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4個理由告訴你 為什麼跑步是瘦身最佳選擇
1
4個理由告訴你 為什麼跑步是瘦身最佳選擇
2
飲食的選擇與均衡
對於瘦身來說低脂飲食是否比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更好?
3
美38歲超級媽媽推3小孩跑馬破金氏紀錄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4個理由告訴你 為什麼跑步是瘦身最佳選擇

2018-05-17
知識庫 跑步 瘦身 觀念

任何運動對瘦身都是很好的鍛鍊,雖然在熱量消耗上,跑步並不是最能消耗卡路里的運動(常見運動中第一名為游泳),但當談到減重,仍然最多人第一個想到跑步。你知道為什麼嗎?下文告訴你跑步成為減重最佳運動的4個理由,看完它,平常不運動又嚷著減重的你就該動起來了!

4個理由告訴你 為什麼跑步是瘦身最佳選擇

 好處  1 跑步增進後燃效應
強度較高的跑步運動比其他低強度運動更能增進「後燃效應(afterburn effect)」,也就是在身體停止運動後還繼續消耗氧氣,因此也能持續消耗熱量來燃脂。
 
若比較相同距離的跑步和走路,研究發現,跑步促進減重的效果比走路好,推測原因是跑步後、休息時,靜態能量消耗值(Resting Energy Expenditure,指一般人所需的最小熱能需求量)仍維持較高。一項針對跑者和步行者的長期比對研究指出,透過跑步消耗的卡路里遠比步行多出90%。
 好處  2 時間效率高
跟步行相比,即便許多研究顯示,相同速度或距離下,步行的能量消耗不一定低於跑步(其變因包括步伐大小、步伐頻率等因素),但整體來看,跑步仍然是能在較快時間下消耗卡路里的方式。

相反地,雖然有許多超高強度的短時間訓練,例如「科學運動7分鐘(Scientific 7-minute Workout)」,在相同時間下能比跑步燃燒更多熱量,但這些訓練的時間太短,總消耗熱量不會比跑步來的好。

跑步相對步行來講,能在較快時間下消耗卡路里,又比超高強度的短時間訓練更能持久燃燒熱量

 好處  3 方便性高
非常實際地,「便宜」對於許多跑步初學者來說,是選擇以跑步減重的最大好處。除了一雙適合你的跑鞋,跑步不需準備任何配備或設備、不用花太多錢,在任何戶外場域都能開跑,下雨天還能躲進健身房或在家跑跑步機,甚至在海外旅遊都能跑。雖然進階跑者會買很多貴桑桑的配備,例如GPS運動錶、壓縮褲、運動太陽眼鏡等,怎麼買彷彿跑袋裡總缺一樣配備,但記住,如果你只是想用跑步來減重,別想這麼多!跑就對了。
  好處  4 跑者的愉悅感
運動減重的首要鐵律是:如果你不喜歡它,你就不會堅持下去。幸運的是,不少研究顯示許多經驗老道的跑者能享受「跑者的愉悅感(Runner's High)」。科學家發現,當進行中等強度運動到近乎筋疲力竭時,大腦會適時分泌大量腦內啡,它是一種類似嗎啡的興奮劑,讓人情緒高亢、充滿活力,原本快虛脫的感覺一掃而空,頓時即便跑多累都有愉悅感,更讓你仍想投入下一次的跑步。

跑者的愉悅感可讓人忘卻跑步時的痛苦,增加下一次仍想跑步的動力

跑步減重有這麼多好處,想必你已經開始準備動身了。然而,想聰明又健康地瘦下來,如果盲目地以為只要跑幾步就能有苗條身材,那可能要有看不到預期效果的心理準備。固定時間的運動瘦身同時,在生活中也該遵守以下三項定律:
 定律  1 每天有氧運動30分鐘以上
每天做有氧運動30分鐘以上,除了慢跑,也可以是快走、跳舞、游泳、爬山等,但一定要連續運動,活動量要達到全身發熱、微微喘氣的程度。
  定律  2 午、晚餐半小時內不坐或躺
午、晚餐後的半小時內,可從事一些溫和的活動或家務勞動,如散步、來回走動、打掃、洗衣等。如果跑完步吃完飯就馬上躺著當沙發馬鈴薯,那只是前功盡棄;看電視應站著看,邊看邊做轉腰、抬腿、踏步、擴胸等動作。
  定律  3 生活中增加步行
現代人多數坐著工作,體力活動量小,因此除了固定運動,在生活中也應增加一些體力活動,例如通勤族在目的地的前一站下車,開車上班族把車停遠一些,步行一段路到公司,走路時步伐盡量快,約每公里10分鐘速度;上樓時則以走樓梯取代搭電梯。如此一來,不僅能增加肌肉緊實度、降低脂肪比例、改善身體線條,也能藉運動轉換心情、放鬆身心。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運動生理學網站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對於瘦身來說低脂飲食是否比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更好?

2020-04-20
瘦身話題體脂肪觀念減脂

擁有完美肌肉線條的定義並不單單只是運氣或是基因而已,而是必需要透過有計劃性的訓練與營養搭配,才能展現出最終的成果,你一定要知道如果只靠賣力的訓練,並不會讓肌肉或脂肪產生變化進而改變你的體態,因此,要如何選擇飲食與吃這件事就變得格外的重要!

飲食的選擇與均衡
你想要達到瘦身減脂或增肌的目的時,都會採用哪些飲食方式?

低脂與低醣?

關於如何飲食才算正確有許多相互矛盾的論點,尤其,對於想瘦身與減脂的人來說,低脂飲食與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又稱做低醣飲食)最受到注目,但是這兩個飲食法對於想瘦身與減脂的人哪個比較好?然而,令人困惑的是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US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於2015年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雖然低脂飲食會導致更多的脂肪減少,但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會導致整體上更多的體重減輕。

低醣飲食與低脂飲食
想要瘦身減脂的你該採用低醣還是低脂飲食?

然而,這項研究的條件極為特殊,它使患者通過了一種低碳水化合物與低脂肪的飲食計劃來達到目的,這使得該過程與大多數人的日常生活無關緊要,但是它卻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觀念「最好的飲食方式就是你堅持的健康飲食。

瘦身減脂的關鍵

無論任何的飲食方式,最重要的是保持攝取與減少正確的卡路里,然而,每個人每天的卡路里量卻因人而異,如果你正在尋找減少脂肪並增加肌肉的飲食方法,那麼你就必需要知道如何保持適當的卡路里量,才能幫助你有效率的減少脂肪並維持肌肉量,英國國民保健署(NHS)建議每週體重減少0.5-1kg左右,是最安全的減重速度。

如果,你想要更準確的知道自己每日的卡路里攝定,可以使用許多免費的線上卡路里計算器,來大致算出每天需要的每日總能量消耗(Total Daily Energy Expenditure,TDEE),接著就是依據你每日的生活習慣與運動頻率,來規劃出要達成目標每日該攝取多少卡路里。然後,你就可以下載一些卡路里記錄APP來追蹤身體的變化,並查看你這樣的飲食計劃與熱量對於身體有什麼反應,這時後你就會漸漸發現隨著時間的延伸推測出該如何增減卡路里。

正確的減少卡路里攝取
無論任何的飲食方式,最重要的是保持攝取與減少正確的卡路里!

低脂飲食

如果你是選擇低脂飲食計劃來增加肌肉的清晰度,那麼應該在自己的飲食中添加大量富含蛋白質的食物,透過使用低脂食物將大量蔬菜和蛋白質結合在一起,創造出均衡的飲食習慣。但請不要過度的限制脂肪攝取,因為,好的脂肪對於身體的健康與機能至關重要,你可以選擇好的油脂:例如橄欖油、魚油和堅果類。

低醣飲食

如果你想減少低碳水化合物攝取的飲食,請嘗試從正確的方式攝取碳水化合物,並限制過度食用加工的碳水化合物,例如多吃糙米或黎麥少吃白米或麵包這類的食物,有許多研究都不建議完全不攝取碳水化合物。另外,還必需要注意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與脂肪三者之間的平衡,這三個營養素可以考慮以下的食材:

蛋白質:雞蛋、牛肉、雞肉、魚

脂肪:堅果、魚油、椰子油

碳水化合物:燕麥、糙米,地瓜,水果、蔬菜

碳水化合物為0?

我們人體為何不能完全沒有碳水化合物?人體必須藉由飲食的攝取,例如玉米、穀類與豆類來攝取碳水化合物之後,以澱粉的形式被分解成葡萄糖(單醣)後,以肝醣(多醣)而儲存在肌肉細胞或肝臟組織之中,進而提供身體活動時所需的能量來源。

如果,我們長期要從飲食中大量減少碳水化合物,則可能會面臨嚴重消耗身體營養的風險,這可能會導致一些健康問題,重要的是要保持飲食中碳水化合物的正確平衡,因為,它們可以透過許多有用的方式提供身體運作的能量,並增加免疫力減少疾病的風險。

碳水化合物攝取為零
當你長期從飲食中大量的減少碳水化合物,將會讓身體與肌肉組織面臨較高的風險。

結論

在進行減脂瘦身的你,無論是選擇低脂飲食還是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均衡飲食的重要性都不能被低估,雖然,你可能會想嘗試限制脂肪食物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比例,但最重要的是必需要將人體最主要的三大營養素: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與脂肪取得平衡。另外,為了可以達到減脂或增肌的目標,就應該要結合重量訓練與熱量的調配,才能有效率的減少脂肪或增加肌肉,從長遠來看這樣的飲食計劃,才會讓身體不因過度的限制某種飲食而引起身體的健康問題。

資料參考/verywellfit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美38歲超級媽媽推3小孩跑馬破金氏紀錄

2017-08-01
賽事跑步話題新聞馬拉松

來自美國蒙大拿州有8個孩子的38歲超級媽媽Theresa Marie Pitts在7月份的米蘇拉馬拉松上,帶著3個年幼的孩子以及推著150磅的嬰兒車,以4:25:37完賽。不僅與接近過去的世界記錄不相上下,更創造了金氏世界紀錄。

美國38歲超人媽媽推3小孩跑馬拉松破金氏世界紀錄 ©listelist.com/Theresa Marie Pitts

其實,這已經不是Pitts的第一個金氏世界紀錄。今年六月份,她一樣推著嬰兒車載著三個孩子,在蒙大拿州的海倫娜所舉行的總督盃半程馬拉松賽中以2:01:11成績打破了三輪嬰兒車的半馬紀錄。
 
在這之前,從未有人嘗試過這項挑戰。而金氏世界紀錄組織建立在4:30:00的基準之上,為了達到這個目標,Pitts將自己的跑步配速維持在4:20到4:30之間,而這樣舒服的速度,也把她2歲的Anders、4歲的Evan和5個月大的Avi哄得昏昏欲睡,看起來很舒服呢!
 
Pitts說:「為了持續下去,我知道我必須保持非常穩定的步伐」不過仍然在途中,因為孩子的狀況而停下來兩次。在6英里處的時候,調皮的Anders試圖想要從推車上下車,於是Pitts只好停下將他扣回座位,緊接著到了8英里的時候,她的小女兒Avi,因為想要媽咪的擁抱而發出可愛的尖叫聲,所以Pitts只好選擇再度停下來安慰Avi。

過程中,Theresa Marie Pitts因著孩子的狀況被迫停下來兩次 ©listelist.com/Theresa Marie Pitts

然而,以上都還不是Pitts遇到的最大困難,途中最困難的點是在20英里時,可能因為天氣等因素,Pitts突然因中暑而感到全身不適。她說:「但我不能停下來,必須更努力地往前推。」就在此時, 她注意到了了另一位跑者,似乎也想嘗試打破4個半小時的紀錄而努力奔跑著。
 
於是,Pitts便開始鼓勵這位跑者說:「我們一起跑吧!」也在此時,當她鼓勵這位跑者後,頓時再度感覺到自己的精神充滿活力,她開始專注讓她的一隻腳放在另一隻腳前的跑著,直到轉過最後一個角落看到終點線與世界紀錄成績的那一刻,她驚喜不已。她表示這樣的興奮、喜悅與不敢相信的情緒夾雜是在當下很難形容的。

過終點線的那一刻,Theresa Marie Pitts幾乎不敢相信 ©listelist.com/Theresa Marie Pitts

與孩子一起跑向旅遊,讓生活更有意義

Pitts說:「我出發時只是想著以最好的態度,盡自己最大的力量玩得開心就好,隨著中途發生的許多情景,反而讓很多事情變得很好,也讓我對結果感到驚訝。」
 
雖然有著這樣的好成績,但實際上Pitt的跑齡僅有4年。2013年時,因為一些因素使得她得到了嚴重的憂鬱症,進而影響到生理狀態。為了讓自己能夠快速回到生活的正軌上,她為自己設定參加一場鐵人三項以及一場斯巴達比賽,雖然過程相當艱難,但她卻被這些需要努力的過程深深吸引,也因此到現在,她甚至能夠帶著孩子一同參加比賽。
 
Pitt接受訪問時說道:因為他們是大家庭,孩子的年紀從17歲到5個月不等,所以家務事也相當對繁忙。但是她知道孩子們喜歡與她一起跑步,她也不想因為跑步離開他們,所以,自去年起,Evan和Anders就開始陪著Pitts一起跑步。去年冬天,AVI出生後,Pitts便正式將嬰兒車升級為三輪嬰兒車。Pitts也認為,比起坐在家裡看Youtube,他認為一起出去旅遊要來的更有有意義。

用感覺訓練,將自己推向更遠

去年春天,當她決定參加馬拉松式的挑戰賽時,有一天她的大兒子和她說:「媽媽,我想和你一起跑步。」因此Pitts萌生了這個想法,並實現了它。於是她從去年3月開始,遵循著跑步訓練課程,開始為26.2英里鍛鍊。
 
Pitts說:「我喜歡用感覺訓練勝過於嚴格的訓練計劃,如果我想把自己推得更快更遠,我就會這樣做。」如果Pitts的孩子需要休息一天,那麼她會依家庭的需求為優先,停止訓練。
 
她的馬拉松準備工作除了自我訓練以外,還訓練她的小孩睡晚一點,希望在比賽的途中,他們能夠一直安穩的睡著,直到她衝過終點線後,剛好起床,一起慶祝勝利。

©Runners World/Theresa Marie Pitts

未來,Pitts會持續與孩子們一起跑下去,她表示,以後若孩子大了,則可以在旁邊跑邊騎自行車。目前,她又報名了9月份的半程馬拉松,其目標設定為:打破兩小時大關。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ListeList、Daily inter lake
責任編輯/瀅瀅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