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上不乏許多國外健身達人或運動狂人,為了對抗霸凌或病魔而狂練健身或魔鬼訓練成為猛男/筋肉女的故事,在台灣,也有一些這樣的健身狂,默默練出猛壯身材,而在網路上造成話題。
這位現年24歲的汪景陞就是一個例子。現在的他看起來非常筋肉,而且體脂據說只有3%,真是非常嚇人!家住彰化的他表示,小時候因為太瘦小常被欺負,國中時體重只有38公斤,不但沒力氣又體弱多病,因為想讓自己變強壯,所以開始健身。
他說,他當初接觸健身也是從徒手訓練開始,練了3年才開始上健身房。他表示,一開始他不太懂健身,可以說當時都是胡亂練,後來才開始上網爬文找影片來看,自己摸索自己練,到現在也已經滿十年了。
他說,瘦子經過辛苦鍛鍊一樣能變猛男,健身是一輩子的事,他一點也不想回到當初那個瘦弱的體態,為了更健康也為了打造出更強更猛的體態,他會一直堅持下去。
主動與《運動星球》聯繫的汪景陞說,他不是職業選手也不是健身教練,只是純粹熱愛健身,也希望他的熱血可以感染更多人,一起來加入這個行列,讓自己變得更強更健康。
不過,我們也提醒您,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不同,若是想要藉由健身與飲食控制的方式打造筋肉身材,還是先諮詢一下專業意見或是直接請專業教練比較好,不但能避免受傷,也可以避免新手可能會犯的錯誤。
當你在減重的同時是否也只關心體重機上的數據?要小心!這可能是肌肉量減少的情況,會使得你面臨肌少症的風險,同時,這樣的情況與肌肉量減少和肌肉功能降低有關。如果你想要在減掉多餘體重的同時,採取措施保持肌肉量的目標,則會帶來另一個不同的瘦身挑戰關卡,也就是說,在追蹤你進度和目標達成數據上將更加的困難,因為即使你的體型發生變化,但體重機上的數據也不一定會有所改變。
在2009年一項名為「DEXA 評估年輕女軍人在12週定期訓練後身體區域成分變化」的研究中發現,參加12週有氧運動和肌力訓練相結合的年輕女性,平均減少了10%的體脂外,還同時增加了近9%的肌肉量。另外,2015年韓國國立釜山大學教育學院體育系所做的「規律游泳運動對中年女性體質、力量及血脂的影響」小型研究中發現,24名中年女性經過12週的游泳計劃後,平均身體脂肪減少約3%、肌力增加約2%以及肌耐力增加2%左右。
這些研究皆表明,運動初學者對於肌力訓練和有氧運動,都能很快且有效率的做出反應;如果你以前有運動習慣但停頓一陣子之後的人,也會產生出類似的結果。如果你是一名普通的運動者,想要改善脂肪和肌肉的平衡,那麼隨著訓練時間的增加,你可以在減少脂肪的同時增加肌肉組織,事實上,若你是一個剛開始養成運動及訓練習慣的人,就可能會從減脂和增肌中獲得最大的好處。
但如果你是一個有經驗的運動員,希望在獲得大量肌肉的同時又要同時減去大量脂肪,那就會成為一個十分就有挑戰的目標,因為這樣的兩個目標將會經常性的產生衝突!簡而言之,訓練肌肉需要攝入的卡路里多於消耗的卡路里;而減脂需要攝入的卡路里少於燃燒的卡路里,這就變成當身體處於卡路里不足狀態以便可以減掉脂肪時,你的肌肉同時也無法獲得成長所需的能量。
如果你的目標是希望能在增肌和減脂之間取得平衡,以下有這4個技巧可以協助你達成。
1.做有氧運動和肌力訓練
無論你是初學者或有經驗的人,想達成增肌減之目標最關鍵的要素,就是將有氧運動和肌力訓練,結合到日常訓練的菜單之中。沒有肌力訓練的有氧運動計劃,將會影響你肌肉的建構與成長;但沒有有氧訓練的肌力訓練計劃,將會大幅度的影響減脂效果,所以這兩者你都必須要納入日常訓練之中。
2.依據目標設定訓練次序
有氧運動和肌力訓練都必須要納入日常訓練之中,但他們的優先順序該怎麼安排?這點必須要看你的訓練目標來進行設定,例如你是一位馬拉松愛好者,就必須要優先考量心肺能力的提升,但如果你是一位健美運動員,那就必須要優先專注於肌肉的成長訓練。所以,對於重訓初學者或一般人來說,在這兩者之間取得平衡採取是最大限度減少脂肪並維持肌肉量的狀態,另外,有非常大的機會會在不降低體重數據的情況下減去脂肪,因此,體脂就成為另一個值得關心的指標數據。
3.均衡健康的飲食
想要增肌或減脂除了養成運動之外,飲食控制也十分的重要。美國農業部(USDA)建議均衡的飲食必須攝取包含瘦肉、雞蛋、穀類、蔬菜、豆類以及良好的油脂(堅果或是優質橄欖油);你也可以透過專業營養師的建議,制定出適合目標的飲食份量與計畫,讓你在大多數的情況之下,都能攝取完整的營養素並於訓練的過程中獲得更好的能量。
4.調整肌肉恢復的時間
雖然採用高強度訓練或沒有安排足夠的恢復時間,可能不會導致肌肉大量的流失,但卻會影響肌肉的耐力與肌力展現,同時也會增加受傷的風險性,這將會使得你更難透過有效率的運動及訓練來達成目標。另外,過度的訓練十分容易發生在運動員及初學者身上,當你發現自己的訓練效率下降或身體異於感受到疲倦,請安排足夠的休息時間(一般來說都會安排1-2天),讓肌肉能充分的恢復狀態,這樣將能讓後續的訓練階段更加有效率。
美國國家運動醫學會也建議,可以依據運動訓練的目標來設定組間的休息時間:
1.增加肌肉大小/組間休息不超過90秒
2.增加肌肉耐力/組間休息不超過60秒
3.增加肌肉力量/組間休息3-5分鐘為限
也許你在減脂的過程中並不在意肌肉的維持,但相信絕大多數的運動愛好者都不想失去難得的肌肉量,以下將提出這3點建議,讓你在減脂的同時也能維持絕大多數的肌肉量。
1.增加蛋白質攝取
一項針對「高蛋白飲食對減肥後無脂肪質量和肌肉蛋白質合成的影響」的研究報告發現,在減少卡路里攝取的減脂過程中,提高蛋白質的攝取比例將有助於維持肌肉量,儘管所有參與研究的39人都透過降低卡路里的攝取量來減輕體重,但那些攝取更多蛋白質比例的人,相較之下失去肌肉量較少。另一項2017年發表於臨床內分泌與代謝雜誌上的一份研究報告也指出,這項研究找來20名肥胖患者在經過4 個月極低熱量生酮 (VLCK) 飲食後, 發現脂肪量 (FM)和內臟脂肪大量減少,同時肌肉量和肌力卻得以保留。
2.攝取正確的營養補給
2015年發表於美國臨床營養雜誌上,一項針對80名肥胖老年人所進行的研究指出,在採用低熱量飲食的過程中,適度服用含有亮氨酸和維生素 D以及乳清蛋白的補充劑,將有助於保護他們的肌肉量,這也就表明增添某些營養素可能有助於在減脂的同時維持肌肉量。同樣,在開始任何補充劑的方案之前請先與醫生進行討論。他們可幫助你根據身體健康和醫療狀況,決定每種補充劑的服用劑量。
3.養成固定訓練習慣
眾所皆知,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可以有效的幫助身體消耗多於的卡路里,同時也能促使肌肉的成長,但卻很少人知道如果不養成經常訓練的運動習慣,將會隨著年紀的增長逐漸失去原有的肌肉量。休息多久會看見肌肉量的減少?根據2013年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只要停止規律的運動及訓練之後,骨骼肌就會出現減少的現象;因此,養成固定的訓練及運動習慣就能持續消耗熱量並維持肌肉量。
資料參考/onlinelibrary、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責任編輯/林彥甫
有在長期從事健身以及跑步的朋友便可以知道,靠著重訓器材所訓練出來的身材與重度跑步者個身型截然不同。
但無論如何,身為一名跑者,都必須知道配合肌力訓練的重要性,因此以下的這12個練習,是針對跑者需要的力量和平衡的每一個肌肉所設計的動作:
保持站姿,上半身向下彎至地面掌撐,雙腳向後跳,使身體呈一直線,保持頭、肩膀與臀部在同一個水平線上一起貼近地板,手肘彎曲至與地板呈現90度時,停頓一秒。以身體軀幹的力量回復到預備動作,每組做10~15次,做3~5組。
此為登山式的進階版。雙腳打開超過肩寬,腳尖朝外,肚子收緊,呈深蹲姿勢預備。左腳彎曲觸碰左肘,背部仍保持水平,右腳彎曲觸碰右肘,以類似奔跑的方式快速替換左右腳,越快越能訓練爆發性,做1分鐘。
單腳站立,保持身體平衡,單腳微蹲,用力往上跳,到最高點時身體伸直,並保持平衡。落下時雙腳落地,並放輕動作,以免受傷。回到準備動作做下一次的跳躍,每組跳6-8下,跳3-5組。
雙腳與肩同寬,放於椅子上面,將左膝彎曲觸碰右肘,上半伸向右旋轉,再將左腿向外伸直,左右交替,做1分鐘。
左側臥,並用前臂和腳部支撐重量,雙腿交疊伸直預備。穩定身體,將臀部抬離地面,至頭部和脊椎成一直線,保持呼吸,將右腳向上延伸,停留10秒,左右交替,做1分鐘。
雙腳打開與肩同寬,右膝微蹲,左腳離開地面,雙手呈現跑步姿勢,停留10秒,在換另一邊交替,做1分鐘。
雙腳打開與肩同寬,肚子收緊,雙手掌撐地預備。右手離開地面變成肘撐,接著左手變成肘撐,其間肚子皆保持收緊,交互替換,做一分鐘。
將雙手貼平於地面,雙腳併攏略微離開地面預備。雙腳以直線的方式,像雨刷一樣右左來回 (勿彎曲),左右重複,做一分鐘。
雙腳併攏,肚子收緊,身體呈一直線預備。上半身向右側旋轉,使身體呈側棒式,停留10秒,再換左邊,做1分鐘。
右腳站直,保持上半身挺直。慢慢將上半身向前趴至與地面呈水平狀,同時將左腳伸起至與地面呈水平狀,停留10秒,再換右邊。做3-5組。
平躺於地面,雙腳屈膝併攏預備。臀部夾緊往上提起,使身體呈一直線,右腳向上抬起,身體保持一直線,停留10秒,換邊,交替做1分鐘。
雙手掌撐,雙腳打開與肩同寬,肚子收緊預備。右手向前延伸,左腳向後延伸,停留10秒,左手向前延伸,右腳向後延伸,停留10秒,重複動作,做1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