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蘇格蘭最強健身媽媽,透過運動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
1
蘇格蘭最強健身媽媽,透過運動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
2
分段式伏地挺身 PUSH UP JACKS
3
帶著陌生人的骨灰去冒險旅行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蘇格蘭最強健身媽媽,透過運動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

2017-08-02
話題 健身 故事

洛娜·比格姆(Lorna Biggam)是蘇格蘭一名42歲的健美女子選手,育有4名小孩的她每天都在勤奮運動,在懷孕前到後都保持著健身的習慣,對於這方面她有著非常強大的愛載。比格姆希望自己能一直活動下去,並且變得越來越強大來保護自己所愛的人。

蘇格蘭最強健身媽媽,透過運動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 ©Youtube/Barcroft TV

來自漢密爾頓的比格姆一直非常熱愛健身,本身又是一位消防隊員並且擔任這職務已經長達16年,她在懷孕期間仍堅持每周至少要舉重6小時,但由於時常過度鍛鍊導致在懷孕時期出現腹部拉傷的情況,此時比格姆才開始休息,但是過了六個星期後,她又開始做上重量訓練,儘管醫生多次給她嚴重的警告,但是她依舊沉迷在健身的世界中。等小孩出生到一歲多時,她便帶著他們一起訓練,比格姆認為這樣良好的互動,不僅能增加親子關係且還能增加孩子們的健康。

比格姆:「健身對我來說就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件事,如果有一天它停止了,代表我的生命也會跟著停止。」

©Jonathan pow/barcroft media

比格姆的老公史蒂夫(Steven)也是一位健美運動員, 他們每天早上五點半就會一起床做有氧運動,運動完後,史蒂夫就會為兩人烹飪早餐並且準備許多含有高蛋白質的食物,之後再來一起做家事、帶小孩並且共同分擔其他家務,到了下午還會一起上健身房做上一些重量訓練。比格姆在生完小孩之後10個月,就立刻重披戰袍參加健美比賽,比格姆每天都會吃上大量的蛋白質以及蔬果並且搭配許多高強度的訓練,她必須每天消耗4000卡路里來維持身材。

她表示,只有不斷參加比賽才能夠讓她有練身體的動力在,並且能感受到自己越來越強大,才能保護好所愛的人(指小孩)。

比格姆與丈夫史蒂夫都是優秀的健美選手。

©Jonathan pow/barcroft media

許多網友表示,媽媽真是偉大的角色,不僅要照顧小孩、鍛鍊身體還要準備參加許多比賽,她真的是一位神力女超人。

資源提供/daily mail、female muscle、youtube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分段式伏地挺身 PUSH UP JACKS

2016-06-01
訓練動作核心訓練初階訓練健身動學堂

分段式伏地挺身 (Push up Jacks)是一個全身性的有氧訓練。利用跳耀加上伏地挺身的方式來增強心肺功能。在執行的時候手肘應當彎曲90度,整個上半身應當貼到地面,而不該只有胸口或肚子往下。

分段式伏地挺身

鍛鍊肌肉群:全身

動作難度:★★★

STEP 1 準備動作

以兩腳尖及伸直的雙手支撐身體,雙手略比肩寬預備。

STEP 2 降低身體

吸氣同時以緩慢速度控制降低身體,輕觸地面,維持此姿勢停留3秒。

STEP 3 回到第一步驟

慢慢吐氣向上推,回到開始姿勢。

STEP 4 跳耀雙腳打開

在吸氣降低身體同時,以跳耀方式將雙腳打開,維持3秒。

STEP 5 跳耀雙腳合併

以跳耀式將雙腳合併,慢慢吐氣回到開始姿勢,重複來回,做1分鐘。

以上教學示範僅供參考,實際訓練狀況請依個人身體狀況自行斟酌。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帶著陌生人的骨灰去冒險旅行

2016-05-12
馬拉松故事健身話題

帶著心愛的人的骨灰去旅行、冒險、跑馬拉松等等的事情屢見不鮮,但為何會有人想要帶著陌生人的骨灰呢?

Anders Forselius 將 Alex Blackburn 的骨灰灑在愛達荷州Fort Grounds附近一處湖岸。 ©Outside Magazine

2014年底的牙買加雷鬼馬拉松 (The Reggae Marathon),伴隨著刺耳的雷鬼音樂、刺鼻的大麻煙霧以及熱帶的暑氣,有一位來自瑞典的跑者安德斯·佛賽琉斯 (Anders Forselius),把兩位來自美國陌生人的骨灰——12歲的Alex Blackburn和48歲的Dan Fox,放在他的霹靂腰包中,以4:48:05的成績跑完全馬。

「這些人激勵了我,」這位跑馬最佳成績為3:04:15,38歲的瑞典人安德斯臉上帶著稍微尷尬的微笑,因為他和兩位往生者生前並沒見過面。「他們給了我繼續旅行的原因。」

2014牙買加雷鬼馬拉松上的Anders Forselius。 ©Outside Magazine

對於安德斯來說,旅行是生命最重要的事,也是在旅途中,他遇見了這兩位懷抱未竟遺志的往生者。從1999年以來,安德斯已經完成113場馬拉松、騎單車旅行過33個國家,包含六條橫越美加的長途路線、並把旅行故事在一個當地報紙與瑞典《Runner’s World》網站上面發表。在牙買加馬拉松隔天,安德斯又帶著兩位的骨灰跑了一場在哥斯大黎加舉辦的馬拉松。

在2008年,安德斯遇到了他的第一位骨灰伙伴Alex Blackburn。當時他從西雅圖要騎往聖地牙哥,但是在聖塔克魯茲北方的Pigeon Point Lighthouse Hostel,他因病不得不在旅宿暫居數日,也因而與旅宿經理Sparrow Bar熟識起來。史派柔聽了安德斯的冒險故事之後,也分享了她心愛兒子的故事:「我的兒子亞歷山大因為先天性心臟病而於2001年病逝,臨終前他說希望自己的骨灰被灑在世界各地。」當時她已經把她兒子的骨灰灑在布達佩斯、佛羅倫斯、羅馬、加勒比海等地。

安德斯將裝骨灰的軟片盒隨身放在腰包中。 ©Outside Magazine

小朋友的故事在安德斯的心裡盤旋不去,他心想,「這會是個很有意思的緣份,如果她開口要我幫忙帶他小孩的骨灰去旅行,那將會是個無上的榮耀。」在安德斯秀出他寫的一些部落格文章之後,史派柔同意了。「把亞歷山大帶在身邊,並灑在你要去的地方吧。」她交給他一個小木盒。

經過了3年的單車騎行之後,因為之前已經在美國參加過好幾場馬拉松,安德斯決定要完成在美國每個州都要跑一場馬拉松的計畫,首先報名是2011年的密蘇拉馬拉松 (Missoula Marathon)。他忽然覺得只有他自己在週日清晨醒來跑馬是不公平的,他感覺亞歷山大在嘲笑他。既然小朋友生前也是個跑者,他決定把亞歷山大從他的木盒“床”裡面叫起來一起跑。

隔年再回來跑密蘇拉馬時,安德斯經由朋友介紹認識了Laura Fox。Laura的先生15年前過世,安德斯帶著小朋友的骨灰旅行的故事打動了她,於是她說,「我先生Dan應該也很樂意跟你們一起去旅行。」她把丹的骨灰裝在一個35釐米的軟片盒中,把軟片盒交給了安德斯。Dan Fox生前在政府反菸害衛生部門工作,也是一位登山愛好者,但卻因為吸入太多二手菸而引發肺癌身亡。

Alex Blackburn ©Outside Magazine

「丹只有跟著我完成兩場馬拉松,因為他愛山,所以我登山才會帶著他,但是我第49和第50個跑馬的國家,我兩位都會一起帶。」

三人將會在2016巴西里約奧運之前踏遍世界更多土地,因為安德斯計畫要騎遍每個曾經辦過奧運(含冬奧)的城市。這個兩年計畫目前已經完成歐洲的一部分,安德斯已經去過布拉格、雅典等地,很快會帶著兩“人”去倫敦、巴黎、巴賽隆納,途經北美到日本、韓國、北京、雪梨,最終將到達2016奧運主辦城市,巴西的里約熱內盧,他並將在2016年2、3月分別去跑東京與漢城馬拉松。

安德斯與亞歷山大的媽媽史派柔和丹的妻子蘿拉常常以電郵聯繫,他會告訴她們旅途上的種種趣事,包括2011年科羅拉多州的波德市馬拉松,主辦單位甚至特別多頒發一個完賽獎牌給亞歷山大,他也把該獎牌致贈給史派柔收藏。

「我很珍惜這個獎牌。安德斯很懂得怎麼取悅人,就像亞歷山大一樣。」史派柔現在住在蒙大拿,她希望安德斯騎單車前往冬奧主辦城市卡加利和溫哥華時,經過當地能見一面。

安德斯說他很願意帶更多人的骨灰旅行,「只要我感覺有某種連結,但是新人一定要能融入我們這個群組。」

在去年這場雷鬼馬拉松之後,安德斯又參加了22場馬拉松(截至2016年5月底),最近一場賽事是5月15日舉辦的保加利亞Varna馬拉松,這也是他參加馬拉松的第60個國家。

Dan Fox ©Outside Magazine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