路上包括鵝卵石、柵欄、急轉彎、人行天橋和一層層的階梯。而且,途中,相對迷你的葛曼,與一隻大聖伯納犬在一條狹窄的橋發生碰撞。

1977年4月18日,時年41歲的葛曼以2:47:11贏得波士頓馬拉松女子冠軍,右邊則是以2:14:46贏得男子冠軍的Jerome Drayton。 ©runningmagazine.ca

行事低調 冠軍小巨人罹癌辭世

雅芳婦女路跑聯誼會曾安排葛曼和她的孩子回到日本作為形象大使和日本女性跑者的榜樣。而她的半程馬拉松世界紀錄在1978年來到,但那場半馬她是抱傷上場,傷病也結束了她的馬拉松生涯。葛曼因為個性害羞和退休因素,她放棄了這項運動,並搬過去與她女兒一起住,她當時是一位住在溫哥華的頂尖瑜伽老師,之後她們搬到加州卡爾斯巴德至今。

儘管始終不願意接受外界榮耀,葛曼在2009年被紐約路跑協會(NYRR)譽為「1970年代的代表跑者」,並進入USATF名人堂(1996年)、美國路跑俱樂部(RRCA)名人堂(2001年)、國家長跑協會(NDR)名人堂(2010年)、紐約路跑協會名人堂(2012)等等。 1981年,一部名為《リトルチャンピオン迷你冠軍》(在美國稱為《我的冠軍》)的影片記錄了葛曼的生活。

葛曼美智子在2010年被診斷為癌症晚期,2012年在她出席NYRR名人堂儀式前夕被宣告康復,但她身上的癌症於2013年復發。與癌症抗爭五年之後,她2015年9月19日在美國華盛頓州貝靈漢市逝世,享年80歲。

晚年的葛曼與女兒丹妮爾·米卡。 ©daniellemika.com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陳彥博強碰「沙漠皇帝」、帶傷出賽 不放棄勇奪一金一銀

2019-12-19
陳彥博賽事超馬越野跑跑步話題

極地超級馬拉松運動員陳彥博剛結束今年度兩場賽事,於18日舉行分享會,和粉絲們分享出賽約旦250公里及柬埔寨220公里的賽事點滴,現場除父母到場支持,恩師潘瑞根也特別抽空趕來,捧著花束到場祝賀。儘管兩場賽事間隔僅短短一個月,造成他膝蓋肌肉疲勞代償的慢性傷害,又遇上強勁對手「沙漠皇帝」,陳彥博仍分別拿下亞軍與冠軍佳績。

陳彥博與父母及恩師潘瑞根
(左起)陳彥博的恩師潘瑞根、陳彥博、陳之父母

陳彥博今年參加的第一場賽事是由Ultra X 舉辦的250公里約旦極地馬拉松,參賽者得連續 5 天跑在攝氏36度以上的沙漠地形中。在賽前,他就聽說賽道可能會遇到蠍子、大蜘蛛及蟒蛇等生物,不僅如此,他更強碰上地主強敵、有「沙漠皇帝king of the desert」之稱的 Salame,因此起跑後兩天他都不敢掉以輕心,只落後對方3、4 分鐘,更在沙漠上以觀察腳印的方式猜測對方比賽策略,以第二名之姿緊咬Salame。

不料第三天賽程,陳彥博因迷失方向而多跑了超過三公里,與對手差距增加至40分鐘。最後一天更因為連續的疲勞加上高溫,使他出現脫水、頭暈、低血糖、肌肉疼痛等狀況,沒想到當他愈來愈無力時,遠方駛過一台吉普車傳來台灣人的聲音喊著「陳彥博!加油!」,儘管至今不清楚對方身份,但能在約旦沙漠裡聽見台灣人的打氣,讓陳彥博暫時忘記身體疼痛,以穩定的速度撐下最後25公里,拿下總名次第二名。

陳彥博表示,在約旦的沙漠中,每天晚上張開眼睛,眼前就是整片銀河,覺得自己很幸運能到這裡比賽,只需要一個睡墊、不用手機,就能享受浩瀚的大自然。而這次遇上的強敵Salame也將在明年賽事再見,Salame不僅建議目前59公斤的他應該再瘦5公斤左右,更建議他明年應該去約旦移地訓練1個月。

陳彥博約旦250K超馬
陳彥博在約旦Wadi Rum沙漠進行250公里超馬
陳彥博約旦250K超馬
約旦賽事必須跑在軟沙丘、岩石、沙漠等地形,以及高於攝氏35度高溫環境下奔跑

約旦的高強度賽事導致陳彥博膝蓋內側慢性傷害,直到柬埔寨賽事出發的前右膝蓋積水仍未轉好,使他情緒低潮。帶傷上陣的他每天出發前都會對自己說「給身體一點時間,不要急。」透過與自己對話來緩和對身體的焦慮,並採取起跑時用慢速熱身,讓身體適應後再穩定加速的策略。

不料在第三天賽段中,陳彥博因為長得比人還高的芒草遮蔽視線而踩空,扭到膝蓋,當下他馬上心想「慘了」,疼痛感隨之加劇,接著他想起前幾天賽程中跑過柬埔寨村莊,在賽道旁向他揮手打氣的當地孩童,便告訴自己:「當地小朋友都走那麼遠的路上課了,我這點痛算什麼!」忍痛跑完最後幾天賽程,最終以20小時04分25秒成績獲得總冠軍,完成這趟從金邊到吳哥窟的220公里賽事。

陳彥博柬埔寨220公里超馬
陳彥博從金邊起跑220 公里至終點吳哥窟
陳彥博柬埔寨220公里超馬
陳彥博於柬埔寨賽事中獲得總冠軍,在頒獎典禮上與前三名參賽者開心合影

經過兩場賽事,陳彥博表示令他最珍惜的除了沿途風景,更是比賽過程中短暫相遇的人們。他回憶起在約旦時雖然比賽強度很高,但能與沙漠皇帝Salame較勁的興奮感卻總是壓過身身體的痛苦。每天抵達終點後,他也會坐在營火旁與當地人聊天、歌舞,感受短暫的放鬆與純粹的快樂。

談及比賽過程中的收穫,他提到柬埔寨賽事時,每天住在簡陋的高腳屋中,被周遭不同動物的聲音吵到睡不著,卻也感受到最單純的生活,而在與當地孩子交流的過程中,讓他體悟到「不必要在乎自己失去什麼,因為從頭到尾,我們本來什麼就沒有」的心境。除了這些賽事中的學習,陳彥博這次也不免俗地在賽後PO出「掉指甲」照,甚至幽默地說是「紅草莓」。此外,他也將把分享會的收入全數捐給「台灣之心愛護動物協會」,持續投入公益行動。

陳彥博指甲
賽事結束後,陳彥博在粉絲社團發布「掉指甲」照,幽默問粉絲是否要吃「紅草莓」

資料來源/RUN FOR DREAM
採訪攝影/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認識 NIKE BREAKING2 的幕後英雄

2017-04-26
新聞馬拉松NIKE跑步話題

Nike特別專案副總裁Sandy Bodecker分享了Breaking2 如何重新定義跑步這項運動,並帶來其他更深遠的意義,人們渴望親眼見證運動員打破紀錄的輝煌時刻或者完成看似不可能的挑戰,這恰巧賦予了運動激情和魅力。“這一點非常重要,這讓比賽更富有吸引力和驚喜”, Nike特別專案副總裁Sandy Bodecker表示。“不斷超越,為突破而生!”     

NIKE BREAKING2

不斷超越,為突破而生!——Sandy Bodecker

對於Sandy Bodecker而言,“突破”就是指Breaking2 ,一項突破馬拉松2小時大關的大膽嘗試,目的在幫助跑者在兩個小時內跑完馬拉松(目前的馬拉松世界紀錄是2:02:57)。“我是一個夢想家”, Sandy Bodecker表示,“我每天和其他夢想家們一起在一個鼓勵創新、挑戰常規的環境裡工作。” 35年前,Sandy Bodecker加入了Nike,成為了一名鞋款試穿測試協調員。之後,他領導了Nike第一個Global Football 業務。後來,參與開創公司極限運動業務,並擔任第一個全球設計主管。 

雖然Sandy Bodecker聲稱自己沉迷於兩小時跑完馬拉松項目多年(他甚至在左手腕內側刺了1:59:59的紋身),但他對超越極限的癡迷可以追溯到他剛剛記事的時候。事實上,他還會告訴你,他堅信自己生來就是為了超越極限的(或者,至少是打破常規)。“我克服的第一個極限,是在我學會走路之前”,他說道。當時,他從嬰兒車裡面悄悄溜出來,從紐約中央公園裡面爬了出去,一直爬到了中央公園西面的街道上。然後,一名員警發現了他,把他抱起來,交給了“近乎絕望的”保姆。

最近,Sandy Bodecker面臨著另外一個更加艱難的挑戰:戰勝癌症。雖然這是人生比賽的最後階段,但也要堅持下去,而且沒有什麼比爭取勝利更為重要了。“因為沒有第二名,所以你的全部重心,都是為了贏得勝利,從身體上和精神上全力以赴,絕不成為第二名。” 最終他勝利了。而且,正是這一次經歷,幫助他切身理解戰勝困難的感受。但是,世界上有那麼多紀錄等待打破,為什麼要單單去挑戰這一項目呢?“兩小時內跑完馬拉松,是少數幾個一旦打破就可以改寫運動的挑戰之一” ,Sandy Bodecker表示。有兩個其他紀錄曾經重新定義了跑步:1954年突破的一英里跑4分鐘大關,以及1983年的百米首次跑進10秒的極限(官方公佈資料)。“兩小時內跑完馬拉松,是最後一個巨大的且千載難逢的挑戰”,他表示。“它將影響跑者對長距離賽跑的看法,並重新審視人類的潛能。”

兩小時內跑完馬拉松,一旦打破就可以改寫運動

要完成這一挑戰,需要絕佳的運動能力和良好的精神狀態,缺一不可。“卓越與良好的區別就在於精神狀態”, Sandy Bodecker表示。這就意味著,Nike所挑選的挑戰Breaking2 的運動員, Eliud Kipchoge、 Lelisa Desisa和Zersenay Tadese,必須要有真正強烈的自信,相信自己具備該能力。這種自信源於他們對自己清楚的認識,他們已經為這一刻做好了最充分的準備,堅信自己能夠在前所未有的短時間內跑完42.195公里。“如果他們沒有這種信念,將自己的全部精神和精力都傾注於此,他們就不會成功”,他表示。

為了幫助Eliud Kipchoge、Lelisa Desisa和Zersenay Tadese成功挑戰這一難以逾越的極限,Sandy Bodecker和Breaking2團隊  制定了周密的訓練計畫、能量補充策略和創新產品助力他們完成這一挑戰。除了幫助人們重新審視人類的潛能,為跑步運動帶來新的動力,這次挑戰將為未來發展和目標設定注入強勁的趨勢。  

在所有的創新產品裡面,Sandy Bodecker對Nike Zoom Vaporfly Elite和Nike Zoom Vaporfly 4%  尤其感到自豪,前者採用全新Nike ZoomX中底科技,專為Breaking2而生;後者曾成功幫助力男女運動員在最近於波士頓舉辦的馬拉松大賽中大獲全勝。“這雙鞋最令人激動的點,在於它們能夠為菁英跑者提供可測量的性能優勢。”較之於Nike Zoom Streak 6(目前市場上Nike最快的比賽用鞋),Nike Zoom Vaporfly 4%能為跑者的跑步效率提升4%。    

整個挑戰項目過程中,我們收集到了的大量資料和深刻觀察,以及豐富的經驗累積,這些為我們提供了下一步可供探索和發明的創新領域”, Sandy Bodecker解釋道,“這最終會幫助我們為各種水平的運動員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 對於Sandy Bodecker本人而言,在Breaking2 中的輝煌戰績,將為他過去傲人的表現再添一份榮耀。

資訊、圖片提供:Nike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