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發現動物肌纖維的顏色有深有淺,早期便根據肌纖維的顏色分為紅肌(red muscle)與白肌(white muscle)兩類;後來又按肌纖維的生理特點而分為慢縮肌(slow twitch 或 Type I)及快縮肌(fast twitch 或 Type II);更有人把快縮肌再分為 Type IIA、Type IIB 及 Type IIC。然而,在每一個運動單位內的肌纖維都只會屬於同一類形,亦即是說,「快」運動單位內只包含有快肌纖維,「慢」運動單位內則只有慢肌纖維。只是在同一塊肌肉之內,可以由不同數量的「快」和「慢」運動單位所組成。
按照肌纖維在結構與功能上的分別,白肌纖維目前被分為五種,紅肌纖維為兩種。紅肌纖維具有非常高的有氧能力與疲勞阻力,但是糖酵解(無氧)能力差、收縮速度慢、以及運動單位肌力較低,屬於低強度、長時間運動的肌肉類型。白肌則具有最高的糖酵解能力與運動單位肌力,但是,在有氧能力、收縮速度、以及疲勞阻力方面較差,屬於高強度、短時間運動的肌肉類型。
在人體肌肉中,紅、白肌纖維的比例往往都會受遺傳基因影響,因此有的人白肌纖維比例大,有的人則紅肌纖維比例大,但每一個人身體不同部位的肌肉中紅白肌纖維的比例也不盡相同,導致在不同負荷、不同動作、不同速度等運動條件下,肌肉收縮的肌纖維類型也不同。一般來說,在一定負荷強度下用較慢的速度完成動作,就是紅肌纖維起主導作用,如果要快速完成動作,則是白肌纖維起主導作用。
當嬰兒出生後第五個月時就已經確定紅肌與白肌的多寡,然後再過一年,就會形塑肌纖維的數量以及紅、白肌纖維的比例。這些肌纖維的組成就算透過後天的鍛鍊仍是無法改變的 ; 也就是說,如果你自身的紅肌纖維數量比例高,你有成為優秀長跑運動員的潛力;如果你自身的白肌纖維比例數高,你有成為優秀舉重選手或短跑運動員的潛力,這就是先天上的肌肉纖維比例,影響人們在不同運動所呈現的不同天賦。
訓練者鍛鍊肌肉時想要增長肌肉,也就是讓肌肉肥大的意思,要讓肌肉肥大主要是鍛鍊白肌。然而白肌會很快產生疲勞,因此在鍛鍊時,慢慢做很多次的訓練,是不會幫助肌肉增大的,要讓白肌成長,就是需要高強度配合更快的速度來進行,就像是舉重、衝刺等高強度、短時間、低次數,甚至需要爆發力來完成的運動。另一方面,長時間的進行有氧運動、低強度以及低重量高次數的訓練,主要用以鍛鍊紅肌纖維,讓紅肌纖維起作用 ,比如長跑、競走、騎車、跳舞、有氧等。
研究結果還顯示速度性項目運動員主要運動肌肉內,快縮肌纖維的比例較高。例如,世界級優秀運動員小腿肌內的快縮肌可佔到 70 至 90%。反過來說,耐力性項目運動員主要運動肌肉內,慢縮肌纖維的百分比較高,一些頂級長跑運動員小腿肌內慢縮肌的比例可以高達 90%。當然,一般認為這種現象便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以奧運等級的運動員來說,研究顯示短跑選手普遍擁有較多的白肌,馬拉松選手則紅肌比較多,研究說明肌肉中紅肌與白肌的比例是由遺傳決定,也就是一出生下來,就己決定一個人的體質是屬於短跑健將、舉重選手,或是一般人的體質。研究也發現,兄弟、雙胞胎的肌肉類型比例具有顯著的相關,因此我們常見家族性的運動團隊。非洲黑人的快縮肌比例,顯著高於北美白人,因此黑人選手能夠在爆發性的運動項目中展現優異的表現,顯然與骨骼肌纖維的比例有關。因此,是否擁有特殊的肌纖維比例,是判斷一個人運動潛能的重要參考因素。
雖然大部分學者都認為每塊肌肉內兩種肌纖維的比例是遺傳決定的,訓練並不會改變肌肉內慢縮肌和快縮肌的百分比組成,但是有許多研究顯示,訓練會使得各種肌纖維無論在大小和功能上均有所增長,這也是人們強調利用訓練與活動狀況的改變,增大骨骼中纖維肌類型比例的重要因素。
全臺唯一國際田徑總會(IAAF)銅標籤認證2017新北市萬金石馬拉松,今(19)日上午在萬里翡翠灣開跑,超過一萬兩千名海內外熱愛馬拉松的跑友參加,儘管天公不作美、下雨連連,仍澆熄不了跑者的熱情。而今年以賽事最大亮點也是本屆男子組冠軍-來自肯亞的耶哥(YEGO Kipkogei)以2小時17分02秒挑戰封王成功!而女子組則由來自蒙古的孟荷札雅(Munkhzaya)以2小時38分08秒摘后!
第一次參加新北市萬金石馬拉松的耶哥(YEGO Kipkogei)表示:「萬金石賽道景色非常漂亮,跑過山坡迎向海風,跟一般的城市馬拉松相比,也較具有挑戰性。」摘下后冠蒙古籍的孟荷札雅(Munkhzaya) 個人過去最佳成績2小時33分36秒,為菁英選手中較屬後段的選手,卻以黑馬之姿以2小時38分08秒贏得馬拉松女子組第一名,孟荷札雅(Munkhzaya)表示:「今天來的時候看到很多非洲裔的選手,原本以為沒有機會獲勝!」
耶哥(YEGO Kipkogei)最佳成績2小時08分12秒,與去年冠軍威廉克伯爾(William Chebon CHEBOR)最佳成績為2小時08分21秒不相上下,威廉去年還以2小時13分05秒打破大會紀錄、獲得男子全馬第一名。體育處表示:「全台前五大馬的新北市萬金石馬拉松,為申請銀標籤審查,今年共邀請32名國際菁英選手。其中2016男子冠軍肯亞選手-威廉克伯爾(William Chebon CHEBOR),今年再次來臺挑戰衛冕! 與同樣來自肯亞的隊友耶哥(YEGO Kipkogei)同場較勁,耶哥是本次邀請選手中成績最佳的,一開賽與威廉全程緊跟,直到最後1公里,才由耶哥(YEGO Kipkogei)勝出。」
而分別領跑快樂馬7K的Rima瑞瑪席丹、迷你馬14K的王麗雅跟著所有跑友在雨中順利完賽,且期望自己下一次可以挑戰21K。第二次參加馬拉松賽事的Rima表示:「第一次在雨中跑步,真的覺得超熱血!」Rima因為這週工作滿載、完全沒有時間練跑,原本擔心自己的狀況會不理想「跑前很有壓力,結果沒想到在雨天跑步真的太舒服了,跑的時候可以感覺到把所有的壓力都抒發掉、而且跑回來我還覺得跑不夠!」;王麗雅表示雖然下雨、但對跑者來說可以跑步就是好天氣,「尤其看到路上的小朋友帶著螃蟹帽在奮力地為你加油,就覺得好感動!」此外,對於第一次參加新北市萬金石馬拉松,王麗雅最深刻的則是物資補給「太特別了!居然有肉粽,而且好好吃~」
新北市萬金石馬拉松連續3年通過IAAF銅標籤認證,今年申請銀標籤審查,吸引多達14個國家、32名優秀國際菁英選手參與,除了賽道美麗的風景之外,由地方民眾組成的加油團各具特色,展現獨特的城市風光,期盼今年10月能順利取得銀標籤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