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4個理由告訴你 為什麼跑步是瘦身最佳選擇
1
4個理由告訴你 為什麼跑步是瘦身最佳選擇
2
10個階梯訓練,進階到跑步的下一階段
3
2018 THE NORTH FACE 100國際越野挑戰賽強勢回歸 1/27開放報名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4個理由告訴你 為什麼跑步是瘦身最佳選擇

2018-05-17
知識庫 跑步 瘦身 觀念

任何運動對瘦身都是很好的鍛鍊,雖然在熱量消耗上,跑步並不是最能消耗卡路里的運動(常見運動中第一名為游泳),但當談到減重,仍然最多人第一個想到跑步。你知道為什麼嗎?下文告訴你跑步成為減重最佳運動的4個理由,看完它,平常不運動又嚷著減重的你就該動起來了!

4個理由告訴你 為什麼跑步是瘦身最佳選擇

 好處  1 跑步增進後燃效應
強度較高的跑步運動比其他低強度運動更能增進「後燃效應(afterburn effect)」,也就是在身體停止運動後還繼續消耗氧氣,因此也能持續消耗熱量來燃脂。
 
若比較相同距離的跑步和走路,研究發現,跑步促進減重的效果比走路好,推測原因是跑步後、休息時,靜態能量消耗值(Resting Energy Expenditure,指一般人所需的最小熱能需求量)仍維持較高。一項針對跑者和步行者的長期比對研究指出,透過跑步消耗的卡路里遠比步行多出90%。
 好處  2 時間效率高
跟步行相比,即便許多研究顯示,相同速度或距離下,步行的能量消耗不一定低於跑步(其變因包括步伐大小、步伐頻率等因素),但整體來看,跑步仍然是能在較快時間下消耗卡路里的方式。

相反地,雖然有許多超高強度的短時間訓練,例如「科學運動7分鐘(Scientific 7-minute Workout)」,在相同時間下能比跑步燃燒更多熱量,但這些訓練的時間太短,總消耗熱量不會比跑步來的好。

跑步相對步行來講,能在較快時間下消耗卡路里,又比超高強度的短時間訓練更能持久燃燒熱量

 好處  3 方便性高
非常實際地,「便宜」對於許多跑步初學者來說,是選擇以跑步減重的最大好處。除了一雙適合你的跑鞋,跑步不需準備任何配備或設備、不用花太多錢,在任何戶外場域都能開跑,下雨天還能躲進健身房或在家跑跑步機,甚至在海外旅遊都能跑。雖然進階跑者會買很多貴桑桑的配備,例如GPS運動錶、壓縮褲、運動太陽眼鏡等,怎麼買彷彿跑袋裡總缺一樣配備,但記住,如果你只是想用跑步來減重,別想這麼多!跑就對了。
  好處  4 跑者的愉悅感
運動減重的首要鐵律是:如果你不喜歡它,你就不會堅持下去。幸運的是,不少研究顯示許多經驗老道的跑者能享受「跑者的愉悅感(Runner's High)」。科學家發現,當進行中等強度運動到近乎筋疲力竭時,大腦會適時分泌大量腦內啡,它是一種類似嗎啡的興奮劑,讓人情緒高亢、充滿活力,原本快虛脫的感覺一掃而空,頓時即便跑多累都有愉悅感,更讓你仍想投入下一次的跑步。

跑者的愉悅感可讓人忘卻跑步時的痛苦,增加下一次仍想跑步的動力

跑步減重有這麼多好處,想必你已經開始準備動身了。然而,想聰明又健康地瘦下來,如果盲目地以為只要跑幾步就能有苗條身材,那可能要有看不到預期效果的心理準備。固定時間的運動瘦身同時,在生活中也該遵守以下三項定律:
 定律  1 每天有氧運動30分鐘以上
每天做有氧運動30分鐘以上,除了慢跑,也可以是快走、跳舞、游泳、爬山等,但一定要連續運動,活動量要達到全身發熱、微微喘氣的程度。
  定律  2 午、晚餐半小時內不坐或躺
午、晚餐後的半小時內,可從事一些溫和的活動或家務勞動,如散步、來回走動、打掃、洗衣等。如果跑完步吃完飯就馬上躺著當沙發馬鈴薯,那只是前功盡棄;看電視應站著看,邊看邊做轉腰、抬腿、踏步、擴胸等動作。
  定律  3 生活中增加步行
現代人多數坐著工作,體力活動量小,因此除了固定運動,在生活中也應增加一些體力活動,例如通勤族在目的地的前一站下車,開車上班族把車停遠一些,步行一段路到公司,走路時步伐盡量快,約每公里10分鐘速度;上樓時則以走樓梯取代搭電梯。如此一來,不僅能增加肌肉緊實度、降低脂肪比例、改善身體線條,也能藉運動轉換心情、放鬆身心。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運動生理學網站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10個階梯訓練,進階到跑步的下一階段

2018-03-19
初階訓練動學堂跑步減脂無氧運動有氧運動下半身肌群上半身肌群核心訓練訓練動作間歇訓練徒手訓練

爬樓梯是相當困難的,無論走或跑,沒有強大的肌力與肺活量,到達目的地後,往往會呈現癱倒狀態。但就因為累才更需要訓練,若將這個概念帶到下一個訓練橋段,是否又能更進一步呢?
 
階梯是變強的額外元素,而爬樓梯其實本身是一項健康的有氧運動,主要是通過身體下肢大腿的力量進行全身的鍛鍊。據研究顯示,爬樓梯可以幫助降低靜態心率,除了改進心血管健康之外,比起平地訓練,透過跑樓梯健身,你也會發現自己的靜態心率隨之降低。
 
因此,下一階段你需要的快速訓練就是樓梯鍛煉了。你可以尋找家裡附近安全的公園或體育場,並確定旁邊無任何危險的障礙物來進行訓練,並使用下面的指南來掌握樓梯訓練法。

 1  斜推伏地挺身

以兩層階梯為基準,雙膝跪在下面一層的階梯,雙手掌撐扶在上層的階梯。肚子收緊,保持背部呈一直線,手肘彎曲,上半身往下貼至地面,上下連續動作,做10下。

© greatist.com

進階版:以兩層階梯為基準,雙腳伸直於上層樓梯,雙手掌撐扶在下層的階梯,呈現棒式,手肘彎曲,上半身往下貼至地面,上下連續動作,做10下。

© greatist.com

 2  三頭肌訓練

以兩層階梯為基準,雙腳彎曲平放,屁股坐在下面一層的階梯,雙手掌反向撐住上一層階梯的台階,向下壓,伸直手臂使臀部抬高,再回到起始位置,上下連續來回動作,做10下。

進階版:再執行的過程中,讓其中一條腿伸直,執行10次後,再換另一邊重複進行

© greatist.com

 3  鱷魚爬行

以兩層階梯為基準,開始時以棒式的動作預備於下面一層的階梯,肚子收緊,保持背部呈一直線。右手往右上方階梯移動,右腳往右上方的階梯移動,左手往右上方階梯移動,左腳往右上方的階梯移動。

左手往左下方階梯移動,左腳往左下方的階梯移動,右手往左下方階梯移動,右腳往左下方的階梯移動,左右來回,如果可以的話,可嘗試爬行更高更多的階梯。

© greatist.com

 4  階梯深蹲

以一個階梯為基礎, 首先兩腳與肩膀同寬,保持後背挺直,身體下蹲時,膝蓋不超過腳尖,臀部重心往後,雙手曲起或是往前平舉。下蹲時注意保持挺胸,後背挺直,做10下。

© greatist.com

 5  交叉深蹲

以兩個階梯為基礎,其中一腳踩在層的階梯,保持後背挺直,身體下蹲時,膝蓋不超過腳尖,臀部重心往後,雙手曲起或是往前平舉。下蹲時注意保持挺胸,後背挺直,做10下。

© greatist.com

進階版:如同鱷魚爬行一樣,每深蹲一次,就上一層階梯,以移動的方式加強訓練。

© greatist.com

 6  階梯弓箭步

以兩個階梯為基礎,開始前雙腳站直於下面階梯,接著右腳跨向上面的階梯向前延展,,左腿向後延展,回到原點。左腳跨向上面的階梯向前延展,,右腿向後延展,左右重複來回,做10下。

© greatist.com

進階版:以兩個階梯為基礎,開始前雙腳站直於下面階梯,接著右腳跨向上面的階梯,左腳接著向上抬踢,另一邊亦是如此。

© greatist.com

 7  提腳跟

以一個階梯為基準,左腳掌的一半站在階梯台階,右腳彎曲於旁邊。右手可利用牆邊做輔助,左腳連續墊腳,這時可以感受到小腿肌肉被伸展,一邊執行10次後,再換另一邊,做3-5組。

© greatist.com

 8  滑式跳耀

以兩個階梯為基準,跳躍式,右腳跨至上面階梯,左腳跨至右腳後方,左手點地。左腳跨至下面階梯,右腳跨至左腳後方,右手點地。左右來回,做1分鐘。

© greatist.com

 9  高抬膝

以兩個階梯為基準,跳躍式,右腳跨至上面階梯,左腳跨至右腳後方,左手點地。左腳跨至下面階梯,右腳跨至左腳後方,右手點地。左右來回,做1分鐘。

© greatist.com

 9  大熊爬行

雙手雙腳與肩版和臀部同寬,打開趴在地上,如同小寶寶爬行一樣,雙手雙腳往上面的階梯爬行,爬行過程中,肚子收緊,背部保持水平,屁股勿突然翹高,爬行1分鐘。

© greatist.com

 10  登階式

以兩個階梯為基準,雙手扶在上面的階梯,雙腳放於下面的階梯,在雙腿交互往前移動的情況下,應以髖關節為軸心,核心、肩膀及手臂要保持穩定,不可隨著下身的動作而有所搖晃。

以標準棒式姿勢預備,左膝彎曲觸碰至左肘,右膝彎曲觸碰至右肘,向跑步一樣,快速左右輪替,做1分鐘。

© greatist.com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2018 THE NORTH FACE 100國際越野挑戰賽強勢回歸 1/27開放報名

2018-01-22
賽事跑步話題路跑

2018 The North Face 100國際越野挑戰賽(以下簡稱TNF100越野挑戰賽)強勢回歸!歷史悠久的頂級越野賽事TNF100國際越野挑戰賽_桃園站即將於1/27(六)正式開放報名,預計將號召近5,000名熱血的越野跑者於4/21(六)在桃園石門水庫山區開跑,分別挑戰50KM、20KM、11.6KM及5KM,4種不同難度的越野路線,穿梭於山林古道、溪谷之間,探索大自然的奧秘,挑戰自己的極限!

TNF100越野挑戰賽回來了!即將於1月27日開放報名,4月21日於桃園石門水庫山區引爆跑者越野狂熱。(圖左為TNF品牌總經理蘇雯玲、圖右為TNF品牌行銷經理呂玉珊)

亞太地區國際越野賽事 多項組別等你來挑戰!

The North Face(以下簡稱TNF)為全球頂級戶外運動品牌,多年來秉持著「Never stop exploring探索永不停止」的品牌理念,鼓勵戶外運動愛好者突破自我。2009年於北京展開亞洲地區首場TNF100越野挑戰賽,隨後也陸續推廣至其他8個亞洲主要國家,累積超過33,000人參賽,逾9,000萬人接觸到此賽事,至今TNF100國際越野挑戰賽已成為廣受歡迎並具有指標性的越野跑賽事,吸引許多野跑初學者或是專業跑者一同共襄盛舉。今年預計將會有10場TNF100賽事於台灣、泰國、北京、韓國、長白山、莫干山、香港、廣州等亞太地區盛大開跑。TNF品牌總經理蘇雯玲表示:「TNF100重新在台灣舉辦,希望大家可以帶著朋友、家人一起來享受運動的美好。這次地點選在景色優美的桃園石門水庫,每個路段的風景都不同,藉由這個活動讓大家體會台灣山境的美。」除了體驗優美的山境賽道之外,蘇雯玲也鼓勵民眾不要害怕越野賽,跟著TNF一起「探索永不停止」,享受戶外運動的魅力,開啟人生的第一場越野跑,「TNF100在全亞洲的越野賽是排名第一的賽事,越野聽起來很難,這次的賽道設計主要是希望大家可以體會台灣風景,而不是考驗肌肉強度。」

TNF品牌總經理蘇雯玲預告「TNF100桃園站」即將於1月27日正式開放報名。

適逢TNF100於亞太區舉辦10週年,TNF100台灣區也將於2018年4月21日於桃園石門水庫南苑停車場熱血開跑,賽事組別分為山林險境考驗組50KM、激進鍛鍊組20KM、登峰實戰組10KM、休閒體驗組5KM,將於1/27(六)於中華民國路跑協會官網正式開放報名參加,成功完成報名者可同時於TNF官方APP選購參賽選手推薦商品組或報名2018 TNF100野跑訓練營。這次的野跑訓練營特別邀請到國內知名馬拉松及越野跑教練黃崇華擔任總教練,他同時也協助規劃整體賽道路線。同時他也提到這次開發新的路線融入了許多秘境,尤其50公里賽道規劃更是以跑者角度出發貼心規劃,「跑者經過42公里後路線會跑回會場,也是全台唯一的路線規劃,用意是希望選手在最疲勞的時候可以經過會場,感受親友在終點處加油的氛圍,鼓勵選手完賽,同時也基於安全考量,如有選手體力透支時可以順利回到終點。」

國內知名馬拉松及越野跑教練黃崇華擔任「TNF100桃園站」野跑訓練營總教練,同時規劃台灣獨一無二的秘徑賽道。

原野風格音樂嘉年華 攜家帶眷來場美好的大自然旅程

2018 TNF100國際越野挑戰賽_桃園站不僅推廣野跑運動,主辦單位亦規劃了豐富的互動攤位、攀岩及攀樹等越野體驗。除此之外,今年特別邀請大專院校搖滾樂團同場較勁,打造戶外原野風格的音樂嘉年華,觀賽的親友團可以一邊為選手加油一邊欣賞表演,完賽的的選手也可以享受輕快音樂,放鬆紓解賽後的壓力釋放,度過充實活力的一天。

有意報名者請持續關注運動星球網站或 TNF TAIWAN官方粉絲頁 以獲得最新報名資訊。

TNF100桃園站除了越野賽道之外也將打造戶外原野風格嘉年華。

「The North Face 100®國際越野挑戰賽-桃園站」  競賽路線

山林險境考驗組50公里

激進鍛鍊組20公里

登峰實戰組11.6公里

休閒體驗組5公里

責任編輯/Oliver Wu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