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決戰台北」全馬訓練營 挑戰自己 一起變強!
1
「決戰台北」全馬訓練營 挑戰自己 一起變強!
2
居家腿部肌力訓練
居家腿部肌力訓練大集合:15招動作3組訓練計劃
3
美38歲超級媽媽推3小孩跑馬破金氏紀錄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決戰台北」全馬訓練營 挑戰自己 一起變強!

2017-07-09
話題 跑步 馬拉松 訓練營 課程 跑步訓練

變強是有方法的

大部分跑者專注於跑步課表訓練,希望藉由更長的距離或更快更多的間歇訓練來提升成績。因而常常忽略「技術」與「肌力」對於長跑訓練的重要性,當然更不易討論到「恢復」是進步不可缺少的環節。

本訓練營透過長時間的經驗累積與團隊進修討論,完美整合「技術」、「肌力」、「恢復」三大架構;再搭配Under Armour專業跑步裝備、RunningQuotient科學化跑步數據分析平台、與Garmin Sports訓練課表系統,協助一群有著同樣目標想「變強」的跑者,一起完成每次課表、一起Run With Fight突破自我,更有效率創造最佳成績!

決戰台北全馬訓練營 等你來挑戰自己

教練團隊

余文彥教練
⦿ Under Armour簽約教練
⦿ RunningQuotient研發教練團成員
⦿ PoseMethod姿勢跑法官方北區負責教練
⦿ 跑者肌力與週期化訓練一對一私人教練
⦿ Under Armour鬥陣跑團-鬥士挑戰營主教練(2017)
⦿ 奧林匹克路跑賽官方全方位訓練班教練(2017)
⦿ Garmin全馬PB班教練團成員(2016)

陳政翰教練
⦿ Under Armour簽約教練
⦿ RunningQuotient研發教練團成員
⦿ Leader科學化技術跑團 - 教案設計主教練
⦿ 跑步技術與週期化訓練一對一私人教練
⦿ Under Armour鬥陣跑團-鬥士挑戰營教練(2017)
⦿ 奧林匹克路跑賽官方全方位訓練班教練(2017)
⦿ Garmin全馬PB班教練團成員(2016)

傅宥霖治療師
⦿ 尼西健康小學堂 - 講師/動作檢測員
⦿ 國際課程即席翻譯: Evan Osar 、 3D map (2017)
⦿ 中華民國雪橇協會 隨隊物理治療 (2016)
⦿ 台北市大同高中體操隊 隨隊物理治療師 (2015)
⦿ 台灣大學田徑校隊隨隊物理治療師 (2014-2015)

訓練營特色

【技術 Technique】提升效率強化表現
任何運動項目都必需以良好的技術為基礎來進行訓練並提升,而對於跑步來說,好的技術不只可以跑得「更好、更快、更省力」,更可以有效避免運動傷害。因此本訓練營以姿勢跑法為基礎,在16週課表中融入相輔相成的技術訓練,且教練團會在每次團練課程中協助觀察並調整,專注於提升你的跑步實力。

【肌力 Strength】奠定跑者身體素質
跑者需要具備「長時間穩定支撐身體」與「承受落地衝擊」的能力,因此需要肌力訓練。許多跑者已經知道核心穩定與肌力的重要性,但容易忽略掉跑步專項肌力訓練的目標不在於提升力量,而是「建構更強韌、富有彈性的雙腿」,讓每一步更有效率。本訓練營肌力訓練幫助你構築更適合跑步的身體,讓學習跑步技術更有效率,完美整合肌力訓練與技術訓練。

【恢復 Recovery】變強的最後一哩路
「變強總是發生在訓練恢復之後」這是跑者都應該了解的道理。想要盡情揮灑,你需要一個完整的團隊提供身體的評估和恢復。本次訓練營與「尼西健康小學堂」共同合作,針對訓練營規劃專屬的恢復課表,並透過動作分析、找出身體當中的弱連結,讓你在執行訓練課表過程中,不只有效恢復,更能維持最佳狀態,並優化身體和動作,使訓練更加完善和效率。

訓練營資訊

【訓練週期】
2017.08.21~2017.08.27,先修預習週。
2017.08.28~2017.12.17,正式訓練週期,共16週。

【先修課程】
體能訓練課程:
2017.08.19(六) 15:00~19:00
技術與肌力訓練課程:
2017.08.20(日) 08:00~17:00
恢復訓練課程:
2017.08.26(六) 18:00~21:00

【團練安排】
技術體能團練:
訓練營期間每週日早上7:00-9:30
肌力技術訓練:
9/8(五)、9/29(五)、10/27(五)、11/24(五),晚上7:30-10:00

【報名限制】
男生全馬成績4:00以內。
女生全馬成績4:30以內。

【報名日期與人數】
2017.07.12~2017.08.16。限額30人。

【課程福利】
Under Armour跑步背心。
RunningQuotient白金會員四個月。
競技型鋼索跳繩一組。
ClubFit按摩球一顆。

【訓練營要求】
為求訓練營期間正確取得體能與技術相關數據,需自備Garmin限定錶款並搭配心跳帶,型號如下:FR620、FR920、FR735、FR935、Finex 3系列、Finex 5系列。
先修課程請勿請假,且同時期不得參與其他訓練營課程,以免影響訓練效果。
訓練營期間不得參與其他賽事,教練指定之訓練賽事除外。
需認真執行教練安排之課表,並出席每周日之技術體能團練及四堂肌力技術訓練。
需自行報名參加目標賽事並負擔相關費用。

【訓練營網站】http://compete.tw/taipei/
【訓練營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CompeteTaipei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居家腿部肌力訓練大集合:15招動作3組訓練計劃

2020-09-07
訓練動作槓鈴啞鈴徒手訓練腿部肌群跑步健身動學堂

練腿能促進肌肉生長,而腿部肌群比身體其他部位的肌肉量高,所以想增肌就不能忽略腿部訓練。對於常常使用臀腿力量的跑者,練腿更是增加表現、降低傷害的必要訓練。那麼,如果你沒上健身房待在家,還能克服萬難練腿嗎?答案是肯定的。

以下腿部訓練是紐約市健身專家與 Forzag Fitness 創辦者 Mathew Forzaglia 所制定,分為 3 種腿部訓練計畫,共 15 個動作。只要一個瑜伽墊空間、一些負重小工具,你就能在家完成練腿日!

居家腿部肌力訓練
居家腿部肌力訓練大集合:15招動作3組訓練計劃

訓練計劃背後的原理

以下常規訓練主要由深蹲、硬舉、弓箭步等動作以及其變化式組合而成。主要訓練的目標肌群包括臀部、大腿後側膕旁肌、股四頭肌等,全面鍛鍊腿部。

由於我們的運動方向並非單一,多方向訓練肌肉是很重要的,複合式訓練可同時鍛鍊多部位肌肉,從而節省時間並燃燒更多熱量。透過負重、阻力帶、自體重量,可以增加力量和活動度,以支持你的運動和日常活動。

制定者 Forzaglia 建議腿部肌力訓練每週做 2-3 次,強化肌力同時也應空出時間讓肌肉恢復,一般來說,一套腿部常規訓練約 4-6 週可獲得最大效益。你可以視情況調整次數和重量,以繼續增強肌肉。

負重腿部訓練

以下動作所需負重的工具,可為啞鈴、壺鈴、槓鈴,或任何有重量的物體如水壺、瓶裝洗衣精、拖把等。

1.酒杯蹲︰3組,每組12次

目標肌群︰股四頭肌、臀肌。 
步驟︰將重物放在胸前,雙腳站立在臀部寬度之外,臀部如坐椅子般一樣向後下方蹲。全程保持挺胸,注意力放在臀部與膝蓋之間,擠壓臀部同時將重量推向腳後跟。接著回到站姿。

2. 擺腿弓箭步︰3組,每組單腿各10次

目標肌群︰臀肌、大腿後側膕旁肌、小腿(同時加入平衡和穩定核心)
步驟︰將重物放在胸前,弓箭步右腳向前,重量放在右腳跟,左腳保持穩定,雙腳膝蓋盡量呈 90 度彎曲。推後腳跟站起身,立刻右腳向後做反向弓箭步。前後各一為 1 次,做 1 次後再換另一側腿。

3.羅馬尼亞硬舉︰3組,每組12次

目標肌群︰大腿後側膕旁肌、臀肌、核心和上背部
步驟︰雙腳站在臀部下方,雙手握住槓鈴或拖把等長棍物自然下垂。接著稍微彎曲膝蓋,臀部向後推直到大腿後側感覺緊繃為止,使身體平行地面,槓鈴沿著腿部向下放但不落地,同時保持核心穩定、脊椎中立,收肩胛。臀部夾緊往前推,並恢復站立。

4. 負重登階︰單腿3組,每組10次

目標肌群︰臀肌與大腿後側膕旁肌(小腿、核心和下背部肌肉也同時參與訓練)
步驟︰找一個可以踩的凳子、盒子或台階,其需要有一定高度。將重物放在胸前,抬起右腳放在台階上,保持挺胸、右小腿垂直將右腳跟推向地面,接著另一隻腳也踩上台階呈站姿。雙腳分別返回到起始位置。

5. 負重橋式︰3組,每組12次

目標肌群︰臀肌、大腿後側膕旁肌、髖內收肌、核心及腹斜肌
步驟︰仰臥,腳底平放地面,膝蓋彎曲至可用手指尖觸摸到腳後跟。將啞鈴、壺鈴或其他重物放在臀部前方。保持核心穩定,臀部緊縮,推腳後跟並抬起臀部,直到肩膀、臀部和膝蓋呈一直線為止。接著慢慢降低臀部回到地面。

自重腿部訓練

用自己的身體重量,就能鍛鍊肌力、肌耐力並增肌,同時對增加穩定性和活動度非常有幫助。

1. 深蹲跳︰3組,每組10次

目標肌群︰股四頭肌、大腿後側膕旁肌、核心及下背部
步驟︰雙腳站立比臀部稍寬,臀部向後下方如坐椅子一樣。全程保持挺胸,注意力放在臀部與膝蓋之間。用腳跟向下推的力量站立或是跳起(跳起能增加強度並燃燒較多熱量),回到蹲姿並接續下一次。

2. 橋式︰3組,每組12次

目標肌群︰臀肌、大腿後側膕旁肌、髖內收肌、核心及腹斜肌
步驟︰仰臥,腳底平放地面,膝蓋彎曲至可用手指尖觸摸到腳後跟。保持核心穩定,臀部緊縮,推腳後跟並抬起臀部,直到肩膀、臀部和膝蓋呈一直線為止。接著慢慢降低臀部回到地面。

3. 反向弓箭步或跳躍弓箭步︰3組,每組單腿各10次

目標肌群︰股四頭肌、臀肌、大腿後側膕旁肌、小腿、核心及髖關節穩定肌群
步驟︰始於站姿,左腳後退呈弓箭步,右足平坦貼地,右小腿垂直地面,雙腳膝蓋盡量呈90度彎曲。全程保持挺胸。推左腳跟向前跨,立刻換右腳重複。

如果做跳躍弓箭步,請從雙腳呈90度時迅速向上彈跳,在空中切換雙腳並控制著地。跳躍弓箭步可增加心血管和穩定性方面的強度。

4. 單腳硬舉︰3組,每組單腿各10次

目標肌群︰股四頭肌、臀肌、大腿後側膕旁肌、小腿、核心及髖關節穩定肌群
步驟︰始於左腳單腳站在地面。左膝稍微彎曲,右腳向後推,雙手臂向前延伸,專注於將臀部和肩膀保持在一直線上。彎曲後腳踝,並將腳跟壓向身後的牆壁。臀部夾緊,驅動右腿返回到單腳站立的初始位置。

5. 登階︰單腿3組,每組10次

目標肌群︰臀肌、大腿後側膕旁肌、小腿及核心
步驟︰找一個可以踩的凳子、盒子或台階,其需要有一定高度。抬起右腳放在台階上,保持挺胸、右小腿垂直將右腳跟推向地面,接著另一隻腳也踩上台階呈站姿。雙腳分別返回到起始位置。 如果找不到墊高可踩的物體,可改為始於跪姿,將右腳向前踩之後站起身,再回到跪姿。
(示意請見上文「負重登階」影片)

阻力帶腿部訓練

阻力帶對於肌力訓練的新手,或是傷後恢復的人特別有用。請根據你的力量和能力來挑選適合自己阻力的阻力帶。

1. 阻力帶跨步︰3組,每組10次

目標肌群︰臀肌、髖屈肌、小腿、大腿後側膕旁肌及股四頭肌
步驟︰將阻力帶放在膝蓋下方,臀部向後下蹲,全程保持挺胸。雙腳在臀部外,右腳先向外側踏出然後踏回,接著換左腳重複。
提醒︰如果是阻力較低的阻力帶可置於腳踝處;阻力較高的則應置於腳踝上方,因為將阻力帶至於腳踝周圍可能增加膝蓋的負擔和受傷風險。

2. 阻力帶深蹲︰3組,每組12次

目標肌群︰臀肌、髖外展肌群和股四頭肌
步驟︰將阻力帶放在膝蓋上方。雙腳站立在臀部寬度之外,臀部向後下方如坐椅子一樣,全程保持挺胸,注意力放在臀部與膝蓋之間。擠壓臀部,同時將重量推向腳後跟,接著回到站姿。

3. 阻力帶單腳羅馬尼亞硬舉︰單腿3組,每組15次

目標肌群︰臀肌、大腿後側膕旁肌、髖部與核心
步驟︰始於左腳單腳站在地面,雙手抓住阻力帶一端,另一端放在左腳的腳掌下方。左膝稍微彎曲,右腳向後推,專注於臀部、肩膀與腳後跟呈一直線。接著臀部夾緊,驅動右腿返回到單腳站立的初始位置。

4. 阻力帶橋式︰3組,每組15次

目標肌群︰臀肌、大腿後側膕旁肌、髖內收肌、核心及腹斜肌
步驟︰仰臥,腳底平放地面,膝蓋彎曲,將阻力帶放在膝蓋上方。保持核心穩定,臀部緊縮,推腳後跟並抬起臀部,直到肩膀、臀部和膝蓋呈一直線為止。在臀部推到頂時,雙腳膝蓋同時往外側延展再收回原位,接著慢慢降低臀部回到地面。

5. 觸地開合跳︰3組,每組12次(兩邊交替)

目標肌群︰核心、臀肌和小腿
步驟︰始於站姿,將阻力帶放在膝蓋以下。雙腳跳起並向外展開至於臀部外側,順勢臀部後推屈膝蹲下,用左手觸摸地板。雙腳跳回站姿,並重複該動作,輪流用左、右手觸摸地板。

資料來源/GREATIST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美38歲超級媽媽推3小孩跑馬破金氏紀錄

2017-08-01
賽事新聞馬拉松跑步話題

來自美國蒙大拿州有8個孩子的38歲超級媽媽Theresa Marie Pitts在7月份的米蘇拉馬拉松上,帶著3個年幼的孩子以及推著150磅的嬰兒車,以4:25:37完賽。不僅與接近過去的世界記錄不相上下,更創造了金氏世界紀錄。

美國38歲超人媽媽推3小孩跑馬拉松破金氏世界紀錄 ©listelist.com/Theresa Marie Pitts

其實,這已經不是Pitts的第一個金氏世界紀錄。今年六月份,她一樣推著嬰兒車載著三個孩子,在蒙大拿州的海倫娜所舉行的總督盃半程馬拉松賽中以2:01:11成績打破了三輪嬰兒車的半馬紀錄。
 
在這之前,從未有人嘗試過這項挑戰。而金氏世界紀錄組織建立在4:30:00的基準之上,為了達到這個目標,Pitts將自己的跑步配速維持在4:20到4:30之間,而這樣舒服的速度,也把她2歲的Anders、4歲的Evan和5個月大的Avi哄得昏昏欲睡,看起來很舒服呢!
 
Pitts說:「為了持續下去,我知道我必須保持非常穩定的步伐」不過仍然在途中,因為孩子的狀況而停下來兩次。在6英里處的時候,調皮的Anders試圖想要從推車上下車,於是Pitts只好停下將他扣回座位,緊接著到了8英里的時候,她的小女兒Avi,因為想要媽咪的擁抱而發出可愛的尖叫聲,所以Pitts只好選擇再度停下來安慰Avi。

過程中,Theresa Marie Pitts因著孩子的狀況被迫停下來兩次 ©listelist.com/Theresa Marie Pitts

然而,以上都還不是Pitts遇到的最大困難,途中最困難的點是在20英里時,可能因為天氣等因素,Pitts突然因中暑而感到全身不適。她說:「但我不能停下來,必須更努力地往前推。」就在此時, 她注意到了了另一位跑者,似乎也想嘗試打破4個半小時的紀錄而努力奔跑著。
 
於是,Pitts便開始鼓勵這位跑者說:「我們一起跑吧!」也在此時,當她鼓勵這位跑者後,頓時再度感覺到自己的精神充滿活力,她開始專注讓她的一隻腳放在另一隻腳前的跑著,直到轉過最後一個角落看到終點線與世界紀錄成績的那一刻,她驚喜不已。她表示這樣的興奮、喜悅與不敢相信的情緒夾雜是在當下很難形容的。

過終點線的那一刻,Theresa Marie Pitts幾乎不敢相信 ©listelist.com/Theresa Marie Pitts

與孩子一起跑向旅遊,讓生活更有意義

Pitts說:「我出發時只是想著以最好的態度,盡自己最大的力量玩得開心就好,隨著中途發生的許多情景,反而讓很多事情變得很好,也讓我對結果感到驚訝。」
 
雖然有著這樣的好成績,但實際上Pitt的跑齡僅有4年。2013年時,因為一些因素使得她得到了嚴重的憂鬱症,進而影響到生理狀態。為了讓自己能夠快速回到生活的正軌上,她為自己設定參加一場鐵人三項以及一場斯巴達比賽,雖然過程相當艱難,但她卻被這些需要努力的過程深深吸引,也因此到現在,她甚至能夠帶著孩子一同參加比賽。
 
Pitt接受訪問時說道:因為他們是大家庭,孩子的年紀從17歲到5個月不等,所以家務事也相當對繁忙。但是她知道孩子們喜歡與她一起跑步,她也不想因為跑步離開他們,所以,自去年起,Evan和Anders就開始陪著Pitts一起跑步。去年冬天,AVI出生後,Pitts便正式將嬰兒車升級為三輪嬰兒車。Pitts也認為,比起坐在家裡看Youtube,他認為一起出去旅遊要來的更有有意義。

用感覺訓練,將自己推向更遠

去年春天,當她決定參加馬拉松式的挑戰賽時,有一天她的大兒子和她說:「媽媽,我想和你一起跑步。」因此Pitts萌生了這個想法,並實現了它。於是她從去年3月開始,遵循著跑步訓練課程,開始為26.2英里鍛鍊。
 
Pitts說:「我喜歡用感覺訓練勝過於嚴格的訓練計劃,如果我想把自己推得更快更遠,我就會這樣做。」如果Pitts的孩子需要休息一天,那麼她會依家庭的需求為優先,停止訓練。
 
她的馬拉松準備工作除了自我訓練以外,還訓練她的小孩睡晚一點,希望在比賽的途中,他們能夠一直安穩的睡著,直到她衝過終點線後,剛好起床,一起慶祝勝利。

©Runners World/Theresa Marie Pitts

未來,Pitts會持續與孩子們一起跑下去,她表示,以後若孩子大了,則可以在旁邊跑邊騎自行車。目前,她又報名了9月份的半程馬拉松,其目標設定為:打破兩小時大關。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ListeList、Daily inter lake
責任編輯/瀅瀅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