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業餘跑者的基本裝備與補給
1
業餘跑者的基本裝備與補給
2
波馬亞軍護士跑者 Sarah Sellers的運動營養秘方
3
準備了14年,她這場紐約馬拉松為一位911殉職打火英雄而跑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業餘跑者的基本裝備與補給

2017-01-05
知識庫 跑步 運動裝備 服裝 運動補給 鞋子

跑的舒服是跑步的基本原則,若配速也好,裝備也好那其實就同等於一個完美的距離了。

跑步的裝備配置原則則以防護為主,美觀為輔、防護主要是指:保暖、防止運動損傷、中途安全等。跑步裝備從下往上說起,分別是:鞋子、襪子、褲子、護膝、腰包、衣服、手機臂套、魔術頭巾、耳機、頭帶、帽子...等。

鞋子

鞋子種類很多,就跑步而言,一般分為慢跑鞋(緩衝跑鞋)、競速跑鞋、越野跑鞋等,這些跑鞋都有很多款式選擇,一般平時訓練可以選擇緩衝跑鞋,主要是防能保護腳踝,減低傷害;若要突破個人成績,可以選擇競速跑鞋。
 
跑鞋的選擇,遵循幾個原則,因人而異,不過一般跑鞋在500公里左右就可以考慮更換,最好預備兩雙以上跑鞋,交替練習使用。選購鞋子時,則建議尺寸比平時大1-2號,這樣跑了長距離之後,也不會因為擠壓到指甲而造成水泡。

襪子

跑步的襪子也很重要,一般選擇coolmax材料的襪子,也就是常說的快乾襪,排汗比較快,不容易起水泡。長距離的話,建議可以在腳上先擦一些凡士林,然後再穿襪子,較不容易起泡。如果害怕起水泡,也可以選擇五指襪,可以有效的防止。

壓縮腿套

壓縮腿套主要是輔助小腿肌肉,同時也可以有保暖的功能,跑步時,它雖然不是必需品,但若認為它對你是有幫助的,多佳利用也是不錯的。
 

壓縮褲或者跑步短褲

壓縮褲分為長褲、七分褲、五分褲和短褲幾種,壓縮褲有助於提高大腿和臀部的肌肉運動能力,一般跑友穿壓縮褲的比較多,專業運動員則剛好相反,認為壓縮褲會束縛肌肉能力,所以會選擇高開口的排汗短褲。
 

©fullfunctionrehab.com

內褲

壓縮褲或者短褲內,一般會穿著比較舒適的內褲,其選擇為柔滑、快乾、沒有明顯縫紉線條的運動褲,盡量不要選擇全棉的,因為全棉不利於排汗,長距離跑主要是防止短褲磨傷大腿內側和陰部,導致不必要的運動損傷,所以可以在穿短褲前在容易磨傷的大腿根部塗抹適當的凡士林,這樣有助於延緩磨傷。

運動T-Shirt或壓縮衣

跑步上半身通常穿著容易排汗的壓縮衣和運動T-Shirt,壓縮衣也分為長袖、短袖或背心,T-Shirt亦是如此,主要視氣後來做選擇。

髮帶

髮帶主要的功能是處理頭部的汗水,髮帶是將汗水從額頭導到臉的側部,然後自由滴下,不會直接滴到臉上,但大多數的髮帶都是矽膠材質,緊貼在頭部,戴久了一後,並不太舒服,不過整體來說他可以增加美觀還能防止汗水,算是實用的配備。

帽子

帽子主要是遮擋陽光,防止面部日曬,還有吸收部分汗水的作用。跑步的帽子,可以選擇棒球帽或是中空帽, 主要是佩戴舒適,兼顧功能。

©atthebeachamerica.com

魔術頭巾

魔術頭巾是跑步很好的防護用具,用途廣相當廣泛,這個是大多數跑友必配的裝備,尤其在冬天的時候,用途非常大。
魔術頭巾繞在腕部,可以當作腕帶擦汗,繞在頭部可以做髮帶,套在頭部可以當帽子,繞在手上可以當手套,繞在手臂上可以放鑰匙和手機,總之功能多多,經濟實惠。
 

運動腰包

跑步腰包種類繁多,選擇的確比較困難,主要還是根據個人的跑步習慣來決定。短距離跑步,可以不選擇帶水壺,但長距離跑步不容易補水,建議選擇帶水壺的腰包。距離跑步對於腰包的需求相對較低,腰包除了可放補給食物,還可放置手機或是重要物品。

©alibaba.com

跑步能量補充

短距離跑步基本不用特別的能量補充,但記住不要空腹,吃飯後一小時之內不要跑步,跑步前吃七分飽即可。常用的跑步補充的主要有:飲用飲料、能量膠、能量棒、電解質補充等等。

飲料:最好的飲料就是水,還有很多功能性飲料,這些功能性飲料主要是補充電解質、鹽份、能量補充、快速恢復的作用,水的補充頻率因人而異,通常每半小時補充一次,千萬不要等口渴再喝水,要提前飲用。

能量膠:能量膠主要補充電解質和能量,包括糖原等。
  
能量棒:主要是固體的能量補充食品,不同於能量膠為膏狀,由於是固體的,食用需要配合飲水,可以減少空腹感。也有使用巧克力做為補充的跑者,不過容易融化,口感並沒有太好。

其他補充:其他補充主要是電解質補充為主,包括鹽錠,這些電解質補充主要是及時補充電解質、防止脫水、抽筋的跑步不適症狀。
 
跑步是一項健康的活動,與自行車和游泳並稱三大最佳運動,運動中更可以有氧和無氧相結合,健身和運動相得益彰,跑步沒有很高的要求,一雙跑鞋、一條路就可以運動了。開始跑步非常簡單,難的是能夠養成習慣,若沒有持之以恆的堅持精神,無論有什麼酷炫的裝備,也達不到運動的真諦。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波馬亞軍護士跑者 Sarah Sellers的運動營養秘方

2018-05-16
知識庫心得分享運動補給運動營養跑步

日本有公務員跑者川內優輝,美國則有護理師跑者莎拉.塞勒絲(Sarah Sellers),兩人同樣讓大家跌破眼鏡,以素人之姿在今年4月的波士頓馬拉松大放異彩,而奪得女子組亞軍的塞勒絲是位26歲剛畢業的護理麻醉師,平時全職在醫院上班,練跑完全靠自己,擁有醫療背景、愛下廚的她是怎麼吃,才能打造自己亮眼的跑步成績?以下告訴你塞勒絲一天三餐吃什麼,並透露她在運動營養上的獨道建議。 

波馬亞軍護士跑者 Sarah Sellers的運動營養秘方 ©Orlando Sentinel

塞勒絲在今年波士頓馬拉松中以2小時44分04秒僅次於冠軍德西蕾・林登,獲得女子組第二。她現在的生活和訓練都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土桑,而大學時代,她曾在母校美國猶他州的韋伯州立大學跑出9次5,000公尺和10,000冠軍。然而她在馬拉松上其實算新手,她為人生初全馬展開訓練時,已經是2017的事了;塞勒絲在大學教練訓練下,跑出2小時44分27秒成績,這意味著她不只有資格參加波士頓馬拉松,更能擠進女子菁英組的窄門。
 
即便塞勒絲完賽後表示,促使她參加波馬的主因只是為了陪弟弟跑,但在參賽前她為比賽訓練數個月,且平時不斷烹調、嘗試各種食譜。來看看她在馬拉松賽前、平日訓練的三餐飲食如何選擇,以及她以自己當試驗品,對運動營養的一番獨到見解。

波馬前吃紅莓穀片
在比賽前,塞勒絲會吃紅莓穀片(Special K Red Berries cereal)搭配杏仁牛奶,她習慣喝大量的牛奶,而草莓也是她最愛的食物之一,所以這套牛奶穀片組合會讓她感到在做開心喜愛的事情。

紅莓穀片Special K Red Berries cereal ©Running in a Skirt

早晨瑪芬+蛋
塞勒絲最愛的瑪芬是雙倍巧克力香蕉瑪芬,因為她太愛這個口味了,每周末她會先製做三打將之冷凍起來,當清晨練跑後,她會微波一些瑪芬並將它和蛋混在一起,或搭配乳清蛋白,以增加蛋白質補充。
 
午餐酪梨不可少
火雞肉三明治搭配酪梨和一顆蘋果,是塞勒絲午餐最常見的組合,對她來說,如果沒有搭配酪梨,三明治就不是真的三明治了。在午後工作空檔,她則會把準備好的零食拿來充飢。
 
工作中零食也是能量來源
忙碌的工作期間,塞勒絲會帶一些方便、快速補充,且營養豐富的零食,以防止白天過度飢餓,例如蘋果、希臘優格、起司棒,她也自製專屬的戶外活動點心,裡頭含有堅果、果乾和椒鹽卷餅(pretzels)。

火雞肉三明治搭配酪梨(圖片僅示意,非本人製做) ©California Avocados

豐盛晚餐冷凍分食
多數人下班後習慣先吃晚餐,而塞勒絲下班後第一件事是跑步,跑完才會吃一頓豐盛的晚餐。因為生活忙碌、時間有限,她是個剩餘食物的頭號支持者,總是把自己烹調好的料理冰凍起來持續吃好幾餐,最常冰起來留待下一餐享用的晚餐是烤雞配蔬菜、藜麥。
 
每日必備甜點
在波士頓馬拉松結束的晚上,塞勒絲的每日甜點是她最愛的黑巧克力。甜點對塞勒絲來說是每天不可或缺的必須品,主因甜點對訓練有幫助:當長距離練跑時,很容易陷入熱量耗盡的危機,在這種情況下容易造成受傷,所以她會自製巧克力餅乾、熱巧克力、布丁來吃,在甜蜜享受同時補充鈣質。

塞勒絲每天必吃甜點,圖中她手拿有波士頓馬拉松徽章的蛋糕 ©SARAH SELLERS

 建議  1 嘗試各種食譜
周末或休假期間,塞勒絲的興趣就是烹飪和嘗試各種食譜,她最愛的一本食譜名為《Nutritious Delicious by America’s Test Kitchen》(暫譯:美國實驗廚房的營養美食,America's Test Kitchen為美國電視節目),食譜中有如她喜愛食物的縮影,裡頭包含了大量的全穀物、健康肉類與健康脂肪。
                        
 建議  2 強化骨密度
擁有醫療背景的塞勒絲對骨密度有深入了解。她表示,許多跑友,尤其是高中女生,總是落進「體重越輕跑速越快」的陷阱裡,然而作為一個女性,20歲左右的青少年期是一生中唯一能增加骨密度的期間,一旦到達骨密度高峰就開始逐漸下降,男性也遵循著類似曲線。
 
塞勒絲在工作上幾乎每天都會看到女性因為骨質疏鬆症導致病理性骨折,她自己也曾因為熱量不足導致疲勞性骨折(又稱壓力性骨折)而中斷了跑步生涯。她提醒,預防骨折不只要特別注重補充鈣質和維生素D,也要有足夠熱量,否則很容易發生骨折。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準備了14年,她這場紐約馬拉松為一位911殉職打火英雄而跑

2016-11-05
故事六大馬馬拉松跑步話題

2001年是紐約市建城以來最大慘案,911恐怖攻擊事件發生的那一年。也是在那年,身為紐約市消防隊員的文森·吉亞莫納(Vincent Giammona)報名參加了紐約馬拉松,做為他的初馬。他一直在為這場比賽做準備,可惜的是,他最後還是沒能上場參賽。這位9月11日剛好滿40歲的壽星,在當天下了勤務之後,因為飛機撞上紐約世貿中心雙塔而不得不銷假繼續值勤,只是他這一去就再也沒有回家。

他的妻子泰瑞莎為了幫他完成這個未竟的心願,終於在事件發生的14年後,於2015年的11月鼓起勇氣走上紐約馬的起跑線,然後完成了這場令她百感交集的馬拉松。

紐約市消防隊員的文森·吉亞莫納(Vincent Giammona)於911事件殉職。 ©THERESA GIAMMONA

據Runner’s World網站報導,在這場奪去包括文森等2,749條生命的911事件後,當年11月有13位文森的同僚和好友以接力的方式為他跑了那一場紐約馬拉松來紀念他。在2008年,文森的弟弟史蒂芬,也在他滿40歲那年,穿上文森的跑鞋去跑了紐約馬。

2001年9月11日,文森在完成了他的24小時輪班之後還在消防隊閒晃,本來想去跑跑步,為他的初馬做準備。當泰瑞莎當天第二次打給他時,正好是第一架飛機撞上世貿中心之後。焦急的妻子問著丈夫是否要回家,因為他們已經在稍早以電話討論過要如何幫他慶生。這位以扮裝成貓王在消防隊上聞名的菁英隊員當然無法抽身離開。

事態緊急,警鈴大作,文森匆匆地對電話另一頭的妻子說:「我得走了。」泰瑞莎當時只好回答,「好吧,要小心。」她告訴他,「我愛你。」這是他倆最後一次談話。文森留下了泰瑞莎和他的四位女兒,當時分別是8、6、3、2歲。

在她的丈夫去世後,一件小事不斷縈繞在泰瑞莎的心頭:文森還沒實現他完成紐約馬拉松的夢想。

泰瑞莎後來無時不刻在想著要去嘗試跑這場馬拉松。但是,當你得獨自撫養四位年輕女孩,同時,你有一顆破碎的心要修補,上路去跑步似乎變得很困難。

「我總是說,我一定要做到,」泰瑞莎說。「當我40歲時,我開始興起自己幫他完成這場馬拉松的念頭。人生總是有辦法可以找到出路。我的孩子還小,我只是撥不出時間來投入訓練。」

她在2015年因緣際會促成了這件事。她當時45歲,她的三個女兒已經上大學,最年輕的那位也上了高三。同年2月,泰瑞莎收到一封來自「Answer the Call」的電子郵件,這是一個紐約警察與消防員的遺孀和孓兒所組成的福利基金會。在那封信中,該組織提到他們一直在尋找志願者來跑馬拉松,並籌集資金。

「我當時想,『這真是非常完美的一件事,』」泰瑞莎說。「我可以為文森完成他未竟的志願,然後我還可以為在過去14年來幫助我和孩子們的組織籌集資金。」

對於一位自承不擅長跑步的人來說,針對馬拉松的路跑訓練對於她來說簡直是折磨。她早早就遭受了膝傷。她在2015年7月重新開始,並參加了紐約路跑協會(NYRR)為期16週的紐約馬虛擬教練計劃。

2015年9月,當她的訓練正酣,她在騎自行車時被一台汽車撞上了。沒有骨折,但她一隻手肘被直直撞上,需要縫合。訓練得停擺兩周以上。

在紐約馬拉松賽的前三週,泰瑞莎已經能跑到19英里的距離了。在比賽當天,她與其他紐約消防隊的選手們上了一台公車,前往位於史泰登島的起點。

當她從皇后區大橋跑下來進入曼哈頓的全程16英里處,一群消防員們在那裡等待她,並給予一個大大的擁抱。她的家庭成員們站在第116街和第一大道交叉口為她歡呼,在布朗克斯區則有更多人在等著為她加油打氣。

Theresa Giammona鼓起勇氣,為他殉職於911事件的打火老公而跑。 ©MARATHONFOTO.COM

她以5小時40分21秒完賽,她一直覺得有個人當時也在場。「我覺得文森在全程都陪在我身邊。因為,就像我說的,我不是一個跑者,」她說。「我真的覺得他和我在一起,是他給我往前跑的動力。」

泰瑞莎說,這些年自從文森去世後,家裡的一些紀念性的時刻都特別痛苦。雖然沒了他,生活已經調整過來,但在每一個生日、畢業的時分,那種失去他的感覺就又浮上來了。

「時間會癒合事物,但你永遠不會忘記,你知道嗎?」她說。「文森和我結婚九年他就走了,我們有幸得到四個可愛的孩子。我們甚至沒有能夠慶祝我們的10週年結婚紀念。但是,如果你當時告訴我,『你們只有九年的時間可以相處,』我願意什麼事都重新再做一遍。」

這場馬拉松也是一個紀念性的時刻,一個橫跨紐約市五個區的里程碑,不過,泰瑞莎有了不一樣的感覺:振奮。

在紐約馬之後隔週三的早上,這位謙稱自己不是一個跑者的女子已經再次為了她的三英里跑而上路。現在,有她的幾個朋友們說,他們想要跟她一起去跑馬拉松。泰瑞莎已經是個激勵人心的指標跑者。

「這真是一個非常驚人的經驗,上週日我完成了我以前可能永遠無法做到的事,」她說。「我覺得這是文森和我一起完成的,我相信只要有他在,沒有什麼不能做到。」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