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訓練動作
  • 啞鈴
  • 健身
  • 上半身肌群
  • 跑步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初階訓練
  • 瑜伽動作
  • 瑜伽
  • 跑5K
  • 徒手訓練
  • 重量訓練
  • 跑10K
  • 跑步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萬金石馬拉松,陳聖崴力拚國內第一
1
萬金石馬拉松,陳聖崴力拚國內第一
2
功能性跑鞋
BROOKS跑鞋世紀大整合,跑者選鞋不再傷腦筋
3
越野跑迷路 華裔媽媽挖地洞並喝自己乳汁保命獲救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萬金石馬拉松,陳聖崴力拚國內第一

2017-03-17
話題 跑步 馬拉松 賽事 故事

2017萬金石馬拉松賽3月19日登場,「720 one跑團」成員個個摩拳擦掌,其中2014年5月車禍右腳開放性骨折,術後八個月才能正常行走的「小八」陳聖崴,去年勇奪國內組第二名,今年希望跑進2小時30分內,全力拚國內第一。

萬金石馬拉松賽——陳聖崴

全台唯一國際級銅標認證賽事萬金石馬拉松賽,將朝銀標認證目標邁進,鼎力支持台灣優質賽事的720armour運動眼鏡,不僅獨家推出We are the「One(萬)」限定版萬金石紀念眼鏡,並派出實力堅強的「720 one跑團」,一起見證台灣的驕傲。
 
「720 one跑團」陣中臥虎藏龍,包括The North Face 100公里國際越野挑戰賽總冠軍江晏慶、「鋼鐵人」周平記、「小八」陳聖崴、楊永均、張哲豪和人稱「皮叔叔」的海軍陸戰隊士官長鄧維富等。

台北市立大學運動教育研究所二年級的陳聖崴,2014年5月時,正打算在即將登場的大專運動會中大顯身手,未料開賽前一天,被違規闖出的車子撞傷,造成右腳開放性骨折,大運會因此泡湯,人生由彩色變黑白,術後四個月,陳聖崴能扶著東西慢慢走,八個月後才能正常行走,10個月後能慢跑,15個月後才能跑步,很多人不看好他可以重新穿上跑鞋,漫長辛苦的復健過程和挫折感,加上外界的雜音,負面情緒不斷湧上心頭,讓他一度想要放棄。
 
一個人獨處放空的時候,陳聖崴想到自己當初跑步的初衷,樂觀的他不斷跟自己對話,鼓勵自己:「我只是骨折而已,不應該就這樣放棄。」2015年10月全運會馬拉松賽,陳聖崴在傷後復出的第一戰拿下男子組第三名,重拾信心,這是陳聖崴第四次參加萬金石馬拉松賽,去年拿下國內總排名第二的他,今年將全力拚國內第一名,「成績希望能在2小時30分內。」陳聖崴說。
 
至少參加六屆以上萬金石馬拉松,之前最佳名次為國內第三名的江晏慶,個人馬拉松最佳成績為2小時37分,曾勇奪The North Face 100公里國際越野挑戰賽、冬山河100公里超級馬拉松賽和Action Asia貓空站總冠軍江晏慶表示,自己從去年12月開始準備萬金石馬拉松賽,規劃了三個月課表,也照預期的成長和突破,無奈一個月前右大腿後側的舊傷復發,目前正積極治療和復健中,在舊傷不影響表現的狀況下,會盡全力在萬金石爭取好的名次。
 
任職於三創數位股份有限公司的張哲豪,去年以2小時41分奪得萬金石馬拉松國內第四名,因工作因素,沒有太多時間練習,近來以半程馬拉松為主,此次萬金石將配速目標鎖定2小時40分以內。

跑者江晏慶

在台塑新港廠工作的楊永均,之前參加過三次萬金石半程馬拉松、一次全程馬拉松,2015年廣州馬拉松賽跑出2小時32分50秒個人最佳成績,獲得亞洲第二名,楊永均表示,二月中渣打馬拉松賽,剛剛創了自己個人半程馬拉松最佳成績1小時10分34秒,所以身體有比較疲勞一些,最近才慢慢把節奏抓回來一點,此次萬金石馬拉松將以輕鬆的心情面對,希望能在2小時35分內完賽,人稱「皮叔叔」的海軍陸戰隊士官長鄧維富,繼2015年後再度參加萬金石馬拉松,「因為個人興趣,近三、四年來,我都把訓練跟比賽重心放在越野賽事上。」
 
去年11月受傷後,鄧維富把容易受傷的越野賽事暫時擱置,希望在傷勢好轉後才回到越野賽事,所以這四個月,有很充裕的時間專注在馬拉松及路跑的訓練上,「感覺調整得挺好的,此次萬金石,個人的目標是以2小時57分完賽。」

「路不會只有一條,跑法不會只有一種。」以「視覺守護者」自許,為血液中充滿運動和冒險因子、追求全方位視野者而生的720armour運動眼鏡表示:「萬種姿態,萬人一心,萬眾期待,萬人約定,3月19日,我們在萬金石等你!」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BROOKS跑鞋世紀大整合,跑者選鞋不再傷腦筋

2020-12-10
馬拉松路跑跑步配備館BROOKS鞋子運動裝備

這麼多專業跑鞋,我該怎麼挑選最適合?絕大部分跑者在購鞋時會面臨到取捨問題,要選「支撐系」跑鞋來加強支撐保護膝蓋還是「動能回饋系」跑鞋來尋求源源不絕的能量反饋?難道不能兩者兼俱嗎?近年來,跑鞋產業在科技研發上,有爆炸性的大躍進,功能持續推陳出新,讓跑者直呼:「人生的選擇好難!」,為難如何更快挑選到適合自己的跑鞋,或者一雙跑鞋就能有所有想要的功能。美國百年專業運動品牌BROOKS,向來以跑者為中心,提供跑者輕鬆選的解決方案,2021年春季起的全新「超級大整合(SUPER FRANCHISE)」,因此誕生。

功能性跑鞋
你的跑鞋到底要選支撐系還是動能回饋系?

由繁入簡大整合

BROOKS的科技創新,始終來自跑者的需求,非常重視「FIT、FEEL、RIDE」跑鞋三大體驗,也就是合腳性、腳感、跑感。為了幫助跑友簡化選鞋的困擾,針對BROOKS在鞋款系列,進行超級大整合(SUPER FRANCHISE),將備受跑友好評的最強黑科技「GUIDE RAILS®全方位軌道導引支撐系統」,從「CUSHION避震緩衝象限」,延伸至「ENERGIZE動能加碼」及「SPEED推進加速象限」,意即BROOKS所有象限的跑鞋,都能提供全方位的支撐「GO TO SUPPORT,簡稱GTS」,獲得必要的支撐保護。跑友不必再為了追求其它功能,而犧牲必要的支撐保護,即使追求動能回饋或推進加速等功能,都一樣有「GUIDE RAILS®全方位軌道導引支撐系統」的支撐保護。

BROOKS的科技創新
懂得傾聽雙腳的需求為自己配對出最契的完美跑鞋!

BROOKS的「GUIDE RAILS®全方位軌道導引支撐系統」打造一體式內外側的穩定牆,使膝蓋與腳踝共同運作外,能更全面的確保膝蓋維持在身體偏好的個人專屬步態中移動,避免膝蓋因不正確的姿勢造成運動傷害,做好膝蓋防護。就像保齡球道一樣,能在跑者需要支撐時,即刻發揮穩定作用;不需要支撐時,它就像隱形了一般,不干擾,適合各類型跑者,特別是扁平足及低足弓跑者,支撐需求不退燒,未來亦是。

BROOKS大整合工程啟動,把避震緩衝象限中,最頂級的支撐鞋款TRANSCEND超越系列,整合為與GLYCERIN配套的GLYCERIN GTS系列;動能加碼象限的支撐鞋款BEDLAM瘋狂系列,整合為與LEVITATE配套的LEVITATE GTS系列;推進加速象限的支撐鞋款RAVENNA拉維納系列,整合為與LAUNCH配套的LAUNCH GTS系列。

只選擇最適合的

完成整合,選鞋任務變得更簡單。首先,跑友先確認想完成的目標,想要歡樂跑、完成一場目標比賽、或追求破PB;第二步決定是否需要支撐功能,輔助跑步的步態更穩定;第三步找到適合的楦寬,BROOKS跑鞋應亞洲寬腳背需求,有標準楦到4E超寬楦任君試穿挑選。完成以上選鞋步驟,就能配對到一雙最符合個人需求的BROOKS完美跑鞋,讓跑鞋與跑者的靈魂契合,並合而為一。

推出第一組整合跑鞋

輕巧靈活的發射系列LAUNCH 8,隸屬於BROOKS推進加速象限,搭載著獨特且創新的BioMoGo DNA動態避震中底,能依據跑者的體重、速度、步伐、和路況,量身打造舒適避震及動能彈性回饋功能。全新的大孔洞透氣網布鞋面,創造了更甚以往的透氣、合腳的感受。前腳掌使用更多的膨脹型橡膠,提供更快速的步伐轉換,並且使鞋子更耐用。LAUNCH系列同時也是最多限定款的系列,外表時尚有型、內裝操控靈敏,適合追求中短距成績及速度訓練著用。

LAUNCH 8 GTS 前身為RAVENNA 11系列,較LAUNCH 8 多搭載了「GUIDE RAILS®全方位軌道導引支撐系統」,中足部位加寬設計,幫助步伐從後腳跟在中足落地,轉換到前腳掌時更加穩定。後跟加深刻紋幫助減緩衝擊力,幫助跑步者在整個跑步過程,雙腳保持在最有效率和最自然的律動上,提供全心安穩的跑步感受!

BROOKS LAUNCH 8
輕巧靈活的發射系列LAUNCH 8,隸屬於BROOKS推進加速象限

發射系列LAUNCH 8 和LAUNCH 8 GTS,現已於全台各BROOKS門市、百貨、授權運動用品經銷店發售,定價分別為台幣3,890元及4,090元,推薦給為備戰台北馬的追速夥伴,就像火箭發射一樣,帶著輕盈的步伐,朝目標前進。

資訊提供/BROOKS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越野跑迷路 華裔媽媽挖地洞並喝自己乳汁保命獲救

2016-05-18
新聞越野跑跑步話題

據外媒報導,紐西蘭一名29歲華裔女性在2015年5月參加一場森林越野跑比賽的時候迷了路,直到第二天早上才獲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這位媽媽表示,她靠著靠挖地洞保暖以及喝自己的乳汁在野外度過了驚恐的一夜。

©Radio New Zealand

這位年輕媽媽叫做蘇珊·歐布萊恩(Susan O'Brien),她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和健身教練,目前正處在哺乳期。就在母親節(5/10)時,她參加全程20公里的威靈頓越野跑比賽(XTERRA Wellington Trail Running Series),但是卻在著名的瑞姆塔卡森林公園(Rimutaka Forest Park)迷路。按照預計時程,她應該在兩個半小時後出現在終點,但是她卻始終沒有出現。就在失蹤之前,她最後一次在歐龍果龍果山谷(Orongorongo Valley)被人看見時,戴著一個粉紅色的頭巾、身穿灰色夾克、腳上穿著一雙粉紅色的鞋。當天晚上,當地警方和其他跑者一直在分頭搜尋她,直到深夜。

蘇珊起跑前與家人合照。 ©Facebook/Susan O' Brien
蘇珊起跑時的樣貌。 ©Cameron Burnell/Fairfax NZ
XTerra系列賽事在Rimutaka Forest Park的比賽路線。 ©XTerra Wellington

經過多方搜尋之後,第二天早上,人們找到了這位東方面孔的年輕媽媽,當時她已經偏離比賽路線大約2.5公里。她事後接受採訪時說,她誤判了標示,比賽途中沒有一直緊跟到大會用小旗子標示的路線,而是跟到了紐西蘭政府保育部(Department of Conservation )所做的標示而離路線越來越遠。由於叢林越來越密,無法找到正確路線、也沒有攜帶手機可以尋求援助的歐布萊恩,知道自己將獨自在冰冷的林地裡待上一晚,當時她只穿著輕薄的跑服,更重要的是,瑞姆塔卡森林公園幅員遼闊,占地22,000公頃,覆蓋了瑞姆塔卡山脈,地形複雜,她僅憑藉自己的力量很難走得出去。

Rimutaka Forest Park有知名的迷霧森林(goblin forest)。 ©Keith Miller/Flickr

回憶起當時的情況,歐布萊恩表示,處於恐慌和飢寒交迫中的她「有一種在《魔戒》中魔幻森林裡迷路的感覺。我一度以為我快要死了,當時非常害怕。」她在河岸一棵樹下的鬆軟土層挖了一個洞,用土壤和青苔覆蓋在自己身上,並將薄夾克儘量往上拉來包覆她的脖子,藉此維持體溫。當夜幕低垂、氣溫驟降,她的手也因為失溫而毫無血色,她開始祈禱。

「我只是不斷地祈禱與想著『上帝啊,請指引我正確的方向、指引我正確的道路吧!』」她說,「我想,我還不想死呢!家裡還有兩個可愛的孩子在等著我回去,其他人應該也擔心死了吧?我一定要想盡辦法活下來!」

當漆黑的天空漸漸轉亮,她費心撿來的樹枝所焚燒出來的火焰也無法為她提供太多熱源,她決定要給自己一些能量以便有足夠的力氣跑出去,她決定擠自己的乳汁來喝。她將乳汁擠進一個空的巧克力棒包裝袋來飲用,她說,「我知道這是我保命的方法。這是我餵孩子喝的,我當然也可以餵自己喝。」喝下乳汁之後,她從土裡起身開始往開闊地跑,經過一個救難小屋。正當她的牙齒開始不停地打顫時,她發現了大會的旗子,於是就顫抖地開始跟隨旗子奮力邁開步伐,直到她發現救難隊的直升機。她興奮極了,便奮不顧身衝到河邊並「揮手揮得像個瘋子一樣」。

當時Westpac的救難隊正利用直升機和熱探測設備在該森林區域搜索著。直升機飛行員科林·拉森對記者表示:「在沿河岸搜尋回來的路上,我們在直升機上看到她在河邊揮舞著雙臂,這是位於Haurangi Hutt救難小屋約1.5公里之處。我們把飛機停在距離她大約50米的地方,她看上去又冷又累。」救難隊員立即為她裹上毛毯取暖,並送上熱飲。

蘇珊終於被搜救隊救出。 ©Cameron Burnell/Fairfax NZ
蘇珊(左二)重回家人懷抱。 ©Cameron Burnell/Fairfax NZ

救難隊終於成功將她送回丈夫丹尼爾的懷抱。9個月大的米夏(Misha)和2歲大的傑登(Jayden)以及她充滿焦慮的雙親也在終點等候著。

獲救之後,歐布萊恩立即接受了一名護理人員的檢查,不過她除了有些驚嚇之外身體並無異常。

蘇珊有兩個可愛的寶寶,小的是女兒米夏。 ©Cameron Burnell/Fairfax NZ

歐布萊恩事後還拜訪了10年前在同個公園失蹤的凱伊·史都華(Kaye Stewart)的家人,因為她聽說自從那個失蹤事件之後,史都華的女兒珍·嘉蘭納契斯(Jane Galanakis)便一直在公園裡提供三明治給當地的救難人員食用。嘉蘭納契斯說,當她看到歐布萊恩獲救與家人重逢的畫面時,她不禁覺得釋懷,同時又感覺哀傷,因為她的母親並沒有像歐布萊恩一樣獲得上天的眷顧。

凱伊·史都華失蹤案至今仍未結案,因為警方和她的家人都懷疑她是被人謀殺而非迷路失蹤。

分享文章
  • 訓練動作
  • 啞鈴
  • 健身
  • 上半身肌群
  • 跑步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初階訓練
  • 瑜伽動作
  • 瑜伽
  • 跑5K
  • 徒手訓練
  • 重量訓練
  • 跑10K
  • 跑步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