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發現動物肌纖維的顏色有深有淺,早期便根據肌纖維的顏色分為紅肌(red muscle)與白肌(white muscle)兩類;後來又按肌纖維的生理特點而分為慢縮肌(slow twitch 或 Type I)及快縮肌(fast twitch 或 Type II);更有人把快縮肌再分為 Type IIA、Type IIB 及 Type IIC。然而,在每一個運動單位內的肌纖維都只會屬於同一類形,亦即是說,「快」運動單位內只包含有快肌纖維,「慢」運動單位內則只有慢肌纖維。只是在同一塊肌肉之內,可以由不同數量的「快」和「慢」運動單位所組成。
按照肌纖維在結構與功能上的分別,白肌纖維目前被分為五種,紅肌纖維為兩種。紅肌纖維具有非常高的有氧能力與疲勞阻力,但是糖酵解(無氧)能力差、收縮速度慢、以及運動單位肌力較低,屬於低強度、長時間運動的肌肉類型。白肌則具有最高的糖酵解能力與運動單位肌力,但是,在有氧能力、收縮速度、以及疲勞阻力方面較差,屬於高強度、短時間運動的肌肉類型。
在人體肌肉中,紅、白肌纖維的比例往往都會受遺傳基因影響,因此有的人白肌纖維比例大,有的人則紅肌纖維比例大,但每一個人身體不同部位的肌肉中紅白肌纖維的比例也不盡相同,導致在不同負荷、不同動作、不同速度等運動條件下,肌肉收縮的肌纖維類型也不同。一般來說,在一定負荷強度下用較慢的速度完成動作,就是紅肌纖維起主導作用,如果要快速完成動作,則是白肌纖維起主導作用。
當嬰兒出生後第五個月時就已經確定紅肌與白肌的多寡,然後再過一年,就會形塑肌纖維的數量以及紅、白肌纖維的比例。這些肌纖維的組成就算透過後天的鍛鍊仍是無法改變的 ; 也就是說,如果你自身的紅肌纖維數量比例高,你有成為優秀長跑運動員的潛力;如果你自身的白肌纖維比例數高,你有成為優秀舉重選手或短跑運動員的潛力,這就是先天上的肌肉纖維比例,影響人們在不同運動所呈現的不同天賦。
訓練者鍛鍊肌肉時想要增長肌肉,也就是讓肌肉肥大的意思,要讓肌肉肥大主要是鍛鍊白肌。然而白肌會很快產生疲勞,因此在鍛鍊時,慢慢做很多次的訓練,是不會幫助肌肉增大的,要讓白肌成長,就是需要高強度配合更快的速度來進行,就像是舉重、衝刺等高強度、短時間、低次數,甚至需要爆發力來完成的運動。另一方面,長時間的進行有氧運動、低強度以及低重量高次數的訓練,主要用以鍛鍊紅肌纖維,讓紅肌纖維起作用 ,比如長跑、競走、騎車、跳舞、有氧等。
研究結果還顯示速度性項目運動員主要運動肌肉內,快縮肌纖維的比例較高。例如,世界級優秀運動員小腿肌內的快縮肌可佔到 70 至 90%。反過來說,耐力性項目運動員主要運動肌肉內,慢縮肌纖維的百分比較高,一些頂級長跑運動員小腿肌內慢縮肌的比例可以高達 90%。當然,一般認為這種現象便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以奧運等級的運動員來說,研究顯示短跑選手普遍擁有較多的白肌,馬拉松選手則紅肌比較多,研究說明肌肉中紅肌與白肌的比例是由遺傳決定,也就是一出生下來,就己決定一個人的體質是屬於短跑健將、舉重選手,或是一般人的體質。研究也發現,兄弟、雙胞胎的肌肉類型比例具有顯著的相關,因此我們常見家族性的運動團隊。非洲黑人的快縮肌比例,顯著高於北美白人,因此黑人選手能夠在爆發性的運動項目中展現優異的表現,顯然與骨骼肌纖維的比例有關。因此,是否擁有特殊的肌纖維比例,是判斷一個人運動潛能的重要參考因素。
雖然大部分學者都認為每塊肌肉內兩種肌纖維的比例是遺傳決定的,訓練並不會改變肌肉內慢縮肌和快縮肌的百分比組成,但是有許多研究顯示,訓練會使得各種肌纖維無論在大小和功能上均有所增長,這也是人們強調利用訓練與活動狀況的改變,增大骨骼中纖維肌類型比例的重要因素。
今年 6 月份,舉辦於新北福隆的 LAVA | Xtrail 福隆站圓滿落幕,無論是賽事格局與氛圍、路線都受到參賽者讚許、有口皆碑。相隔不到半年,LAVA Xtrail 福隆站再啟動,這不是新瓶舊酒,而是嶄新的一道大菜!除了新賽制 Road to Off-Road 公路越野鐵人三項、兩項賽,也啟動了原預定於今年 6 月份曝光、全新的越野跑賽事。LAVA 台灣鐵人三項公司與 XTERRA Taiwan 協力於 11 月 19 日推出《LAVA|Xtrail 福隆越野跑賽》。
今年 2 月份,擁有多年越野跑、公路與戶外障礙賽經驗的江晏慶,與來自法國隸屬 XTERRA 亞太區的班德列 Landry Benoit(2021 年 LAVA|Xtrail 撒野墾丁越野嘉年華 22 公里組優勝),兩人協力在東北角風景區,用以數月的時間探索草嶺古道、龜媽坑古道、桶盤掘尖與大湖山等地,與整體團隊經過多次的討論與溝通,串聯了一條結合古道、傍海稜線與郊山的越野跑路線。
數個月的探索終有所獲, 20 公里古道歷險組只有少部分與公路越野三項、兩項組重疊,其餘都是嶄新且集聚瑰麗、穿山入林的越野山徑。今年,這條路線將專屬於越野跑者。
凡是談到東北角風景區,皆無不想到擁有百年歷史,隸屬淡蘭古道北路部分的草嶺古道,然而,LAVA Xtrail 越野跑路線僅以草嶺古道作為引子,將跑者們帶向草嶺古道之外的秘徑。跑者會跑過遠望坑親水公園、台灣鎮總兵劉明燈題字的「雄鎮蠻煙碑」與「虎字碑」,抵達埡口平台之後,便急轉直上進入新穎且脫俗的路線。沿著桶盤掘尖、大湖山、中心崙與龜壽谷街踏上回返終點之路。
沿龜媽坑古道、大湖堀山、桶盤堀尖,原始的古道透露大自然氣息。經過多座先人們居住於此、而後廢棄的古厝遺跡,曾經是一條台北與宜蘭相通的山徑道路,無論是腳踏草鞋的居民、亦或是挑著扁擔的行腳商人,都需途經此道。然而,因草嶺古道觀光興起,人們走往大里天公廟與遊客服務中心。而這條大湖堀山、桶盤堀尖的舊路就被世人所遺忘。正如魯迅所說:「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這是一條有故事的路。
自埡口轉上桶盤堀尖,有數公里行走於山稜線上,左邊是片片翠綠的一山疊過一山,右邊則是海天一色的蔚藍風景,即使是競速而專注的跑者,眼角瞥見山勢風景也會為之緩下腳步。山上所見風景不輸墾丁的門馬羅山,綠蔭草地盈滿大地,俯瞰大地頗有投身大自然懷抱的感動。
走在稜線上,耳邊是風聲、鳥叫蟲鳴,以及海潮浪花拍岸聲,即使知道離大里車站、太平洋仍有一長段距離,可浪花拍岸的聲響仍猶在耳。光只是這條短短數公里的傍海稜線,報名福隆越野跑賽來此就值了。
在 LAVA Xtrail 越野跑路線 20 公里古道歷險組,總爬升約近 900 公尺,許多路段走在稜線與林徑上,是可跑性比例較高的路線。對於田徑、路跑賽出身的跑者來說,算是利多的競賽。同時,除了數公里稜線上的路段,很多路線是走在具有矮林遮蔭的山徑,不時要涉溪而過。路線多變且原始,管芒花、竹林與碎石土地,以及今年讓許多人為之乍舌的沙灘路線。
LAVA Xtrail 越野跑路線自今年 2 月開拓探索,最後因有所考量,而沒能在 6 月份端上檯面。今年 11 月 19 日有別於鐵人三項、兩項 (20日)之外,決定將這條美麗且動人的山徑以嶄新的面貌端上桌,期望大夥能踏上這條依山傍海的古道遺跡,重溫先人們踏遍東北海岸的辛勤、以及人們俯瞰的美景。
11/19 LAVA|Xtrail 福隆越野跑
11/20 LAVA|Xtrail Road to Off-Road 公路越野鐵人三項/接力賽
11/20 LAVA|Xtrail Road to Off-Road 公路越野鐵人兩項/接力賽
【報名資訊】
即日起報名至 9 月 30 日,名額有限
LAVA|Xtrail Road to Off-Road 福隆站-公路越野鐵人三項 / 兩項
LAVA|Xtrail 福隆越野跑賽
資料來源/LAVA|Xtrail
責任編輯/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