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運動品牌 ASICS 正式發表首款 ACTIBREEZE 3D 立體拖鞋,為運動員的修復時期提供最佳的保護和舒適而生。創新的 3D 參數化設計打造出突破性鞋款結構,外型厚實且開放式的網格結構提供一流的散熱、透氣和柔軟腳感,幫助運動員在激烈賽後放鬆緊繃雙腳和精神,為下一次競技養精蓄銳。ASICS ACTIBREEZE 3D 立體拖鞋已於 2022 俄勒岡州世界田徑錦標賽上發表,7 月 22 日將於全台指定店點與官網正式上市。
運動品牌 ASICS 於東京奧運期間首度在選手村提供選手 3D 拖鞋著用,協助修復運動員的疲憊身體和精神,經過 ISS 運動工學研究所研發測試,ASICS 於 2022 俄勒岡州世界田徑錦標賽現場正式發表首款 ACTIRBREEZE 3D 立體拖鞋,ASICS 相信運動員獲得有效恢復可以讓日常訓練和比賽表現更突出,運動員將可以從 ASICS 獲得從訓練期到修復期所需的裝備。
ASICS 3D 拖鞋具有突破性的幾何結構,通過參數化設計和先進的 3D 列印技術,為跑者提供卓越的舒適腳感和良好保護。此外,此款拖鞋具有比 METASPEED 系列跑鞋更寬的網面鞋床,讓腳穩定舒適伸展,厚實且開放的網格結構,能有效降溫散熱和透氣,相較於市面上的拖鞋,ASICS ACTIBREEZE 3D 拖鞋更可以幫助運動員降低腳平面的溫度與濕度,緩解肌肉疲勞。
ASICS ISS 運動工學研究所未來創新部門首席研究員 Genki Hatano 表示,這款拖鞋在結構完整性前提下,透過參數化變形能力,產生大量多孔造型,進而提供最佳程度的柔軟度和支撐性,並成功保有透氣性和穩定性,也讓我們更接近鞋子能夠「自由變形以適應每個運動員輪廓」的未來。
ASICS 秉持著「健全的心靈寓於健康的體魄」的品牌精神,在持續推出並優化頂級跑鞋與釘鞋後,正式將產品線延伸至賽後恢復領域,推出頂級運動後恢復拖鞋,持續擴大為運動員提供最佳性能與保護的承諾,通過加強運動員的身體和精神恢復,顯著提高成績。
ASICS 專業慢跑鞋類商品部門總經理 AJ Andrassy 表示:「運動鞋的創新不應侷限於運動員在比賽或訓練時穿的配件,ASICSACTIBREEZE 3D 拖鞋的推出代表了我們的信念,通過全新賽後恢復產品,我們希望繼續探索新的方法,進一步優化運動員的賽後恢復和身心放鬆。」
2022 俄勒岡州世界田徑錦標賽自 7 月 15 日至 7 月 24 日,ASICS 贊助選手如美國田徑選手 Valarie Allman、日本競走選手高橋英輝、西班牙中長跑選手 Mohamed Katir 等人除了追求自己最高的競賽成績,也將穿著 ACTIBREEZE 3D 拖鞋幫助賽後恢復。
台灣將在 7 月 22 日於指定店點 ASICS 官網、ASICS 台北旗艦店、ASICS 高雄夢時代店販售,建議售價 2,580 元。
資料來源/ASICS
責任編輯/Dama
超馬好手陳彥博6日出席智慧穿戴裝置領導品牌Garmin的活動,於樹林三多國中與市民跑者代表,共同捐贈200只Forerunner 45錶款給11所國高中基層田徑運動員。陳彥博不忘以自身經驗鼓勵學生勇敢追夢,並勉勵大家跑步不只追求成績,更是生活、態度,每當穿上跑鞋那一刻,你就是個運動員!
陳彥博在會中與樹林三多國中田徑隊運動員分享,跑步不只是升學的工具,是一輩子可以熱愛的興趣,即使畢業了、不再是選手,仍可以繼續跑下去。他說︰「我去各國參加比賽認識的選手,發現他們很多本身職業是牙醫、在華爾街上班、戶外極地攝影師,但同時間也是運動員。而當你穿上跑鞋、換上運動服那一刻,你就是個運動員!」
陳彥博指出︰「很多人問我,如果回到學生時期,你會想做什麼?我會希望除了身為學生運動員,還能同時間學更多事。例如,我就讀體育大學每次晨操結束後,大家回宿舍就打電動,但我去跨系輔修運動傷害防護學系的課程,同學覺得我一個陸上學系來輔修運動傷害防護很奇怪,而且每次上課都被老師釘到死,但會做這些,是因為要去期盼︰除了跑步,你希望你的未來是什麼樣子?」
他回憶起2009年第一場海外賽事的糗事︰「當時我很緊張地跟各國選手站在起跑線上,只有我一個亞洲人,外國選手老神在在,問我叫什麼名字?結果我太緊張回答『I’m fine.』,於是,我在第一場比賽裡的英文名字就叫Fine,他一路上都這樣叫我。」 也因此,陳彥博一再強調,無論你是什麼科系,都要把英文念好,因為語言是你靠近世界最快的方法。如果你夢想成為國手,除了注重成績就是語言(英文)。
科技進步,陳彥博認為現在的運動員需要系統化、科學化的訓練,除了提供科學化數據的相關知識給基層選手,也希望大家更了解涵蓋飲食、訓練、休息、身體結構等專業知識的科學訓練系統。
陳彥博表示,現在我們都需要智慧型手錶和科學化數據來了解自己身體的改變,也包括在比賽中迷航,該怎麼回去原本的賽道?除了靠自己的經驗和知識判斷之外,現在的冒險已經可以用科技的方式,來讓我們確切知道該如何進下一步。不只冒險,競賽、體育、訓練已不再是單純的「盲練」,而是結合很多數據來更清楚了解自己、幫助超越過去的自己。他舉例自己都會觀察訓練狀態、恢復狀態,並測試中樞反應有沒有變慢;另外,他建議基層運動員寫訓練日記,記下每天早上起床的心跳、身體狀況等,這些都會讓自己慢慢深入訓練。
最後,陳彥博提醒基層運動員,無論任何項目,都要把每一場比賽或訓練當作最後一次,「競技運動沒有如果,只有結果。我們不知道機會什麼時候來、什麼時候能有最佳表現,一定要在能跑的時候,盡全力繼續堅持下去。」
Garmin亞洲區行銷與業務協理林孟垣表示:「自第一支Forerunner錶款推出後,Garmin持續開發符合跑者的專業功能,以大數據分析、進階感測器,為跑者提供最完整的科學化數據。在錶款研發之外,Garmin更透過多元管道支持台灣體壇,積極贊助國內馬拉松國手、職業鐵人等運動員;並重視下一代選手的培訓,自2017年開始,持續贊助中長跑指標學校訓練錶款與基金。在長期支持國內跑步運動發展,與教練、選手深度接觸之下,使Garmin瞭解基層運動員在訓練時,若能有教練以外的設備輔助自主訓練,一定能跑得更好、更遠,讓訓練更有效率。因此推出『去吧!跑出傳奇』買一捐一公益活動。在市民跑者們熱情響應下,公益限量錶款於電商平台上架一小時內搶購一空,還一度搶到平台當機,感受到市民跑者們與Garmin一起支持種子運動員,共同將跑步夢想接力給台灣未來的希望。」
受贈學校樹林三多國中田徑隊教練蔡孟儒表示,非常謝謝Garmin一直以來都很低調地在照顧台灣基層的田徑選手,包括Garmin設備、比賽經費、跑鞋,以及Garmin的科學系統教學,該校田徑隊18位選手都蒙受照顧。
採訪攝影/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