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訓練動作
  • 上半身肌群
  • 健身
  • 啞鈴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跑5K
  • 跑步
  • 重量訓練
  • 核心肌群
  • 初階訓練
  • 瑜伽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運動器材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滾筒加按摩球 重點放鬆臀部肌群
1
滾筒加按摩球 重點放鬆臀部肌群
2
「坐式生活」大傷害!快來檢測你的屁股是不是越來越沒力!
3
掌握舒展全身筋骨的走路3方法

滾筒加按摩球 重點放鬆臀部肌群

2017-05-18
知識庫 保健 臀部肌群 書摘

久坐少動的生活模式,往往讓臀部缺乏活動而產生許多問題。運用滾筒做按摩,可以讓我們在運動前將臀部肌肉暖開,恢復柔軟性,避免抽筋等等狀況;而運用按摩球,可以幫助我們以局部重點按摩的方式,將臀部某一小塊肌肉做放鬆處理。兩者一起實施,便可以避免不良生活習慣所造成的臀肌糾結疼痛!

長時間久坐,會讓維持身體直立的臀部肌群缺乏活動。滾動這個區域能恢復髖部的柔軟性,進而穩定下背部和膝蓋。很適合納入健身之前的例行暖身運動。

目標肌群
這個運動主要針對的是位於骨盆後側的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臀部肌群具有維持身體穩定直立的作用。

 1 

坐在滾筒上,雙手置於身後的地板以支撐身體。雙腿朝前伸直。

使用滾筒可有效按摩臀部。

 2 

將右腳踝放在左膝蓋上,將重量移至右側臀肌。左膝彎曲以增加壓力。

用滾筒按摩臀部時,將一腳放在另一腳膝蓋上,以身體重量強化按摩力道。

功效

這個運動能夠紓緩因坐骨神經過度受到壓迫,而產生的坐骨神經痛,因為坐骨神經正是從臀部肌群下方通過。

 3 

利用右手臂的推力和左腳的拉力,將滾筒往後滾動至腰部位置。

滾動時保持身體穩定。

 4 

身體往前讓滾筒滾到大腿頂端,持續讓滾筒在整個右臀來回滾動 20 到 30 秒。

 5 

換左邊膝蓋彎曲,重複相同動作按摩左側臀肌。

生活中有許多動作 ( 也包括缺乏運動) 會導致整個臀肌中產生一些結節。雖然滾筒能讓臀肌恢復柔軟性,但按摩球更適合針對肌肉結節處做重點按摩,讓肌肉更健康並免於疼痛。

目標肌群
這個運動主要針對的是臀大肌和臀中肌,用於支撐髖部以上的身體直立,並有助於骨盆穩定。

 1 

身體站直,把按摩球夾在牆面與右臀部肉最厚的地方。臀部向後往球上靠。

 2 

彎曲膝蓋,讓球滾遍整塊臀肌。若找到任何疼痛點,就以繞圈方式按摩該處 20 到 30 秒。

 3 

骨盆稍向右轉,將按摩力道集中在右臀肌的外側。讓球滾遍整塊肌肉,並針對特別疼痛的點轉動按摩 20 至 30 秒。

 4 

將球移至左側臀肌,重複相同動作。

tip

為了避免臀中肌缺乏運動,在久坐一段時間之後,必須走動散步一下。一直坐著,會讓臀肌的血液循環不良,進而導致肌肉結節的產生。

書籍資訊
◎圖文摘自旗標出版,Sam Woodworth 著作《滾筒運動圖解聖經:強化核心肌群・肌筋膜放鬆・專屬運動課表・消除激痛點》一書。

♥ 包含 60 個逐步示範的運動,以及 26 個運動課表,告訴你如何運用可滾動的滾筒,去治療因職場或休閒活動帶給身體的副作用。

不要放任不良的生活習慣危害到自身的肌肉系統,參考此書內容可讓身體恢復到最健康、最快樂、最柔軟靈活的狀態,補好身體容器的破洞,再度回到精力充沛的生活。

特色:
1. 最完整的滾筒運動指引,全圖解強化核心肌群,肌筋膜放鬆,專屬運動課表,消除激痛點。
2. 體適能專家、健身教練、物理治療師一致推薦。
3. 包含 60 個逐步示範的運動,以及 26 個運動課表,適合因職場與日常不良習慣造成的疼痛調整之用。
4. 軟精裝裝訂可攤平閱讀,亦方便操作時參考。

•旗標科技《滾筒運動圖解聖經》 請點此

分享文章
筋肉媽媽
筋肉媽媽

「坐式生活」大傷害!快來檢測你的屁股是不是越來越沒力!

2017-06-25
肌肉痠痛筋肉媽媽保健知識庫書摘

現代人久坐的生活型態,已經造成臀部功能越來越退化,嚴重時還會造成「臀肌失憶」,導致一連串生活機能的落失與大小病痛問題。現在就跟著筋肉媽媽一起來檢視一下,你的下半身身體,尤其是臀部和髖關節的功能是否已經大不如前?!

想想看,每天你有多少時間坐著?是否常坐著坐著,下背都痛起來了?
以下是現代人,日常站立時常出現的身體狀態:

 A  站姿歪

身體偏移脊椎本來的中立位置,所以會有點歪歪的。

站姿歪斜

 B  嚴重駝

好像駝背更嚴重了,烏龜脖也明顯出現。這時,你可能會發現自己有下背痛與肩頸痠痛問題。甚至,走路開始會卡卡不舒服,整個人的脊椎位置都不在該有的位置上。

嚴重駝背

 C  臀部緊

大家以為坐著時,臀部應該是肌肉拉長而不是緊繃,但事實上,多數人的坐姿是延續站姿骨盆後傾的姿勢,臀部繼續緊繃,於是呈現下列的畫面;我看過多數機車騎士也是這樣騎車,這些坐姿都是在骨盆後傾狀態下,直接坐在你的尾椎上,難怪坐愈久,下背愈難受!

臀部緊繃的坐姿

 D  正確站

那正確站姿是什麼樣子呢?身體在自然位置下有稍微骨盆前傾,並且「胸腔肋骨」與「骨盆」剛好形成一個相互對齊的圓柱體,之後這本書會常提到,稱為「胸肋骨盆圓柱體」,請見附圖:

臀部緊繃的坐姿

我們在任何生活型態與任何運動下,如果都能做到「胸肋骨盆圓柱體」對齊,不只是運動傷害大幅降低,對於訓練成效與體態調整,都會大大躍進!

但如果你真的不懂自己現在身體呈現的狀態,不妨做以下「肌肉控制」簡單的小檢測,發現問題癥結點,好讓運動學習的狀況更好。

檢測核心&臀部肌群──單腳抬腿測試
為什麼要做單腳測試?因為走路、跑步、爬樓梯都是單腳,所以單腳平衡很重要。

 1  採站姿,雙手插腰。

 2  輪流將單腳抬起。

 3  留意一下,左腳支撐時比較穩定?還是右腳支撐時?抬腳時,骨盆會不會歪一邊?身體會不會歪向某一邊?能否感覺到臀部也在出力?

 檢測結果 
(a) 很穩定:恭喜你!代表臀部與軀幹穩定,核心與臀部功能不錯。
(b) 東倒西歪:日常生活可能會造成身體左右兩側失衡,所以可能左邊與右邊,兩側的平衡感會不同;臀部與軀幹應該要能保持活動時身體穩定,所以當抬腳時,身體歪向某一側都代表著核心肌群與臀部肌群功能流失,無法幫助身體保持穩定。當感覺不到臀部用力時,代表日常走路可能沒正確用到臀部,因而讓更多壓力累積在膝關節與髖關節,甚至是下背。

檢測腿後、下背及臀部肌群──軀幹前彎測試
每天我們有無數機會做出前彎動作:撿東西、穿鞋穿襪、搬東西、抱起孩子⋯⋯所以,軀幹前彎很重要,現在我們透過一個前彎動作來檢測一下腿後、下背及臀部肌群的控制能力吧!

 檢測結果 
(a) 用脊椎去彎
如果腿後不緊繃且下背壓力大,通常是因為失去「髖部活動度」,身體忘記如何用骨盆做旋轉帶動前彎,反而都用脊椎去彎,所以下背不舒服。

 檢測結果 
(b) 用髖部旋轉
當使用髖部旋轉帶動身體前彎時,腿後應該要感覺很緊繃,且下背沒有壓力。

 檢測結果 
(c) 夾臀前彎
臀部過度緊繃時,也會導致前彎時下背壓力大。不信嗎?試試看夾緊屁股再來做前彎。

功能性是身體必備的,柔軟度不能少,當臀部及核心能力建構後,其他運動就能做得更棒了,蹲得更好,舉得更穩,跑得更舒適,跳得更輕盈,練得更勻稱,當然,你的身材也會更美麗。

如果上面的小測試,結果不如人意,也沒關係,通常都是這樣的。運動均衡不是限制你要做何種類型的訓練,想要身材變好、要減重、要體能極限、要比賽,都是我們的自由,但不能忽略的是身體的功能及健康。

「功能→健康→體適能→表現」這個進程是一個建議的順序,當我們發展到了體適能及表現後,也應該「回頭」去檢視是否失去了一些功能跟健康。左右發展不均、柔軟度降低或身體某部分失去能力,受傷的發生潛在性或復發性就會增加。正是因為這樣,所以才要開始運動人生。就讓我們繼續前往這條恢復嬰兒力的奇幻旅程,恢復身體功能,強化體能。

  筋肉媽媽小提醒!   
目前最受歡迎的健身趨勢是「功能性訓練」,而重新建立身體的功能,讓身體恢復到能夠自如進行日常活動,不論是力量或柔軟度的改善,這就是「功能性訓練」的目的。功能性訓練帶給運動的更多元選擇,也是現在歐美健身體適能產業訓練的趨勢。而重建身體功能,最需要重視的就是:「臀部」及「核心肌群」的功能恢復,及如何訓練動作的強化。

生活型態改變,身體跟著改變
過去大家都會套上捷克醫生 Vladamir Janda 的論點:「骨盆前傾」,臀大肌拉長無力,髖屈肌短縮緊繃,腹部鬆弛無力,下背短縮緊繃來評斷。但根據美國傑出運動科學研究家,脊骨神經醫師 Evan Osar 的研究發現:現代人已經跟過去勞務生活型態不同,會產生的身體問題也跟著改變。現代人鮮少勞務,反而是坐著時間佔多數,所以現代人其實備受「骨盆後傾」困擾,而非以往的骨盆前傾與衍生狀態了。
而根據我的教學經驗,不論是坐式生活或是運動能力強者,臀部過度緊繃,甚至是過度使用臀部的確佔大宗,多數是呈現骨盆後傾狀態。

書籍資訊
◎圖文摘自三采文化出版,筋肉媽媽著作《讓屁股笑起來:身體年齡-12歲、改善腰背膝痛,重塑臀型的精華訓練!》一書。

你認真看過自己的屁股嗎?
是屬於身形瘦,但臀型扁寬,
還是久坐+缺乏運動的鬆、垮、外擴臀呢?

有人說:「我不在乎臀型,為什麼要練臀部?」
但你知道嗎?「臀部」是身體最重要的支點,
一旦無力,不但身材發胖走樣,人還會歪斜鬆垮,腰‧背‧膝痛全上身!

★屁股翹,打開全身健康開關!

鍛鍊臀部可以練到:
※臀大肌:屁股下緣線漂亮(微笑線)
※臀中肌臀小肌:屁股上緣飽滿圓潤

而鍛鍊臀肌會同時訓練:
※核心肌群:改善體態、給身體保護與支撐
※大腿前後側:腿部線條緊實
※背肌:美化體態、減少身體痠痛與不適
※髖關節肌肉:避免身體卡卡、增進活動力
※上下肢:增進協調能力


•書籍資訊 請點此

責任編輯/Oliver Wu

/ 關於筋肉媽媽 /
筋肉媽媽

現任

Fit Strong飛創國際專任證照講師

TPPPC孕產婦訓練/PS型體訓練專家認證

Fit Asia 台灣/中國講師 FEA台灣/中國講師

2016~2018 體育署運動企業認證合作講師

IFBB運動營養專家/康復專家講師

IFBB業馀健體比基尼選手

FB 筋肉媽媽

分享文章

掌握舒展全身筋骨的走路3方法

2017-05-26
書摘健走保健知識庫

錯誤走路姿勢不僅無法強健身體,更會造成疼痛和傷害!日本權威醫學博士長尾和宏在《這樣走,90%疾病能預防:脊骨筋肉全伸展跨步法》提供三個站立訣竅,詳細解說意識丹田、肩胛骨和骨盆的方法;更透過三大要點,傳授「脊骨筋肉全伸展跨步法」的行走秘訣,讓骨幹筋肉在行走時能完全伸展、活化體內循環。

你可依據以下四點,檢視自己的走路姿勢是否正確——
  ‧走路時是否駝背?
  ‧臉是不是向前突出?
  ‧是否用突出腹部的感覺在走路?
  ‧是否有一邊的肩膀比較低?

掌握舒展全身筋骨的走路3方法。

走路手肘向後擺,舒展全身筋骨的訣竅

如果您有以上情形,請試著回想起「站立時意識丹田、肩胛骨和骨盆這三個部分」這個標準。接著看看,手臂有擺動嗎?是否拖著腳步在走路呢?

前面有提過站姿或走路姿勢會顯現出年齡,而走路姿勢裡最可以看出年紀的就是手臂的擺動。高齡者之中有很多人容易變成只拖著雙腳在走路,在告訴高齡者:「一邊擺動手臂一邊走路,是年輕人的走法喔。」之後,很多人都會努力地擺動手臂行走,但幾乎所有人都只是一味地向前擺動而已。

所謂走路的姿勢年齡,其實關鍵在於手臂的擺動,並且是顯現在「手肘向後擺動的幅度」。

若要說起走路的參考範例,首先我會想到更家公爵。一提到更家公爵——交叉雙手,以手心貼手心的狀態伸直雙手到頭頂位置,一邊扭動身體一邊走路,相信很多人都會想到他所推廣的這個獨特走法。順帶一提,這走路法的名稱似乎叫做「軀幹走路法」。對於我來說,正是更家公爵教導了我:「在行走時,將手臂往後擺動是優美的走路方式。」我對更家公爵的走路方式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手臂的擺動方式。實際上,公爵先生在指導「優良的走路方式」時,總是會提醒:「手臂向後擺動。」

重點就在於手肘的位置。在此並非要擺出行進時的手臂擺動方式,而是要注意手肘不會突出到腹部的前面,這才是好的走路方式。因此,與其說「手臂」向後擺動,或許用「手肘」向後擺動來講會更好想像。只要意識到要將手肘往後拉,手肘就會自然地回到前方。

擺動手肘之所以會如此重要,是因為只要向後擺動手肘,肩胛骨就會活動。也就是說,我們想要移動的其實並非手臂,而是肩胛骨。肩胛骨一帶據說是全身上下最多肌肉的部位。我們最好一邊活動著這塊大肌肉一邊走路—最大的重點就在於不只是下半身,也要同時使用上半身,以全身來走路。

慢跑教練金哲彥先生將也使用上半身走路的方式稱為「體幹走路法」,並且積極地推廣著。的確,同時使用上半身、以全身來走路的方法,換句話說就是「使用體幹走路」。

走路時,要將手肘往後擺動

所謂的體幹就是身體的軀幹,也就是頭部、手部和腳步以外的部分,具體地來說就是骨盆、背脊、肋骨、肩胛骨以及包覆這些骨頭的肌肉。將肩膀、胸部、腹部和背後的肌肉稍微使點力,一邊意識著體幹一邊走路,這就是體幹走路法。

意識體幹的方法,舉例來說,就是為了維持拉直上半身而意識到腹肌;為了緩和著地的衝擊而意識到屁股的肌肉;為了活動骨盆讓大腿向前而意識到連結腰部和大腿的腸腰肌等等……諸如此類。

這樣說明或許會讓人感到困難,或者覺得身體會累癱。但其實只用腿部走路,反而會讓負荷集中,使人感覺更加地疲累。然而只要適當使用體幹上的肌肉,即使會因為活動全身而增加運動量,但由於負荷可以分散到各處肌肉,身體應該會感覺較為輕鬆。不過在這時候特別去意識每一部分的肌肉,反而容易使自己行走得不自然,因此只要留意「手肘向後擺動」以及「維持良好姿勢」這兩個重點就可以了——如此一來就能自然地使用全身走路。

「體幹走路法」能用全身走路

前面也提過了,將手肘往後拉、向後擺動是最大的訣竅所在。手肘都沒有往後擺動的人,表示他的肩胛骨應該相當僵硬。
平日就該留意要經常活動肩胛骨,這樣可以幫助舒緩肩胛骨僵硬,讓走路時變得可以自在、舒服地活動它。如果平常想要活動肩胛骨,推薦各位可以嘗試下面介紹的簡單體操。
❶ 兩手分別放上兩邊肩膀,大幅地轉動彎起來的手肘,讓肩膀跟著轉動。
❷ 像縮脖子一樣將兩邊肩膀提起來,接著用併攏肩胛骨的感覺放下肩膀。
❸ 雙手向上伸展,彎曲著向上伸展手臂的手肘,然後慢慢地朝背後放下。
以上不論哪一個步驟,都可以活動並柔軟平常不會留意但應該要活動的肩胛骨,可以在走路、散步前,做為暖身操來進行。

活動肩胛骨的體操

Tips
並非只使用腿部,而要用全身來走路。重點就是讓手肘往後擺動。將手肘往後拉,肩胛骨就可以活動,並且使用到上半身的肌肉。

掌握三要點,脊骨全伸展

前面已經提到過要連帶使用上半身,以全身來走路,除了記得讓手臂向後擺動以外,還有一大要點就是要維持良好姿勢。而想要維持良好姿勢,前面幾節也介紹過其中幾個重點如:「意識丹田」、「靠攏肩胛骨」和「讓骨盆向前傾」。不過另外一個我們經常聽到的:「想像天上有條線拉住自己。」也是幫助維持姿勢的好方法之一。

這個姿勢的重點,就是保持好像頭頂有條線提拉住的感覺,完全地伸直背脊,並且挺起胸膛。挺胸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只要挺胸,就可以好好地使用肺部,這樣一來便能一邊走路一邊深呼吸。在走路時吸取大量氧氣,可以讓人走得更加輕鬆。

此外,我們也經常聽聞「從腳跟著地」這樣的說法。相信大家都曾經聽過:「由腳跟著地,然後像往前踢那般踏出腳尖,是正確的走路方法。」意外地,不論是誰都可以自然走出這個姿勢。但其實這裡的重點,據說是在腳跟著地的瞬間,上半身要筆直地對應在腳部上方。如此一來,從頭到腳就像一條筆直的軸—不只是使用膝蓋或腰部,而是以全身來承受著地時的衝擊,因此使人可以更加有效率地順暢行走。

然後,步伐可以稍微踩大一點。步伐也是透露年齡的一個重點。當年齡越增長,步伐就會越來越小。大家是否會有印象許多爺爺奶奶們,走路時的步伐都非常小呢?比起小步伐,用稍微大一點的步伐走路,更可以舒適地活動到全身。我經常稍微誇張地說,要用「北韓軍人們的走法」。北韓的軍人,每個都挺起胸膛、收下巴,打直背脊並大步大步地走路。當然並不是要大家完全地模仿那種走法,但那意外地是個很好的示範。

脊骨伸展走路法,鬆展全身更健康

若始終無法習慣從腳跟著地,使之與上半身呈一直線,請嘗試留意著這個重點,行走個一百公尺左右看看。為了讓腳部在著地的瞬間能與身體呈現直軸狀態,請反覆嘗試從腳跟先著地,接著再將腳尖像往地面踢出那樣踏下步伐,相信如此一來,就能讓背部打直了。
實際上,若能夠以正確的姿勢走路,那麼也就等於同時是在進行全身伸展。

說到伸展,不曉得各位是否曾經聽過「脊骨伸展走路法」呢?這是兵庫縣健康財團健康指導部所倡導的一種走路方法。主要內容和宗旨是盡可能地減少所需要留意的重點,好輕鬆並徹底地學會正確的站立姿勢和走路方法。
關於脊骨伸展走路法,要留意以下三個重點——
❶ 像身體由下往上被提起一樣,收起小腹。
❷ 像頭頂有一條線往上拉住一樣,完整地伸直背脊,微微挺起胸膛。
❸ 稍微展開膝蓋,提起腳尖,腳跟著地時快速地讓腰部位置落在腳部上方。

據說最重要的是,要以❶→❷→❸的順序來留意這三個重點。

脊椎伸展走路法

或許各位已經察覺到了,其實這個脊骨伸展走路法和前面所提到的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唯一的不同之處,大概只有手肘要向後擺動這一點吧。
我曾經參加過舉辦在流經尼崎市與西宮市之武庫川堤防空地的脊骨伸展走路大會,親身向專家們學習了走路方法。在舉辦於堤防空地的這項市民活動中,我測量了許多市民在使用脊骨伸展走路法步行前後的血壓,結果幾乎所有人在行走後,血壓都降低了大約十~二十。
舒適地伸展背脊走路,可以讓副交感神經活性化,幫助整個人呈現放鬆狀態。適當的運動,也能讓頭部和身體感覺放鬆。

模特兒走路法,優雅又健康

再說一個很不錯的走路方法,試試「模特兒走路法」如何呢?

這裡所指的也就是時裝秀模特兒們在伸展台上走台步用的方法。相信可能很多人會覺得——看起來是很帥氣,但會不會那只是看起來好看而已,對健康並沒有幫助……?其實也並非如此。模特兒走路法的基本,就是打直背脊,並且靠攏肩胛骨,挺起胸膛闊步。再者,那與其說踏出腳步,還比較像是以重心前傾的方式,將上半身往前移動。也就是說,那是確實地使用體幹在走路的。

因此,模特兒走路法並不只是看起來帥氣而已,也是一種很好的走路方法。我向女性患者說明走路方法時,經常會提議:「想像自己是個模特兒,然後走看看。」就算一開始覺得有難度,但在假裝自己是模特兒走個五分鐘之後,走路姿勢也漸漸地越來越有樣子了。請女性想像自己是模特兒,男性想像是個軍人,這樣伸直背脊、挺起胸膛來走路吧。

Tips
正確的走路方法可以幫助伸展,收起下腹,就像有條線從頭頂拉住自己那樣。伸直背脊、挺起胸膛,想像自己是個頂級模特兒吧!

書籍資訊
◎圖文摘自方言文化出版,長尾和宏著作《這樣走,90%疾病能預防:脊骨筋肉全伸展跨步法》一書。醫學博士,現任醫療法人裕和會理事長,長尾診所院長,著有多本話題暢銷書。1984年東京醫科大學畢業後,進入大阪大學第二內科。1995年於兵庫縣尼崎市開業,從事全年無休的門診與365天24小時制的居家醫療。

日本權威醫學博士長尾和宏在書中提供三個站立訣竅,詳細解說意識丹田、肩胛骨和骨盆的方法;更透過三大要點,傳授「脊骨筋肉全伸展跨步法」的行走秘訣,讓骨幹筋肉在行走時能完全伸展、活化體內循環。

書籍資訊 請點此

分享文章
  • 訓練動作
  • 上半身肌群
  • 健身
  • 啞鈴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跑5K
  • 跑步
  • 重量訓練
  • 核心肌群
  • 初階訓練
  • 瑜伽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運動器材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