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體重真的有這麼重要?根本沒有標準
1
體重真的有這麼重要?根本沒有標準
2
美國知名瘦身女王一年狠甩62公斤!只需遵守1項秘訣即可達成
3
跳繩助長高 怎麼跳比較好?

體重真的有這麼重要?根本沒有標準

2017-05-08
知識庫 瘦身 觀念 書摘

美國重量級專業健身教練盧.舒勒+艾爾文.科斯葛羅夫從女性角度出發,超過四十年的專業經驗+運動科學研究論文實證,聯手打造所有年齡與體質的女性都適用的重量訓練攻略,讓力量與身體對話,找回自信、改變生活,重新塑造健康、緊實、性感的自己,並為妳破解各種譁眾取寵的運動與健康迷思,從此開始真正的健身生活!

如果妳剛開始接觸重訓,不要被推向更深層的疲勞這種話嚇倒,也不要因為不清楚硬舉、深蹲或其他訓練動作該怎麼做而不知所措,妳將會知道這些詞的意思。

此前,我們先來釐清一些關於減重的基本概念。

《女力!從零開始重量訓練》

為什麼「標準體重」既不正常也不理想?

今時今日,人類擁有相當豐盈的食物,這樣的情況幾乎從來沒有在歷史上出現過。即便是在過去,甚少會有人刻意減重,通常都是因為生病、遇到天災,或是有極不幸的事件發生才會導致體重下降。我們可以想像,在舊石器時代裡,絕對不會有女性會說出這樣的話:「我想要減掉身上一些贅肉,這樣才能夠穿上那件貼身的獸皮衣。」

不過,這都已經成為歷史了。現今出現關於減重的文章,開頭通常都是:「在美國,有接近70%的成人屬於過重或肥胖。」任何人的身高體重指數(BMI)只要等於或大於25,那麼就會被歸類為「過重」。這也包括我在內,我的身高是175公分,在早上起床量體重的時候,體重計通常會顯示79~80公斤,如此我的BMI剛好超過25。對女性來說,只要妳的身高是162公分,體重是66公斤的話,那麼妳就跟我一樣--會被BMI歸類為過重(想知道自己的BMI,可以到網路上搜尋「BMI計算器」,能找到很多計算BMI的工具)。如果體重達180磅的話,那麼BMI將會超過30,這類人將會被歸類為「肥胖」。
 
BMI是一種相當簡陋的健康評估方式,因為它沒有考慮到身體的外觀或身體機能表現等。BMI對於人口研究是不錯的工具,但對於個人來說並不適合。妳也許不知道,在一九八○年代以前,並不會有人用BMI來評定某人是否過重。在那個時候我們只會用「理想」、「令人滿意」、「可以接受」、「該注意」等詞彙來形容體重,而這都是來自壽險公司的死亡率統計表,保險公司會利用這個表格去評估客戶的死亡風險。
 
但以今天的標準來看,這樣的統計表格看起來卻過於隨便。一般人在購買人壽保險的時候,通常都要填寫自己的身高與體重。但是,人總是想要掩飾自己的缺點,男性會誇大自己的身高,而女性則會故意少報自己的體重。從二○○○年到現在,只要BMI超過25就是「過重」,超過30就是「肥胖」。更重要的是,在早期的標準中,大家認為超過三十五歲的成年人的體重比青少年重,這應該是正常現象;然而,BMI卻不會考量年齡差異,每個人採用的都是同一套標準。如此便形成了一個不合理的觀念--每個人都不應該隨著年齡增長而讓體重上升。

我沒辦法告訴妳這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醫生會基於病人的BMI值而建議減重嗎?有一位醫生曾經告訴我的確需要減重,而那時候我同意他的說法(最終我減掉了10磅)。問題是,大部分美國人,當研究人員或民調問到是否需要減重時,多數人都認同自己的體重超過標準值,所以需要減重。

但是到目前為止,我們根本沒辦法告訴任何人最理想的體重該是多少。讓我再強調一次:根本沒有任何人知道自己在人生不同的階段,最健康的體重會是多少。

關於「女神」形象的迷思

我在《男性健康》雜誌中刊登過一篇自己非常喜歡的文章,不過內容對男性來說大概沒什麼吸引力。文章開頭引用了一篇看似不起眼的科學期刊文章,但它卻提出了一個相當有趣的問題:「那些關於減重的研究,會不會都錯了?」這是伯納德.賈汀(Bernard Gutin)於二○○○年開始針對數百名青少年進行的長期研究,目的是要研究運動與飲食會如何影響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賈汀和他的同僚原先計畫的結果並不會太出人意表,他們都認為那些吃最多的人,將是最肥胖、也是最容易遇上健康問題的一群人。
 
但最終結果出人意料,那些吃得最多的人身材反而最精瘦,體重也許不是最輕,但體脂肪百分比卻是在這些研究對象中最低的。更有趣的是,他們未必比那些體重更輕的人進行更多運動。最精瘦的人跟其他人的最大差別是運動的劇烈程度,他們通常進行較多的跑步、跳躍運動和重量訓練,也接觸其他的運動。研究顯示,精瘦的人儘管吃得比最肥胖的人還多,但卻有更多的肌肉組織及更少的體脂肪。
這對當時的賈汀來說簡直不可置信。他曾經任教過兩所大學,是一位經驗豐富的退休教授,但這次的研究讓他必須重新思考「如果妳肥胖,那是因為妳吃太多了」這種對於減重建議的基本假設。但現在我們知道,肥胖問題未必出自過量飲食,運動量不足很可能才是主要原因。
 
我們必須承認體重控制不是二選一的題目。如果妳想要擁有更好的體態,妳需要飲食控制和運動同時進行。我們唯一需要思考的問題是:妳是否太專注在吃進多少卡路里、消耗的熱量是否足夠,以及如何消耗這些卡路里上?每個人的答案都不盡相同,以下是妳應該要知道的事──訓練得愈多,食量也愈大。
 
一般減重的建議都會告訴妳要「少吃多動」,艾爾文認為這句話是「歷史上最荒謬的建議之一」。我們怎麼可能在能量不足的情況下動得更多呢?妳可能認為「少吃多動」這句話的背後是有科學根據的,但其實並沒有。在一份長期的女性健康研究中顯示,運動量最大的中年婦女同時也是食量最多的;更重要的是,在研究進行的十二年中,她們所增加的體重也是最少的。

書籍資訊
◎文摘自臉譜出版,  盧.舒勒、艾爾文.科斯葛羅夫著作《女力!從零開始重量訓練:4大類肌力訓練X9 階段週期計畫,專業教練這麼做、基礎健身到職業選手都在練的女性專屬力量訓練攻略》一書。

女力=重量訓練+熱愛生活+挑戰極限
不做女神、不是芭比娃娃,女人要的是真正的強壯和力量!

美國重量級專業健身教練盧.舒勒+艾爾文.科斯葛羅夫從女性角度出發,超過四十年的專業經驗+運動科學研究論文實證,聯手打造所有年齡與體質的女性都適用的重量訓練攻略,讓力量與身體對話,找回自信、改變生活,重新塑造健康、緊實、性感的自己,並為妳破解各種譁眾取寵的運動與健康迷思,從此開始真正的健身生活!

書籍資訊 請點此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美國知名瘦身女王一年狠甩62公斤!只需遵守1項秘訣即可達成

2020-05-18
故事飲食方式飲食瘦身人物誌

減重瘦身這件事情必須要持之以恆才能達成,然而許多人都試過了很多方法,不是半途而廢就是方法用錯,最後導致後都徒勞無工。但是請別灰心,來看看這位美國知名瘦身女王只遵守了一項秘訣,就能在一年內狠甩62公斤(約125磅),然而秘訣跟成果實在太吸引人,導致美國各大媒體都紛紛前往採訪。

©Instagram/instantloss

減重瘦身秘訣法則就是「J.E.R.F」

這位美國知名瘦身女王名叫布麗塔妮·威廉姆斯(Brittany Williams),她原先體重幾乎接近現在身型的兩倍。為了要改善自己的體態,他找尋所有減重方法,最後她發現要控制飲食才是最主要的關鍵。為此她開始找尋最理想的飲食方式來達到瘦身目標。其中,她發現吃原型的食物是最有效果的,因此他自創了一套飲食法叫做:(Just Eat Real Food,J.E.R.F法則)。然而在她的家中,幾乎不太出現任何乳製品、精製糖和麩質的食物,因為本身有自體免疫疾病的問題,許多營養學家也都會建議,如果要減重,至少要限制穀物、糖類和乳製品的攝取量。

食物是補充身體的能源,而體態和身體的感受正是對於能源的反應。但她心裡希望讓身體獲得自然、不加工的食材能源,味蕾就有了不同的感覺,雖然知道自己一開始要接觸這些原型食物非常困難,但唯持之以恆才能成功。在這段過程開始,她首先限制穀物攝取,但其實在大部分的情況下,她幾乎很少吃穀物,大約一周2次會煮上半杯有機糙米,或是食用有機燕麥,同時也限制了乳製品的攝取量。偶爾會吃點起司,像是帕瑪森和切達起司等。此外,她也很少碰糖,偶爾才會吃一些生蜂蜜或是等級A/B的有機楓糖漿。她表示,多數美國人都有腸漏症,正是因為糖攝取過多所導致腸道菌失衡。

原型食物示意圖 ©fool.com

大量吃原型吃蔬菜

威廉姆斯表示,每一餐她都會吃大量蔬菜,而且每天會嘗試吃彩虹蔬菜。所謂的彩虹蔬菜就是攝取多色的水果和蔬菜,然而原型的蔬菜更能攝取到所需要的維生素和營養素她也會限制水果攝取量,因為水果本身就含有糖,不想要在減重時攝取過多的糖分。如要吃水果,她就會吃半顆蘋果,或是在果昔內放半根香蕉或一把莓果。這樣大概就是一天吃的水果份量。如果像是檸檬這種低熱量的水果則除外,因為檸檬本身含糖量很低。此外,蛋白質跟健康的油脂也非常重要。像是雞蛋、雞肉、椰子油、酪梨油、堅果,它們都是好的優質食物。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Brittany Williams(@instantloss)分享的貼文 於 PDT 2020 年 4月 月 16 日 上午 7:15 張貼

1天至少要喝10杯水

大家都知道喝水能加速燃燒熱量,根據威廉姆斯強調,他自己每天喝至少10杯230CC重的水量。由於人體需要水分讓腸道蠕動將毒素排出,同時水也能提升燃燒熱量的速率,增加最多70%的代謝率。每次用餐時她會提醒自己,胃只有拳頭般大小,如果吃下超過的量那就會撐大。按照此方法飲食,意味著得少量多餐。一整天下來,通常會吃主要的三餐,加上1~2份的點心,但是喝水這部分絕對不能少。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Brittany Williams(@instantloss)分享的貼文 於 PDT 2019 年 7月 月 23 日 上午 7:44 張貼

但威廉姆斯也表示,成功減肥方法沒有什麼秘辛,其實持之以恆才是最重要的不二法門。正確攝取、適量的飲食,加上配合正確的用餐方式,也不會因為想吃叻特食物去打電話叫外送。

資料來源/WOMEN'S HEALTH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跳繩助長高 怎麼跳比較好?

2016-09-08
瘦身減脂跳繩有氧運動健身知識庫

跳繩可以幫助孩童長高?沒錯!據中視新聞報導,國內醫師證實,從小一開始每天跳繩一百下,每多一個年級再增加一百下,就可以刺激生長板,達到長高的目的。不過香港研究更發現,跳繩消耗脂肪的效果更好,只要跳30分鐘,就等於跑步2.5公里和游泳45分鐘。聯合報也報導,陽明大學副教授劉影梅建議,小學學童每天跳繩三十分鐘,可分成十次循環,每個循環跳一分半鐘,休息一分半鐘,且不要急跳急停,要停時可慢跳、或改為步行。學童可利用在校的早自習、課間及課後,或回家後的時間,分次把十個循環跳完。

成長中的學童保持跳繩習慣有助長高。 ©skiprope.co.kr

跳繩的好處

跳繩是一種讓全身都可參與到的一種重複性的運動。跳繩時,你的雙手應該要與雙腳做好協調,如此才能增加跳躍的速度。藉由這項運動,你的大腦會需要對於跳繩的方向、距離、速度和身體位置做出快速的計算,如此對於腦部也是一個很好的訓練。跳繩更是一個能改善你身體平衡、協調性與對於環境空間知覺訓練的全身性運動。

如何選擇跳繩

根據使用者的身高,跳繩也有相應的長度,購買時可向店家洽詢最適合的長度。如果你是初學者,建議你選購稍微長一點的繩子,長的繩子甩起來速度較慢,使用上會比較容易駕馭,等到你上手了之後,再選購短一點的繩子,便可以加快訓練的節奏速度。

跳繩小技巧

◎跳繩時,腳跟提起,以前腳掌出力往上跳。
◎不用跳太高,只要離地幾公分,讓繩子可以從腳下快速通過即可。如此還可以避免小腿變粗。
◎用手腕轉動繩子,而非手臂。
◎手腕應該在比腰部稍高的位置,或在你身高中心再往上一點的位置。
◎身體挺胸,不要低頭,雙眼直視正前方。
◎保持速度的節奏,不要忽快忽慢。
◎多加練習,你可以更容易抓到「跳感」。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