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這個我來:田壘 X 施顏宗 一脈相承 全面起飛
1
這個我來:田壘 X 施顏宗 一脈相承 全面起飛
2
詹家姐妹奪網球第一金 混雙詹詠然退賽
3
運動媒體新創公司「球學」獲種子輪投資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這個我來:田壘 X 施顏宗 一脈相承 全面起飛

2017-05-25
話題 球類 籃球 故事 名人錄 NIKE

2年前以選秀狀元之姿加入,本賽季即以顯著地成長成為球隊拿下總冠軍的助力,施顏宗熬過菜鳥球季,他知道只有不斷地苦練、進化才能獲得更多上場機會,也才能證明屬於他的「這個我來」時刻就是現在。

因為在場上騰空飛翔的能力而獲得「阿飛」稱號的施顏宗,有著192公分的身高優勢以及極佳爆發力,無論是搶籃板、蓋火鍋、投外線樣樣難不倒他,而他全方位的表現令所有人不約而同地聯想起同樣就讀三民家商的大學長 —田壘。在高二時,施顏宗順理成章地接下田壘的傳奇「7號」球衣, 也接下大家對這位年輕球員的無限期待。

一脈相承 能守能攻的全方位球員 

在高中、大學時也曾被大家暱稱為「小田壘」的施顏宗表示田壘一直是他從小到大的籃球榜樣,傳承7號這個背號也是他籃球生涯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他說 : 「高中時所有隊員都視田壘為偶像,我大學畢業後也加入壘哥曾待過的球隊,穿上同樣的7號球衣對我來說意義非凡,也更督促我每天要求自己不斷進步,希望有一天能夠跟上壘哥的腳步,成為一個更厲害的球員。」

談起這位相差9歲的學弟,田壘肯定施顏宗具備有相當好的心理素質及籃球技巧,他表示 :「比起當年的我,現在的阿飛可能還更有自信心,繼續鍛鍊好紮實的基本動作,接下來就是靠多看、多聽、多學以及累積更多的場上經驗來強化自己的出手機會選擇,也更能充分釋放阿飛最為人熟知的進攻破壞性。」 

踏出舒適圈,放眼更高的籃球目標  

在高中時就因其天賦及全面的技術受到眾人關注,18歲即被徵召進國家隊,之後即成為中華男籃黃金世代的重要成員;大學畢業後年年入選SBL全明星賽、帶領球隊拿過總冠軍、年度最有價值球員、得分王、籃板王、灌籃大賽冠軍、更是SBL史上第一位得分達到4000分的球員。創下許多輝煌的紀錄,2014年,田壘決定離開他待了11個球季的球隊,轉戰更高的籃球殿堂,這樣不斷挑戰的意念也激勵了許多年輕球員,邁開大步朝籃球目標邁進。

回想起自己當初離鄉背井的奮戰經驗,田壘說 : 「當年18歲入選國手,是我第一次離開高雄到台北來參加集訓,現在還能回憶起當時緊張興奮的情緒,也很感謝前輩給予的建議讓我變得更有競爭力。要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到全新的地方並不容易,真心建議像阿飛這樣的年輕球員,能有這樣的鍛鍊機會就一定要好好把握,下定決心朝目標前進! 」

同樣勇敢跳出舒適圈的施顏宗,則是在大學畢業後離開從小到大生長的高雄,來到台北展開他籃球生涯的新篇章,如今縱橫在籃球場上的他,其實也曾有過自我懷疑的時刻,尤其是大學時面臨禁賽風波,也曾讓他質疑是否還能繼續追尋籃球夢想。幸好,這些挫折並沒有影響他熱愛籃球的決心,在眾人的關注下,施顏宗加入SBL球隊、成功參與球隊重返榮耀的一個賽季、更入選成為中華隊的一員,施顏宗相信「這個我來」的時刻將在這個夏天來到。

施顏宗說 : 「能夠受到教練團肯定入選國家隊大名單,心情既是緊張也是期待,但這也將成為我持續鍛鍊的動力。雖然在球隊或是國家隊中都算是年輕的『後輩』,除了希望在場上和前輩討教各種籃球技巧外,更希望能累積場上經驗強化自己臨場的判斷力。」

有強大企圖心的他除了持續加強自己的進攻準確度,以爭取更多在場上發揮機會,他也設下加強防守能力的目標,期待自己未來蛻變成為一個攻守更全能的球員,足以在任何重要比賽關鍵挺身而出,幫助球隊獲得勝利,以「這個我來」的奮戰態度全面起飛。

Nike 透過「這個我來」系列故事,分享臺灣籃壇黃金世代的經驗傳承以及新生代球員勇於挑戰的無懼精神,激勵更多熱愛籃球的年輕人走出舒適圈,以「這個我來」的態度面對生活以及球場上的所有挑戰。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詹家姐妹奪網球第一金 混雙詹詠然退賽

2017-08-29
台北世大運話題綜合球類網球新聞

臺北世大運網球女雙金牌戰,上演前二種子廝殺。地主姐妹花詹詠然/詹皓晴以6-1、7-5擊敗同是姐妹的泰國隊Varunya Wongteanchai/Varatchaya Wongteanchai,幫地主隊贏得本屆網球賽場上第一面金牌。

首盤詹皓晴在第4局的截擊得分,幫中華隊率先破發,第6局,中華隊乘勝追擊,詹皓晴網前扣殺,再度破了泰國隊的發球局,局數拉開到5-1領先,隨後也趁勢拿下第一盤。

次盤雙方一路鏖戰到5-5平手,第11局,詹詠然在後場拼命救球,並打出一記漂亮的反拍得分,幫中華隊破發成功,離金牌只剩一局之隔,下一局詹皓晴的發球局雖面臨破發點,但最後仍靠詹詠然在網前的再見截擊,收下金牌。詹皓晴賽後表示,感受到觀眾吶喊,「真的有回家比賽的感覺!」

Wongteanchai姐妹雖然落敗,但仍為泰國進帳銀牌,妹妹Varunya認為這是很好的經驗,「很開心第一次打進世大運女雙金牌戰,能和詹家姐妹交手。」

中華隊詹詠然(左)、詹皓晴擊敗同樣是姐妹檔的泰國隊Varunya_Wongteanchai、Varatchaya_Wongteanchai,幫中華隊在網球項目贏得第一面金牌。

男雙金牌戰則由俄羅斯Richard Muzaev/Aslan Karatsev以6-1、3-6、10-7 擊敗英國Jack Findel-Hawkins/Luke Christopher Johnson,贏得金牌。Karatsev覺得幫助俄羅斯贏得金牌意義非凡,「大多數網球賽都以個人名義參賽,但世大運是代表國家。」Muzaev也認同隊友,說明世大運是他最喜歡的網球比賽之一。

英國男雙雖未延續驚奇之旅,但Johnson說他們已全力以赴,不留遺憾,「接下來我會休息幾天,然後為職業賽努力」而Findel-Hawkins則重返校園,完成剩餘學業。

男雙金牌戰由俄羅斯組合擊敗英國贏得金牌;銅牌則是日本、中國香港隊。

詹詠然原預計女雙金牌戰後,要與謝政鵬(Hsieh Cheng-Peng)出戰混雙四強賽,但詹詠然在女雙金牌戰耗費不少體能,導致暈眩症發作,最後決定混雙棄賽,謝政鵬特地到球場跟現場球迷道歉,「希望大家接下來繼續支持中華隊,幫莊吉生、李亞軒加油。」

網球女雙金牌戰,詹詠然(坐)數度身體不適,醫護人員上前詢問。
詹詠然原預計女雙金牌戰後,要與謝政鵬出戰混雙四強賽事,但因她暈眩症發作只好棄賽,謝政鵬也特地來到球場跟球迷道歉致意。

資料、圖片提供/臺北世大運組委會
責任編輯/Oliver Wu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運動媒體新創公司「球學」獲種子輪投資

2016-09-12
新聞趨勢球類話題

﹝9 月 12 日台北訊﹞球學(CX),一間立足台灣台北的運動媒體新創公司,在今天宣布獲得種子輪投資的好消息,而該筆資金將用來推動「讓運動成為教育的一環」的公司使命。

球學創辦人兼執行長、前哈佛大學傑出美式足球員何凱成表示:「我們深信,運動是幫助年輕世代形塑個人品格、價值觀與領袖特質的催化劑,而也正是我們想讓運動成為教育一環的原因。」 他也提到:「球學將提供不同的解決方案,來改變亞洲文化認為運動與教育需要分開的傳統思維, 讓運動更容易與教育體系相結合。」

在亞洲地區,有越來越多人將運動視為整體經濟發展的動能。舉例來說,目前運動產業是中國最 有活力的產業之一。根據中國的國家體育總局統計,二零一五年時,運動產業與其附加產值粗估達到四千億人民幣 (約六百億美金),即便近年來中國的運動產業經歷兩位數字的大幅成長,但其對 GDP 的貢獻仍未達百分之一,和美國占 GDP 近百分之三相比,從數據顯示,中國的運動產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球學的商業計畫目前專注於運動賽事內容開發與數據分析,將獨家的運動內容發送至不同地區轉播,何凱成說:「為了讓學生運動員、教練與教育工作者更容易把運動融入教育體系,我們正在開發球員數據與分析工具,也希望透過互聯網帶給社會大眾令人興奮的賽事內容。」而這些核心元素都將在接下來由球學主辦的「2016 球學邀請賽 CX Invitational」中呈現,活動將邀請來自各城市的頂尖球隊,同時,球學也將全程轉播,讓全世界的觀眾都能看見這群頂尖運動員的精采表現。

何凱成的個人故事是球學使命的靈感來源,十三歲父親過世之後,何凱成在幾乎不會說英文的情況下,從台灣被姑姑與姑丈收養到美國同住,在喬治亞州美式足球是非常神聖不可侵犯的,他透過高中時期優異的運動表現,爭取到哈佛大學打美式足球的機會。在哈佛,何凱成是一個生涯跑陣碼數達到 1731 碼,並累積十二次達陣得分的明星跑鋒。關於何凱成的個人故事,可以參考 《商業內幕》文章:「前哈佛美式足球員想在中國將高中運動發揚光大」 或《蘋果日報》文章:「一位哈佛高材生教你勇氣的力量」。

球學的種子輪資金來自支持其使命的個人與機構,現階段的投資人包括阿里巴巴執行副主席蔡崇信、台灣籃球名人陳建州、好事多亞洲區副總裁張嗣漢、富邦育樂股份有限公司蔡承儒、威盛電 子股份有限公司陳主望、展逸國際行銷有限公司張憲銘、慧康生活科技鄧居義與比特記號的尚恩 (Sean Moss-Pultz)。

一九八零年代曾在耶魯大學打袋棍球的蔡崇信表示:「能有機會成為這個使命的一部份並支持何凱成是一種恩典,因為從生活的各個面向,我們都在尋找能挺身而出並接下責任的領導者,我也曾見證過年輕人如何透過運動,學習到團隊合作、謙卑、誠實與堅持的價值觀,進而建立個人的品格。」

球學的概念是由台灣台北 Big Family 家教會的五位成員所共同推動,執行長何凱成與一群有相同 理念的成員,秉持著「品格是透過運動建立,而運動是每一位年輕人教育的一環」的信念,在何凱成自己的公寓成立了公司。

公司命名「球學」字面上是「球」與「學」,象徵體育與教育的結合,它是「求學」的同音異義 詞,「追求學問」。創始團隊相信這是最適合公司的名字,因為其使命是「讓運動成為教育的一 環」,「球學」是由台灣台北 Big Family 家教會的陳信生牧師所命名。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