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機械式腿部推舉 你的腳掌都放對位置了嗎?
1
機械式腿部推舉 你的腳掌都放對位置了嗎?
2
自我解放肌痛點—告別上背痛
3
8種運動有效幫你對抗低落情緒!
8種運動有效幫你對抗低落情緒!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機械式腿部推舉 你的腳掌都放對位置了嗎?

2018-07-19
知識庫 健身 保健 觀念 重量訓練

已經進入健身房一段時間的你,對於下肢的腿部訓練是否有著一種充滿恐懼卻又不得不練的感覺?也因為腿部肌群在人體肌肉比例上佔有極大的份量外,還對於增進肌肉成長與生長激素的分泌有著極為正面的功效與作用,所以,腿部肌群也被稱為健身必練的三大肌群之一。但是你知道機械式腿推舉這個訓練動作,腳擺放的位置與角度會影響你所訓練的下肢肌肉部位嗎?

你知道機械式腿推舉這個訓練動作,腳擺放的位置與角度會影響你所訓練的下肢肌肉部位嗎?

腿部推舉機有什麼好處?

 1  對於背部或膝蓋有點狀況,難以下蹲的人來說是很好的選擇。
 2  抵抗腿部壓縮時的阻力外,還可有效率的訓練大腿肌肉群。
 3  在伸展臀部訓練動作的同時,可針對臀部或臀大肌來做訓練。
 4  腿部推舉機負重阻力,除了訓練肌力之外還可增強腿部骨骼。
 5  它可以有效強化膝關節和髖關節的活動度。
 6  它可以減輕背部的壓力同時挑戰你的腿部肌肉。
 7  根據你所進行的訓練類型與方向,增強力量或肌肉大小。

腿部推舉腳的位置很重要

腿部推舉(Leg Press)是一種複合式的負重訓練,主要是在鍛鍊我們的腿部肌肉,包含著股四頭肌、臀肌、腿後肌和小腿肌這些肌群,它與深蹲一樣都著重於股四頭肌的訓練,一般來說腿部推舉仰臥的角度都不會小於45度,當然也有90度的仰臥腿推舉就看你要訓練的方式及目的,除此之外腳放置於踏板上的角度與位置也可大略分為標準放置、高腳放置、低腳放置、寬距放置與窄距放置這5種擺放方式,這5個放置的位置都會影響你所要訓練到的肌肉,所以千萬不可輕忽這個關鍵點!

使用腿部推舉機,你的腳掌位置都放對了嗎?

 位置  1 標準放置
腿部推舉標準放置位置是最多人使用的方式,它能讓你的股四頭肌獲得充分的刺激與成長,但這樣的方式有一個小問題,就是肌肉會很快的習慣與適應這樣的訓練模式,導致你無法有所成長及進步,所以才會有接下來的4種腿部推舉訓練變化方式。

腳掌採用標準的放置位置,可以有效率的訓練到大腿前後肌群與臀部肌群。 ©buzzfeed.com

 位置  2 高腳放置
當我們將腳掌放置於踏板較高的位置時,訓練及刺激的肌肉就會移動到臀大肌與腿後肌,這跟硬舉這個動作所訓練到的肌肉群有點相近,所以你也可暫時將它當作硬舉的替代動作來做訓練。

如果將腳掌放置為高角度,則是訓練大腿後方及臀部肌群。 ©buzzfeed.com

 位置  3 低腳放置
如果你對於深蹲這個動作還抓不到要領的時候,你也可以採用低腳放置腿部推舉這個姿勢來訓練,當你將腳掌放置於踏板較低的位置時,肌肉的刺激位置就會較著重於股四頭肌上,可當作深蹲的替代訓練動作。

低腳放置位置比較會訓練到大腿前方的股四頭肌,也可替代深蹲的訓練方式。 ©buzzfeed.com

 位置  4 窄距放置
透過將雙腳掌放置於踏板的中央位置與腳掌距離拉近的方式,會讓大腿外側的股外側肌獲得較大的刺激度,同時也會刺激到大部分的股四頭肌,如果你想要特別訓練外側肌肉的人可嘗試這樣的擺放方式。

腳掌採用較集中的距離擺放,會讓大腿外側的股外側肌獲得較大的刺激度。 ©buzzfeed.com

 位置  5 寬距放置
利用雙腳掌擺放較寬的距離,可訓練到大腿內側的肌肉群-內轉肌,也是大家都比較常忽略的肌肉群,當然你也可以利用標準式相撲深蹲來取代寬距的腿部推舉,如果你的內轉肌肌力比較弱的話,建議用較為安全的機械器材來做訓練。

雙腳掌擺放較寬的距離,就可訓練到大腿內側的肌肉群-內轉肌。 ©buzzfeed.com

資料參考/barbend、anytimefitness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自我解放肌痛點—告別上背痛

2021-02-04
保健知識庫觀念上半身肌群書摘

當上肢或背部肌群過度使用,導致肌肉緊繃,則可能發生上背痛的狀況。可以透過簡單的檢測找出痠痛點或痠痛範圍,接著做些伸展動作來舒緩,或是使用按摩球進行筋膜放鬆,也可以透過肌力訓練來降低日後產生痠痛的機會,同時 還可使用肌能系貼紮來進行自我保健。

自我解放肌痛點—告別上背痛 ©alodokter.com

上背痛是上肢或背部過度使用所導致

一位70歲的阿嬤,那日在評估時憂心忡忡的詢問:「治療師 - 我這個是不是膏肓痛?人家說病入膏肓,我是不是快要怎麼了?」,嚇得治療師趕緊安慰阿嬤一番。原來阿嬤長年 以來有駝背的不良習慣,又經常打掃家裡,才會發生上背痛的狀況。上背痛疼痛的部位,是中醫的膏肓穴位處,因此我們俗稱「膏肓痛」,也可以稱為「上交叉症候群」。上背痛的成因可能是長期姿勢不良、駝背,也可能是日常生活壓力過大不自覺聳肩、上肢或背部過度使用所導致。經常發生在常做家事的人、久坐上班 族、低頭族等姿勢不佳的人身上。除了膏肓處痠痛以外,有些較為嚴重的個案,甚至連呼吸時也會感到背部隨著呼吸起伏而更加疼痛。

以下先透過自我檢測找出疼痛位置,再透過伸展、按摩、肌力訓練、貼紮等四種方式,來對症下藥解決不適,就能輕鬆告別長期的困擾。

上背部痠痛檢測

疼痛的位置在上背處,肩胛骨與脊椎之間的肌群。

伸展-胸大肌

當自我檢測完成,確認疼痛位置之後,可以使用伸展的方式來舒緩緊繃的肌群,通常上背部痛,很多都是胸前肌群過度緊繃,造成駝背姿勢,讓背部肌肉長時間處在被拉長姿勢下,因此此處伸展更強調延展胸前肌群,以及活動胸椎關節。

步驟1:弓箭步右腳在前,將左手臂貼於牆面,手肘、肩關節皆呈 90 度直角,身體些微向右轉動。

步驟2:伸展左側胸大肌,儘可能做到最大的角度,每次維持15 - 30秒,另一側亦然。

伸展-胸椎

步驟1:躺姿,在胸椎下方墊上毛巾捲或高度適當的小靠枕,伸展胸椎。

步驟2:每次維持 15 - 30 秒,並搭配 5 - 10 次的深呼吸。

伸展-增加肩胛骨活動

步驟1:雙手抓住長棍或家中的雨傘,將雨傘向上舉起至最高處。

步驟2:緩慢放下,重複 10 至15 次。

伸展-肩胛骨關節活動

步驟1:若本體覺不佳,可以透過瑜珈球或彈力花生球來輔助,提供更多觸覺及本體覺刺激。將上半身躺在彈力花生球上,雙手向外打開。

步驟2:將雙手緩慢地向身體兩側靠近。

步驟3:慢慢將雙手向上舉起,掌心相對。

步驟4:手舉至耳朵旁,再回到步驟1。

按摩球-上背部肌群

上背部肌肉較難伸展,所以上背部疼痛使用按摩球,更可以針對單點緊繃的肌群按壓,進行自我肌筋膜放鬆。另外除了伸展胸前肌群外,也可以透過按摩球按壓, 放鬆更深層肌肉,減少駝背姿勢。

姿勢:微半蹲身體靠在牆上,將球放在上背痠痛或緊繃處。

動作:利用腳將身體重心左右轉移,小範圍滾動按摩球,要注意避免按壓到骨突處,例如肩胛骨、脊椎骨中間等骨頭凸起處。

操作時間:一個點進行 45 - 120 秒,可分成幾個不同按壓點,進行 2 - 3 回。

按摩球-胸前肌群放鬆

姿勢:靠牆站姿,手成投降姿勢,將按摩球放在胸前與牆壁之間。

動作:利用身體重心左右或上下移動,帶動球滾動,可將胸肌分成幾個小部位進行小範圍按壓。

操作時間:一個點進行 45 - 120 秒,可分成幾個不同按壓點,進行 2 - 3 回。

*上背痠痛往往是不良駝背姿勢造成,常忽略了因胸前緊繃,使 得身體難以維持在打開胸口挺胸的姿勢,所以當你上背痛時,應試著放鬆胸前肌群。

肌力訓練-肩胛骨穩定

姿勢:站姿,上半身貼牆,腰與牆的距離約維持一個手掌的厚度,雙手成 V 字形高舉,手背-手肘-肩膀貼牆。

動作:雙手以投降姿勢,慢慢彎曲手肘向下拉,過程中須維持手背 - 手肘-肩膀貼牆,約降到手肘與肩膀為同一高度時,再慢慢伸回到一開始的 V 字形。

操作時間:來回 10 次,可以進行 2 - 3 回合。

*動作過程中,要避免手向下彎 曲時,腰與牆的距離變大,應維持腹部核心穩定,動作過程中腰與牆的距離不變。

肌力訓練-肩胛骨擠壓運動

姿勢:站姿或坐姿,手肘可微微彎曲在身體兩側。

動作:將肩胛骨往身體中間夾緊, 維持 10 秒鐘,再慢慢放掉,夾緊的過程中,要避免肚子跟著動作往前凸出,應盡量控制為肩胛骨動作,當肩胛骨向內擠壓時,胸口會微微地挺起。

操作時間:每次停留 10 秒鐘,來回 15 - 20 次,可進行 2 - 3 回合。

貼紮-減緩疼痛

透過貼紮技術,彷彿治療師的雙手一直在您的身上,協助放鬆緊繃的肌群,舒緩 痠痛不適。建議貼紮的方式如下:

目的:增加皮下空間、促進循環。

貼布:1/2 寬,燈籠形指紋款貼布,不拉貼布張力。

擺位:延展擺位,駝背、低頭到底。

貼法:使用EDFTM. 貼紮技術,從上方不拉貼布張力貼於肩胛骨內側(膏肓處),兩條貼布交叉貼於疼痛位置處增加皮下空間、促進循環。

書籍資訊
◎文字摘自運動星球《自我解放肌痛點:痠痛檢測、伸展、按摩、肌力訓練 》
平常當你感覺身體各處痠、痛、麻、緊、卡時,許多人都會輕忽而不重視,尤其是上班族在忙碌之餘常會忽略,但當症狀嚴重時可能已經導致肌肉、筋膜沾黏,甚至引發坐骨神經、椎間盤突出等,對日常生活將有許多影響及不便。面對問題時,有些人會透過指壓按摩、SPA等方式尋求解決,但也只能暫時緩解特定部位的疼痛,並花費許多時間跟金錢。《自我解放肌痛點》本書希望提醒讀者重視身體痠痛,讓疑惑化為行動,及早的恢復健康。全文附有詳實圖文,不論是關於運動傷害預防或是職業上常見酸痛的問題,或是幫助自己針對痛點放鬆,對症下藥解決長久身體痠痛帶來的問題。

書籍資訊 請點此

資料來源/《自我解放肌痛點:痠痛檢測、伸展、按摩、肌力訓練》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8種運動有效幫你對抗低落情緒!

2016-10-19
健身知識庫運動恢復運動心理跑步觀念

根據許多研究發現,「運動」可以幫助人提振精神,使大腦的腦內啡分泌,讓心情更振奮、愉快,自信心更強,運動還可以讓人體的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作用更趨平衡,可以幫助穩定心情、產生愉悅感,消除沮喪的心情。許多人在做完運動約20分鐘後,就開始感覺心情變得更好,情緒與思維更加正面清晰以及行動更加積極。

以下分享8種運動能打擊我們低弱的情緒,在心情不好時不妨可以試試看。

 1   拳擊

拳擊運動,他是一項手、腳、腦要同時併用、不停跳動的全身運動。採取的每一個作動都是需要快速的思考後才開始執行。拳擊可以讓我們大腦皮層神經處於最適宜的興奮狀態,讓我們的觀察變敏銳、思緒變清晰、活躍。充分的血氧供應大腦,可以讓記憶和思維能力大大增強,還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及新陳代謝、舒緩壓力和抗憂鬱,也是所有運動項目中消耗卡路里最大的運動。所以,不管你生氣還是難過都用力打下去就對了。

拳擊 ©livestrong.com

 2   游泳

游泳,它是可以動到全身每一個部位的運動,相當適合想要減肥或是雕塑身材曲線的人,當我們悠閒浮沉在水裡的時候,就像嬰兒回歸到母體的感覺,讓我們能忘記煩惱。 每當游泳20分鐘時,我們的大腦就會開始分泌腦內啡,讓我們擁有好心情並能減少身心上的壓力。

游泳 ©livestrong.com

 3   散步

散步是一種很有效的緩和心情的運動,它能幫助我們平衡身心壓力以及安撫焦慮心情。每天只需要散步5分鐘,就可以安定我們身體的神經,達到一個安定的感覺。挑一個你喜歡的地方或是漂亮的風景去並走上五分鐘看看,會有不一樣的感受。每週散步3次,每次30分鐘以上,都能促進我們大腦的學習能力並讓注意力更加集中。

散步 ©ivestrong.com

 4  瑜珈

瑜珈是一項很柔和的運動,它可以讓體內各器官活化獲得充足的氧氣,經脈與肌肉的伸展,可以讓我們自我調節低弱心、治療躁鬱症和憂鬱症、平衡自然神經、增加身體免疫等等。瑜珈不只是種肢體的運動,更是能通往身、心、靈全然和諧的道路,它是帶來更健康以及更快樂安祥的生活。當你心情不好時,不妨去上上看一堂瑜珈課,會有很大的感受。

瑜珈 ©livestrong.com

 5  單車

每當我們騎車時,總會經過漂亮的風景,看到一幕幕美景能使心情能更很美好以及更加愉悅。騎單車時,我們會分泌一種賀爾蒙,這種荷爾蒙會使我們心胸開朗、精神愉快。騎單車的這項運動還可以壓縮血管,使血液迴圈加速後大腦攝入更多的氧氣,所以騎車後你會覺得頭腦清楚、思緒變清晰。

單車 ©livestrong.com

 6  跑步

大多數情緒低落者是因為缺乏運動,跑步是一種有氧運動,除了活動筋骨之外,還能加強心、肺和循環系統的功能以及還能分散注意力。在跑步的時候,人的身體會獲得新的感受,這種感受,會使人忽略因心情低落而引起的不適。

跑步 ©livestrong.com

 7  跳舞

跳舞這項運動能使我們大腦分泌出多巴胺,多巴胺是一種神經遞質,它可以傳遞快樂以及提升興奮感,在醫學上面也會使用多巴胺的藥物來治療憂鬱症的患者。跳舞不僅可以提升我們的心肺功能、讓骨骼更強健、更好的協調性,還能增加自信。下次心情不好時不妨在家開著音樂隨性舞動,會有很大的感受。

 8  太極拳

太極拳運動可以緩解我們體內的衝突與情緒失調,使我們感到心情和諧的同時也能安定心寧。根據研究指出,太極拳對於疾病預防與保健健康有很大益處,它能活化我們身體機能並補充我們能量,還可以提高睡眠品質以及降低壓力。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