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人物誌
  • 女性馬拉松先鋒人物 葛曼美智子
1
女性馬拉松先鋒人物 葛曼美智子
2
2019高雄MIZUNO國際馬拉松 肯亞軍團包辦男子前十強
3
跑步傳教士歐陽靖:跑步是生而為人一定要做的事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女性馬拉松先鋒人物 葛曼美智子

2016-11-23
人物誌 跑步 故事 馬拉松

原籍日本、出生於青島,後移民美國的葛曼美智子 (Miki <Michiko> Gorman),在70年代中期曾贏得波士頓和紐約城市馬拉松各兩次冠軍,她在20世紀新興的女子馬拉松領域中,帶領美國選手和比賽在世界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扮演了一個重要角色。她分別於1973年與1978年創下女性選手在一個認證馬拉松比賽中最快的全馬(2時46分36秒)與半馬(1時15分58秒)成績。 1976年,她還以2小時39分11秒跑出當時女性跑者歷史上第二快的馬拉松完賽時間,這同時也是她的個人最佳紀錄。

如果女子馬拉松被列入1976年的奧運會,或者如果國際田總 (IAAF) 世界錦標賽在當時已經創立,葛曼肯定會是一個領先的金牌參賽者。可惜的是,這些榮譽後來讓瓊·貝諾瓦·薩繆爾森 (Joan Benoit Samuelson) 和格蕾特·魏慈 (Grete Waitz) 取得。葛曼在當時最耀眼的成就,就是連續贏得1976年紐約城市馬拉松、1977年波士頓馬和紐約城市馬雙賽的3次冠軍。她的傑出表現讓這兩個比賽被定位為世界上最頂尖的年度馬拉松之一。

葛曼美智子(Miki Gorman) ©daniellemika.com

青島出生 移民美國 開創女性跑馬先例

雙親都是日本人,卻於1935年8月9日出生於青島的諏訪美智子(原名,後冠夫姓為葛曼),是因為當時她父親服務於日本皇軍而派駐於中國。二戰期間,她與她的雙胞胎弟弟從東京被美軍轟炸夷為平地之前撤離。在8歲時,她幫助她的小兄弟生存下來,並每天來回走6英里去上學。

1951年,日本從失敗重新崛起的初步跡象之一是派馬拉松隊到波士頓去參賽,其中包括冠軍得主,日本的馬拉松開創人物田中茂樹。

「但是,在當年的日本,沒有女人跑過馬拉松。女性不能做如此公開的事,」葛曼在2010年如此對《跑步時報》的記者說。因此,她被視為日本女馬拉松選手著名人物的先行者,其中包括兩屆奧運會金牌得主,同時,也是一位在歷史上舉足輕重的女性美國選手。

©MastersTrack.com

因為想增重才開始跑步

1963年,時年28歲的她搬到美國,在賓州的卡萊爾工作與修讀大學。她嫁給商人邁可·葛曼,並與他一起搬到洛杉磯。

在那裡,她成為了可能是唯一一位想藉由跑步增重的人。

「我瘦小的身材總是讓我很難堪(5英尺/152公分、87磅/39公斤)。我先生帶我去健身房,他是那裡的會員,於是我就開始跑,」她在2010年表示。

儘管健身房裡的男性成員有些不以為然,她仍堅持這項運動,並遇到了她人生的第一個導師。他鼓勵她參加健身房裡的100英里/24小時室內賽。第一次參加,她在86英里停了下來並筋疲力盡,但第二年她又報名參加,最後完成了這個年度室內超跑賽四次。

她還嘗試對於女性來說稍微比較熟悉的越野跑,並開始勝出。她認識了來自匈牙利的運動員兼教練拉茲洛·塔柏里(Lazlo Tabori),他當時居住於洛杉磯並指導賈桂琳·韓森以及其他傑出男女選手。

©BOSTON GLOBE/GETTY IMAGES

進入馬拉松世界 席捲各大賽事獎牌

葛曼嘗試越野跑之後,終於來到馬拉松的大門。在當時,女性跑者剛剛被賽事正式認可,並只有七個成績在3小時之內,第一個紀錄是來自澳洲的阿德莉安·畢姆斯於1971年在墨爾本的華勒比所創下的2小時46分30秒。在1973年12月葛曼的初馬,加州卡爾弗城的西半球馬拉松賽上,她跑了2小時46分36秒,僅僅比畢姆斯的紀錄慢了6秒鐘。然而,畢姆斯的成績雖然經過準確測量,但比較像是試跑,故並未被認可,因此葛曼的成績便成為世界紀錄。當時葛曼38歲。

四個月後,她贏得1974年波士頓馬拉松女子冠軍,官方紀錄為2小時47分11秒。1975年,她在紐約城市馬僅次於金·梅里特。接下來,她在1976到77年間連續贏得紐約城市馬與波士頓馬3次冠軍。當她在紐約城市馬贏得連續第三次冠軍時,她已經42歲,同時是一位新手母親。

葛曼於1976年在紐約創下她的個人最佳成績(PB),2小時39分11秒,(當時世界最佳成績是韓森的2小時38分19秒),真是一個令人驚艷的表現。她在這場第一次五個行政區城市馬拉松裡超前第二名多麗絲·赫儀提居·布朗14分鐘,一路上包括鵝卵石、柵欄、急轉彎、人行天橋和一層層的階梯。而且,途中,相對迷你的葛曼,與一隻大聖伯納犬在一條狹窄的橋發生碰撞。

1977年4月18日,時年41歲的葛曼以2:47:11贏得波士頓馬拉松女子冠軍,右邊則是以2:14:46贏得男子冠軍的Jerome Drayton。 ©runningmagazine.ca

行事低調 冠軍小巨人罹癌辭世

雅芳婦女路跑聯誼會曾安排葛曼和她的孩子回到日本作為形象大使和日本女性跑者的榜樣。而她的半程馬拉松世界紀錄在1978年來到,但那場半馬她是抱傷上場,傷病也結束了她的馬拉松生涯。葛曼因為個性害羞和退休因素,她放棄了這項運動,並搬過去與她女兒一起住,她當時是一位住在溫哥華的頂尖瑜伽老師,之後她們搬到加州卡爾斯巴德至今。

儘管始終不願意接受外界榮耀,葛曼在2009年被紐約路跑協會(NYRR)譽為「1970年代的代表跑者」,並進入USATF名人堂(1996年)、美國路跑俱樂部(RRCA)名人堂(2001年)、國家長跑協會(NDR)名人堂(2010年)、紐約路跑協會名人堂(2012)等等。 1981年,一部名為《リトルチャンピオン迷你冠軍》(在美國稱為《我的冠軍》)的影片記錄了葛曼的生活。

葛曼美智子在2010年被診斷為癌症晚期,2012年在她出席NYRR名人堂儀式前夕被宣告康復,但她身上的癌症於2013年復發。與癌症抗爭五年之後,她2015年9月19日在美國華盛頓州貝靈漢市逝世,享年80歲。

晚年的葛曼與女兒丹妮爾·米卡。 ©daniellemika.com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2019高雄MIZUNO國際馬拉松 肯亞軍團包辦男子前十強

2019-02-23
賽事馬拉松跑步話題

滿十周年的高雄MIZUNO國際馬拉松於17日在世運主場館盛大開跑,馬拉松男子與女子前三名幾乎由來自肯亞的選手包辦,而國內男子全馬冠軍由高雄在地跑者鄭瑞竹奪下,國內女子冠軍則由被稱為「女版川內優輝」的市民跑者蔡雅安摘下。

2019高雄MIZUNO國際馬拉松 肯亞軍團包辦男子全馬前十強

2019高雄MIZUNO國際馬拉松分有馬拉松組(42.195公里)、超半程馬拉松組(25公里)及休閒組(4.5公里),今年馬拉松組男子女子冠軍獎金高達30萬元,另設有國內組選手獎金,第一名10萬元,第二名4萬元,第三名2萬元,總獎金高達210萬元。
 
比賽結果,馬拉松男子組由來自非洲肯亞的「黑色旋風」席捲獎金前十名,前三名依次是Kennedy Kiproo Lilan、Charles Kigen、Chobei Josphat Kiptanui Too,國內男子馬拉松冠軍則由高雄子弟鄭瑞竹奪下。馬拉松女子組由去年第三名的肯亞選手Jemimah Wayua Musau摘下后冠、第2名是日本選手藤澤舞、第3名是肯亞選手Dorcus Jebotip Tarus,國內女子全馬冠軍由蔡雅安獲得。男子馬拉松冠軍Kennedy Kiproo Lilian賽後表示,很喜歡高雄馬的路線,氣溫很涼爽,相較於馬來西亞、新加坡、香港等國家,高雄民眾的加油聲更加熱情,整體跑完並不感覺疲倦,明年還會再來參賽!

高雄馬起跑點

超半程25公里組部分,男子組前三名皆由日本選手包辦,岡本和晃以01:23:10成績奪冠;女則由台灣選手謝千鶴以01:33:00封后,台灣混血美女跑者雷理莎則獲得第三。岡本和晃是5000公尺長距離及3000公尺障礙賽的選手,今年第一次參加高雄馬,賽後他表示,對高雄民眾的熱情印象深刻,今天的天氣涼爽、空氣品質也不錯,跑起來整體感覺非常棒。

25K男子組冠軍岡本和晃

高雄國際馬拉松被譽為「全台灣最友善的城市馬拉松」,是市民的熱情所致,因為選手在賽道沿線都有民眾的歡呼加油,寺廟敲鑼打鼓、擺出陣頭及開路鼓助陣,公司行號及社團也設立私人補給站,為選手遞水服務,而學校師生也沿途加油打氣,讓參加高雄馬的國內外跑者既驚喜又備感榮耀。跑者們奔馳在高雄充滿歷史記憶的景點中,可感受沿線高雄人的熱情與遍及整座城市的馬拉松嘉年華氛圍。

全馬(42.195KM)男子組總排前十名

全馬(42.195KM)男子組國內前三名

全馬(42.195KM)女子組總排前十名

全馬(42.195KM)女子組國內前三名

資料來源/展通虹策略整合行銷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跑步傳教士歐陽靖:跑步是生而為人一定要做的事

2016-07-14
路跑馬拉松故事專訪跑步話題

一雙澄淨的大眼睛,彷彿能看穿人心事般地令人不敢直視,然而胸前淡而醒目的紅十字刺青,卻又像是一切秘密的根源,沉靜卻充滿活力、活潑開朗又帶點神秘氣質,這是初見歐陽靖的第一印象,然而這一切都是在路跑界人稱「靖哥」的歐陽靖還沒開口之前,特別是開始聊到跑步之前,給人的印象。

「跑步傳教士」歐陽靖

從憂鬱症患者變成「跑步傳教士」

聊起怎麼會開始跑第一場馬拉松,這位大女孩還不避諱說起自己放浪形骸的過往,和一般人不同的是,有著那樣與跑步毫無瓜葛的過去,反而造就了歐陽靖奮不顧身地投入,捨去循序漸進的程序,第一回參加路跑就是全程馬拉松,即使可能已經回答過千百次,在被問到「到底哪來的信心可以跑完全程」時,歐陽靖以堅定又帶點無辜的眼神說:「我不可能放棄,因為我是對天上的爸爸發過誓的!」與眾不同的敲門磚,也造就了這位不凡的跑者。

短短四年間,歐陽靖從憂鬱症患者搖身一變成了「跑步傳教士」,從都市跑到田野,更從台灣跑到海外,難道從未停下腳步的歐陽靖從不會感到厭倦嗎?「當然會啊!」她流露出不可置信甚至帶點責備的表情:「每個跑者都會有倦怠期,我在跑完第一場全馬以後,也撞牆了好幾個月。」然而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歐陽靖想從其他頂級跑者身上找到再接再厲、突破困境的方法,她坦承包括日本籍超馬跑者關家良一等好手,讓她對路跑觀念有了更多啟發。

邊跑邊玩 海外跑馬樂趣多

「邊跑邊玩」已經成了歐陽靖的旅遊註冊商標,參加過近20場海外馬拉松的她,也因此寫了許多與海外路跑有關的書,最近一本「旅跑日本」直接推薦有心想要挑戰海外路跑的跑者,一起到日本去參加馬拉松:「我覺得只有吃喝玩樂的旅行很空虛,以路跑為目標的旅行比較酷!」為了參加路跑賽事而造訪一個城市,和在每一場賽事之後的享樂行程,對歐陽靖而言,就像宗教儀式般缺一不可,不僅是跑步的魅力所在,更是驅策自己跑向下一站的動機。

在成為眾人眼中的「專業跑者」之後,歐陽靖卻不曾想過要跨界參與諸如鐵人三項、攀岩運動等極限運動,她用天真的語氣答道:「為什麼不玩三鐵?因為我不會騎腳踏車呀!」令人意外卻又符合靖哥性情中人的答案,讓人見識到歐陽靖毫不做作的個性:「我覺得跑步有時候真的會令人啼笑皆非,例如全程馬拉松在跑過30公里之後,常常會覺得不知為何而跑,有種煩躁感揮之不去。」或許這種需要自我突破的心理障礙,正是跑步吸引人的地方,所以,一邊回想著最狼狽的跑步經驗,歐陽靖又嚷嚷著要去挑戰連續跑28小時的美國波特蘭hood to coast路跑了。

大膽挑戰 無所畏懼的靖哥

雖然沒有動過跨界挑戰的念頭,但在路跑的領域更上一層樓卻是歐陽靖不變的目標,即使早已按照季節,安排好冬天去東京、春天去長野、秋天跑紐約等滿檔路跑行程,不過參加人生第一場超級馬拉松,一直擺在歐陽靖心中的夢幻行程裡,就算已經是個經驗老到的跑者,提到心中嚮往已久的超馬,個性豪爽的靖哥也難掩心中忐忑,用興奮又帶點靦腆的語氣說:「我還沒決定要在台灣還是日本跑我的初超馬呢!」一場場狀況多變的馬拉松路跑,雖然比不上自己經歷過的人生劇場,但歐陽靖勇於接受挑戰的精神,不論是在哪一條跑道上,都充滿自信地飛步向前,下回在任何一場超級馬拉松賽事中,見到這位身材嬌小卻熱力四射的跑步傳教士,別懷疑她是否能堅持到底,快快跟上她的腳步吧!

歐陽靖(Gin Oy)/profile

1983年出生於台灣台北市,作家、演員、馬拉松運動與旅遊愛好者。著作有《吃人的街》、《我們,都是末日殘存者》、《歐陽靖寫給女生的跑步書》、《旅跑日本》。曾罹患六年重度憂鬱症,後來因愛貓離世,決定改變人生,自2011年起跨入路跑領域,自詡為跑步傳教士,要將跑步帶給自己的美好,傳達給每一位跑者。

撰文/古鎮榮
攝影/楊仁渤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