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人物誌
  • 超馬好手陳彥博:世界冠軍之後,還有更重要的事
1
超馬好手陳彥博:世界冠軍之後,還有更重要的事
2
跑1K捐1美金! Run For The Oceans 為海開跑6/16福隆登場
3
反槍枝暴力 這對美國兄弟跑了1700公里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超馬好手陳彥博:世界冠軍之後,還有更重要的事

2017-02-17
人物誌 跑步 超馬 越野跑 名人錄 陳彥博

只因為要送給自己大學畢業禮物的一個純粹想法而挑戰了2008年650公里磁北極橫越賽開始,陳彥博的人生就不再只是為了運動而戰鬥。

超馬好手陳彥博

在宇宙中找到平靜的力量

身為台灣極地超級馬拉松運動員,在2016年底,完成四大極地系列挑戰賽,並成為第一位亞洲大滿貫總冠軍的創立者,在這個過程之中,除了堅毅、勇敢、冒險之外,彥博更感受到世界的宏觀和渺小;因為在比賽之中,需要很多的情緒起伏去面對每一天的賽況與戰術調整,到了夜晚,當自己睡在銀河下的那一霎那,透過冥想的練習,才能讓自己的思緒與身體分開。
 
而學來的這份宇宙觀,也運用到他比賽結束後的生活。雖然達到了10年努力目標,卻失去了所有重心,就好像終於買到喜歡的東西,卻在半路上消失的感覺,他冷靜下來回憶在智利阿他加馬的高原那種單純的日子,沒有太多的文明與建設,知道自己離家很遠,心情卻格外平靜; 以前在跑馬拉松的時候,是追求維持高巔峰的靈魂速度,而對現在在跑過極地超馬的彥博而言,這份沉靜就是找到前所未有心靈的平靜,而不再只是準備好去接受那高強度的碰撞,因為運動已經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

尊重專業,為台灣運動文化奠定基礎

然而運動終歸究底是個人行為,成績只是一個測驗的結果,現在的彥博除了在往下個目標努力之外,也想將自己的故事分享給更多朋友或是年輕人。彥博認為關於台灣的運動產業與文化,一直沒有被建立完全,因而造成目前台灣運動遇到的許多困難。
 
所謂運動文化則是來自於國內土生土長的運動員流傳的各種故事去做連接以及一種創造價值,各行各業都有其專業與價值,這些價值應該在所有的社會體制下所被尊崇,即便是一位清潔員,他們一定最了解垃圾分解及垃圾再造的過程。但在華人的思維及體制下來說,這些都還需要加強,若非自己專業的領域,我們都不該用任何的觀點訴加任何的評語,所以彥博認為台灣運動文化缺乏被尊重就是因為大家對於運動文化的價值不了解進而傷害到很多人。

所以他希望透過言語與實際行動的分享,進而讓更多人去體會,在一直不斷地嘗試建立運動團隊模式之中,讓運動價值在台灣能被奠定更良好的基礎。

若要有良好的基礎,就需建立制度。為什麼制度很重要?彥博表示:台灣的國高中以及大學時期接軌的很好,但當畢業之後,卻整個斷掉,並未再有相關科系或是企業結合所帶動出的一種教學接軌,造成許多的專業與社會層面是完全不同或是不實用的,也不完全符合台灣的現況,所以接下來,彥博希望能夠把台灣的高山做制度化,針對特定的運動員,開放山徑做訓練,唯有這樣才能帶動更多的運動風氣,吸引更多外國登山愛好者來到台灣,推廣更多的運動。
 

改變觀念,重新定義冒險的意義

但想要做一件事,並非靠一個人就能完成,除了時間的等待與實際的行動,更需要的是大家的支持。正在籌備冒險營的彥博表示:若確定要前往山林辦相關訓練活動,所受到的阻礙並非山林本身,而是與民眾之間的溝通;過去的教育教導我們不要到危險的地方冒險,而這些也包含了不熟悉的山林,也因為這樣,台灣很多的山便不再是山。
 
舉例來說:國外的山徑普遍是將樹枝裁掉之後,剩下的自然景觀得待你爬過後才能見著,相較於台灣的圓山,全部都是人工的石階軌道。彥博說:「自古以來人類就是來冒險的,但是冒險是指降低意外的風險才能把冒險的活動做好,也才有冒險的意義。」

如果真的想做,先從不抱怨開始

經長年累月於各國比賽以及與不同國籍的選手接觸,過去的彥博曾抱怨台灣資源不夠,但現在的他則認為是自己的努力不夠。他認為若要有好的資源,則不該有體育班的設置;一個運動員所要兼顧的不光只是專項本身,他觀察到日本的運動員,除了自己本身的專業之外,還會重視自己的儀態、走路的姿勢…等細節部分,但在我們的體育班之中卻沒有教導這些,殊不知這些都是相當重要的。
 
幸運的是路途上遇到了自己的恩師潘瑞根教練,他所給彥博的不只有訓練,從打掃到簡報到報告,這都不是台灣的運動教育所告訴我們的,若要好,就必須更努力充實自己,當我們期待資源降臨前,先回頭看看自己準備了多少、學習的足不足夠。
 

抱怨之前,先檢視自己的努力是否足夠

彥博經常問潘教練:「我現在做的這些事情有意義嗎?」教練回答:「你所做的事情,不會在你這個世代改變,但也許會發生在你的下一個世代或是下下個世代,但如果你現在不做,誰做?」因著這樣的鼓勵與支持,彥博內心更堅決的發誓有一天運動員們的工作不再只有教練的選擇,即便退休後,依然有更多的潛力發揮於各行各業上。

冒險不是冒生命危險,而是一種心靈的探險

冒險不是冒生命危險,而是一種心靈的探險。在世界冠軍之後,極地對現在的彥博來說是一種修行,包含身體與心靈,將所有的力量依附在自己身上,無論喘氣、挫折或是社會上所面臨的困境,都要自己想辦法解決。他表示從以前到現在,家人一直是他最重要的依靠,比起其他行業,運動員更需要家人的支持與認同,因為競技運動本身就很孤獨了,每天做重複的訓練,如果沒有親人的支持,很難想像自己是否能走到這一步?

他慶幸自己依然走到現在,且還持續往前著,也要利用這股力量來幫助台灣還有很多值得被看重的運動員或項目,也希望未來有更多的陳彥博,一起為台灣的運動文化努力,讓更多人能從不同的角度看見運動的美好。

撰文/瀅瀅
攝影/鄧穎謙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跑1K捐1美金! Run For The Oceans 為海開跑6/16福隆登場

2019-05-29
ADIDAS活動路跑跑步話題

今年度「Run For The Oceans為海開跑」環保路跑活動在紐約、巴塞隆納與上海等各大國際城市陸續展開,台灣也將於6月16日在福隆舉辦5K環保路跑活動,參與的跑者使用跑步APP「Runtastic」記錄,每跑1公里,主辦單位adidas將捐出1美金,號召眾跑友一起用跑步守護海洋!

跑1K捐1美金! Run For The Oceans 為海開跑6/16福隆登場

「Run For The Oceans為海開跑」由長期關注海洋環境的adidas與國際環保組織Parley for the Oceans合作,目的是用運動改變日漸惡化的海洋塑料問題。adidas廣召全台熱血跑友、海洋愛好者支持環保行動,加入限時挑戰,就有機會成為對環境友善的「不塑之客」。

參加限時挑戰者只要關注IG官方帳號adidas_tw,並於即日起至6月2日止,依活動辦法秀出最愛海洋的刺青、最愛的跑步裝備等具創意的環保行動照片,就有機會獲得6月16日環保路跑活動報名資格,完成程序後將受邀參與福隆5K的公益路跑,並獲得Runner Tee、環保水杯和環保提袋。

adidas與國際環保組織Parley for the Oceans合作,用運動改變日漸惡化的海洋塑料問題

活動當天,沙灘上還有許多周邊活動開放一般民眾參與,包括在沙灘上體驗海洋動物流瑜珈,或跟著音樂享受Live DJ Workout Party,更可伴著徐徐海風體驗手作藍染與Henna手繪。另外,現場將有各種互動讓人認識海洋生物,同時學習更多日常減塑的行動。

去年「Run For The Oceans」數位公益路跑活動中,全球跑者累積總里程達100萬公里,adidas也捐出100萬美金投入海洋環境教育。今年,「Run For The Oceans為海開跑」希望號召更多注重環保的跑者,透過跑步讓海洋回歸純淨蔚藍,adidas也將挑戰捐出至多150萬美金,支持Parley for the Oceans環保組織,以行動實踐守護海洋!

去年各大國際城市舉辦的Run For The Oceans數位公益路跑活動,累計捐出100萬美金

資料來源/adidas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反槍枝暴力 這對美國兄弟跑了1700公里

2018-04-02
馬拉松越野跑生活跑步話題

槍枝暴力事件在合法持槍的美國層出不窮,近期最震驚社會的莫過於2月14日佛州帕克蘭高校槍擊案,17名學生不幸死亡;諷刺的是,帕克蘭去年才被選為佛羅里達州內最安全城市。當槍響輕易劃破安全堡壘,以賽亞(Isaiah)和耶利米・戈比(Jeremiah Godby)這對加州兄弟想盡一切心力幫助受害者,而跑步成了他們的行動。

反槍枝暴力 美國兄弟跑了1700公里 ©ISAIAH GODBY

以賽亞表示,我們觀看了一些倖存者和他們父母的影片,讓人情緒激動,而我們每天都在做的事情正是嘗試對別人感同身受,因而體會到他們的痛苦。
 
於是,兩兄弟首先從位於加州首府沙加缅度的家鄉,搭飛機前往佛羅里達州帕克蘭的案發學校;但當聽說一些學生計畫3月24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反槍枝大遊行「為活命而走」(March for Our Lives),他們轉而前往參加。捨去買機票的龐大開銷,兩兄弟決定只買一趟機票到帕克蘭,並跑1,060英里(1,706公里)抵達華盛頓。
 
27歲的以賽亞和24歲的耶利米分別在沙加缅度一家自然療法醫療中心擔任副理及服務人員,他們的跑齡多年,甚至在2011年曾與父親橫跨美國3,000英里(4,828公里)。以賽亞表示,他喜歡跑步的單純,且世界上任何人用一雙跑鞋就能做到,只需要把一隻腳落在另一隻腳前面即可。「這樣的比喻再適合槍枝暴力不過,我們的每一步都往遠離悲劇迎向正面的方向邁進。」

以賽亞和耶利米兩兄弟於佛州帕克蘭的案發學校瑪喬利史東曼道格拉斯高中 ©ISAIAH GODBY

2月26日,兩兄弟離開帕克蘭,他們邊跑邊推著一台折疊式嬰兒車,衣服、點心和水、止痛藥等家當都放在車上。前九天平均每天跑30英里(48.28公里),但他們算出必須增到每天40英里(64.3738公里)才能準時抵達,因此兩人買了一台自行車,當一人騎車時另一人跑步,就這樣輪流騎、跑。直到以賽亞騎車時與後方來車發生車禍前,他們每天以50英里(80.4672公里)前進。
 
車禍後,即便以賽亞自稱沒有嚴重受傷,但頭部和整個背部都在隱隱作痛,當醫務人員都建議不要繼續前往華盛頓時,他卻執意繼續前進。「那晚我告訴弟弟,我不知道明早會感覺到什麼痛楚,但除非發生了意外讓我們必須打道回府,否則即使沒完全做到,我們還是要讓世人知道我們不放棄的精神。」

於是,他們買了第二輛自行車,以彌補因為出車禍而浪費的時間,無論途中歷經多少挫折、痛苦和疲憊,他們仍在遊行當早抵達華盛頓。

兩兄弟自佛州帕克蘭到華盛頓,歷經近1,060英里長征

 
 
每當遇上艱難,我們就想著那些學生和17名遇難者,他們讓人意識到無論當下有多痛苦,能感覺到痛苦就是幸運的。 -以賽亞

遊行隔天,兩兄弟與該遊行主辦單位,也就是案發學校瑪喬利史東曼道格拉斯高中的學生組織,以及同為槍枝暴力受害者的前國會女議員Gabrielle Giffords交流。活動結束後,他們決定繼續將跑步作為行動主義的形式。
 
耶利米表示,我的下個想法是集合更多人來登記公議,如果我們必須用走路、跑步或騎自行車到每個家庭去接觸更多人,那麼我們就會去做,因為更多的里程數代表更多的支持聲音。

兩兄弟與案發學校瑪喬利史東曼道格拉斯高中學生組織、前國會女議員Gabrielle Giffords交流 ©DENNIS GODBY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