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萬金石馬拉松賽3月19日登場,「720 one跑團」成員個個摩拳擦掌,其中2014年5月車禍右腳開放性骨折,術後八個月才能正常行走的「小八」陳聖崴,去年勇奪國內組第二名,今年希望跑進2小時30分內,全力拚國內第一。
全台唯一國際級銅標認證賽事萬金石馬拉松賽,將朝銀標認證目標邁進,鼎力支持台灣優質賽事的720armour運動眼鏡,不僅獨家推出We are the「One(萬)」限定版萬金石紀念眼鏡,並派出實力堅強的「720 one跑團」,一起見證台灣的驕傲。
「720 one跑團」陣中臥虎藏龍,包括The North Face 100公里國際越野挑戰賽總冠軍江晏慶、「鋼鐵人」周平記、「小八」陳聖崴、楊永均、張哲豪和人稱「皮叔叔」的海軍陸戰隊士官長鄧維富等。
台北市立大學運動教育研究所二年級的陳聖崴,2014年5月時,正打算在即將登場的大專運動會中大顯身手,未料開賽前一天,被違規闖出的車子撞傷,造成右腳開放性骨折,大運會因此泡湯,人生由彩色變黑白,術後四個月,陳聖崴能扶著東西慢慢走,八個月後才能正常行走,10個月後能慢跑,15個月後才能跑步,很多人不看好他可以重新穿上跑鞋,漫長辛苦的復健過程和挫折感,加上外界的雜音,負面情緒不斷湧上心頭,讓他一度想要放棄。
一個人獨處放空的時候,陳聖崴想到自己當初跑步的初衷,樂觀的他不斷跟自己對話,鼓勵自己:「我只是骨折而已,不應該就這樣放棄。」2015年10月全運會馬拉松賽,陳聖崴在傷後復出的第一戰拿下男子組第三名,重拾信心,這是陳聖崴第四次參加萬金石馬拉松賽,去年拿下國內總排名第二的他,今年將全力拚國內第一名,「成績希望能在2小時30分內。」陳聖崴說。
至少參加六屆以上萬金石馬拉松,之前最佳名次為國內第三名的江晏慶,個人馬拉松最佳成績為2小時37分,曾勇奪The North Face 100公里國際越野挑戰賽、冬山河100公里超級馬拉松賽和Action Asia貓空站總冠軍江晏慶表示,自己從去年12月開始準備萬金石馬拉松賽,規劃了三個月課表,也照預期的成長和突破,無奈一個月前右大腿後側的舊傷復發,目前正積極治療和復健中,在舊傷不影響表現的狀況下,會盡全力在萬金石爭取好的名次。
任職於三創數位股份有限公司的張哲豪,去年以2小時41分奪得萬金石馬拉松國內第四名,因工作因素,沒有太多時間練習,近來以半程馬拉松為主,此次萬金石將配速目標鎖定2小時40分以內。
在台塑新港廠工作的楊永均,之前參加過三次萬金石半程馬拉松、一次全程馬拉松,2015年廣州馬拉松賽跑出2小時32分50秒個人最佳成績,獲得亞洲第二名,楊永均表示,二月中渣打馬拉松賽,剛剛創了自己個人半程馬拉松最佳成績1小時10分34秒,所以身體有比較疲勞一些,最近才慢慢把節奏抓回來一點,此次萬金石馬拉松將以輕鬆的心情面對,希望能在2小時35分內完賽,人稱「皮叔叔」的海軍陸戰隊士官長鄧維富,繼2015年後再度參加萬金石馬拉松,「因為個人興趣,近三、四年來,我都把訓練跟比賽重心放在越野賽事上。」
去年11月受傷後,鄧維富把容易受傷的越野賽事暫時擱置,希望在傷勢好轉後才回到越野賽事,所以這四個月,有很充裕的時間專注在馬拉松及路跑的訓練上,「感覺調整得挺好的,此次萬金石,個人的目標是以2小時57分完賽。」
「路不會只有一條,跑法不會只有一種。」以「視覺守護者」自許,為血液中充滿運動和冒險因子、追求全方位視野者而生的720armour運動眼鏡表示:「萬種姿態,萬人一心,萬眾期待,萬人約定,3月19日,我們在萬金石等你!」
美國肌力訓練教練傑伊·卡迪耶羅(Jay Cardiello)還是大學田徑運動員時,他從不在跑後進行額外的訓練來預防運動傷害。卡迪耶羅表示:「每次訓練結束後我只想趕緊離開那裡,久而久之,導致骨折,使得我的大學運動生涯被迫縮短了。」
待卡迪耶羅康復後,他也意識到是因為肌肉的虛弱和不平衡導致了骨折。同時,他也希望其他跑者能從恢復過程中學到的東西中受益,因此他設計了一套10分鐘針對運動傷害預防的訓練,來提升跑者的力量,靈活性和穩定性,其目標是幫助跑者們在不受傷的前提下跑得更快更遠。
這些訓練都很簡單,也不需要太多空間和設備。在間歇跑或者長距離跑之後,可以選擇靈活訓練,能恢復肌肉的靈活性。而在輕鬆跑結束後,進行核心和單腿肌力的穩定性訓練。在恢復日,選擇其中2-3個訓練。只需十分鐘就能讓你變得更強,更享受跑步。
雙手交握在頭頂,快速下蹲,同時雙手下揮,回到站姿後,雙手也一同回到原位,做3-5組。
以深蹲的動作開始,站起,右膝向外旋轉一圈,再換左腿,互相交替,做3-5組。
採站姿,原地站穩,雙手貼在身體兩側,將左腳跟右手抬起,下去再換手以及換腳,膝蓋高度要抬到腹部,做3-5組。
膝蓋上抬過腰,支撐腳著地向上伸直,換腳時,抬腿腳與支撐腳距離約一個拳頭,做3-5組。
此動作主要是訓練股四頭肌、臀部、下背部。雙手抓住柱子,彎曲髖部和右膝,緩慢地下蹲,直到你的右大腿和地面平行,停留10秒,再換左腳,做3-5組。
右腿站直,上半身向下傾,左腿同時向後伸,身體旋轉讓左手觸碰右腳,交互替換,做3-5組。
左腿在前,右腿在後呈弓箭步,起立時右腿向後踢,左右替換,做3-5組。
弓箭步抬腿是一個下半身的訓練,也是蹲式中較進階的動作。在執行過程中,膝蓋彎曲時不得超過腳尖,並將重量全部放在蹲下的那隻腳,利用核心將腹部穩定,可強化腿部肌力。
屁股收緊,右腳慢慢往下蹲,左腳向後離開地面呈90度,重複動作,來回做10次
雙手掌撐,雙腳打開與肩同寬,肚子收緊預備。右手向前延伸,左腳向後延伸,停留5秒,左手向前延伸,右腳向後延伸,停留5秒,重複動作,做1分鐘。
雙手平身在身體前方,右腿向前踢,再換左腳,兩邊互換,做3-5組。
當我們要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總認為若能撐下去大概是因為熱誠吧?沒了熱誠也就難有動力繼續向前進。但對一些專業的運動員來說,他們所從事的運動項目光靠熱誠是不足夠的,就如同今天要介紹的越野好手江晏慶,至高中才真正開始接觸田徑的他,運動本身對他就是成就感的來源。
晏慶最初接觸的運動項目並非跑步,而是桌球隊。外向的他在小學三年級時加入學校的桌球隊,隨著嚴格的訓練與規律的生活,當時的他其實並未感受到太多運動的樂趣,影響最深的反而來自體能的強化,讓他感受到自我提升的成就感,埋下他熱愛運動的種子。
喜歡畫畫的晏慶,國中並未延續體育之路,選定美術的專業作為主力。不過他並沒有忘記運動的感覺,每到下課時,他就會召集同學到操場玩耍當作運動。在玩得過程中,他經常看見其他跑團的長輩在操場跑步,那種入境隨俗的感覺,讓他不由自主地會在那裡多跑了幾圈,於是也開始對跑步產生了好奇,只要一有空,就開始跟著他們跑。久而久之,晏慶便跑出了興趣,除了加入當時的同心長跑協會之外,他也開始為自己設定目標、開課表,只要能完成自我設定的目標,他就會買一瓶飲料獎勵自己,讓自己更有動力下去。
小小的年紀,卻有著靈活的頭腦,當時的他跑著跑著竟也開始對跑步科學產生了興趣。過去傳統的訓練方式皆是土法煉鋼,但跑了一段時間下來,晏慶發現這樣的方式是行不通的,勢必得想辦法找出讓自己跑得更好的方法。
升高三的那一年,學校要招收第二屆有男生的田徑隊,在教練-張淑惠老師的一句話:「要不要來體驗不一樣的生活啊?」熱愛跑步的晏慶認為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便在那年加入訓練。當時帶領他們的體育老師認為運動員不光只是會運動就好,其他關於讀書、品德生活都該平均才是。於是那年,晏慶被訓練得不單只是跑步的技巧,在其他層面也瞬間成長了許多。
晏慶說:「在田徑隊裡的人,熱愛跑步的人並不太多,支持他們奮力跑下去的動力是夢想和目標。」令晏慶印象最深的是田徑隊裡的每一位選手都要為自己設定目標並公開讓其他隊友知道,如同公佈欄一樣,當讓其他人知道後,就會更努力地朝那方向前進,當自我目標實現之後,那份成就感才是他們維持熱誠的動力。
談到越野跑,是晏慶大學時期開始接觸的,當時的他一面在台中讀書,一面與大腳丫跑團一起練跑。裡面的前輩也相當欣賞他的能力,於是便將他帶向山上奔跑。
第一次的越野跑經驗感受並不佳,為了追上前輩以及尋找前方的路,結束後兩隻腳都扭傷了…當時的他既意外也氣餒,意外的是原來越野跑不比跑公路,無論地形、環境皆不好掌控,而氣餒的則是練跑多年,卻還會因為這樣而讓自己受傷。
不過氣餒歸氣餒,好勝的他仍想盡辦法克服一切的困難,讓自己快速上手。越野跑所要適應的地形和技巧有很多;上坡、下坡、泥土、樹根…等。經過那次的體驗,晏慶知道自己在下坡的部分需要加強,於是他利用時間,只要一遇到樓梯,便開始訓練兩階跑的技巧,漸漸地,他的下坡能力增強了,更克服了過去在山中會有的心理恐懼。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訓練,晏慶便開始跟著前輩到國外參加越野挑戰賽。2010年他前往中國武隆參加世界前三大的越野挑戰賽事。這是一場團體的挑戰賽,四人一隊,其項目有:越野跑、越野車、溯溪、獨木舟多種混和項目,每天都是不斷電超過7小時的高強度運動時間,而且每個項目都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是一場相當艱難的賽事。
而那年的晏慶也是他遇過最多考驗的一年,已有多年訓練經驗的他,卻在比賽前的練習,不甚摔車,造成膝蓋嚴重受傷…而受傷的地方正好在膝蓋中間點,只要一彎曲,結痂便會裂開,但當時的他卻一心只想著訓練這兩字,為了不讓結痂裂開,每當要練習之時,他就將受傷的部分用水澆到變軟為止,無論傷口多深多痛,他就是要練習。
或許是太過認真,到了比賽現場適應地形之時,晏慶又再次摔車…這次的他不但膝蓋傷得更嚴重,甚至連手指都插到石頭之中,因而嚴重到差點截肢…實在不知哪來的勇氣,在這樣痛的情況之下,他依然硬著頭皮完成了第一天的排名賽,並順利過關。
但嚴格的老天爺卻沒那麼容易讓他過關,就在當天那要寒冷的夜晚,晏慶卻得了重感冒…難過的他心想:「難道是上天要我放棄這場比賽好好休息嗎?我真的要放棄嗎?」當時的隊友古大哥見狀,卻鼓勵晏慶不要放棄,經過一些即時的修養與治療,原本發燒到快40度的身體,卻在隔天奇蹟似的好轉,經過了為期4天的比賽,最終還擊敗俄羅斯,拿到14名的佳績。
隔月,晏慶又回到台灣前往台東比226的鐵人三項,卻又再次在賽前得到重感冒,但他依然秉持著堅毅到底的精神,原本不打算完賽的他,不但將3個項目完成,並拿到第一名的好成績。
晏慶表示,他從未因受傷而想要放棄過,因為那是考驗更是一個必經的過程,當然在受傷恢復過程中,心急是正常的,可是卻急不得,因為每個修復的過程都有一定的規則和時間,如同孕育的道理一樣,完整的9個月孩子才能健健康康的出生。
經過這麼多年的努力之下,晏慶的名聲也漸漸在越野界傳開,更在2013The North Face的100K比賽之中跑出名氣。
對晏慶來說,越野並非跑步的進階版,而是另一項很有特殊內涵的運動。它與跑步最大的差異是在於「專注」,越野是用最原始的方式在森林中移動,也是一種與大自然互動的運動,當你在越野跑的過程中,需隨時隨地注意周圍的變化,若一個不注意,便很有可能發生意外,所以除了訓練體能,學習在公路上面學不到的技巧外,專注更是可以在這個項目中練習內心的技能。
對於越野跑新手的建議晏慶表示,不要過度專注於速度,跑得開心最重要。因為在大自然運動的過程中,祂自然會引導你專注於與祂互動,離開大自然環境已久的我們,勢必會有一個不適應期,但這些會過去,此時此刻不必急於速度表現,進步反而更快。因為當你越跑越熟稔之後,就在某個當下,你就會想嘗試更快速度的冒險了。
不管何時,晏慶將會繼續跑下去。接下來他將持續累積積分,參與更有代表性像是UTMB這樣的賽事,他說:「我希望在越野跑的國際舞台上,能有台灣運動員的位置。」
由於從小接觸運動,卻沒有想到運動可以為他的生命中增添那麼多色彩;看到更多不同的美景,拓展人際,增進思想的刺激以及生活型態的改變,所以對晏慶來說運動就像是生命的嚮導,在他的人生扮演著永續的角色。
撰文/瀅瀅
攝影/林衍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