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三步驟養成易瘦體質
1
三步驟養成易瘦體質
2
2個成人1個胖! 台灣肥胖盛行率不斷攀高
3
菲律賓體重破百胖妹一年不吃白飯後脫胎換骨

三步驟養成易瘦體質

2017-07-18
知識庫 飲食 瘦身

易瘦體質是指基礎代謝率高、熱量消耗快、腸胃道蠕動速度快、食物消化分解後熱量利用多的不易發胖、較耗能的體質。那麼,如何才能養成這種人人稱羨的易瘦體質呢?

三步養成易瘦體質

怎樣才算易瘦體質?

判斷一個人是否肥胖,甚至是否需要進一步做肥胖治療的重要依據就是腰圍及BMI值。腰圍可以反應腹部脂肪囤積的程度,是腹部肥胖與否、內臟脂肪多寡的判斷標準。腹部脂肪的囤積與一系列身體代謝異常的疾病有關,也是診斷代謝異常症候群的標準之一,脂肪越多就越可能罹患代謝症候群。

統計上,腰圍也與內臟脂肪有關,粗廣的腰圍表示脂肪多囤積在腹部,腰圍越大,內臟脂肪越多,國際糖尿病聯盟認為男性腰圍不應該超過九十四公分、女性腰圍不應該超過八十公分,一旦超過這個標準,即會顯著增加罹患糖尿病的危險。

至於透過身高及體重換算得到的BMI值則是判斷體重是否超重的依據。不同的人按照自己身體的BMI值而有不同的總熱量需求(其中包含基礎代謝所需的熱量)。不過為了健康著想,世界衛生組織主張BMI超過二十五的人應該注意,積極減重!

所以,判斷易瘦體質要看腰圍及BMI,世界衛生組織建議BMI(身體質量指數)來衡量肥胖程度,其計算是以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分)的平方,所得到的數值大於24就表示太重;另外,男性腰圍若大於九十公分、女性若大於八十公分也都表示體重過重。

易瘦體質養成第一步:飲食均衡

許多人減重的第一步是「節食」,以為少吃或不吃就能瘦,事實上在節食前期,肝醣就會開始分解,可能導致身體脫水,進而造成體重減輕的假象,事實上只要多喝兩口水,體重便又回來了。節食中期,肌肉分解,減掉了能使脂肪燃燒的肌肉、水分、內臟組織等,反而造成基礎代謝率下降。節食後期,脂肪分解、體重下降緩慢,這時,減重者以為脂肪已經順利減除而開始進食,卻反而造成脂肪堆積,如果飲食均衡並固定從事有氧快走及腹部運動,就不用擔心會再復胖;尤其有的人只吃單一種食物來減重,導致身體熱量不足、水分和肌肉減少、新陳代謝能力退化、基礎代謝率下降,之後若恢復正常飲食,脂肪堆積的速度反而更快。

食物是減重的大敵,吃太多,熱量、營養過剩,多餘的熱量會轉成脂肪,而多到代謝不掉的營養則累積成為內臟脂肪。身體能量若要正常代謝,醣類、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水分等營養素缺一不可,少了任何一種,都會對身體機能造成影響,導致代謝能力變差,不均衡的飲食對養成易瘦體質有害無益。

所謂「均衡的飲食」也就是均衡地攝取各類食物,並讓吃下的任何食物都能被完整地消化、吸收、作用,幫助身體發揮最大的效益,維持新陳代謝的穩定,以及有效排除多餘的脂肪。

均衡飲食能促進人體內瘦體素分泌和提高其敏感度,有效控制食慾、調節熱量、抑制脂肪合成。所以說,均衡飲食是養成易瘦體質的第一步。

均衡飲食小技巧
● 均衡攝取六大類(蛋白質、脂肪、醣類、維生素、礦物質、水)食物。
● 不偏食。
● 不暴飲暴食。
● 食物種類常更換,增加食物的多樣化。
● 多吃當季本地的新鮮食材。
● 一日攝取最多三調羹的油脂。
● 盡量減少使用動物油脂。
● 餐餐多吃有機蔬菜。

易瘦體質養成第二步:擇優吃澱粉

澱粉類的食物很好吃,但熱量也往往很驚人,尤其是精緻澱粉類的食物,如白米飯、饅頭、吐司等,多吃可能造成肥胖而不容易變瘦。
但屬於醣類的澱粉同時也是身體熱量的主要來源及脂肪燃燒的必要成分。澱粉攝取量不足,身體熱量不夠,脂肪燃燒不完全,連帶影響人體的基礎代謝率,導致血糖降低,妨礙體內能量正常轉化,使得人體產生的能量不足,而開始消耗脂肪,肌肉因為被用來製造血糖而減少,加重代謝功能的退化,更難養成易瘦體質。

因此,要養成易瘦體質的第二步就是拒絕精緻澱粉,多吃優質澱粉,如飽含抗性澱粉的根莖類食物,如山藥、地瓜等,以及飽含維生素、膳食纖維的全穀類,如糙米等,能量充足了,基礎代謝率增強,易瘦體質也就不遠了。

易瘦體質養成第三步:有氧運動及喝足水

易瘦體質的形成,代謝是重點,而從事有氧運動、喝足夠的水都有助於增強代謝能力。脂肪分解需要氧氣,呼吸快一點但不會喘不過氣的有氧運動〔心跳必須達到(二二○減年齡)乘以○‧六五或○‧七次〕,在進行的當下、結束後的一段時間都可以燃燒體內脂肪,也可以增加好膽固醇,還會因為增加肌肉組織的量,而提升基礎代謝的比率。

最簡單的有氧運動是快走,只要快走四十分鐘就可以消耗四百至五百卡路里,以我自己為例,每天都會快走。

人體內的養分運送、廢物代謝也都需要水,水也是脂肪燃燒不可或缺的要素,而且喝水可以抑制食慾、讓身體產生飽足感。此外目前已經有相關的研究,顯示若水分攝取不足,會讓脂肪堆積得更多,反之水分攝取量增加,便有助於減少脂肪堆積,這是因為體內水分不足的時候,腎臟就無法發揮功能,肝臟就要負擔腎臟的工作,這會造成肝功能減損,能代謝的脂肪越來越少。因此,喝足夠的水可以幫忙減肥,對人體代謝有莫大的幫助。根據我的經驗,一日飲水量若能控制在兩千至三千毫升之間是最理想不過,足可供應身體一天裡的腸胃或是腎臟代謝所需。

想要養成易瘦體質,就要隨時注意自己的腰圍與BMI值,並透過適當攝取均衡飲食、優質澱粉,及保持良好的有氧運動習慣來維持或提升自己的基礎代謝率,此外還要適量地喝水讓肝臟維持良好的代謝功能,以幫助身體有效地代謝脂肪。

書籍資訊
◎圖文摘自原水文化出版,洪泰雄著作《代謝平衡,健康瘦身》一書。現任國立臺灣大學簡任祕書兼教務處註冊組主任、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祕書和教育部公務人員協會理事長等多項職務,也常發表論文及研究報告。由於熱愛教學,公務之餘在大學教授教育及營養相關課程。
2010年之前的他,是個84公斤的胖子,患有嚴重的睡眠呼吸中止症及高血壓。同年4月,接觸到由德國醫師方法博士(Dr. Wolf Funfack, MD)創立的「代謝平衡飲食法」,實踐四個月成功甩肉17公斤,健康問題也不藥而癒。在同事及親友的鼓勵下,著書分享成功經驗及作法,幫助親朋友好友及廣大讀者健康瘦身,期許讓更多人擁有健康及快樂的人生。

誰說節食才能瘦?
誰說偏食才能急速減重?
減重不是只在追求一時的快感,速瘦也會速胖,洪主任靠著改變飲食順序及吃飯的技巧,就能讓自己餐餐吃飽,還能健康瘦下來不復胖,簡單、易行的瘦身方式讓人人都能成為「減重達人」!

洪主任的「35921」瘦身密碼:
3 一天只吃三餐,先吃蛋白質,再吃蔬菜,最後吃水果。
5 餐與餐之間一定間隔五小時。
9 晚上九點後不進食。
2 每天喝至少2000c.c.的水。
1 每天早餐後吃一顆蘋果。

書籍資訊 請點此

責任編輯/瀅瀅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2個成人1個胖! 台灣肥胖盛行率不斷攀高

2019-05-02
瘦身攻略趨勢體脂肪飲食瘦身話題

隨處都是含糖飲、炸雞排的台灣,過重和肥胖盛行率不斷攀升。據2013-2016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我國成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高達45.4%,相較於20年前調查32.7%、8年前調查43.4%,雖然增加趨勢漸緩,但20年來已從3個成人1個胖,演變為現在近2個成人1個胖!

2個成人1個胖! 台灣肥胖盛行率不斷攀高

過重及肥胖的定義

在國際上常用身體質量指數(BMI)或腰圍來作為評估指標。在台灣,BMI≧24為過重,≧27是輕度肥胖,>30是中度肥胖,35以上則屬重度肥胖。

10個男人5.3個胖  

依據2013-2016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我國成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為45.4%,尤其男性高達53.4%,女性則為38.3%。放眼國際,依據世界肥胖聯盟(World Obeisty Federation)2016年公布各國過重及肥胖盛行率資料,台灣若與APEC(亞太經合組織)的11個亞洲國家比較,男性過重及肥胖盛行率依序為﹕1.汶萊(61.5%)、2.馬來西亞(46.6%)、3.新加坡(46.6%)、4.台灣(43.7%);女性依序為1.汶萊(59.8%)、2.馬來西亞(48.9%)、3.泰國(34.3%)、4.香港(34%)、5.新加坡(33.8%)、6.印尼(32.4%)、7.台灣(30.8%)。可見我國成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是亞洲的中段班。

不過,相較於1993至1996年調查的32.7%,2005-2008年的43.4%,12年間大幅上升10.7%;近8年調查自43.4%增為45.4%,也就是8年上升2%,顯示成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增加趨勢已趨緩。另根據教育部學生體位資料,105學年度國小及國中學童過重及肥胖比率各為28.1%及29.5%,其中國小學童較104學年度下降0.6%,104學年度又較103學年度下降0.3%,顯見小學生中的過重及肥胖比率已下降。上述兩調查也代表台灣推動肥胖防治初見成效。

中年女性壓力大愛吃甜  5成6腰太粗

然而要注意的是,細究40-64歲女性,竟有56.1%腰圍過粗(腰圍≧80公分),44.7%體重過重及肥胖,更有23.5%高血壓。比對2017年調查,這個年齡層的女性有五成五每星期會喝含糖飲料,只有不到三成天天五蔬果。國民健康署提醒,現代女性往往身兼多角色,忙碌和壓力大等因素使得多數女性喜歡吃甜食或消夜療癒心靈。而甜食刺激大腦多巴胺神經元、讓人感到興奮,可能導致對甜食上癮,加上太忙沒時間運動、基礎代謝率降低,一不小心就可能腰圍過粗、體重過重或肥胖,必須特別注意。

許多女性喜歡吃甜食或消夜療癒日常壓力,但可能導致對甜食上癮

胖久了小心慢性病纏身

肥胖主因熱量攝取過多、消耗太少,導致熱量累積以脂肪的形式堆積在體內。除了遺傳外,主要受到致胖環境與生活型態的影響。國民健康署提醒,若20-65歲輕度到中度肥胖者(BMI在27-35之間),當醫師告知有高血壓、糖尿病、睡眠呼吸中止、心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群等慢性病時,減重可以達到控制或改善疾病症狀,而減重除了首重飲食調整及運動,必要時可依醫師建議再加套裝減重計畫或藥物輔助治療;但無論選擇哪種方式減重,生活型態調整好才能事半功倍。

揪出各年齡層肥胖因子

肥胖的成因複雜且多元,不同性別與年齡層的肥胖致因也不同。以下分為幼兒、學齡期兒童、青少年與成人的肥胖因子,先找出可能元凶,再調整生活習慣來避免或改善吧!

幼兒﹕幼兒時期的肥胖往往會延續到兒童時期,所以父母不能自我安慰「小時候胖不是胖」,應從這時開始控制。學齡前幼兒過重及肥胖的因素包括母親妊娠糖尿病、母親孕期抽菸、未接受母乳哺育、嬰兒期快速成長、嬰兒期較短的睡眠時間、體能活動較少、過早食用固體食物。

學齡期兒童﹕這時肥胖的相關決定因素分為學校環境與家庭生活的飲食與體能活動。例如學校是否提供足夠的課間與課後體能活動課程、硬體設施讓孩子動一動;家長對孩子飲食與生活型態的正確認知與關心,都是孩子會不會變成胖小孩的重要關鍵。

青少年﹕同時面臨升學壓力、體能活動與熱量需求迅速增加,青少年肥胖因子包括飲食、體能活動與睡眠。他們的飲食與運動行為容易受同儕影響,所以應特別注意學校的飲食、運動環境與課業安排。

成人﹕成人的肥胖與生活型態和職業型態息息相關,例如醫院中必須常熬夜待命的總醫師,常常被笑稱「腫醫師」,主因就是他們的職業型態讓人無法定時三餐、壓力大又睡得少。飲食方面,不吃早餐、常喝含糖飲和高熱量食物、常常外食,都是致胖兇手;體能活動方面,OL、職業司機等需要久坐工作的人致胖風險較高。另外,成年女性容易因為懷孕時體重增加過多,以及產後無哺育母乳與飲食控制,而成為胖媽媽。

家長對孩子飲食與生活型態的正確認知與關心,是孩子會不會變成胖小孩的重要關鍵

飲食調整與運動建議

飲食控制、增加身體活動是減重的不二法門。以下簡易方式不用辛苦節食,1年約可減重3-5%,以90公斤為例,大約可減3-5公斤。

健康吃:多喝白開水、多吃蔬果、多全穀雜糧、少油、少鹽、少糖。每天減少攝取500大卡熱量,或減少攝食300大卡熱量且增加體能活動多消耗200大卡,就能每週減0.5公斤。但要注意控制體重時,每日攝取熱量不可低於1200大卡。

快樂動:每週累積150分鐘中等強度身體活動,只能維持體位及基本體能;如果要達到減重或提升體能的目標,須300分鐘以上中等強度身體活動,建議加入高強度有氧運動或高低強度間歇運動,更容易達到減重效果。此外,每週至少2天做肌力運動,不但可增加肌肉量,更能增加胰島素敏感度,降低代謝症候群罹病風險。

天天量體重:天天定時量,隨時提醒自己維持體重。

資料來源/國民健康署、肥胖防治白皮書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菲律賓體重破百胖妹一年不吃白飯後脫胎換骨

2017-08-09
飲食瘦身話題故事

減重除了要透過運動外,飲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安琪拉·瑪麗(Angela Marie)是菲律賓一名體重高達105公斤的胖妹,因為在學校一直受到同學霸凌與椰榆,所以下定決心減肥並且蛻變。在透過運動以及不吃白飯的飲食計劃下,只花了短短1年時間就從105公斤的胖子蛻變成一位身材玲瓏有致的美女,這相當煎熬的毅力讓身邊許多朋友都刮目相看。

菲律賓體重破百胖妹一年不亂吃後脫胎換骨 ©Facebook/Angela Mar

瑪麗在一年前是一位105公斤的大胖妹,每天都不忌口的亂吃食物,當時非常臃腫的她,肚子、腰內都擁有兩層肥肉,連臉頰也是胖嘟嘟的,因為這樣的身材導致在學校都被霸凌、排擠。

瑪麗:「一直以來我因為我的身材而非常自卑,每當去學校時,都會看到同學們交頭接耳的對談或是看到我就嘲笑,有一次搭公車時,還被公車司機羞辱我太胖,當時滿滿的負面情緒非常憂鬱,後來我發現這樣的日子我實在過不下去了,為了擺脫這些椰榆,我決定要甩去身上的肥肉。」

於是下定決心後的瑪麗就開始進行她的減重計畫。

當時體重破百的馬麗 ©Facebook/Angela Marie Dimaano Libao

當時瑪麗肚子上的肉都掉出來了。

©Facebook/Angela Marie Dimaano Libao

她的減重計畫跟一般人沒什麼不太一樣,就是運動以及飲食規劃,但是她真正能成功瘦下的秘訣就是不吃「白飯」,安琪拉認為這是造成自己肥胖的元兇,雖然在減重過程都不能碰任何白飯非常痛苦而且還要拒絕一些自己最愛的垃圾食物。除此之外還要搭配辛苦的鍛鍊才有成效,在身心靈上飽受折磨的瑪麗時常有半途而廢的想法,但是一想到又會被大眾恥笑、凌辱就又打消念頭。

經過整整一年後的努力,瑪麗展現出非常驚人效果,當她穿上以前的衣服時,體態明顯變更好,她的臉型呈現有稜有角,身材變得玲瓏有緻,她表示,沒有任何挑戰比挑戰自己更具挑戰。隨後她在臉書上貼出減肥成功的成果,並不是為了炫耀自己現在多美麗,而是希望用自己的例子,鼓勵更多想改變自己的女孩成為更棒的自己。

​減重成功的瑪麗簡直判若兩人。 ©Facebook/Angela Marie Dimaano Libao

看完瑪麗個故事我們學到了一件事情:「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肯努力一定可以朝夢想更進一步。

資料來源/TNP、Facebook、Kwentong Ofw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