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長距離鐵人賽的勝負關鍵,自行車配速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因為自行車距離不是 90km 就是 180km,配速快一點慢一點也許就會差到數十分鐘。另外如果配速失誤,跑步正常發揮與抽筋爆掉,21km/42km 差距更是可能拉大到半小時甚至 1-2 小時,因此,自行車段要如何配速真是要好好研究一番。
一般來說,在 113km 的半程超鐵賽,也就是 Half Ironman 距離,自行車段 90km 的配速,我們會建議選手控制在 FTP 75% 強度左右,才能在比賽有正常發揮。當然如果你是自行車訓練非常札實、跑步實力也很強的選手,也可以控制在 80% 左右去騎乘。
那我們要如何判斷跑步有沒有正常發揮呢? 我都是這樣判斷,半程超鐵的最後 21km 路跑成績,比起你的半馬最佳成績來看,多出 15% 以內都算正常發揮。如果在 10% 以內就是神級表現,超過 20% 都可以算是爆掉,超過 30% 就算是去散步健行的。
以我這幾年帶過的學生來說,最後半馬能夠跑在 PB 的 10% 以內也是有,但是真的很少,一般可以在 15% 以內就算是非常不錯的發揮。 剛好月初我有多位課表學員參加這次 IM70.3 台東站,就拿他們的數據來分析不同配速後,跑步段的表現如何。
首先我們看自行車段的配速 IF,最低是 0.70、也就是 NP 是 FTP 的 70%,最高是 0.88。跑步表現最佳的 C 與 D 選手,分別配速是在 0.70 與 0.76,都是在合理甚至偏低範圍。跑步爆最慘的自行車是用 0.88 去配,幾乎是 All-out 全開。另外他因為習慣用低轉速 70rpm 左右騎車,也是爆掉的一個重要關鍵。另外二位騎到 0.80 以上的,跑步也都跑得不好。
再來看一下變動指數 VI,一般我們建議最好能控制在 1.05 以下,也就是全程穩定輸出。跑步表現較佳的二位 C/D 選手,都穩定控制在 1.05/1.03。二位選手在 1.10 以上的,跑步也都表現比較差。IM70.3 台東的路線算是相當平坦,途中會遇到兩次上下坡,但是要控制在 1.05 以內其實並不難。 這次表現最好的 C 與 D 選手,剛好也是我的課表學員中,訓練最穩定與扎實的,可以發現如果平常訓練很穩定,生活很正常,比賽可以有好表現的機會就比較高。而 D 選手甚至騎車最後十幾公里還爆胎降速騎完,成績並沒有太大影響。
雖然說正常建議自行車配速是在 75% FTP,不過你有沒有想過,假設用 80% 去騎,或是用 70% 甚至 65% 去騎,對於整體成績影響如何? 這個其實很難有定論,如果沒有真的去嘗試也很難知道結果怎樣。
對於幾位訓練比較札實,自行車與跑步成績都很不錯的選手,我會建議他們可以挑戰 80% 配速。如果是跑步原本就稍弱的,我會建議用 70% 穩穩完成,希望跑步可以穩穩跑完。有時候騎車犧牲個 3-5 分鐘,跑步反而可以快 10-15 分鐘,算是一個很不錯的交易。
以上數據可以給大家參考一下,其實配速並沒有規定一定要多少,但是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如何、訓練狀況、甚至要考量當天氣候與風勢,決定最適合自己的配速。
美國迪士尼在每年1月都會舉行為期5天的一連串迪士尼馬拉松系列賽,包括5k、10k、半馬、全馬等,以糊塗蛋Dopey為主角,其規則相當艱辛,你必須同時報名5k、10k、全馬、半馬全長共78公里,為期4天的挑戰賽,才算完成,並可獲得全新設計,Dopey完賽獎牌一面。
對一般人來說,想要完成4天4場的比賽就已經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那麼對於一個腰部以下癱瘓的人來說呢?更是無法想像。不過,在今年的比賽中,就是有一位患有這樣疾病的選手完賽。
這名選手名叫亞當-哥利斯基 (Adam Gorlitsky)。 在發生意外前,他曾是一位高中越野和田徑跑者,15歲時,就能以4分50秒的時間跑完1英里(約1.61km)。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12年前,19歲的他獨自騎車時打了瞌睡,而不幸遭遇車禍,脊髓被撞斷,導致腰部以下癱瘓,醫生表是哥利斯基再也不能走路了…..不得以,哥利斯基開始調整自己去適應全新的狀態,並靠輪椅活動。堅強的他最終擊敗了醫生的診斷,再次憑藉機器人外骨骼的幫助重新學習了走路。
機器人外骨骼屬於高科技產品,其至做費用相當昂貴。在第一次接觸它之後,亞當用了6個月的存款才湊足那套價值80000多美元設備頭期款。在受傷10週年紀念日當天,2015年12月30日,他終於才裝上了自己的外骨骼。
此套機器腿讓亞當重新站到了賽場上。 2016年4月,他花了大約7小時,成功完成了在南卡羅來納舉行的庫珀河大橋路跑賽10k,成為完成該項賽事的首位癱瘓跑者。在訓練的過程中,哥利斯基花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去尋求突破,但無論怎麼努力,卻總達不到自己的要求,因而相當氣餒….,他的父親將一切看在眼裡,並給與哥利斯基適當的協助。
哥利斯基表示:「有一天爸爸突然來找我,並告訴我路要一步步走,直到走了100萬步為止。」那時他終於明白了,這100萬步之旅,就好像是有些人花10000小時去把某些事做到最完美一樣。而這100萬步就是他的10000小時。
從那時起,亞當完成了諸如波特蘭馬拉松和海軍陸戰隊馬拉松等部分比賽。但到目前為止,迪士尼世界的馬拉松挑戰賽是最大的比賽。
由於時間限制,30歲的亞當無法完成比賽的全部,所以他會從半路開始,並且和其他參賽者一起通過終點。他的外骨骼速度峰值大約是每小時1.6英里(約2.6km),但當電池電量接近50%時,速度會急劇下降。這還不是比賽中最難的部分。由於興奮過度,5K賽前他只睡了大約1小時,結果還錯過了早餐。現場的喧鬧和10000多名跑者的擁擠也讓他很難集中精神駕馭他的外骨骼。
最終,在父親的陪同下,他用了大約1個半小時走了5公里的一半,2.5公里,第二天,他又用2小時35分走了10K的3.5公里。週日的全馬比賽中,他從20英里(約32.2km)處開始走,原計劃走完剩下的賽程,但僅僅走了約1.5英里(約2.4km),他的外骨骼就從腳踝處斷裂了。最終,他不得不用輪椅完成了後面的賽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