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今天的你已經跑步幾年了,在這個過程之中,除了身體的自我鍛鍊,你也不斷地研究跑步相關常識,甚至有許多也想開始跑步的朋友會諮詢你一些關於跑步的事項,你將你的經驗分享於他們,並一起相互打氣鼓勵。看著彼此,想起過去,次次穿越終點線之後的自己,每次的感受是什麼,是否曾因為過度練習而迷失了跑步的本質?現在的你是否又更不一樣了呢?
在回答這些之前,我們先回到自己穿上鞋、踏出門的那一刻是因為什麼理由?為了身體健康還是放鬆心情?
當你被要求在工作中考慮職位變更或是添加更多工作量時,你用跑步來消化它運。
當你好累,累到不想下床,就此浪費了一天的時間,唯一會做的一件事情還是跑。
當你高興,情緒激動時,更加分的依然是跑步,在那過程中甚至感覺自己就要飛了起來。
當你收到一封為難的工作信件,或是被賦予了一項困難的任務時,在執行之前,先以跑步來為即將到來的挑戰暖身。
當你將行事曆打開,看著一連串的代辦事項而煩躁不知該從哪裡開始時,先去跑步理清思緒。
當你悲傷的時候,你邊跑邊哭,盡力地讓眼淚與汗水結合,希望能夠從中消失。
此外,在沒有特別事件的日子裡面,你依然每天不停歇地跑步,每天經過3公里之後,身體漸漸暖起來了,這份感覺永遠不嫌膩。當你過度專注的時候,有時思緒甚至能飛到另一個境界,平靜的聽見身邊的每一個耳語、呼吸和腳步聲。
很多人都說瑜珈即是冥想的意思,它會教你靜坐並盤腿坐在一個位置,閉上眼睛思考,並專注於呼吸,這對跑者來說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因為所有跑者在跑步時,都必須專注於呼吸上,吸氣時內心數一,吐氣數二,並配合腳步,這樣可以讓注意力更加集中,也能在跑步完放鬆許多,思緒也會變得更加清晰,所以,許多跑者都會透過呼吸冥想來讓跑步狀態越來越好。
所以當你跑到某個境界的時候,也可以嘗試瑜珈冥想達到身心靈徹底的放鬆。
以上的總結,為何跑步總能影響生活?原因是它的里程延續就像人生一樣,在每天的生活裡都會遇到不同的事物,每天跑在路上,也會遇到不同的障礙物,過程中有時開心、有時不安,有些問題無法馬上獲得解答,卻在沉靜之後,神奇地浮現答案。
事實上,跑步能讓我們看見教訓能是給予我們最大的禮物,就是掌握所有答案的知識,它能夠幫助你突破重圍,找到原本找不到的答案,理不清的思緒,只要願意花時間陪伴他們,不管從何時何地何目標開始,一定能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10 公里跑進 40 分鐘是許多嚴肅跑者的關鍵門檻,跑者間有條不成文的規則:10K 破 40 分鐘意味著你已成為一名優秀的跑者,就像 5K 跑進 20 分鐘一樣。突破了這項門檻,似乎可以在跑步上得到更多的榮譽。10K 破 40 分鐘就是用每公里低於四分速的配速持續跑 10K,如果你也有這個達人級目標,歡迎參考本篇。
開啟這項訓練計畫之前,建議你的能力已可以用 4:00 目標配速持續跑至少 1 公里,最好是 1 英里(1.6 公里)。如果還沒完達到這個速度,請先以 45 分鐘跑 10K 訓練計畫為主,等能夠以這個速度跑 1 公里時,再回到此計畫。
輕鬆跑:配速不快於 4:48。
長跑:緩慢而穩定地跑,時間在 75 分鐘內。
節奏跑:喘但可以持續以此速度跑步,時間總長約 30 分鐘,中間 4.8 km 目標配速 4:17,前後各加 1.6 km 做熱身與緩和。
800m 反覆跑:每 800m 跑 3:12,相當於配速 3:59 ∕ 組間慢跑恢復 90 秒。
1km 間歇:配速 4:00 ∕ 組間慢跑恢復 90 秒。
2km 間歇:配速 4:00 ∕ 組間慢跑恢復 2 分鐘。
5km 配速跑:當作測 5000 比賽盡力跑,嘗試把破 20:00 當目標。
交叉訓練:以上跑步訓練之外,每周必須投入約3-4小時的交叉訓練時間。
雖然此計畫的訓練期為 3 週加 1 週恢復時間,但可以循環使用計畫數週,直到你覺得已經為 10K 挑戰準備好了。在每個週期結束時,你可以根據個人需求重複或調整計畫。
如果嘗試幾個循環後想增加強度,可以漸次增加上一段節奏跑、反覆跑、間歇,與 5km 配速跑等突破性訓練的次數。例如,第一週反覆跑是 3 x 2km,第五週反覆跑改為 4 x 2km,第八週則為 5 x 2km。你只要做到上述就能增加強度,10km 以上的訓練距離對你毫無意義。另一個增加訓練計畫強度的方法是稍微調整速度,讓同一距離跑得更快。
建議在執行計畫 3 個月後,可做 1-2 週減量訓練,讓身體有時間從跑步的影響中恢復。此期間可花較多時間做交叉訓練,並搭配輕鬆跑以保持雙腿的跑感。
資料來源/runningfastr
責任編輯/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