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接受喜愛挑戰的面向 成為比昨天更好的自己
1
接受喜愛挑戰的面向 成為比昨天更好的自己
2
跑步防初老增記憶力
跑步防初老! 研究發現做這件事1年 記憶力逆齡2歲
3
用雙腳實踐守護精神,王心恬、范逸臣為公益挑戰SUPERACE吳哥窟超馬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接受喜愛挑戰的面向 成為比昨天更好的自己

2017-08-25
話題 跑步 馬拉松 觀念

當你還是一位新手的馬拉松跑者時,你與其他跑團有經驗的跑友們一起報名參加馬拉松賽事,由於是第一次,於是你的目標僅僅是安全完賽,但其中大部分的跑友都希望能不斷的突破自己的成績,因此,在跑的過程中,當其他的跑友皆慢慢到達終點線時,此時你心中感到滿滿壓力卻仍一個人努力的跑著,心裡想著:我只是想完成42.195公里,難道這還不夠有挑戰性嗎?

接受喜愛挑戰的面向 成為比昨天更好的自己

只為自己的高強度的訓練壓力

在運動方面,你從來都不是一個好強的人,與大多數的女人一樣,或許你從小就認為甜美與謙虛這類的形容詞是最高的讚美。相對來說,也許有很多人從沒有想過要如何挑戰自己,或者讓任何人知道我們有多麼想要贏的心情。擁有積極的野心通常不被認為她,是一位具有吸引力特質的女性。
 
但是在這場比賽中,雖然通過終點線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但你發現這並不代表你擅長跑步。你希望自己不但擅長跑步,甚至有某一些亮眼的成績能夠驕傲的告訴大家自己有多會跑步。於是在一個星期內,你報名參加了另一場馬拉松比賽,決心挑戰打破五小時的紀錄。你把自己的時間投入在具有挑戰性的速度跑和間歇跑的訓練,甚至參加了跑團並加入了團體跑步班課程,然後每個星期至少會參加一場短距離的比賽。

雖然是為了自己,但當你承認訓練有多困難時,也就代表成功壓力越大,所以你才覺得你需要令人驚豔的時間來證明所投入的一切能量。

從懷疑到讓自己更勇敢

即使是曾經與你一起接受過訓練的人,你會發現自己的本能在這一瞬間被撕裂了;你開始愛上打敗其他跑者的快感,並開始懷疑若就此離開原來的跑團是否是一件不禮貌的事。每當回家後,你總是失望自己練習時的表現,你認為自己跑得一點也不快,甚至一切的一切都糟糕透頂。

就這樣,你更努力的練習著,漸漸地,當你需要進行強度的訓練時,再也沒有人可以跟上你的速度,你開始接受自己勞累時候的喘息聲,而不是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隱藏它。慢慢的,你看見回報,這樣一點一滴的累積,你也跑得越來越快。
 
你從來沒有想到的是,一旦自己接受了這個競爭的面相,仍然享受跑步。你不再只是每天晚上出門跑一次步,而是更努力成為比昨天更好的自己。現在,你開始幻想著打破一個新個人記錄的喜悅,或者是全身充滿能量得快感。

還有一些比賽中的時刻,像只剩下一公里即到終點,有的時候你會想:乾脆放棄吧!你的身體也開始抱怨它很累,大腦也告訴你,其實你已經很努力了。但是,當你抬起頭,看到終點線的那一刻,你問自己,若就此放棄,不繼續向前進,而後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感覺呢?於是你看準了前方目標,提起自己的節奏、伸出雙臂擁抱那個越來越進步的自己,並在下一次、下下一次,一次比一次更堅持,做的更好。

責任編輯/瀅瀅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跑步防初老! 研究發現做這件事1年 記憶力逆齡2歲

2020-05-08
知識庫書摘運動心理跑步

1990年代中期,一群科學家決定觀察大腦的哪一部分受運動的影響最大。研究開始前,他們猜測大腦皮質和小腦(位於脊髓與大腦相交的位置),對於協調身體運動都很重要。因此,運動對這些區域的影響自然也是最大的,就像跑步對心血管健康的影響,要大於對肌肉力量的作用一樣。

這個研究以觀察老鼠在籠子中奔跑時,大腦的哪一部分產生最多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為起點。奇怪的是,檢查小鼠的大腦時,科學家發現產出最多BDNF的地方,居然既不是大腦皮質也不是小腦,而是大腦的記憶中心海馬迴。這個發現,成為運動能強烈影響記憶的最重要線索之一。過去十年裡的動物實驗和人類研究都顯示,我們的記憶力可以透過運動得到加強。而且實際上,運動身體對記憶的影響力,似乎是最重要的。

跑步防初老增記憶力
跑步防初老! 研究發現做這件事1年 記憶力逆齡2歲

讓大腦停止萎縮

在整個生命過程中,大腦會持續萎縮。不幸的是,它開始得比多數人想得要早得多。

大腦約在25歲時長到最大,之後每年都會略微萎縮。當然,我們一生中都在持續產生新的腦細胞,只是細胞死亡的速度比新生速度更快。我們每天每秒會持續損失大約十萬個腦細胞,而且這是常年不停歇的。但是即便大腦中含有大約一千億個細胞,有這樣基數龐大的腦細胞可以彌補,這種損失也會因時間的推移而變得十分明顯。每過一年,大腦的體積將減少0.5%至1%。

大腦的記憶中心海馬迴,是會隨年紀增長萎縮的一個部分。我們有兩個海馬迴,兩個大腦半球一邊一個,位於兩邊的顳葉深處。其大小每年會減少1%。這樣緩慢卻穩定縮小的海馬迴,正是讓記憶隨歲月流逝而變糟的主因。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們以為只有酒精和藥品等物品才會對大腦產生負面影響,而且是絕對負面的、沒有任何好處的,畢竟它們會加速大腦的老化和海馬迴的萎縮。想要阻止或扭轉這種趨勢,也一度被認為不可能。但現在因為發現運動在「增加記憶力」乃至「提升整個大腦功能」上有著驚人的效果,從而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證據,推翻原先的說法。

美國科學家以磁振造影掃描檢查120人的大腦,並在兩個不同時間點測量他們的海馬迴,中間間隔一年。受試者被隨機分配到兩組,並進行兩種不同類型的活動。一組是耐力訓練,另一組則是伸展之類的輕度運動,運動時心率不會提高。

一年之後,耐力訓練組變得比輕度運動組更健康。到目前為止,實驗還沒有什麼令人驚奇的結果,但海馬迴發生什麼變化呢?輕度運動組的成員,海馬迴縮小了1.4%。不過這也不足為奇,因為它每年確實會縮小約1%。

非常有趣的是,耐力訓練組的海馬迴完全沒有縮小,反而變大了2%。這些人的海馬迴不僅恢復活力,而且從體積來講更是明顯年輕兩歲,而非老了一歲!這還不是全部的結果:測試對象身體變得越健康,其海馬迴體積就越大。在那些健康狀況改善最多的人中,海馬迴的增長率超過2%。

大腦的記憶中心海馬迴
大腦的記憶中心海馬迴會隨年紀增長萎縮,每年約減少1% ©Robina Weermeijer on Unsplash

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一個不那麼合理的假設是:隨著運動越多而增加的大腦肥料BDNF 發揮了作用。也許你還記得,BDNF 能真正加強腦細胞聯繫,因此影響了我們的記憶力。所以能合情合理地說:當科學家檢查受試者腦內BDNF 的濃度,他們注意到BDNF 增加得越多,海馬迴就長得越大。

有什麼神奇的訓練計畫可以倒退大腦的衰老一年,並且使海馬迴這樣一個重要的部分再生?受試者把自行車踩得如同搖滾音樂劇《地獄蝙蝠》(Bats Out of Hell)裡那樣,或嚴格進行劇烈的長跑嗎?都不是。事實是,他們既不騎車也不跑步,唯一的運動是每週3次、每次40分鐘的散步。這說明了你可以透過每週散步或慢跑幾次,來停止甚至扭轉大腦的老化,增強記憶力!

但是,讀這類實驗結果時,應該小心謹慎地下結論—實驗是一回事,現實是另一回事。保護海馬迴免於老化,甚至恢復其活力並讓體積變大,對我們的生活意味著什麼呢?我們真的能透過運動來改善記憶力嗎?

簡短的回答是:是的,絕對能!

歷史上多個研究結果都非常明確地指向同一個答案:短期和長期記憶都能透過運動得到改善,海馬迴的衰老也可以減緩甚至獲得逆轉。

散步扭轉大腦老化增強記憶力
每週3次、每次40分鐘的散步就能停止甚至扭轉大腦的老化,增強記憶力

大腦基因的返老還童

運動不足以阻止海馬迴隨著年齡增長而不再萎縮,卻也許能減緩遺傳物質的老化。

與大腦和身體內的其他細胞一樣,海馬迴的組成細胞中也有遺傳物質。我們完整的DNA 和所有基因,都存在每一個腦細胞之中。通常,基因不會隨著年齡而改變,但是它們發揮作用的方式會隨著年齡而有所變化,並導致包括大腦在內的身體器官進入衰老過程。

如果檢查不同年齡段的小鼠海馬迴細胞,就會發現有一組基因隨著動物的衰老而變化。這些基因控制著腦細胞的生長,以及建立彼此連結的能力。隨著小鼠的年齡增長,這類基因會變得不那麼活躍。這種逐步發展的基因變化,不僅使海馬迴老化,更使得整個大腦衰老。

然而,即使基因會老化,也不意味著整個細胞在凋亡的過程中一去不回頭。

研究人員曾將動物放到跑步機上進行訓練,並觀察到可以被稱為奇蹟的現象:許多基因在受到老化的負面影響時,也受到了運動的影響,而且是正面的。儘管細胞變年輕的機制還沒有被完全破解,但在動物完成實驗規定的跑步訓練後,能觀察到它們的海馬迴細胞在基因上似乎變得更年輕了。

運動對基因的影響很大,但不會即時生效。參與測試的老鼠在8週內每天都跑步,這樣的強度相當於人類在幾年內每天都堅持跑步。這也說明了,那種「偶爾跑」的運動量是不足以影響基因的。值得注意的是,那些長期堅持運動的人,不僅長出了較大的海馬迴,也使原有的海馬迴細胞恢復活力。

書籍資訊

• 本文摘自究竟出版社,安德斯・韓森(Anders Hansen)著,張雪瑩 譯《真正的快樂處方:瑞典國民書!腦科學實證的健康生活提案》一書。

本書特色

熱銷50 萬本,全球16 國搶購版權,風靡全瑞典超級暢銷書!

與《真確》作者齊名
我們邁出的每一步,都可以改變自我、穩定情緒、擁抱健康,有效提升智力、注意力、記憶力、創造力等各方面的表現!

多次贏得健康大獎、廣播節目超過1/5 瑞典人口收聽,甚至播出時街頭都為之短暫淨空、在諾貝爾生醫獎頒發單位「卡羅琳醫學大學」接受培訓、發表2000 篇以上醫學論文的世界級研究者暨瑞典國民醫師安德斯・韓森醫師從腦科學和心理學的角度,告訴讀者能夠對大腦產生巨大影響的機制,並提供臨床的實際案例和實做的「處方箋」,讓我們簡簡單單就能快樂地進行生命升級!

• 更多《真正的快樂處方:瑞典國民書!腦科學實證的健康生活提案》資訊 請點此

責任編輯/Dama

真正的快樂處方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用雙腳實踐守護精神,王心恬、范逸臣為公益挑戰SUPERACE吳哥窟超馬

2016-12-23
賽事跑步話題馬拉松超馬

極限運動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場可以重新認識自己的挑戰,但對王心恬來說,她對極限運動的定義不只是超越自己,而是透過雙腳親自去體驗、關懷每一個她所跑過的地方,藉由親自踩踏過的感受,重新詮釋這個世界獨特的美與文化。

王心恬來到洞里薩湖水上人家的學校,送給當地小朋友筆記本和鉛筆

今年12月,王心恬特地排開所有行程,參加由極地探險家林義傑所創立的SUPERACE極地超馬賽。這次王心恬不但放下名模矜持,跑到遙遠的吳哥窟,除了需背上自己三天的食物與行李外,更需忍受不能洗澡、上廁所無遮蔽,雙腳長水泡與掉指甲的威脅,完成111公里的長距離挑戰。對最遠只跑過半馬的她來說,是什麼樣的理由讓她願意參與挑戰?

除了首次參賽的王心恬,這次身為SUPERACE超馬賽學長的范逸臣也共同前往參加,在賽前更是不斷教授如何完賽的密技,兩人也約定好,要一起在吳哥窟跑出屬於自己的極限意義,互相鼓勵。

從三鐵甜心晉升超馬領域 跑出自己的極限視野

首次挑戰超馬賽的王心恬在三天兩夜賽程中,其中有段路需要爬山,林義傑跟王心恬說:「不難啦!就跟爬象山差不多。」沒想到王心恬親自挑戰後,忍不住對林義傑大罵說:「這不是爬山,這是攀岩,而且這哪像爬象山!」
 
在跑的過程中,王心恬坦言無時無刻都是身心靈的煎熬,覺得「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我在你面前你卻看不見,而是在艱困環境下永遠跑不完的111公里。」但為了公益報名吳哥窟超馬的她,卻在這一百多公里的賽程中,看到更多偏鄉需要幫助的現況。

第二天長達50公里賽程中,王心恬努力不懈的往山上爬

SUPERACE帶你跑進偏鄉部落 用雙腳重新省思

回憶起這三天賽程,王心恬表示,這次比賽的路線大都是在暹粒當地的偏鄉、部落及山林間,所以你會看到當地最真實的生活樣貌,我很不願意相信的事實是,對大部份的人來說,都只知道吳哥窟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一個旅遊必去的觀光聖地,但在光鮮亮麗的背後,很多當地人卻是過著極度貧困、取水不便,以及無法受教育的生活。
 
這是王心恬實際看到的現況,也是SUPERACE為何要在當地造一口井的原因,不單單只是舉辦賽事,更希望透過選手的力量、一年一口井紀錄片的拍攝,讓更多人明白,SUPERACE極地超級馬拉松更重要的精神與意義,是關懷與守護。

SUPERACE超馬賽結合公益,范逸臣與王心恬於水井前合照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