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啞鈴
  • 訓練動作
  • 核心訓練
  • 運動器材
  • 瑜伽
  • 上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伸展
  • 跑步訓練
  • 核心肌群
  • 跑步
  • 跑5K
  • 瑜伽動作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我家也有兒童樂園
1
我家也有兒童樂園
2
專家:愛吃辣的人較健康!能降低心血管風險
3
不流汗的運動也能夠延長老年人壽命!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我家也有兒童樂園

2017-06-26
話題 保健 兒童 體適能 親子運動 趣味

孩子的天職是遊戲

0~6歲是孩子身體動作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之中若能讓孩子有適當的運動,將有助於其奠定良好的身心基礎。現代孩童往往處於都市環境之中,平時運動空間不足,在托兒所或幼兒園往往也沒有機會從事足夠的運動或身體活動,此時,若爸媽能夠在家中打造一個適當的體適能空間,將有助於身心良好發展。

幼兒天生喜歡在環境中探索,尋求各式各樣的外部刺激以發展自己的身體機能。為了讓孩子能夠得到妥善地成長,提供幼兒一個安全且歡樂的環境,讓孩子可以在其中從事一些體能活動,並適當地安排一些活動與遊戲,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接受多元的感官刺激與學習,是現今每個家長在育兒時所責無旁貸的首要考量。

為孩子打造一個啟發式的居家體適能環境,讓孩子健康長大。拍攝提供:貝恩親子教室 運動星球/Oliver Wu攝影

幼兒身體機能都在發展中,對於一件事物的關注力也比較缺乏耐性,此時,藉由遊戲的方式,能夠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從而訓練其對於自己身體的各種機能逐漸適應與熟悉。德國生物學家卡爾·谷魯司曾指出,「遊戲並不是沒有目的的活動,不是與實用生活無關的活勸,而是為將來實際的生活做準備。」遊戲是為了將來面臨生活的一種準備活動,但也不是由父母做強制性的指導,否則孩子會對遊戲失去興趣。遊戲的過程必須是沒有任何壓力的,而且必須是可以自由進行的,如此一來,孩子才能在自主性的反覆玩耍與嘗試、練習的過程中習得經驗,將遊戲的技巧玩到純熟,才能作為未來適應生活時,身體所需機能的重要基礎。

藉由輕鬆的遊戲,讓孩子自行嘗試去探索自己身體的能力。拍攝提供:貝恩親子教室 運動星球/Oliver Wu攝影

公共空間危機多 兒童意外災害頻傳

今日兒童的意外災害對兒童的威脅遠比其他疾病嚴重。根據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在2004年的調查研究結果,發現公共場所遊樂設施安全堪慮,調查指出,近三成小朋友在使用遊樂設施時受傷,其中六成以上是發生在公園裡,而最常見的傷害是在玩耍時遭到撞擊,因此兒童在公共空間自行玩耍時,常常是身處在危機四伏的狀態之中。

另外,根據消費者文教基金會2004年一項全國性的調查結果顯示,台灣地區公園的各項遊具安全性不高,若每座公園有十項遊戲設施,就有三成的公園遊具設施不合格率達五成以上,顯示每天在這些公園玩耍的兒童是暴露在極大的危險之中。

因此,在居家環境中營造一個適合孩子、安全無壓力的遊戲空間,便是父母在育兒時所必須考量的一個重要條件。

公園的遊樂設施潛藏危機。 ©臺北市政府

讓遊戲空間成為孩子的天堂

文學名家魯迅曾說:「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因此,提供一些寓教於樂的玩具,便是父母在打造給孩子的遊戲空間所必備的,雖然一般在考量幼兒體適能時,往往會想到一些針對其動作發展所需的器材如球類、平衡木、呼拉圈、學步車等等,不過,一些常見的玩具也是幼兒發展手腦協調的重要器具,例如各種積木、音樂互動玩具、騎乘玩具等等。在遊戲中加入玩具,也可以提高孩子對於活動的興趣和樂趣,幫助孩子發展動作與認知。例如,從堆積木的遊戲中,孩子可以學習到如何用手拿起積木,並一個一個往上堆疊,積木的顏色也可以幫助孩子訓練手眼協調與認知能力,藉由顏色的選擇幫助孩子辨識顏色的不同。

家中空間有限,玩具和器材也當然不是越多越好,因此選擇適合幼兒年齡段的玩具和器材,才能讓孩子玩得更聰明。最重要的是,給孩子一個獨立的遊戲空間,這樣孩子才能在樂在其中,把這個空間當作自己的城堡或避風港。

若家中空間足夠,不妨給孩子規劃一個遊戲區。 ©Ikea

另外,在選擇器材或玩具時,父母必須摒除幾個迷思,例如:

 1  把遊戲當做教學:父母往往習慣將遊戲賦予目的性,可能會強制要求孩子馬上學會自己剛剛教過的玩法,甚至進一步去檢視孩子的學習成效,如此都是在扼殺孩子的學習興趣。在陪孩子遊戲時,只需要給予引導,提供玩具的目的也只在於提供多樣的感官刺激與學習體驗,要能夠讓孩子保持興趣並有意願自行操作,這樣的遊戲才有其真正的功效。

 2  把玩具丟給孩子,他就會自己玩:無論在哪個年齡段,都不是買了新的玩具給他,他就有能力自己去找出玩法。父母應該當「引導者」陪孩子玩幾次,等到孩子知道怎麼玩之後,再讓他自行操作。過程中,父母也應避免批判,免得孩子容易產生反感而拒絕操作。

 3  給他最新最好玩的玩具就好:孩子從遊戲/玩具中所獲得的樂趣不單是來自於器材,更多是來自於和爸媽一起互動的過程,如果孩子小時候得到許多來自於父母的親密互動,那麼長大之後,他遇到任何問題時,自然會比較願意與父母溝通。

將玩具丟給孩子放任不管,很可能讓孩子使用錯誤的方式去操作。拍攝提供:貝恩親子教室 運動星球/Oliver Wu攝影

分齡規劃 讓孩子玩得更聰明

那麼,幼兒從零歲到進入學校學習,各需要提供怎樣的遊戲環境與器材?這裡提供一個大略性的建議,不過,每個孩子的發展快慢不同,同樣的玩具或遊戲在不同年齡也會有不同的玩法,因此,不必太刻意強制安排其遊戲空間,否則反而對孩子的發展會造成阻礙。

0~1歲 聲形色感官刺激

這個階段的孩子,逐漸學會自己移動,從坐到爬,同時透過自己的眼睛與雙手來探索周遭世界。爸媽在可以準備一些會發出響聲或色彩鮮豔的器材或玩具。會有響聲的玩具,可以刺激孩子的感覺器官,藉由敲擊或打鼓的遊戲,可以讓孩子立即得到聲音的回饋;而色彩鮮豔的玩具,除了可以吸引其注意力,還可以讓他開始學習辨識色彩,有助於其視力的發展。

1~2歲 大肢體動作訓練

這個時期可以多訓練孩子的大肢體動作及其協調性。1歲的孩子最重要的就是學走路,父母可以準備學步車等等訓練其以雙腳站立的器材,或者可以準備一些色彩鮮豔的絨毛玩具,和小孩玩玩具拿高高的遊戲,刺激小孩嘗試站立。1歲之後的孩子大多可以走路,是其發展大肢體動作的階段,此時父母可以準備一些球類玩具,例如輕盈的氣球或海灘球,讓孩子踢、追、打,或與父母玩拋接等等,啟發其運用大肢體的能力,球類的準備注意不要太小,免得1歲多的小孩不容易接到或拿到,會增加其挫折感。

2~3歲 精細動作引導

在這個階段,主要要訓練孩子發展精細動作的靈巧度,可以讓孩子多多動手去操作,並以鼓勵引導的方式激勵其發展。父母可以準備一些彩色積木或拼圖等,訓練其小肌肉的發展。也可以準備皮球,讓孩子玩一腳站立,使用另一腳將球踢出的遊戲,或是可以試著抱接彈地而起的皮球等等。

3~4歲 想像性器材轉移孩子的好奇心

在這個階段中,孩子對於週遭許多事物都充滿好奇心,若爸媽告訴他不要碰,反而會更激發他的好奇,如此會更容易接觸到危險的事物。父母應該準備一些相應的玩具,轉移其注意力。這個時期的孩子有更多想像力,可以與玩伴一起玩扮家家酒的想像型遊戲,他們的肌力和肢體協調能力也更強,可以和爸媽一起玩拋接皮球的遊戲。

4~5歲 綜合性遊戲器材

4、5歲的孩子多半已進入幼兒園學習,其注意力更持久,也較能遵守遊戲規則。在這個時期,父母可以準備皮球、玩具車或是小絨毛玩具來進行一些需要道具的遊戲,例如躲避球、火車過山洞、折返跑木頭人等等。另外,也可以進行一些較為進階的遊戲,例如人體籃框、或是以網球大小的皮球玩拋接球遊戲。這個年紀的小孩肢體發展已經有一定基礎,父母可以準備滑步車、四輪車等等,訓練其控制車輛前進的能力。

準備一些小玩具能夠讓居家親子遊戲更有趣。拍攝提供:貝恩親子教室 運動星球/Oliver Wu攝影

選購安全商品才能玩得開心

目前國內管理玩具商品的主管機關為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其網站即開宗明義指出,凡適用於14歲以下兒童玩耍遊戲的物體,包括玩偶、積木、兒童車、各種玩具等等,均應通過國家玩具安全標準CNS 4797(除國家兒童自行車的標準為CNS 14976),並貼上「玩具商品檢驗標識」,父母可以此作為挑選安全玩具的首要條件。若不確定商品是否符合標準,可以上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商品安全資訊網,隨時查閱違反商品檢驗規定的玩具,以確保其使用的安全性。

該局網站也提醒,除了應購買有貼上商品檢驗標識的玩具之外,還應注意是否有詳細清楚的中文標示,包括適用年齡、使用方法或注意事項、廠商資訊等等,勿選購品質低劣、標示不完全的商品。

玩具或器材買來之後,父母應該先檢查一遍是否有尖銳的邊角、零件是否組合牢固等等,確保孩子在使用時安全無虞,並注意不要讓孩子將玩具放入口中啃咬,以免吃進塑化劑等有害物質,危害孩童健康。

安全玩具標章 ©TCC 財團法人台灣玩具暨兒童用品研發中心

 1  從哪裡開始

一般來說,台灣的家長比較不會讓學齡前的幼童單獨睡一個房間,若家裡已經有準備兒童房,不妨以這個房間為主來規劃幼兒的遊戲空間;若沒有獨立的房間,可以依照家中環境,規劃一個獨立的區域出來。

 2  家裡有什麼現成物品可以改造

適合幼兒的體適能器材,通常需要另行採購,若您是一個極富巧思創意的家長,家中又有一些舊傢俱可以進行改造,那麼不妨自己動手,給孩子一個獨一無二的遊戲空間。

利用原木條、棉繩、木棍等等組裝出來的兒童體能訓練架。 ©pinterest.com

 3  基本採購建議

看了以上許多理想兒童體適能空間規劃構想之後,若您還是沒有頭緒,不妨參考一些基本配備如下:

巧拼墊
巧拼墊是最基本且最易購得的配備,可以防止小孩在跑跳翻滾之間跌倒直接碰撞地面受傷,也可以緩震吸音,降低噪音。大型巧拼墊還可以組裝成立方體等,變成孩子的玩具。選購時需注意避免有刺鼻異味者,以免含有妨礙健康的毒物。

巧拼墊是家有幼兒必備物品。 ©特力屋

體操墊
體操墊是材質較厚的大型軟墊,對於翻滾等動作的衝擊吸收性較佳,若要讓孩子在家中進行一些動作較大的翻滾,最好準備一些這種體操墊為宜。

©Weplay

體適能道具小物:小皮球、彈力帶、呼拉圈⋯⋯等等
家長可依照需求,選購一些體適能道具小物,例如皮球、彈力帶、呼拉圈等等。選購時也應注意是否為無毒材質,以免幼兒誤觸口鼻造成健康問題。

各種可用的玩具或體適能小物。拍攝提供:貝恩親子教室 運動星球/Oliver Wu攝影

溜滑梯
若家中空間允許,可以購置一套溜滑梯,可訓練孩子的動作協調能力與大肌肉,材質一般有木片或塑膠兩種,通常以木材構造者較為耐用。

塑膠溜滑梯。拍攝提供:貝恩親子教室 運動星球/Oliver Wu攝影

多功能爬梯
多功能爬梯可以訓練孩子的肌力、穩定度與膽量,若不想自行製作,市面上有一些現成的套組可以採購,買回來組裝即可。選購時需注意其組裝的穩定度與材質,以免孩子在攀爬時整組滑倒翻覆。下方也需安置厚材質的體操墊,萬一孩子不慎摔落可以給予緩衝。

多功能爬梯,兼具吊環功能。 ©Kirshenin Sport und Mobilitaet

體適能器材種類繁多,家長可依照自己需求與預算,另行尋求、添購其他器材來搭配。孩童成長迅速,大型器材若要添購安裝在家中,建議可以耐久性與適用性為優先考量,或者可以購買二手器材來使用,等孩子長大再贈送、轉賣給其他家庭使用。雖然這些器材較占空間且會需要花費一筆費用,但是對於孩子的體格發展卻是非常有幫助的。以上建議提供給您參考,家長可以酌情選擇運用。

參考資料

1. 《婦幼用品採購年鑑》:2016年版
2.《育兒生活》:2015年9月號

責任編輯/Oliver Wu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專家:愛吃辣的人較健康!能降低心血管風險

2019-12-26
飲食話題觀念保健

許多人都愛重口味的食物,雖然吃多不好,但是有專家表示,如果喜歡吃辣的人,對身體非常有幫助。根據一項研究指出,愛吃辣的食物對於心血管有不少好處,甚至還可以降低死於心臟疾病風險的機會,此外,對於燃燒脂肪、瘦身以及強健身體也是非常有效。 

專家:愛吃辣的人較健康!能降低心血管風險 ©edition.cnn.com

根據吃辣能降低心血管風險的這項來自義大利,此研究表示,每周至少吃4次辣椒,死亡風險可降低23%,死於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亦可分別降低40%和60%,發佈在《美國心臟學會期刊》。

研究追蹤發現,多吃辣能降低心血管風險

根據由義大利地中海神經學研究所(Neuromed)所研究表示,該研究人員針對22,811名義大利人進行長達8年的追蹤,將他們分為「從未或極少吃辣椒」、「一週吃辣椒2次」、「一週吃辣超過2次,不超過4次」、「一週吃辣超過4次」共4個組別。研究人員發現,每週至少吃4次辣椒的人,比起不食辣椒的人死亡風險低23%,另外,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更明顯下降,死於心臟病的風險亦低40%,死於中風的風險更低超過一半來到了60%。

©bulletproof.com

辣椒素可以抗癌、預防糖尿病

過去曾有研究指出,辣椒中的辣椒素對人體健康有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預防癌症和糖尿病等。研究團隊表示,辣椒與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存在很強的關聯性,辣椒甚至可降低整體死亡風險,但目前還需要更多研究,去解釋兩者的關聯。研究團隊又認為,食物不應被當成藥物,不需要定時定量攝取,而是從調整飲食習慣開始著手。不過,英國阿斯頓大學(Aston University)醫學院資深講師梅勒(Duane Mellor)認為,研究報告並未證明吃辣椒對健康有益,食用辣椒者可能也在飲食中添加較多香料,也可能攝取較多新鮮水果與蔬菜,實驗結果未必是受到辣椒直接影響。

針對一般人,建議可以適時的吃一些辣,不過這邊的「辣」並不是所有辣都可以,北京大學與牛津大學合作的研究中顯示,只有「新鮮的辣椒」才有健康效果,所以像是辣椒醬、辣椒油等再製過的效果都沒那麼好,甚至還可能因為有過多的添加物、油脂而不健康。

©medicalxpress.com

新鮮辣椒對身體有益

新鮮的辣椒同時還含有大量維生素C、胡蘿蔔素、維生素B群,這些也都是可以協助身體增強免疫力、增加抗氧化力的元素,但在烹煮過後都會消失,所以如果真的想吃辣,還是吃新鮮的最好。另外,身體對於辣的接受度還是有一定程度的限制,吃太多辣,防癌能力並不會上升,反而會開始傷害黏膜導致發炎;所以如果吃完辣之後覺得胃熱熱的,或是有拉肚子、肚子不舒服,就表示辣吃太多,最好喝個牛奶解辣,也記得下次要調低一下辣度!

©phillyvoice.com

資料來源/HEHO健康網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不流汗的運動也能夠延長老年人壽命!

2018-09-28
保健話題高齡觀念

預防癌症之道有三個,第一是健康的飲食,第二是保持標準體重,第三是適度規律的運動,無論歐洲或美國都認為一個禮拜應該要有中等度或劇烈運動,中等度運動指的是一個禮拜至少有150分鐘,也是1個禮拜必須運動5天,每天運動30分鐘,如有氧運動或慢跑等,劇烈運動每週要達到75分鐘,而且每一次運動應該要超過10分鐘,要運動到快要流汗或流汗為止,但是對於老年人要達到流汗程度的運動可能有些人無法負荷,根據最新研究發現,不流汗的運動其實也能夠延長老年人壽命。

不流汗的運動也能夠延長老年人壽命! ©techfactslive.com

英國倫敦大學的傑弗里斯(Barbara Jefferis)博士做了一項實驗,他在1978年開始篩檢8000名40到59歲的英國民眾,到2012年有3137名男性仍然存活,於是對這些人進行問卷調查他們的運動情況,他從中發現,這些男性平時不一定需要劇烈的運動就能延長老年人壽命,即使不能達到流汗程度的運動而且也不一定要達到中等度跟劇烈運動的時間標準,也能對延長壽命有所幫助。

結果發現能夠遵守這些健康準則達到運動標準者只有16%,剩下的人都是每天沒有超過10分鐘斷斷續續運動。該研究集中在1181名上,平均年齡是78歲,讓這些人配戴七天可以追蹤體育鍛煉量和強度的加速度計,追蹤五年後結果有194人死亡,他們發現每天輕量運動30分鐘可以減少17%的死亡風險,達到中等度或劇烈運動就能夠減少33%的死亡風險。

他們加以分析只要有像修剪草坪、游泳、輕快的行走等運動就能延長壽命,每次運動不超過10分鐘與超過10分鐘兩組都能夠減少死亡風險40%。

對於老年人來說,輕快的行走等運動就能延長壽命。 ©womensnutrition4health.com

總而言之,對於老年人來說,只要有日常活動就能延長受壽命,無論是散步或是做家事,不一定要達到流汗的運動也對老年人有所幫助。

資料來源/台灣防治癌症中心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 健身
  • 啞鈴
  • 訓練動作
  • 核心訓練
  • 運動器材
  • 瑜伽
  • 上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伸展
  • 跑步訓練
  • 核心肌群
  • 跑步
  • 跑5K
  • 瑜伽動作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