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進階跑者的遞減訓練法
1
進階跑者的遞減訓練法
2
微笑隊長蕭湘凌現身臺北市運動熱區 分享運動疲勞恢復術防止運動傷害
3
3個讓跑者跑長跑快的姿勢修正技巧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進階跑者的遞減訓練法

2017-03-30
知識庫 跑步 跑步訓練 觀念 馬拉松 間歇訓練 全馬訓練

《運動訓練心理學月刊》刊登了一篇愛荷華州立大學的潘泰雷蒙·艾克卡斯(Panteleimon Ekkekakis)博士的報導,他表示,越早遭遇撞牆的跑者越能享受跑步的樂趣。跨越撞牆的成就感會促使他們再次跑步,再次征服跑步中的困難。
 
當然,仍有很多跑者喜歡到最後體驗那種痛苦的感覺,但即使是他們豪不費力氣的完賽也是件好事。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如何把遞減速率應用於平常練習中。

每日跑

身為教練和運動心理學家的格雷格·麥克米蘭(Greg Mc-Millan)表示:「嘗試新的跑步方法或是適應一個新的地形都是相當困難的。當你落腳的方式發生了變化,給關節的作用力也會跟著發生變化,因為你改變了運動它們的模式,所以會造成肌肉和關節的疼痛。此外,你的心臟正忙著為你的四肢供氧,你大口呼吸都是為了這個。」
 
「用間歇或跑走的方式開始,可以降低身體和精神上的緊張感。」哥倫比亞大學的運動心理學研究員瑪麗·榮格(Mary Jung) 博士說。
 
作法:走路10分鐘當做熱身,接著跑5分鐘(能跑多久就跑多久,只要你覺得可以不用停下來),接著再走路1分鐘。每次都把間歇跑的時間遞減1分鐘,所以若一開始用5分鐘,那麼之後依次用4、3、2、1分鐘,最後在兩次跑步之間只需要走1分鐘即可。最後走10分鐘,即可結束訓練。

間歇訓練

持續練習後,上氣不接下氣的情況消失了,你可以以平穩的呼吸進入慢跑狀態。這也是為什麼有經驗的跑者用間歇跑來持續提高速度和心肺能力。
 
哥倫比亞的生物工程學家也是跑步教練的尼奇·瑞特(Nikki Reiter)說:「很多間歇跑訓練都是做等長度、等強度的重複跑,但是我們推薦的是金字塔訓練。」重複跑的長度和強度從短到長,從強到弱,讓你的身體能夠不斷地調整,去適應變化。比如,你訓練了你的肌肉,增強提高配速的能力,然後再增加爆發力,這些都能在一個訓練裡完成。
 
但如果你是一位新手,或者在休息後回來,那建議先從「單邊金字塔」開始。意思是可先減少距離,但保持強度不變訓練,完成一組訓練後,若並未感覺到不適,一段時間後,即使再增加長度,高階跑者也能增速。

作法:走路10分鐘當做熱身。接著跑下面這些距離的重複跑、間隔1分鐘的恢復跑:1英里、1200米、1000米、800米、400米。停5-10分鐘。
如果你最近都沒做過速度訓練,那麼所有的距離都可以10公里的距離目標,做配速訓練(就是在跑的時候,不能連貫說出一句話的配速);如果你的程度較好,那麼也請依然從10公里配速開始,後面再逐漸增加。

節奏跑

麥克‧米蘭表示:選擇一個具有挑戰性的配速跑,你的身體不但會被訓練到,還能更好更快地處理快速跑時劇烈呼吸時所產生乳酸。這樣你才能在身體不緊張、不僵硬的情況下加速。這些所謂的排乳酸跑,都是在你本身已經非常疲勞的時候進行的,所以當然會格外痛苦。然而,如果你在為提升速度或者快速跑步做訓練,那麼排乳酸跑更是不可缺少的。

當排酸跑越來越輕鬆時,你的備戰信心也會越來越提升(如果不是備戰,那麼你對自己跑步能力的信心也會提升)。保持信心去跑比賽是制勝關鍵,在賽前最後兩三週,你應該已經做完所有的核心訓練了,這時候很適合集中做一下排乳酸訓練,提高你最後幾分鐘在極度疲勞情況下的衝刺能力。
 
作法:走路10分鐘當做熱身,然後用排乳酸跑的配速跑2-4公里(或者是比你之前用這個配速跑過最長距離,短一點點的距離)。
最好找一個有下坡的地方,去完成最後艱難的部分,這樣比賽的時候就不會覺得太難了。
 

長距離跑

「大部分長距離跑是為了提高心肺能力,心肺能力是心臟為四肢供血的關鍵。」麥克米蘭說。無論你的心肺能力能支撐你跑3英里還是23英里,在疲勞時保持配速都是非常艱難的。但因為疲勞而大大降低配速就不只是速度或比賽成績的問題了,你還可能用了錯誤的姿勢,調動了錯誤的肌肉,然後給關節過分施壓從而造成運動傷害。我們並不是說長距離跑不好,但在超負荷時你要能即時停下來,以免受到後續的傷害。
 
作法:一周內跑一次長距離,跑完後走10分鐘當作恢復。如果一群人跑,那這10分鐘可以給你機會結交朋友。如果你是自己跑,注意每步都要紮實、平心靜氣。可以藉機感謝你的身體,希望這個好的狀態能延續到下一次的比賽。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微笑隊長蕭湘凌現身臺北市運動熱區 分享運動疲勞恢復術防止運動傷害

2018-10-31
運動傷害跑步話題新聞

臺北市政府體育局配合體育署運動運動i臺灣計畫,於定點規劃多元體育活動,辦理一系列運動指導課程以增加市民參與運動機會,並規畫不同項目靜態課程,指導其正確運動知識與技能及運動傷害防護,有效推展全民運動交流及培養市民規律運動習慣。今年以「舞跑俱熱部」為主題,將核心課程─街「舞」、「跑」步訓練課程為名稱,「俱樂部」的形式更代表邀請民眾一起參與團體運動課程,透過呼朋引伴的效果,讓全民運動推廣更加彰顯實質效果。

2018臺北市運動熱區運動疲勞恢復課程。

10月30日運動疲勞恢復課程,特別邀請今年亞運排球國手蕭湘凌到現場,與民眾分享不管在國家訓練中心或是企業隊長期比賽過程中,強度訓練、比賽間、比賽後後如何迅速解除疲勞,微笑隊長蕭湘凌提到:「備戰國際賽期間幾乎沒有放假,通常在訓練後會先使用滾筒放鬆緊張的肌肉,再利用冰桶緩解肌肉痠痛。如果沒有讓身體緩解疲勞,隔天練球可能就會變成瞇眼隊長了。」

亞運排球隊長蕭湘凌與市民一同分享按摩滾筒使用方法。

課程講師李利晨也表示:「競技型的激烈運動對身體負擔是很大的,需要休息恢復的時間也較長,若身體一直處於疲態,不但生理機能會變差,也會影響心理層面,甚至降低活動意願,因此不管是競技選手或是一般愛運動的民眾,都要注意運動後的休息,要確實讓身體緩解疲勞。」活動現場除了授課及經驗分享外,蕭湘凌也與現場學員一起實作滾筒放鬆,透過競技選手及專業講師的引導,加強學員對運動傷害防護的實作認知。

蕭湘凌與李利晨老師一同傳授按摩心法。
活動現場透過競技選手及專業講師的引導,加強學員對運動傷害防護的實作認知。

臺北市政府體育局表示,運動熱區結合地方和熱愛運動的民眾們,除了培養運動習慣同時也要學習正確的運動知識,愛運動之餘也要好好放鬆身體恢復運動疲勞。

資料來源/體育署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3個讓跑者跑長跑快的姿勢修正技巧

2017-07-10
運動傷害跑步知識庫伸展運動恢復肌肉痠痛

你是否曾在某些照片或影片當中,無意間注意到自己有著輕微的駝背現象?從旁觀察,多數人看有拱肩或頭部前傾狀況,這是由於我們每天花費非常多時間在看電腦或是手機,而這些電子用品的螢幕位置偏偏處在我們的雙眼下方,使得無論運動或從事其他活動時以為這才是正確姿勢,殊不知這是造成跑姿錯誤的元凶之一!

三個讓跑者跑好跑快的姿勢修正小撇步

如果跑步時駝背,就無法利用好肩胛骨的作用,連帶著頭部和胸部都會比身體其他部位更向前傾。美國生物力學家Katy Bowman曾針對身體正確姿勢,建議「要練習從頭部到腳部的身體對齊」,所謂的對齊就是從頭頂到腳底呈一直線,運用核心力量讓腳步變得讓更輕盈。許多人在跑步的時候步伐特別沉重,這是不正確的跑步方式造成,恐大幅增加身體負擔。
 
Bowman也強調「在跑步和休息時保持身體向前的姿勢,會增加受傷的可能性。」訓練身體的目的並不是要讓身體承受更大的壓力,所以,該如何改正在運動及生活中的姿勢呢?適當的方式是將你的體重分配給能夠反應和適應的身體組織,而不是把你的重量放在韌帶和身體不強壯、且無法承受這麼多重量的區域。

Bowman分享了3個有助提升站姿的建議,調整後將看起來更挺拔自然。要提醒的是,起初身體或多或少會感到不習慣,如果你聽到脖子和上背部有一些「喀喀」 聲響時,其實是調整的一個正常過程。

 1  骨盆調整

步驟1:將左手向前伸直
步驟2:找一面牆,與身體距離10公分,將臀部向後頂到牆面,這個位置才是與頭和腳對齊的位置。
關於正確的對齊,你的骨盆應該在腳踝上方。適當的調整是把你的重量分配給能夠反應和適應的組織,並通過調整坐著或站著的時間,亦可以提高你的跑步姿。

 2  拱肩調整

步驟1:雙手向前伸直
步驟2:讓頭到胸部的部位向前傾,這時候你的胸部到腳部應當呈一直線。
長期低頭看電腦或是手機,容易造成拱肩或是頭部向前傾斜的姿勢。隨著你的頭部和胸部向前移動,你的身體其他部分可能會覺得更有效率,但相對也會增加你受傷的機會。

 3  解除肩頸痠痛

步驟1:將脖子刻意向前伸
步驟2:將拇指和食指放在髮線和第一節脊椎之間,將頭向後收回,你會發現食指與拇指之間的距離明顯變大,而此刻才是你脖子正確的位子。
調整後的位置看起來看起來更正確和自然,但起初的感覺可能會不自然。

擺出正確的姿勢,而不是彎腰駝背對於跑者來說都有很大的好處,所以從今天起練習改正身體的姿勢,助你的里程數能越來越長且不受傷。

責任編輯/瀅瀅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