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人物誌
  • 堅持健身!英國辣媽生完五個孩子依然火辣
1
堅持健身!英國辣媽生完五個孩子依然火辣
2
組間休息時間長短將會影響訓練成果
3
進階肌力與體能(2)-胸部與手部(一)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堅持健身!英國辣媽生完五個孩子依然火辣

2017-07-20
人物誌 健身 趣味

西蒙·蓋特里(Simone Gately)是英國一位35歲的超級辣媽,光看外表很難聯想她已經育有5名孩子,她時常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秀上她的腹肌、馬甲線還有火辣傲人的身材,許多媽媽都將她視為完美的典範並且跟隨她一起健身。

堅持健身!英國辣媽西蒙·蓋特里(Simone Gately)生完五個孩子依然火辣 ©simonegatelyfitmum5/Instagram

來自哈利法克斯的蓋特里,在懷第一胎時,跟丈夫商量好要在家當一位全職媽媽,所以開始把心力投入在家庭,但在一心一意顧家時,卻忽略了身材開始走樣。在懷孕的過程中,蓋特里完全不忌口也不運動,導致生完小孩後體重飆漲了19公斤,但是為了要讓自己穿上婚紗並且美麗的出席婚禮,她就下定決心開始減重。

當時發胖的蓋特里 ©Caters News Agency/news.com.au

蓋特里每天早上五點會起床運動,像是健走、散步,之後再花兩個小時上健身房運動,在晚餐過後,她會遛狗出去散步或是慢跑,平常還會跟小孩一起運動並且增加與孩子們的互動。

©thesun.co.uk

在飲食方面,都是由蓋特里的丈夫來調理。蓋特里的丈夫是在做專業研究肥胖症狀的工作,所以在均衡飲食、減重方面非常在行,因此他為了要幫助蓋特里減重,開始協助她改變飲食方式。蓋特里表示,好險有丈夫幫忙,自己在減肥期間,完全不吃加工食品,像是義大利麵、麵包、炸雞、蛋糕等,只吃新鮮食物,像是大量的蔬菜、水果等來幫助自己更有活力。

除此之外,她還大方公開自己的減重菜單。早餐吃燕麥和荷包蛋;午餐吃全麥沙拉和鮭魚;晚餐可以吃多一點,有鮭魚、燙青菜和火雞肉;平常的點心就是兩根香蕉。

生完小孩的蓋特里依然火辣。

©thesun.co.uk

由於蓋特里火辣的身材吸引到許多媽媽前來詢問如何同時顧小孩又要顧身材,蓋特里也非常大方地告知這些方法與訓練方式,並且希望所有女性不要因為生產後就不顧自己的身材。

©Caters News Agency/dailymail.co.uk

最後蓋特里表示,建議大家不要也不要天天泡在健身房,只要你有心,任何地方都可以是你的健身房。

參考資料/daily mail、news.com.au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組間休息時間長短將會影響訓練成果

2018-04-13
知識庫重量訓練觀念健身

通常開始參與重量訓練的初學者,除了會問該舉多重這個問題外,還會問每組之間我該休息多久?這個的確是很多人會在意,也是很多人都忽略的問題。然而,組間休息的時間太短會影響下一組的練習,休息的時間太長又會影響訓練的效率,那到底該如何分配組間的休息時間呢?決定休息時間有每組動作重複次數、每個動作消耗能量及肌肉訓練目的這三大關鍵,我們就針對這三個關鍵來做說明。

訓練的組間休息時間,越長越好嗎? ©nshapefitness.vn

 關鍵  1 每組動作重複次數

如果你有在仔細的紀錄你的訓練狀況,你一定都會有這個肌群我要用多少重量,要作幾組以及每組要作幾下吧!那我們用一個最簡單的想法來思考這個問題,當你的動作次數少但重量重,相對來說肌肉所受的刺激與疲勞度會大,那肌肉所需的休息時間就會長,反過來當動作次數多重量輕,那肌肉疲勞度會變小,休息時間就會較短。一般的狀況之下,就是每組之間重複的次數與休息時間成反比。

 關鍵  2 每個動作消耗能量

我們要注意的第二個關鍵因素就是動作的消耗能量,例如我們臥推跟二頭肌彎舉所用的肌群大小不同,肌肉所消耗的能量也會不同,因為,大肌群的作工一定比小肌群強,所消耗的能量也一定比小肌群多,所以大肌群要較多的休息時間。另外,除了大小肌群外,還有動作的複雜性,例如深蹲就是一個多關節的組合式動作,它牽扯到股四頭肌、腿後肌、臀大肌、腹肌核心及下背肌等等,因此,這樣複雜的組合式動作運用到眾多的肌肉,所以一定比單關節孤立式的二頭肌彎動作舉,需要更多的休息時間。

大肌群大重量高強度的訓練,相對休息時間就會需要較長!

 關健  3 肌肉訓練目標

每個人進入健身房的目的與目標都不太一樣,有的人要減脂、增肌、增加肌耐力或是訓練爆發力,這些肌肉訓練成長的目的,也會關係著組間休息的時間。在2016年的一個研究報告指出,組間休息的時間越長對於肌耐力有更好的效果,這個研究找來21位有受過重量訓練的年輕男生,將他們隨機分成兩組進行重量訓練,這兩組的組間休息時間固定為1分鐘(SHORT)跟3分鐘(LONG),訓練重量固定進行每週三次的全身訓練8週,受測者包含每組3至8~12RM的7次不同練習,其中有最大肌力1RM的臥推跟蹲舉、肌耐力1RM50%臥推到力竭及肘屈肌、肱三頭肌和股四頭肌的肌肥大測試,最後發現,休息3分鐘的LONG組比1分鐘的SHORT組,在肌肉的成長上有著更顯著的增長,但在於肌耐力上面,兩組並無明顯的差異性!

為什麼組間需要休息?

當你知道上面這三個關鍵之後,你就必須要了解我們為何需要組間休息,因為在重量訓練的過程中,提供我們能量來源的兩個無氧系統:三磷酸腺苷-磷酸肌酸系統(ATP-PC system)和乳酸系統(lactic acid system)。ATP-PC系統是一個簡單的無氧系統,它只能在劇烈運動中維持不到10秒的時間,例如跳躍、投擲與舉重這類需要瞬間爆發力的項目,它也是人體最迅速的能量來源。另一個乳酸系統會將肌肉或肝臟內的醣元分解,經過一系列的化學反應後,釋放出能量給身體使用,同時也會產生代謝物叫做乳酸(lactic acid),它可以提供大約1~3分鐘的高強度運動,而ATP-PC需要3分鐘左右的時間才會再次儲滿,因此,我們可以知道要進行大強度的訓練,所需要的休息時間就會越長,下面的建議圖表可以給大家作個參考,休息的時間可以依據當天的身體狀況、個人體能來做調整,但千萬別佔據著機器卻在滑手機或是聊天喔!

建議組間休息的時間,可依據個人身體狀況及動作複雜度來做調整!

資料來源/barbend、T-NATION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進階肌力與體能(2)-胸部與手部(一)

2016-08-01
中階訓練徒手訓練訓練動作健身動學堂

 

三頭肌撐地推舉
鍛鍊肌肉群:三頭肌
動作難度:★★

STEP 1 準備動作
尋找一個具有高度的平台,以雙手撐住平台,雙腳往前以腳跟支撐,讓臀部懸空。

STEP 2 正式動作
正式動作:保持身體動作,以三頭肌的力量控制身體往下,身體往下至手肘呈現九十度時即可停止,以三頭肌的力量,將身體推回並回到準備動作。


注意:在做此動作時,以手肘角度不少於90度為限,若是手肘角度過小,施力容易轉嫁到肩膀,容易讓肩膀施力過大而受傷。

窄式伏地挺身
鍛鍊肌肉群:胸肌、手臂
動作難度:★★

STEP 1 準備動作

雙手距離約等於肩膀寬度,手掌朝向前方或是稍微內縮,雙腳併攏,身體挺直保持頭、肩膀與臀部同高。

STEP 2 正式動作
保持頭、肩膀與臀部在同一個水平線上一起貼近地板,手肘彎曲至與地板呈現90度時並保持與身體貼住,停頓一秒。以身體軀幹與手臂的力量回復到預備動作,每組做10~15次,做3~5組。

單腳伏地挺身
鍛鍊肌肉群:胸肌、三頭肌、大腿肌
動作難度:★★★

STEP 1 準備動作
雙手距離依各人舒適做調整,手掌朝向前方或是稍微內縮,單腳舉起,身體挺直保持頭、肩膀與臀部同高。

STEP 2 正式動作
正式動作:保持頭、肩膀與臀部在同一個水平線上一起貼近地板,手肘彎曲至與地板呈現90度時並保持與身體貼住,停頓一秒。以身體軀幹與手臂的力量回復到預備動作,並換腳,每組做10~15次,做2~4組。
 

注意:在整過過程中,腳尖必須朝向前方,不能向內或外轉。

金字塔伏地挺身
鍛鍊肌肉群:胸肌、三頭肌、
動作難度:★★

STEP 1 準備動作
雙手距離約肩膀一倍寬,手掌朝向外側,身體挺直保持頭、肩膀與臀部同高。

STEP 1 正式動作

正式動作:保持頭、肩膀與臀部在同一個水平線上一起貼近地板,手肘彎曲至與地板呈現90度時並保持與身體貼住,停頓一秒。以身體軀幹與手臂的力量回復到預備動作,每組做10~15次,做3~5組。


注意:在回到準備動作時,手肘需保持微彎。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