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古屋女子馬拉松是世界上最大的女子馬拉松賽事,也是nike女子馬拉松系列中的一站。每年超過1.5萬人參賽,從名古屋巨蛋出發,賽道起伏平緩,關門時間也很寬鬆,7小時可以不用太過緊張。完賽後由穿燕尾服的日本帥哥為你獻上Tiffany的經典盒子及緞帶,裡面是名古屋女子馬專屬的Tifffany項鍊。如果是男生想跑也不用擔心,主辦單位特地在同一天同一地點(名古屋巨蛋)為男同胞們舉辦了另外一場馬拉松:「名古屋城市馬拉松」,設有半馬和10公里項目,男女均可參加,對於想和女朋友、老婆一起跑馬的男生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
堪稱全球最大女子馬拉松的名古屋女子馬拉松,選在每年三月舉行,這時節的氣候春暖花開,平均時多度的氣溫相當適合跑步,由其路線平易近人,陸現高低差幾乎不超過十公尺,非常適合想挑戰初馬的女生,因此每年吸引了許多參賽者報名,去年更創下一萬八千名女子參賽。
名古屋市博物館是成立於1977年(昭和52年)的歷史博物館。館內收集、收藏、展示考古、工藝美術、文書典籍、民俗方面的資料。除了常設展覽尾張的歷史之外,每年舉行5~7次的特別展覽和專題展覽。
1324年,大須觀音作為北野天滿宮的別當寺,建於現岐阜縣羽島市桑原町大須附近,1612年,在修建名古屋城的時候,被移建到現在的地方。成為了當地地名由來的大須寺廟,每年舉辦各種各樣的祭祀活動,香客絡繹不絕。每月18日、28日廟會時舉辦的古董市場在大須享有盛名。
作為日本最早的集電波發射的鐵塔,被登錄為國家有形文化財產。高達180公尺。從距離地面100公尺的空中展望台可以眺望鈴鹿山與伊勢灣。夜晚在絢爛燈光點綴下的電視塔是首推的浪漫景點,亦被選定為戀人的聖地。於2012年春天改裝重新開幕。展現50年前的纖細模樣,外觀的銀色光彩更顯燦爛耀眼。
名古屋市役所是日本城市名古屋市的市政廳。名古屋市役所竣工於1933年,在政令指定都市中僅次於1927年竣工的京都市役所,是歷史第二久的市役所。現在名古屋市役所是日本的重要文化財產,並且是名古屋市的都市景觀重要建築。
比賽項目:全程馬拉松
比賽時限:全程馬拉松:7小時0分
比賽報名日期:前一年的8月到9月 (ex:2017名古屋女子馬拉松,報名日期為2016年08月14日~2016年09月06日),超過人數限制則以抽籤的方式決定結果。
比賽日期:每年3月中旬
報名費用:11000日圓
參賽資格:
大賽當天滿19歲以上的女性
1. 一般參賽者:能夠在6小時30分之內跑完全程的女性選手 ・日本田聯註冊者 ・日本田聯未註冊者等 ※不接受使用輪椅的人士參賽。 ※單獨行走上有困難的視力障礙者可以有一名陪跑者。陪跑者男女不限。但是禁止導盲犬陪跑。 另外,如果是男性陪跑者,因在起點和終點都有禁止男性出入的女性更衣區域,所以在單獨參賽及更衣上有困難者,請找女性做為陪伴者同行。
2. 精英參賽者:3小時00分之內跑完全程的女性選手 ・達到日本田徑聯盟另行規定的參賽標準的女運動員 ・邀請選手 日本田徑聯盟推薦的國內外女運動員
注意事項:
1. 同一個人的重複報名等同無效,敬請注意。
2. 不能與名古屋城市馬拉松(半程及四分之一)同時參加。一個人只限報名一項。(但是,可以與挑戰賽同時報名、同時參加)。 同一個人若報名多項比賽,一但被發現且確認為事實後,將取消其參賽資格。
3. 不允許年齡、性別、成績的作假和非報名者本人參賽(不正當參賽)。個人或團體的不正當參賽一經發現確認,不僅會取消其參賽資格,今後可能將無法報名參加本比賽。
4. 不允許在比賽中找人代跑、或轉讓參賽權。此類行為一經發現確認,將取消參賽資格。該情況下,主辦方恕不進行任何補償。
5. 一旦發生上述1234的情況,報名後的參賽費,恕不退還。
6. 報名手續完成後不接受變更、修改或取消填寫內容。若對註冊內容有疑問時,大賽事務局會透過您所留的電子信箱或電話號碼與您聯絡。
7. 撥打參賽者call center或事務局的電話並無法諮詢或查詢報名狀況,敬請諒解。
8. 9月下旬(預計)將在GO SPORTS WEB的My Page上向所有報名者通知抽籤結果。抽籤結果也會發送到您註冊的電子信箱,但是若因電子信箱等有誤而導致郵件沒送到或未收到者,將不再進行確認。另外,可能會出現由於同時發送郵件,導致郵件未送達的情況,所以請務必在9月下旬,以GO SPORTS WEB的My Page進行確認。
9. 由於網路的故障等原因造成報名延誤的的情況,主辦方概不負責。
比賽攻略
1. 比賽鳴槍時,人多擁擠,注意保持冷靜,避免碰撞。
2. 無論是全程還是半程,記住馬拉松跑第一原則:均速是馬拉松之魂。一般而言,跑全程馬拉松的速度,是你10公里最快用時加上6-8分鐘,跑半程則加3分鐘。切忌前快後慢。
3. 從10公里處開始,每到一個飲水站都應喝水,每次補水不超過100克,一般來說,喝下去的水至少在半小時之後才能被身體充分吸收利用,所以,你必須在自己感到口渴前就補水。跑全程者,從20公里之後每到一處飲水站應喝一點運動飲料,以補充身體的糖份。
4. 可以選擇性地跟在一個與你速度相當的跑步者後面跑,他可以幫你擋風,減輕你所遇到的空氣阻力,節省約7%的能量。如果能將步幅調整得和他一致,更有利於放鬆身心,免於緊張。
5. 35公里左右號稱馬拉松鬼門關,在鬼門關中,心肺功能和肌肉功能均處在最低點,整個人陷於崩潰邊緣,所以一定要有心理準備,咬牙撐下去,跑起來就是勝利。
名古屋女子馬拉松相關資訊
要怎麼跑才能像菁英選手們「看起來好像慢吞吞的,但其實跑得很快」﹖想在馬拉松賽場上達到目標速度、打破個人最佳成績,速度訓練是相當重要的一環,然而訓練速度就要一股腦兒跑快、練衝刺嗎﹖以下根據《市民跑者之王》作者津田誠一,也是日本知名馬拉松選手川內優輝在大學時期的田徑隊教練,提醒跑者如何養成掌握跑步節奏、減低膝蓋傷害等基礎習慣,讓你看似淡定地慢跑,其實跑很快!
要怎樣才能「不急不徐」、「慢條斯理」地跑完全程呢?無論是什麼樣的跑者,都有一個共通的重點,那就是要提醒自己「保護膝蓋」。
光說保護膝蓋,聽起來也令人摸不著頭緒,所以很難用文字表達。換個說法,就是邊跑邊保持「膝蓋的鬆弛」、「膝蓋的緩衝」。有聽沒有懂的人不妨試試相反的跑法,意即一口氣提升速度來跑。如果想跑得快一點,前腳就會伸直,無法保護到膝蓋。這麼一來,腳會因為著地衝擊增加而疲勞,無法跑太久。
不懂得保護膝蓋的人就算想跑得快一點,也無法順利提升速度,亦無法保持一定的速度。
在保護膝蓋的前提下慢慢跑,速度反而不會掉下來,可以長時間保持一定的速度跑完全程。尤其是全程馬拉松,保護膝蓋是非常重要的關鍵。
藉由意識到要保護膝蓋,跑起來才會遊刃有餘。只要能跑得遊刃有餘,應該就能以一定的速度跑完全程。讓膝蓋的動作保持鬆弛,還能把膝蓋的緩衝性運用在跑步上。
不同於肯亞籍或衣索比亞籍的頂尖選手,日本人的腳踝比較沒有彈性。為了彌補這個弱點,在保護膝蓋的前提下跑完全程才是最有效的方法。只要養成這個習慣,就能在跑步時保持絕佳的節奏。
可惜沒有「這麼一來就能保護膝蓋」這種直接的練習法或技巧,總之只能在平常的慢跑或重點練習中「提醒自己」保護膝蓋,而且跑姿也不能亂掉。
這麼一來,各位或許會覺得「差不多是這樣吧」,請不要忽視這種「差不多」的感覺,好好地養成這個習慣,從平常就意識到要保護膝蓋,跑步的速度應該會愈來愈快。
另一方面,或許有人會覺得又要提醒自己保護膝蓋又要慢慢跑,速度可能會掉下來。這種人最好先利用慢跑來提醒自己保護膝蓋。
一旦掌握到這種感覺,上半身就不會那麼僵硬,上半身與下半身順利連動,就能跑出平衡的跑姿。
最終的理想是「看起來好像慢吞吞的,但其實跑得很快」。而且因為跑起來遊刃有餘,如果是習慣比賽的選手,很容易就能在關鍵時刻加速。
看到肯亞籍或衣索比亞籍的頂尖選手在馬拉松電視轉播裡的英姿時,不覺得「看起來跑得好慢」嗎?就算其實是以每公里低於3分鐘(100公尺18秒)的超快速在跑,也因為他們跑起來遊刃有餘,看起來就像慢慢跑。
正因為這是川內的強項,我才得不厭其煩地提醒他「不要太拚」、「不要太拚」,以免上半身的動作變得太僵硬。尤其是如果上半身的動作從比賽的前半段就很僵硬,速度將無法持續到最後。
很難在速度練習的同時兼顧到保護膝蓋,所以我的練習菜單裡幾乎沒有200公尺或400公尺的間歇短跑。
就結果來說,比起加快速度,以動作變得僵硬的跑姿來跑,即使速度不快,跑的時候要同時注意保護膝蓋的練習還比較有效率。
為了保護膝蓋,「跑步的節奏」也很重要。我經常要提醒在大學一、二年級打下基礎的選手「節奏」、「節奏」。
提醒自己要保護膝蓋,跑姿也穩定到一定的程度後,就能逐漸掌握住自己的跑步節奏。請一面意識到上述的節奏,讓身體牢牢記住這個節奏。
只要能跟上節奏,即使不用拚命跑,也能在保護膝蓋的前提下迎頭趕上。
首先透過平常的慢跑來習慣節奏。慢慢來也無所謂,請以一定的節奏輕鬆跑。理想的情況是「時間不知不覺就過去了」。為此最好也以「時間」而非「距離」做為慢跑的標準。
不管是有彈性的人,還是沒有彈性的人,只要學會以一定的節奏一直往前跑,就能打下穩固的基礎。跑在沒有高低起伏的平地當然不用說,利用上下坡的練習來讓自己的身體記住節奏也很重要。
上坡請以重心稍微往前傾,用手臂把身體拉起來的感覺來跑。說得極端一點,不妨想成是透過手臂的擺動把身體不斷地往前拉。
下坡時請放鬆手臂,秉持著不擺動手臂也無所謂的概念,感覺上光是讓身體配合坡度稍微往前傾就會自動前進。「收腳」也會成為很大的重點。
上坡必須靠自己的力量提起雙腳,下坡則要小心別因為收腳太快,導致腳步落在後方。下坡時要意識到骨盤以下的「腳的回轉」,以免同時用前腳踩煞車,導致身體往前衝。這麼一來,即使很放鬆,下坡的速度也會自然提升,可以「邊跑邊休息」。
請特別注意上下坡都不要失去平衡。
順帶一提,大家都希望在平坦的跑道上比賽,但是也有一些選手在有點高低起伏的路段比較能跟上節奏,跑得好又快。
只要讓選手跑一趟需要上上下下的越野賽道,馬上就能看出節奏好壞。沒有節奏感的人無法因應高低起伏的地形,會跑得綁手綁腳。
週三的速度練習和週六的長跑都要不急不徐地保持一定的速度,重視「節奏」更勝於時間。反過來說,在意識到速度的情況下來跑,慢慢地就能掌握每公里跑5分鐘的節奏或每公里跑4分30秒的節奏。
頂尖的選手有辦法以正負1秒鐘為單位,掌握跑田徑場1圈的速度,如果是「以72秒跑完」,即是以72正負1秒跑完的意思,即使掉到76秒,也能在正負1秒內跑完。
之所以能像這樣掌握住速度,是因為身體已經記住那個速度的節奏了。一旦抓到速度,接下來只要用那種節奏迎頭趕上即可。這點重要到選手經常把「一旦掌握不到節奏感就完蛋了」掛在嘴邊。
只要能以一定的速度來跑,就不需要思考太多有的沒有的,只要淡定地跑完即可。說是淡定地跑才能培養節奏感也不為過。
起初只是淡定地持續慢跑,就能逐漸掌握到節奏感。之所以主張慢跑的標準在於時間而非距離,也是因為「倘若能以一定的節奏慢跑,時間不知不覺就過去了」是最理想的狀態。
一旦掌握到節奏感,如果環境許可,就能在田徑跑道上做速度練習,讓身體記住一圈400公尺的節奏。這麼一來在馬路上長跑也沒問題。
書籍資訊
◎ 以上文章摘自一心文化出版,津田誠一著作、賴惠鈴譯《市民跑者之王:波士頓馬拉松冠軍川內優輝打破常識的跑步訓練法》一書。
本書特色
川內高中時期曾受過傷,並且有1年無法好好跑步。畢業後沒有成為職業跑者,反而是當起上班族,利用業餘時間訓練、週末和假期去比賽。個人馬拉松最佳成績跑出2小時08分14秒,擠身世界一流菁英之列。截至目前創下世界金氏紀錄,累積了85場全馬完賽時間2小時20分以內,他也參加過兩屆世錦賽和一屆奧運會,所以日本國內都稱他為「最強公務員」或「市民跑者」,是跑者勵志代表人物。因為曾經受過傷,並且是市民跑者的身分,使用了本書的練習法讓他找回自信與成就,而這樣的練習法也適用於廣大的一般跑者。
「川內訓練法」打破跑界常識:
1.速度練習及長跑都必須從一開始就保持固定的速度跑到最後。
2.重點練習一週只要兩次,其他天都以慢跑來消除疲勞。
3.減少練習量反而能刷新紀錄。
4.不做短距離的間歇跑,直接做1000公尺或2000公尺的間歇訓練。
5.以參加比賽來代替重點訓練。
6.間歇跑的休息區間要縮短,讓身體和呼吸還沒完全恢復下就繼續下一趟衝刺。
7.需要工作的平日就算只慢跑30分鐘也無所謂。
8.長距離的跑步,維持膝蓋彈性、保護膝蓋才是關鍵。
9.練習時,狀態越好越不要拚命跑,練習只要八分飽就好。
10.LSD中間用走的也沒關係,只要能在3小時內慢慢走完即可。
◎ 更多一心文化出版《市民跑者之王:波士頓馬拉松冠軍川內優輝打破常識的跑步訓練法》一書資訊 請點此
責任編輯/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