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的足部外翻會增加前足蹠趾關節的壓力,導致拇指往外旋轉變形,也就是所謂的拇指外翻。這樣的問題長期困擾著喜愛或因工作需求,必須長期穿著尖頭鞋、高跟鞋的女性朋友;除此之外,足弓塌陷也會伴隨著母指外翻一起出現,有這個症狀的人,步行時只會用到比目魚肌,與理想的跑步動作不同。如果比目魚肌變得僵硬,從著地期進入站立中期小腿就會變得不容易前傾,使重心一棟的力量累積在前腳掌。
拇指外翻的發展可分為三個時期:
第一期:
好發於25歲左右的成年人,蹠趾關節微向外突出,日常活動拉扯到時會有疼痛的感覺(例如跪坐)。必須長時間穿著功能性鞋墊避免發展至下一階段。
第二期:
好發於25~55歲,蹠趾關節外翻的現象已經非常明顯,關節因為長時間受到拉扯壓迫而導致慢性發炎,這個階段病患常抱怨走路所引發的疼痛感已經明顯地影響到生活品質。這個階段物理治療以及功能性鞋墊必須積極地介入。
第三期:
拇指外翻已經發展到非常嚴重的程度,拇指甚至被擠壓到第二趾骨的下方,病患抱怨連穿著鞋子本身都成為很痛苦的一件事。這個時期往往必須藉由外科手術加以矯治。
保守療法:對僅有畸形沒有症狀或症狀較輕的患者可行保守治療。穿著較寬鬆的或露趾的鞋子可減少對內側突起的摩擦,以及通過降低對前足的擠壓來延緩拇趾偏斜程度和其餘足趾畸形的進一步加重。在鞋內放置客製化鞋墊可以減輕足底疼痛區域的壓力。
肌內效貼布 : 臨床上 教導病患自己使用肌內效貼布貼紮技術 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行走或休息時 把蹠趾關節固定在較正確的位置 解除壓力以及疼痛 可以尋求專業人士(物理治療師)協助及取得
參考資料
眩暈問題好困擾,眼振儀幫你揪出原因!43歲的林先生因急性眩暈而就醫,經腦部電腦斷層及核磁共振檢查,顯示正常無梗塞,但眩暈的狀況仍持續;另一位51歲陳女士因為滑倒造成頭部外傷並有反覆眩暈的問題,接受電腦斷層檢查並未發現有外傷性的腦出血,但持續有眩暈情形⋯
大千綜合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李亭儀表示,眩暈有一常見的臨床現象就是「眼振」,當前庭或小腦功能突發不平衡時,會影響控制眼球運動的肌肉群,進而導致眼球的震顫。根據統計發現,急性眩暈發作時,大約20~70%的病人會有「眼振」。
眩暈要如何診斷呢?李亭儀表示,眩暈的診斷大從腦幹中風或腫瘤,小至睡眠障礙或心理因素都有可能,尤其大多數的眩暈無法從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等檢查找出病因,因此診斷上並不容易。然而,透過「眼振儀」的觀察,就可幫助診斷出眩暈的原因。
眼振儀是藉由科技化的頭戴式裝置,可錄影、放大眼球,並增強肉眼看不到的眼振,對於眩暈的診斷及治療有非常大的幫助。但眼振儀的使用上也有限制,較適合使用在首次急性嚴重眩暈或偶發性眩暈的急性惡化情形,且病人檢查中必須能配合指令。以下幾種人較不適合接受眼振儀檢查:
慢性眩暈
偶發性且就醫時沒發作眩暈
眼皮下垂
注意力功能不佳
李亭儀表示,上述兩位病人的狀況,林先生雖然急性期已過,無法以肉眼看出眼振,但從眼振儀可發現非常微小且單一方向性的眼振,符合急性前庭神經炎的症狀,在接受藥物治療後順利恢復;陳女士經眼振儀檢查後,發現為姿勢性的眼振,因此診斷為少見的側半規管型耳石脫落,經由一次耳石復位後成功治癒。
李亭儀呼籲,眩暈發生時常影響民眾生活品質,然而眩暈的原因非常多,建議民眾若出現眩暈的狀況,可到醫院眩暈門診就醫,經醫師安排檢查與治療,才能順利改善。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身體寒冷容易招致各種疾病﹗日本醫師石原結實曾在著作《體溫力 袪寒治百病!》提到﹕「體溫每降低1度,免疫力就衰退30%。相反地,如果平均體溫升高1度,免疫力就能增強5-6倍」。人的體溫在36.5以上是免疫力中心白血球內的NK細胞最活躍的溫度,能降低罹癌風險,然而與從前相比,現代人運動量下降,肌肉量隨之降低,成為平均體溫降低的原因之一。
石原結實在著作中提及,1960年左右,日本人的平均體溫有36.8度,然而與從前相比,現代人在日常生活中的運動量下降,肌肉量也隨之降低,這也是說明平均體溫降低的原因之一。他直言:「體溫低下代表代謝不好,會使免疫力低下,而且低體溫甚至可以說是導致大部分疾病的原因」。另外,他還說:「癌細胞在35.0度時繁殖最多。我相信癌症病例數快速增加的背景是由於日本人體溫低溫化的緣故」。
現今每兩個人中就有一個人得過癌症,而人體的體溫在36.5以上時是免疫力中心白血球內的NK細胞最活躍的溫度,因此就能降低罹癌風險。另外,大家都有聽過胃癌、大腸癌、胰臟癌等名詞,卻沒聽過「心臟癌」吧?據說心臟癌是極其罕見的疾病,雖然有各種理論,而其中一個理論認為心臟是一個隨時都在動的器官,也是人體內最溫暖的器官。因為心臟的溫度高,所以才不容易有癌細胞。
另一方面,為什麼「身體冰冷」會不健康呢?那是因為「冷=老(接近死亡的狀態)」。這是一位我認識的醫師說的。他說:「人剛出生時是溫暖、柔嫩且紅潤的狀態。隨著年紀增長,慢慢就會變得冰冷、乾硬粗糙且蒼白」。
可能有些人會覺得把身體寒冷說成是「接近死亡的狀態」有點太超過了,但是大家可以思考一下手指或腳趾的「凍傷」是怎麼形成的。凍傷是長時間處於低溫狀態下引起的傷害。心臟有如幫浦一樣幫助血液循環,但是當人體身處在雪山時手腳末梢會變得冰冷,這時血液如果流向手指的話,變得冰冷的血液就會回送至心臟。當冰冷的血液流入心臟時,心臟就有可能受到損傷,為避免這種情況發生,腦就會做出犧牲手指的判斷。這就是凍傷的成因。
有人說身體冰冷是血管硬化、堵塞所引起的動脈硬化成因。動脈硬化與心肌梗塞、腦中風息息相關,有些人可能在30歲左右就出現動脈硬化的情況。另外,2020年發表的日本人主要死亡原因顯示,第一名是「惡性新生物(腫瘤)」,也就是癌症。第二名是「心臟疾病(不包含高血壓性心臟病)」、第三名為「衰老」、第四名「腦血管疾病」、第五名則是「肺炎」(資料來源為「令和元年(2019)人口動態統計月報年計」)。
體溫升高也有助於防範全世界大流行的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高齡者、有慢性病的患者、吸菸者以及肥胖的人在感染COVID-19後容易重症化。但是只要維持深呼吸的習慣,肺部功能就會增強,體溫上升,血液循環變好,免疫力也會跟著提升。而且如同先前提過的,深呼吸能有效率地達到減肥效果,打造苗條有致的身材,重症的風險也會因此大幅降低。
隨著世界各地疫苗施打率不斷提升,今後會出現什麼樣的變種病毒尚無法預測。自己的身體只能靠自己保護,運用深呼吸獲得不被病毒入侵的「終極安心」。
你認為呢?是不是也覺得只要持續做深呼吸,就能使體溫上升免疫力增強,心肺功能提升,大大降低罹患這些疾病的風險呢?「呼吸就是長生不老的祕訣」這句話絕對沒有言過其實。
• 文章摘自台灣東販 ,美木良介著、李秦譯《改善體質,你只需要深~呼~吸~:鍛鍊核心肌群、調整體態、增進免疫力……簡單&高效的健康捷徑!》一書。
【本書特色】
嵐、倖田來未、DOWNTOWN濱田雅功……
見證者無數、驚人效果傳遍日本藝能界!
相關著作銷售超過 290 萬部!
名符其實「改變人生的最強呼吸法」!
再給身體一次機會,
改善困擾你許久的減重、美容、難解病痛!
減少內臟脂肪|改善血壓、血糖|改善糖尿病|改善頻尿、漏尿|增進免疫力
腰痛&肩頸僵硬退散|從腦梗塞、腦出血中復活|預防失智症|強化精神力
抗老效果|脫離憂鬱症狀|改善便祕|治療駝背|生髮效果|增進注意力
……學員見證、好評不斷!
• 更多《改善體質,你只需要深~呼~吸~》資訊 請點此
責任編輯/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