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人物誌
  • 女性跑者先驅Kathrine Switzer:跑步無所畏懼
1
女性跑者先驅Kathrine Switzer:跑步無所畏懼
2
跑步能帶來幸福感?  研究:跑步機只需30分鐘,憂鬱症狀有解
跑步能帶來幸福感? 研究:跑步機只需30分鐘,憂鬱症狀有解
3
給馬拉松新手的5個實用建議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女性跑者先驅Kathrine Switzer:跑步無所畏懼

2017-04-18
人物誌 跑步 馬拉松 故事 名人錄 六大馬 運動心理

2017年波士頓馬拉松於美國時間4月17日順利落幕,今年賽道上,除了精英男女選手的亮眼成績外,還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參賽選手,凱瑟琳‧斯威策 (Kathrine Switzer),她是史上參加波士頓馬拉松賽的第一位女子運動員。

在1972年以前波士頓馬拉松是禁止女性參加,當時20歲斯威策勇敢挑戰世俗偏見,成為了佩戴號碼正式完成波士頓馬拉松的女子第一人,在波士頓馬拉松跑了6公里多,就被賽事總監約克•桑普爾(Jock Semple)因為性別原因,試圖將她趕出賽道。今年,70歲的弗吉尼亞州,再度參加波士頓馬拉松了,她的參賽號碼,仍舊是50年前的261。

Kathrine Switzer ©PHOTORUN

在那場比賽中,賽事總監約克•桑普(Jock Semple, 1903-1988),曾經嘗試將她強行推出賽道。幸虧他的教練阿尼•布里格斯(Arnie Briggs)和男朋友,橄欖球運動員湯姆‧米勒(Tom Miller)陪跑,強行推開了約克,她才得以脫身,並最終以4小時20分的成績完成。在同一場比賽中,還有一位未佩戴號碼布的女性跑者波比•吉布(Roberta ‘Bobbi’ Gibb),她的成績大約是3小時20分。
 
在業餘田徑規則手冊 (Amateur Athletics Union Handbook, AAU) 上雖然有女性參加其他被許可的運動項目的正式規則,卻沒有關於馬拉松的內容為了用號碼正式參賽,所以施威策在報名時並沒有用含有女子名的全名報名,而是用了「KV.Switzer」的中性簡寫,故意讓主辦單位看不明白,因而領到了她的參賽號碼261號。

Kathrine Swizer1967年參加波士頓馬拉松被撤離賽道 ©wbur.org

跑步無性別,誰說女性不能跑全馬?

凱瑟琳·斯威策Kathrine V。 Switzer全名Kathrine Virginia “Kathy” Switzer,1947年出生於德國的安貝格市,生活在一個傳統的美國陸軍家庭。1949年隨父親回到了美國,就讀於全美新聞系聲譽頗高的雪城大學,先後於1968年和1972年取得了學士和研究生學位。
 
當時,雪城大學是沒有女子跑步隊的,甚至一切關於女性跑步的相關事宜都沒有。於是,斯威策就開始跟隨著學校的男子越野隊的男生們一起訓練。在那裡,斯威策遇到了50歲的教練阿尼 (Arnie Briggs)。阿尼之前是學校的一名郵差,而且是一名跑了15次波士頓馬拉松的選手,教練很高興看到有一個女生來跑步,並悉心地教導斯威策所有關於跑步的事宜。阿尼時常會和她講述自己在波士頓馬拉松的事蹟,她也很喜歡聆聽這些故事。聽著聽著,自己也漸漸地對波士頓馬拉松產生了興趣。

Kathrine和大學時候的教練Arnie Briggs

有一天,斯威策突然對教練說:「教練!讓我去跑一次波士頓馬拉松吧!」

但阿尼教練卻回答她說:「你應該知道女性是不允許跑馬拉松的吧!」斯威策回答:「為什麼不可以?我每晚都可以跑10英里。」阿尼教練說:「如果你可以完成一場馬拉松練習,我就帶你去跑波士頓馬拉松」
 
為了證明給阿尼教練看,施威策更加努力的練習,除了自己想要參加之外,更重要的是想讓大家扭轉女性是脆弱的觀念。最後她不但成功完跑42公里,甚至超越,跑到50公里左右,證明女性的運動表現並非如許多專家認定地糟糕。

跑步是社會革命,時代能改變一切

1967年她完賽後,一名記者問她參加馬拉松到底是想證明什麼,她說不想證明任何事情,只是想去跑步而已。她還說:「跑步是一場社會革命,我讓世人知道了女性也可以像男性一樣去跑步,如果你跑過一場馬拉松,你會覺得沒什麼事情是難的了。」
 
1971年,美國開始在世界上首次增設馬拉松賽的女子組。 1972年,約克決定允許女性正式報名參加波士頓馬拉松,並給與支持和便利。1975年,施威策重返波士頓馬拉松,成功跑進2小時51分,當時的世界第六位,也是她的最好成績。
 
後來接受記者受訪時談到約克,施威策說:「在1967年的比賽中,當我跑到心碎坡的時候,我覺得,約克只是疲於奔命的賽事總監,他極力維護他的賽事,不想讓那些他認為不合適參賽,或者態度不夠嚴肅的人出現在比賽中。人總是時代的產物,在他的年代,普遍的偏見就是女性不該跑馬拉松。」

Kathrine與當時波士頓馬拉松的賽事總監Jock Semple ©runners world

而當時的施威策只是純粹想證明,他是錯的。也正是因為約克這種性別歧視者的存在,她才打算為女性創造更多跑步的機會。
 
2017年,70歲的施威策,又參加波士頓馬拉松了。比賽中的女性跑者數量,也達到了14000人。她名正言順的用全名報名,而不再是一個簡寫。在賽道上,誰也不敢再因為性別原因強行阻止她。
 
波士頓馬拉松主辦單位將261這一號碼繼續授予給了她,以此來紀念她50年前的創舉。這一屆波士頓馬拉松對於凱瑟琳而言,更多的是一場享受和慶祝。 「可以說波士頓馬拉松給了我一切所需要的勇氣、無畏和我的職業道路。那次比賽後,我用一生的努力在尋求機會成為一名更好的運動員。」施威策笑著說道。
 

Kathrine順利完賽2017年波士頓馬拉松 ©bostonmagazine.com

一跑成名後的施威策,把很多精力繼續用於推動女性參與運動:組織全女跑團,協助1984年的奧運會設立女子馬拉松項目,為有關公益計劃籌款等等。
 
她表示:「如果今天的年輕女性們,把與男性一起參與運動視作理所當然,那就太好了,這就是我們一直呼籲的事。」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跑步能帶來幸福感? 研究:跑步機只需30分鐘,憂鬱症狀有解

2019-07-12
運動心理觀念有氧運動跑步機保健跑步話題

大多嘗試過跑步的人,都可以體會跑步能帶來好心情、改善情緒,但要跑多久才能有這個效益呢﹖根據發表在美國運動醫學會期刊的一項研究指出,在跑步機上花30分鐘,就足以解除嚴重憂鬱的症狀。

跑步能帶來幸福感?  研究:跑步機只需30分鐘,憂鬱症狀有解
跑步能帶來幸福感? 研究:跑步機只需30分鐘,憂鬱症狀有解

這項研究主題是急性運動對於重度憂鬱患者情緒和幸福感的影響,研究者招募40名(男15、女25)接受重度憂鬱症治療的患者,將他們分為兩組,一組在跑步機上進行一次性的30分鐘中等強度跑步,另一組則30分鐘安靜休息,接著調查他們情緒狀態的改變。結果發現,雖然兩組在心理困擾、憂鬱、混亂、疲勞、緊張和憤怒等情緒都有相似的減低趨勢;但只有運動組的人明顯增加積極幸福感、活力指標也顯著增加。

上述研究說明了跑步習慣不只讓人心情愉快,連一次性的跑步對於憂鬱症患者來說,都能在短短30分鐘獲得改善。一些研究更顯示,有氧運動在治療輕度至中度憂鬱症上,與抗憂鬱藥物有同等效果,且運動的副作用相對有益,包括改善健康、體重控制,而不是像藥物的副作用腹脹、性功能障礙等負面影響。

因此,目前在澳洲、英國、荷蘭等國家,憂鬱症治療官方指導方針就將運動作為第一線治療(最初步基礎的治療)。

一些研究顯示,有氧運動在治療輕度至中度憂鬱症上,與抗憂鬱藥物有同等效果

身體活動怎麼改變心理﹖

在許多研究受試者和疾病患者上已被證實,人體在某些活動中,例如長時間、連續、中等至高強度的運動,以及深呼吸等會促進腦內啡(Endorphins),而腦內啡的效用就如醫療用的嗎啡,能讓人產生愉悅感,常在馬拉松界聽聞的「跑者的愉悅感」(Runner's High),正是指當運動量超過某一階段時,體內便分泌腦內啡。

不只有腦內啡,亞利桑那大學人類學教授David Raichlen曾測量跑者、狗和雪貂在跑前和跑後的「內生性大麻素」濃度,結果發現跑步不只促進腦內啡,內生性大麻素濃度同樣也升高,而內生性大麻素和腦內啡、血清素及多巴胺的運作方式十分類似,也可以解釋為產生「跑者的愉悅感」因素之一,而這些化合物在記憶、平衡、運動、免疫力和神經保護作用等人體基本功能上,扮演著重要角色。

在馬拉松跑者上常會發生「跑者的愉悅感」

有運動習慣者從跑步中獲得更大效益

2008年發表在復健醫學檔案的一項研究中,研究者請超級馬拉松選手、有常規運動習慣者及無運動習慣者,以自身感覺稍微困難的速度走或跑30分鐘。訓練之後,每個人的情緒都獲得改善,但超馬選手和常規運動習慣者的效益幅度是無運動習慣者的兩倍。更值得玩味的是,超馬選手和常規運動者在運動後,比運動前有更大的活力與更少疲勞,但無運動習慣者對此無感。

美國運動心理學領域領導人物、愛荷華州立大學教授Panteleimon Ekkekakis分析上述原因﹕跑者可以長時間保持良好的配速與節奏,不會進入無氧狀態,而這可以促進改善情緒的生理機制。至於久坐不動的人換氣閾值非常低,沒動幾下就很容易進入無氧閾值(運動者體內出現明顯無氧徵兆的臨界點或界線 ),因此改善情緒的效益較低。

看完文章,無論有沒有跑步經驗的你,當下一次憂鬱情緒來襲,你知道該做什麼了吧?

資料來源/BUSINESSINSIDER, Runner’s World, 國家地理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給馬拉松新手的5個實用建議

2016-10-07
路跑觀念馬拉松跑步知識庫

馬拉松這種路跑賽有一項共同點,那就是大家一起站在起跑線等待時,心中無比興奮的心情。跑步的人通常在家附近的公園跑個幾公里就很開心,往往也能跑出個人最佳成績。但沒有人能否認,當置身於其他城市或自然美景中,跑起來的感覺特別不同。簡言之,跑步是探索大千世界的好機會,無論是與一群朋友跑,或獨自一人跑步。若是和朋友一起規劃、一起參加,大夥聚在一塊兒,共同為某個目標做訓練、旅行,執行所有常見的賽前儀式(挑選裝備,晚上一起吃完義大利麵後快速步行,回飯店途中嬉笑打鬧來放鬆心情,之後又紛紛失眠),實在是難能可貴的經驗。然後,我們和成千上萬的參賽者於起跑點排隊,等待鳴槍起跑,再靠自己的力量前進。關於比賽的回憶,照片、獎牌、趣聞、友誼、陪伴、護照戳印,都將融為一股感動。我們會小心翼翼呵護這深刻而難忘的感受。這是跑步時能夠與他人、與團體產生互動的一刻。
 
跑步也有屬於個人的時刻,同樣會帶給我們強烈的感受,鼓勵我們跑完整場比賽。我們帶著懷疑與希望,選擇獨自體驗這一段路;或者說,我們享受專屬於長跑者的孤獨。當我閉上眼睛,便能看到賽前之夜,我仔細地將所有裝備擺在飯店的另一張床上,號碼布條已用別針固定在背心上,能量膠排得整整齊齊。再來就是穿上跑步服裝的儀式,並且希望自己沒有遺忘什麼。終於,要上場比賽了,這時只有我的思緒與我相伴。

若您是一個馬拉松新手,嚮往上述的美好經驗卻又遲遲無法踏出那一步,或者,急於想要在你的初馬有所表現,但卻又以受傷收場?義大利資深體育記者,同時也是世界馬拉松熱愛者安利柯‧艾耶洛提供你以下5點建議:

若你是新手,如何克服一場馬拉松的種種障礙?

對抗誘惑

如果馬拉松的舉行地點是你未曾造訪過的城市,又有親友隨行時,跑者很難在賽前一天抵抗誘惑,不去觀光或購物。這些活動看似不怎麼費力,後來你會發現到處逛街根本是不智之舉,這會影響到你在比賽當天的表現。不信的話,去問問星期六整天在第五大道來回觀光,隔天又去跑紐約馬拉松的跑者,看他會怎麼跟你說。

到外國跑馬兼觀光小心失心瘋逛到腿軟。 ©adelaidenow.com.au

別穿新鞋

穿從未穿過的鞋子跑初馬,絕對會讓你陷入惡夢。務必確保你曾穿過腳上這雙鞋跑步,甚至在開始跑步之前就先穿幾天。說到鞋子,搭飛機時務必把鞋子收在隨身行李,和馬拉松報名卡放在一起。就算託運行李有什麼閃失,至少你比賽當天的必需品不會弄丟。

參加馬拉松賽以舊鞋為宜。

比賽當天的早餐別吃沒吃過的東西

不碰任何可能讓你肚子痛的食物(例如很多人喝牛奶會腹絞痛)。早餐要吃飽,但不要吃太飽。如果你平常吃得就很豐盛、營養均衡,在賽前幾天也沒有浪費精力,那麼比賽當天早上不必刻意吃得比平常多。除了飯店供應的早餐,你也可以自己帶早餐(只要可以帶上飛機的話),吃些你熟悉的、容易消化的食物。

出發時別跑太快

起跑鳴槍聲一響,所有人一起起跑,現場氣氛磅礡,很容易讓人興奮過度,對於初馬跑者來說尤其如此。顯少有跑者能抗拒出發時就使出全速的誘惑,忘了之後還有42 公里的路要跑。出發時應該慢慢跑,在最初幾百公尺要格外小心超越你的人(想要避免不小心被絆倒,手往後擺動的幅度應該要大一點);一開始可以跟在你目標時間的配速員(pacer)身後,盡量找到自己的步調。若出發就衝太快,通常得在比賽的後半段付出代價,這時速度肯定會慢下來。聽我的建議:把力氣留在中點之後,盡量保持穩定的速度,為最後幾公里路保留體力。

盡量不要分心

你可以盡情享受比賽、觀眾、歡呼、人群,但記住,如果你不停繞到路邊和觀眾擊掌歡呼,那麼浪費掉的身心力氣會讓你在最後幾公里路後悔不已。在市中心跑步要小心凹凸不平的路面、石板路與電車軌道,注意每次腳步落下的地方。補給站可能也會有一些風險,尤其是大城市的馬拉松,路面很快就會到處都是瓶子、能量膠的包裝、紙杯與水。喝水時別用跑的,可停下來走幾公尺,回到路中央再跑,比較不會滑倒。

國外的馬拉松沿途都有許多令人分心的人事物啊。 ©runningandthecity.com

書籍資訊
◎本文摘自三采出版,義大利資深體育記者安利柯‧艾耶洛著作:《精選30場馬拉松環遊世界》——30座城市、30場馬拉松、30道絕色人生風景。讓跑步變成體驗世界美麗的藉口,跑出一生一次的難忘回憶,現在就開始預約下一年的世界旅跑路線吧!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