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訓練動作
  • 啞鈴
  • 上半身肌群
  • 健身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瑜伽
  • 重量訓練
  • 跑5K
  • 跑步
  • 初階訓練
  • 運動器材
  • 跑步訓練
  • 核心肌群
  • 肩部肌群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腓腸肌 Gastrocnemius
1
腓腸肌 Gastrocnemius
2
大調查!台灣上班族健康隱憂:動最少、坐很久、不求好
3
超恢復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腓腸肌 Gastrocnemius

2017-02-08
知識庫 運動生理 下半身肌群 腿部肌群

腓腸肌是腿部最大的屈肌,又被暱稱為小腿肚,其拉丁文「gastrocnemius」便意謂「腿肚子」。腓腸肌沿著小腿背後,從股骨的遠端向下延伸到跟骨,當腓腸肌收縮時,可使腳向下彎曲,並輔助膝蓋彎曲,腓腸肌是透過跟腱與足跟相連接,一般來說,蘿蔔腿形成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腓腸肌的肌肉太過於發達。

腓腸肌

一般來說,在運動時,如果熱身活動不充足,會導致小腿肌肉拉傷,像是在進行短跑起跑、跳躍、轉身或深蹲起立這幾種爆發力運動時,腓腸肌都會強力的收縮,如果過度離心收縮,或是足部著地姿勢不正確,都可以導致腓腸肌拉傷。小腿後群肌肉疼痛,通常位於中部、內側或外側的區塊,而疼痛的分式像是有足尖站立疼痛、屈膝時會疼痛,或是小腿後肌群的肌肉腫脹或血腫等疼痛。

腓腸肌位置 ©studyblue.com

以下介紹三種訓練腓腸肌方式,除了可以增加我們下肢腓腸肌的肌肉力量,還可以練到其他肌群。

 1  腿部伸展

步驟1:身體採躺的姿勢,將左腳伸直抬起,並用雙手抓住左腿腳底板並停留5-10秒。
步驟2:將左手抓住左腿腳底板往左邊慢慢平放下去。

 2  側蹲

步驟1:身體採站姿,雙手握拳擺在胸口前方。
步驟2:將右腿彎曲90度,左腳往左邊伸直,停留30秒換邊。

 3  墊立運動

步驟1:採坐姿,雙腳並籠坐在訓練椅上,雙手握住槓鈴放置在大腿前側上。
步驟2:吸氣時,將雙腳慢慢墊起,吐氣時,再緩緩放下。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大調查!台灣上班族健康隱憂:動最少、坐很久、不求好

2016-10-17
體適能新聞觀念運動生理話題

根據美商健康食品公司賀寶芙對亞洲11個國家進行「都會上班族大調查」,結果發現,台灣三大都會區上班族的運動與健康情形,在11個受測國家中運動狀況敬陪末座。調查結果發現,台灣有73%的上班族每週僅運動一次或甚至完全不運動。而上班族久坐,每人平均更是高達6個小時以上,這些數值都是亞洲國家中最高的!更讓人所驚訝的是,居然只有43%的上班族想追求健康活躍生活!

2016亞太區都會上班族健康與生活型態趨勢大調查結果圖表 資料提供:賀寶芙

在台灣三大都會區中健身房的超過五百家,在商業區幾乎都有各類型的運動機構進駐,即便在如此方便的環境之下,多半的上班族依然沒有時間運動,不僅顯示現在上班族長期所存在的工時長、加班與企業文化的問題,更顯示上班族身體狀況的隱憂。

台灣的上班族,可為亞洲最忙碌的,接近46%的上班族每週有四到五天連午餐時間都沒有起身,就連午餐時間也是在自己的辦公桌前解決,長期久坐所帶來的病症與肥胖,不僅是上班族更是企業需要的注意到的問題,企業員工的健康與否,關係到企業未來成長的動能。

運動醫學專家胡立安(Dr. Julián Álvarez García)醫學博士呼籲大眾重視肌肉的重要性,長時間「久坐不運動」會導致肌肉減少和肌力減弱,甚至可能讓「肌少症」提早纏身,恐造成肥胖、代謝異常、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症等慢性疾病。所以會建議上班族養成「肌肉生成術」,在辦公室每隔一小時或是一段時間,就必須起身活動身體,做伸展運動,幫助肌肉血管做韻律呼吸或是稍微走動一下,活動肌肉。

對於平常已經有運動習慣的上班族,除了關心運動次數外,亦要重視運動的「強度」,可以加強核心肌群與臀腿部肌群的訓練,長期久坐讓臀腿的肌肉逐漸喪失功能,不僅身型變得不好看,共容易產生下背部疼痛的問題。身體在做許多動作時需要由臀部發力,當臀部沒有辦法正確施力時,就會由下背部的肌群出力,久而久之就會造成下背部的疼痛。

在調查報告中最令人擔心的則是,僅有43%台灣上班族想追求健康活躍生活,但有58%台灣上班族認為,若是公司文化鼓勵運動,會較願意去運動。如果企業開始帶領在公司也可以運動的企業文化,對於公司員工來說,這樣的機會可以讓更多上班族願意在下班後參加公司舉辦的運動活動,不僅可以增進同事間彼此的感情,對於企業員工健康的幫助更是有益。

現在台灣許多公司也逐漸在培養這樣的風氣,無論是補助員工運動社團費用、在公司中設立簡單卻完善的健身房,以及與附近健身房合作,提供員工運動優惠的等等的措施,都能讓員工更願意在下班之後撥出一點時間運動。

希望藉由各界企業的參與,以及員工自發性的運動,讓台灣人的健康狀況可以獲得改善,只有健康的身體,才有打拼未來的本錢,各位辛苦的上班族朋友,即使工作在忙碌,適度地讓屁股離開椅子,小小的走動一下,不僅可以轉換上班時的鬱悶,也可以活動一下肌肉,藉由這樣小小的動作開始改變,生活就會帶來不一樣的改變。

2016亞太區都會上班族健康與生活型態趨勢大調查結果圖表 資料提供:賀寶芙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超恢復

2016-05-16
運動恢復知識庫增肌體適能觀念運動生理

在進行「超負荷」的訓練,或是一般的訓練之後,肌肉開始進入疲勞,這時候如果沒有進行恢復動作,肌肉能力降低影響運動表現,更嚴重的還有可能會造成受傷, 一般來說在運動完後,需要48~72小時的恢復時間,讓肌肉回到正常的狀態,並且慢慢的增加肌肉能力,要讓肌肉適度的成長,恢復是非常重要的。

訓練之後,肌肉會進入四個時期,「疲勞」、「恢復」、「超恢復」與「回到正常狀態」,當肌肉在受到訓練與刺激後,開始衰退感到疲勞,刺激結束之後,身體會 開始恢復,進入恢復期,在回到開始運動時的運動能力水準間,就有一段稱為「超恢復」的時間,這時候肌肉的能力會有顯著的提升,所以在這時候進行刺激破壞, 當肌肉再度恢復時,就可以再度的得到提升,在健身中就會不斷重複這樣的訓練來訓練肌肉。

以往訓練中都會建議同一個部位的肌群鍛鍊,中間需要間隔幾天的休息,這樣的訓練法就是「超恢復」的基本概念,但是,每個人身體對於修復所需要的時間不盡相 同,所以正確應該在什麼時候繼續進行刺激訓練,就變得非常重要,但是對於一般人或是新手來說,要如何掌握這段黃金時期就變得非常重要,如果對於自己身體不 夠瞭解,就容易錯過,所以藉由不斷地自行摸索或是找專業的教練,藉由儀器或是經驗的判定,幫助找到「超恢復」時期,達到最好的訓練效果。

最後,在任何訓練結束之後,利用簡單輕鬆的有氧,伸展或是適當的按摩,增加肌肉血液的流量,提高身體廢物的代謝,幫助消除疲勞,並且適度的補充養分,藉由這些運動後的動作,可以增加「超恢復」的效果,提高訓練的效果。

©Shutterstock

參考資料

1.《運動健身知識家》,旗標出版公司出版 (2015)
2.《運動生理學》,新文京出版公司 (2014)
3.《肌力訓練解剖學》,合記圖書出版公司 (2015)
4.《肌力訓練圖解聖經》,旗標出版公司出版 (2015)
5. 山姆伯伯工作坊- 為什麼運動/訓練要安排恢復時間呢?

分享文章
  • 訓練動作
  • 啞鈴
  • 上半身肌群
  • 健身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瑜伽
  • 重量訓練
  • 跑5K
  • 跑步
  • 初階訓練
  • 運動器材
  • 跑步訓練
  • 核心肌群
  • 肩部肌群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