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今天的你已經跑步幾年了,在這個過程之中,除了身體的自我鍛鍊,你也不斷地研究跑步相關常識,甚至有許多也想開始跑步的朋友會諮詢你一些關於跑步的事項,你將你的經驗分享於他們,並一起相互打氣鼓勵。看著彼此,想起過去,次次穿越終點線之後的自己,每次的感受是什麼,是否曾因為過度練習而迷失了跑步的本質?現在的你是否又更不一樣了呢?
在回答這些之前,我們先回到自己穿上鞋、踏出門的那一刻是因為什麼理由?為了身體健康還是放鬆心情?
當你被要求在工作中考慮職位變更或是添加更多工作量時,你用跑步來消化它運。
當你好累,累到不想下床,就此浪費了一天的時間,唯一會做的一件事情還是跑。
當你高興,情緒激動時,更加分的依然是跑步,在那過程中甚至感覺自己就要飛了起來。
當你收到一封為難的工作信件,或是被賦予了一項困難的任務時,在執行之前,先以跑步來為即將到來的挑戰暖身。
當你將行事曆打開,看著一連串的代辦事項而煩躁不知該從哪裡開始時,先去跑步理清思緒。
當你悲傷的時候,你邊跑邊哭,盡力地讓眼淚與汗水結合,希望能夠從中消失。
此外,在沒有特別事件的日子裡面,你依然每天不停歇地跑步,每天經過3公里之後,身體漸漸暖起來了,這份感覺永遠不嫌膩。當你過度專注的時候,有時思緒甚至能飛到另一個境界,平靜的聽見身邊的每一個耳語、呼吸和腳步聲。
很多人都說瑜珈即是冥想的意思,它會教你靜坐並盤腿坐在一個位置,閉上眼睛思考,並專注於呼吸,這對跑者來說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因為所有跑者在跑步時,都必須專注於呼吸上,吸氣時內心數一,吐氣數二,並配合腳步,這樣可以讓注意力更加集中,也能在跑步完放鬆許多,思緒也會變得更加清晰,所以,許多跑者都會透過呼吸冥想來讓跑步狀態越來越好。
所以當你跑到某個境界的時候,也可以嘗試瑜珈冥想達到身心靈徹底的放鬆。
以上的總結,為何跑步總能影響生活?原因是它的里程延續就像人生一樣,在每天的生活裡都會遇到不同的事物,每天跑在路上,也會遇到不同的障礙物,過程中有時開心、有時不安,有些問題無法馬上獲得解答,卻在沉靜之後,神奇地浮現答案。
事實上,跑步能讓我們看見教訓能是給予我們最大的禮物,就是掌握所有答案的知識,它能夠幫助你突破重圍,找到原本找不到的答案,理不清的思緒,只要願意花時間陪伴他們,不管從何時何地何目標開始,一定能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平日有固定運動習慣的人,只要遵循上述均衡飲食的原則,能量絕對充足。但運動量較大的人,飲食和營養補充就和一般人不一樣。
例如,一般慢跑五公里屬於輕度,十公里則是中度,半馬與全馬以上屬於強度,訓練內容和強度不同、能量需求不同,營養的給予自然也不相同。
為什麼呢?因為慢跑是典型的有氧運動,身體因為運動而血液循環旺盛,氧氣被血液帶到全身後,細胞也因此相當活躍。由於體內必須不斷產能以供應運動所需,所以用葡萄糖作為燃料、以加速電子傳遞來產生能量的動作,就要非常順暢。
而在這些過程中,維生素B群(尤其B1、B2和菸鹼酸)和維生素C,扮演著潤滑與催化的重要角色,當訓練強度或運動時間拉得越長,這些營養素的補給量需求就越多。
但在計算營養的給予量之前,我們還是要先了解自己的總熱量需求。
建議每天每公斤體重乘以二十五大卡,但每週有三次(或以下)、運動三十分鐘的五公里固定跑者,會建議每天每公斤體重乘以三十大卡。
熱量需求會以每天每公斤體重乘以五十大卡計算,並多攝取維生素B群和維生素C,建議從全穀雜糧及天然蔬果來補充,若有不足則由營養補充品中取得。
醣類是提供能量的來源,供應量會隨訓練強度的增加而提高(訓練期間要補充中升糖指數或低升糖指數的醣類,才能有效儲存),每日運動或慢跑四十五至六十分鐘的中度訓練,醣類的補充量為每天每公斤體重乘以五至七公克。
以六十公斤的人為例,則需要三百至四百二十公克的醣類(熱量為一千兩百至一千六百八十大卡),占總熱量(三千大卡)的四○%至五六%。
熱量需求會以每天每公斤體重乘以六十五大卡計算,醣類的補充量為每天每公斤體重乘以七至十公克。
熱量需求會以每天每公斤體重乘以八十大卡計算,醣類的補充量為每天每公斤體重乘以十至十三公克。
訓練期間蛋白質需求維持在每天每公斤體重一.二至一.四公克(會建議大豆蛋白質與乳清蛋白質一:一,各占一半)。脂肪則保持在總熱量的二○%至三○%即可(飽和脂肪酸、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之比例為一:一:一)。以下是我個人建議的耐力型運動者菜單:
鮭魚蒸豆腐一份(富含大豆蛋白及單元不飽和脂肪酸)。
牛奶一杯(補充乳清蛋白)。
番茄肉醬義大利麵(肉醬、番茄醬含少許飽和脂肪,葵花油清炒富含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A:跑步後出現頭暈或嘔吐感,有三個可能原因:一是因為肺活量不夠所致;二是跑步姿勢不正確,與平日鍛鍊少密切相關;三是鉀離子補充不足導致。
這並非疾病表現,建議可逐步鍛鍊身體,漸進增加慢跑的距離與速度;另外,平時可增加富含鉀離子食物(如香蕉等)的攝取,此外要注意,飯後兩小時內不要跑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