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為什麼我們跑得比20年前跑者慢?
1
為什麼我們跑得比20年前跑者慢?
2
從「我獨自升級」到「我們一起晉級」:一場42K改變人生的跑步旅程
3
4個理由告訴你 為什麼跑步是瘦身最佳選擇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為什麼我們跑得比20年前跑者慢?

2017-08-01
話題 跑步 馬拉松 趨勢

跑者們也許會經常沉溺於破PB的迷思,但一項大規模的新研究表明,美國跑者們的速度比20年前慢。鞋類零售商RunRepeat的研究人員分析了1996年至2016年期間的28,732次不同比賽結果發現;與20年前相比,大多選手馬拉松的平均完賽時間下降了39分鐘、半馬下降30分鐘,10公里則是18分鐘以及5公里的8分鐘。

為什麼我們跑得比以前慢?

RunRepeat 的統計學家Jens Jakob Andersen證實:「不論是去年、過去的10年或者20年前,選手們的速度確實在大幅放慢。」但是,到底是什麼原因慢下來了呢?

休閒跑者加入使速度變慢?

如果考慮到跑者們穿越美國賽事終點線人數從1990年的五百萬人飆升至2015年的1700萬人,根據美國跑步公司研究,最合理的邏輯假設是,因為多了更多的休閒跑者的加入而脫累了認真競速者的速度。
 
事實上,Andersen的團隊每年都會特別關注第100、1000和第10000位最慢男性和女性跑者的相差時間,隨著時間的推移,烏龜的速度當然要比兔子慢得多。但令人們驚訝的是,第100名到達終點選手的平均成績,也在一年年之中下降。理應,有著越多的參賽者,人們應該會期待有更多的競速型選手,但事實並非如此。

跑者著重自我感受勝過於速度

下一個最好的猜測:以速度變慢的平均數值來說,通常是被女性或者步行者所拖累。但是分析顯示,反而是男人的跑步速度比以前還要慢很多,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步行者的完成時間,實際上是穩定的。
 
這是什麼意思呢?這項研究只是一個統計分析,所以Andernson團隊仍不能肯定原因。但他也指出了美國肥胖率上升與人口減緩之間的相關性。他的團隊沒有關於所有參賽者的健康數據,但總體來說,體重越重的跑者,跑的就越慢。
 
以上的理由可以解釋平均速度的為何變慢,但並不能說明為何飛毛腿岡薩雷斯​(簡稱飛毛腿)的速度變慢。一種可能的理論是:也許人們現在很少關注他們的速度,反而更多地關注跑步本身的體驗。隨著一般跑者的參與的增加、歡樂跑的盛行,以及心靈層面的趨勢認為跑步就是自我的治療來看,有更多的人選擇加入這項運動純粹是為了享受以任何的速度跑在人行道上。

看到有關跑步因著時間的推移而產生的數據與完成時間很有意思。Anderson表示:「100年前,他懷疑很多人跑步只是在追求樂趣,沒想到如今更是這樣。」另一方面,隨著心率錶與追蹤器等工具出現,我們更容易拿自己與他人比較。

無論快或慢,找到自己舒適、開心的速度才是最重要的。但換句話說,如果你的目標是要上凸台領獎,也比以前更加容易了。

知識便利貼|飛毛腿岡薩雷斯​
是一個卡通動漫角色。它是一隻老鼠,出現在華納兄弟公司的《樂一通》與《梅里小旋律》兩部動畫片中。它被稱為「全墨西哥最快的老鼠」,它的特點是速度極快,並且常用誇張的墨西哥口音說話。它通常穿黃色草帽、白色襯衫和褲子,戴紅色的領結(這是墨西哥農村男子的傳統服裝)。迄今為止,已經有46部關於它的作品。(維基百科)

©維基百科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維基百科
責任編輯/瀅瀅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從「我獨自升級」到「我們一起晉級」:一場42K改變人生的跑步旅程

2025-07-25
跑步人物誌書摘

除非時間能返回,否則我完全不可能意識到自己會與「42.195公里」結下不解之緣,除了驚奇能在二〇一七年底掛上世界六大馬拉松串連起來的「蜜糖波堤」;當然,更不可能預料到後面發生的這一連串奇遇:

二〇一九出版個人著作「去你的人生低谷:最速總的世界六大馬重生路」、發起國手匯公益計劃;二〇二〇籌備、贊助並發起成立長明賞 (屬於台灣中長跑選手的奧斯卡獎); 二〇二〇與跑者魁哥、以及「不跑者亞當」,聯手製播podcast「跑步不要聽」; 二〇二一當選第十二屆「台北市長跑協會」理事長; 二〇二一起多次擔任台北馬拉松電視實況賽評主播等族繁不及備載。

從「我獨自升級」到「我們一起晉級」-《跑步不要聽》主持人 王冠翔(象總)

我獨自升級

先從我的六大馬系列說起,起初的過程像極了知名動漫「我獨自升級」。

回首二〇一三年八月到二〇一七年十一月共五十一個月期間,從懵懂無知到井然有序、從手忙腳亂到身經百戰,經歷了六次世界級備戰,以及過程中在各式各樣傳送門裏的打怪洗禮,最後我成為一個六星跑者。這一路走來,有冷冽、有感動、有痠痛、有驚嚇、有挫折、有沮喪、有狂野,馬拉松之神總是出奇不意地在各個階段給我最富挑戰的試煉。但關關難過關關過,我依然期待每回的地下城之旅,而且心裡愈來愈趨平靜。

我的六大馬之最

最美:二〇一四年東京馬,是我的初馬,大約早上十一點途經淺草附近,天空飄下靄靄白雪。

最痠:二〇一六年波士頓馬,在比賽前一天共走了兩萬零八百一十九步,全體參賽團員腳痠到叫不敢。

最嚇:二〇一六年柏林馬,比賽前一天參加完博覽會後,自己不慎拔除參賽身分識別手環,比賽當天一度被拒絕進入賽場。

最餓:二〇一七年倫敦馬,早餐攝取不足,賽前餓到跟外國跑者要食物果腹。

最驚:二〇一七年芝加哥馬,比賽前四天被太座傳染感冒,實在是前所未有的經驗,立即啟動緊急應變機制。

最抖:二〇一七年紐約馬,我的六大馬最後一馬,不但天氣溼冷,也是路程最坎坷的一馬。

 

從意外到意外

我為什麼會開始跑馬拉松?我常說,人們真正能耐下性子跑步的原因,常是因為「人生中的某些逝去」! 為逝去的健康而跑、為逝去的青春而跑、為逝去的感情而跑、為逝去的生命而跑。

畢竟面對這折磨人的歷程,一位身心還算正常的跑者,無論如何都會找出一些能夠合理化或催眠自己的理由,無論是合理的、荒謬的、動人的或愚蠢的。

我的慢跑之路亦如是,媽媽的意外離世無疑就是主因。她當年確認罹癌後,竟在術後一個月內病情急轉直下突然離世,原以為利用忙碌工作佔滿自己所有時間後,時間就會順勢帶走一切,卻沒料到情緒久久未能平復。幾年下來自己早已不自覺深陷在電影《全面啟動》(Inception)裡所描述的「混沌」(Limbo),未死也非生,卡在什麼都不是的邊境徘徊,對於生活種種,感動與熱情不再。然而我並非獨身,不但有父有妻還有一對兒女,怎麼看都不能就這麼自私地躲藏在自己建構的灰暗空間裡,於是我奢望著能做些傻事,什麼都好,只要能帶自己離開混沌。

至於我的初馬,美麗的像場意外,這就導因於跑步運動像是在「抓交替」。

一般人開始跑步後,總是會馬場老手會告訴你什麼比賽要報名、什麼路跑得要參加。但有些跑友其實是很那個的,堆坑初馬竟然都是那種「雙膝硬化馬」、「太魯閣馬」、「烏來馬」等等的,抓交替意圖明顯,比如我的初馬,就是被安排在風景秀麗的「太魯閣馬拉松」。

只是當年,老天似乎有些意見,就在二〇一三年太魯閣馬拉松舉辦前夕,花蓮發生大地震,該場賽事從全馬降格為半馬。因緣際會下, 二〇一四年「東京馬拉松」上了位,就像電影中的黑道老大太魯閣馬拉松突然被做掉,而東京馬拉松就意外地頂了位,成為我的初馬,後來想想,這無疑是最美麗的意外。

秀才也變成兵

當年的象總太太逢人便噴,說我三小時二十分五十四秒所完成的東京初馬「跑太久、跑太慢」,連帶導致她所帶領的國際級加油團在寒風中久候十五分鐘。俗話說:「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哦,天呀!」我這簡直是「兵遇到秀才,四二.一九五公里說不清。」當年我還真的有點覺得深感抱歉。常言道:「無論成不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位偉大的女人。」一念至此猶如當頭棒喝,自己當真是頓悟了。

但人生不是不報,只是時候未到。 著作本書的同時,象總太太也抽中了東京馬拉松,她成為東馬選手,我終於又有機會擔任她的教練、補給員、陪跑員、按摩師、心理治療師等,透過六個月的訓練讓她好好認識一下馬拉松,讓這位當年的秀才再度變成兵。

我想,經此一役,她應該再也不會抱怨我「跑太久、跑太慢」。

我們一起晉級

完成世界六大馬拉松後,我的跑步之路愈來愈多插曲,而當中最有趣、最富啟發性、最能逞口舌之快的插曲,那肯定是參與製播podcast「跑步不要聽」節目的過程。先從我的貼身觀察,聊聊podcast「跑步不要聽」的二位超級台柱:跑者魁哥以及不跑者王牌製作人亞當。

依稀記得五年前,當魁哥及亞當來邀請我開一個跑步Podcast節目時,我沒有想太多,原因是就在那次相遇的近一年前我就已經想過很多。一年前已有單位來邀請我開立一個Podcast跑步節目,我沒答應,因為時間有限,我確信無法獨立策劃、企劃產製一個節目。

這下子好了,有個製播經驗豐富的亞當加上一位口才反應一流的主播魁哥,何愁大事不成? 節目的成行就是這麼自然,就像成熟的果實會因為地心引力向下掉,後續的快速進展大家就都知道了,莫名其妙地我就斜槓成了podcaster。

二〇二〇年九月起,兩隻牡羊的閃遇與瞎聊,看來效果還不差,三個月後的我們,開始有能力衝擊運動類第一名。

「你不用很厲害才開始,你要開始才會變得厲害」,這是「跑步不要聽」開場順口溜,用在我們自己的節目身上,還真是合拍。

不公平的魁哥

我當年因為「人生中的某些逝去」而跑,而我的搭檔魁哥亦如是!

二〇一九年是魁哥生命的一大轉折,一個「疑似肺腺癌的跡象」、二位好友的生老病死苦以及內心中三條線的無奈感受,讓魁哥再也不想眼睜睜且手足無措被動面對逝去。

而後想不到竟是美好結果超展開,除了身體健康沒問題,跑步更開啟了他另一個世界與思維,他從一個單純觀賞及評論運動的觀察者角色,進入成為一個親身參與及體驗運動的沉浸式角色,沒有偶包、無須光環,他不但享受其中並且樂於分享其所見所聞。

只是有時候我也不知道他是被外文耽誤的主播、被主播耽誤的歌手、還是被歌手誤的主持人?台大外文、體育主播、國軍第二屆金笙獎冠軍等,在各領域中樣樣都是拔尖的生命歷程很不尋常,有時想想,這人世間一切不能看得太過仔細,比如你若仔細地近看了魁哥,你或許會感受到人生怎麼就那麼不公平。

不跑步的亞當

當然要談談不務正業又不跑步的亞當。

曾經擔任工程師的經歷,後來竟主動轉行成為四處為家的駐美特派記者,專責報導台灣旅美的棒球選手,積極務實卻又勇敢追夢的混搭性格可見一般。

目前是全職 podcast 製作人、主持人、電視賽評以及作家的亞當,早已是異能者代表人物,但起初最令我咋舌的就是他製作及主持的《Hito 大聯盟》每集長度都足以陪伴一位破三跑者從熱身到完賽,更厲害的是至今已完成四百多集,他就是podcast界的OG之一 (Original Generation),講到這兒,雖然他死就是不跑步,但他卻跟跑者一樣,血液中帶了不少的恆毅力。

然後,我也得幫「亞當死就是不跑步」講句話,他之所以不跑步,就是希望節目能永遠有個跑步小白角色,用一個客觀而朦懂的立場提出疑問與觀察、找到多面向來賓,讓節目永保多元視角。聽友讀者們,說到這,你看看亞當是不是非常用心良苦。

不簡單的我們

我們的節目出生至今已經四年多了,我相信,相對於其他節目,《跑步不要聽》是更行雲流水的,一來,我們沒什麼太嚴謹的流程與訪綱;二來,我們也不用什麼後製或剪輯 (近期新增加的影片錄製與剪輯任務除外);當然,我們也不需要太多的前置準備時間。

Play it by ear,是的,我們做節目真的就是隨心之所往、隨興之所至,強調那種對話的真實感,有時候談論的內容或彩蛋歌曲甚至是在現場才訂下的。

但一切真的如同表面呈現的這般輕鬆寫意嗎? “Are you watching closely?”《頂尖對決》(The Prestige)這部電影在片頭就用這句話提醒所有觀眾,我也要借用在我們的節目當中。

我們的節目走向與其說是隨心隨興,不如說當中的關鍵訣竅在於三點:

第一,超級製作人亞當,已經製作及主持超過四百多集的《Hito大聯盟》、《台北市立棒球場》等節目,超過數萬小時的專業經驗在手,連李小龍都害怕這種關鍵招式練了數萬小時的高手!

第二,當然是萬能魁哥,近三十年的主播、主持及表演經歷,以及深入許多跑團、跑班、賽事以及群組的深入互動與經歷 (例如,一言不合就999+的 妹子陪跑團及森林跑站等),讓節目中的一切如同呼吸一般順風順水。

第三,我雖然看似無須準備,但實際上從二〇一三開始認真練習跑步至今,早已用心準備多年,各個面向雖非頂級專家,但卻也是略懂略懂。

跑過的路不會背叛你,在生命中、在內心中經歷過的一切亦如是。簡單並不簡單。廣告詞說「他抓得住我」,神隊友們不但互相抓得住,還抓得緊。

不平凡的你我

衷心感謝所有來賓、聽眾、跑友、好友們 !

大家很幸運,透過這本書,能讀到部份來賓的人生故事;但我比大家更幸運,這一路走來,不但能讀到故事,甚至還能就近親自讀人,讀到所有不平凡你我的跑步歷程、為人處事、人生態度與哲學。

就在滿滿來賓的故事、分享會的交流、大家的贊助、推薦與留言體驗所建構出的《跑步不要聽》有機體正不間斷地自我擴增與茁壯中,我們始終張開雙手,期待未來更多不平凡的你我都能熱情參與其中。

亞當不跑還是一樣不跑,但《跑步不要聽》肯定會一直跑下去,一切無以回報唯有以聲相許。

接下來,就進入到我們的彩蛋時間!

 

資訊

• 文章摘自墨刻出版-莫克文化《跑出你人生的彩蛋:《跑步不要聽》用不平凡的故事,陪你前進每一公里》一書。

 臺灣運動類熱門排行第一名Podcast《跑步不要聽》精選跑者故事!

「跑步不難,難的是穿上跑鞋離開家門的那一刻」

「你不需要很厲害才能開始,你需要開始,才會變得厲害」

你是否也曾在晨曦或夜色下,綁起鞋帶,踏上跑道, 尋找那份屬於自己的跑步意義?

無論你是新手或資深跑者,都能在書中遇見感動自己的故事。

翻開書頁,穿上跑鞋,跑出你人生的彩蛋!

這是一本呈現臺灣跑者文化的書, 從《跑步不要聽》Podcast逾250集節目中,精心挑選26篇跑者故事, 透過魁哥和象總的引導,一步步精煉出故事, 並將原本由聲音訴說的勵志、有趣、不可思議的內容, 轉化為一頁頁觸動人心的文字。

【本書特色】

•從逾250集訪談節目中精選出26篇跑者故事

•人物網羅菁英選手、極限耐力賽選手、各行各業市民跑者、身障跑者;故事橫跨台灣與世界各地跑步旅程

•書中每一篇都藏有彩蛋,等待你細細品味挖掘

【必讀族群】

✓ 熱愛跑步的你

✓ 希望有一本書能陪伴自己持續跑下去的你

✓ 廣大的《跑步不要聽》粉絲

--------- 七星推薦 ---------

★南山人壽董事長 尹崇堯

★run your own run 邱文蕾

★地平線運動平台 李翰暄

★Jay的跑步筆記 許立杰

★森林跑站創辦人 蔡宜玫

★博威運動科技 don1don 總編輯 鄭匡寓

★財信傳媒集團董事長 謝金河

(以上依姓氏筆畫排序)

 • 更多《跑出你人生的彩蛋:《跑步不要聽》用不平凡的故事,陪你前進每一公里》資訊 請點此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4個理由告訴你 為什麼跑步是瘦身最佳選擇

2018-05-17
跑步知識庫觀念瘦身

任何運動對瘦身都是很好的鍛鍊,雖然在熱量消耗上,跑步並不是最能消耗卡路里的運動(常見運動中第一名為游泳),但當談到減重,仍然最多人第一個想到跑步。你知道為什麼嗎?下文告訴你跑步成為減重最佳運動的4個理由,看完它,平常不運動又嚷著減重的你就該動起來了!

4個理由告訴你 為什麼跑步是瘦身最佳選擇

 好處  1 跑步增進後燃效應
強度較高的跑步運動比其他低強度運動更能增進「後燃效應(afterburn effect)」,也就是在身體停止運動後還繼續消耗氧氣,因此也能持續消耗熱量來燃脂。
 
若比較相同距離的跑步和走路,研究發現,跑步促進減重的效果比走路好,推測原因是跑步後、休息時,靜態能量消耗值(Resting Energy Expenditure,指一般人所需的最小熱能需求量)仍維持較高。一項針對跑者和步行者的長期比對研究指出,透過跑步消耗的卡路里遠比步行多出90%。
 好處  2 時間效率高
跟步行相比,即便許多研究顯示,相同速度或距離下,步行的能量消耗不一定低於跑步(其變因包括步伐大小、步伐頻率等因素),但整體來看,跑步仍然是能在較快時間下消耗卡路里的方式。

相反地,雖然有許多超高強度的短時間訓練,例如「科學運動7分鐘(Scientific 7-minute Workout)」,在相同時間下能比跑步燃燒更多熱量,但這些訓練的時間太短,總消耗熱量不會比跑步來的好。

跑步相對步行來講,能在較快時間下消耗卡路里,又比超高強度的短時間訓練更能持久燃燒熱量

 好處  3 方便性高
非常實際地,「便宜」對於許多跑步初學者來說,是選擇以跑步減重的最大好處。除了一雙適合你的跑鞋,跑步不需準備任何配備或設備、不用花太多錢,在任何戶外場域都能開跑,下雨天還能躲進健身房或在家跑跑步機,甚至在海外旅遊都能跑。雖然進階跑者會買很多貴桑桑的配備,例如GPS運動錶、壓縮褲、運動太陽眼鏡等,怎麼買彷彿跑袋裡總缺一樣配備,但記住,如果你只是想用跑步來減重,別想這麼多!跑就對了。
  好處  4 跑者的愉悅感
運動減重的首要鐵律是:如果你不喜歡它,你就不會堅持下去。幸運的是,不少研究顯示許多經驗老道的跑者能享受「跑者的愉悅感(Runner's High)」。科學家發現,當進行中等強度運動到近乎筋疲力竭時,大腦會適時分泌大量腦內啡,它是一種類似嗎啡的興奮劑,讓人情緒高亢、充滿活力,原本快虛脫的感覺一掃而空,頓時即便跑多累都有愉悅感,更讓你仍想投入下一次的跑步。

跑者的愉悅感可讓人忘卻跑步時的痛苦,增加下一次仍想跑步的動力

跑步減重有這麼多好處,想必你已經開始準備動身了。然而,想聰明又健康地瘦下來,如果盲目地以為只要跑幾步就能有苗條身材,那可能要有看不到預期效果的心理準備。固定時間的運動瘦身同時,在生活中也該遵守以下三項定律:
 定律  1 每天有氧運動30分鐘以上
每天做有氧運動30分鐘以上,除了慢跑,也可以是快走、跳舞、游泳、爬山等,但一定要連續運動,活動量要達到全身發熱、微微喘氣的程度。
  定律  2 午、晚餐半小時內不坐或躺
午、晚餐後的半小時內,可從事一些溫和的活動或家務勞動,如散步、來回走動、打掃、洗衣等。如果跑完步吃完飯就馬上躺著當沙發馬鈴薯,那只是前功盡棄;看電視應站著看,邊看邊做轉腰、抬腿、踏步、擴胸等動作。
  定律  3 生活中增加步行
現代人多數坐著工作,體力活動量小,因此除了固定運動,在生活中也應增加一些體力活動,例如通勤族在目的地的前一站下車,開車上班族把車停遠一些,步行一段路到公司,走路時步伐盡量快,約每公里10分鐘速度;上樓時則以走樓梯取代搭電梯。如此一來,不僅能增加肌肉緊實度、降低脂肪比例、改善身體線條,也能藉運動轉換心情、放鬆身心。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運動生理學網站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