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防彈飲食第一步:防彈管理
1
防彈飲食第一步:防彈管理
2
楊勇緯當日本運動蛋白品牌SAVAS代言人  透露出國訓練必備這款
楊勇緯當日本運動蛋白品牌SAVAS代言人 透露出國訓練必備這款
3
美國大隻佬不但成功減重46公斤,還贏得馬拉松冠軍

防彈飲食第一步:防彈管理

2017-08-07
知識庫 飲食 瘦身 觀念 書摘

大約20年前,我是個年輕的新興矽谷創業家,擁有數百萬資產。一切應該都要棒得不得了,但卻有一個問題──我又肥又胖,體重接近136公斤。我曾經在連續18個月內,將每天攝取的卡路里限制在1500~1800大卡之間,一週運動六天,每次運動90分鐘。我充滿意志力地積極投入這套瘦身計畫,雖然我的確變得更強壯了,但身上的贅肉卻甩不掉。在30歲時,我被診斷出第二期凝血酶(thrombin)引發血小板凝集的急性發作。簡單來說,我的血液就像泥漿一樣又濃又黏,醫生則擔心我會因中風或心臟病發作而死掉,而且不是在未來某個不確定的時間點,而是很快就可能會發生。

雖然我在事業方面很成功,但大多數的時間我都覺得很難受,因此一點也開心不起來。我總是感到疲累,被壓力吞噬,還受不了我的慢性鼻竇炎、咽喉炎永遠沒有好的一天。我總是思緒不清,維持專注也很困難。我在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Wharton School of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努力要取得MBA學位時,同時也在一間新創公司工作,當時我的考試成績爛透了。我可能會答對幾個問題,但是不管我多努力,都會因為疏忽大意而答錯其他題目。那感覺就像是我大腦裡有什麼東西背叛了我。我知道要如何唸書、回答問題,但當我努力想專心時,我就是無法盡情發揮實力。

這實在很嚇人。光是肥胖就已經夠令我難受了,如果我不只胖,腦袋也不好,那我根本就不可能靠一份我自己也喜歡的工作謀生。這件事促使我開始研究最新的腦造影技術,最後我決定接受在當時還有爭議的單光子發射電腦斷層掃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好知道大腦背叛我的原因。在預約的那天,我來到矽谷腦造影中心(Silicon Valley Brain Imaging),技術人員將放射性的糖注射進我的手臂。接著我的大腦利用了那些糖之後,放射性的示蹤劑就顯示出,我的前額葉皮質(大腦裡最高度演化也最晚才演化出來的部分)在我試圖專注時竟然沒有任何活動。當時,我不只失去了正值壯年時期應有的健康,連大腦裡基礎的「硬體」也失靈了。最糟的是,我完全不懂這一切背後的原因。畢竟,醫生和所有主流醫療專家告訴我的,我都照做了。

我來自以自然科學角度思考的背景,這點透露了我解決問題的方式。我的祖父母相識時,兩人都是曼哈頓計畫(Manhattan Project)[註一]的成員,而我的祖母因她在核子科學方面的研究,贏得了頗具聲望的終身成就獎。我在八歲時,就得到了自己專用的電腦,這使我成為少數40多歲、卻有超過30年電腦經驗的人。我在大學主要修習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s)[註二],這是人工智慧領域裡的一門獨立學科。自我有記憶以來,科學和科技的力量就一直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所以當我在健康和事業方面遭遇危機時,我也向這股力量尋求協助,希望能找到解答。

註一:美國政府在1942-45年間進行的一項首顆原子彈計畫。許多歐洲流亡科學家都參與了此項計畫。
註二:決策支持系統(decision support system, DSS)是一項電腦程式應用系統,可以分析商業資料,幫助使用者更容易做決策。

Dave Asprey 20年來變身過程 ©Dave Asprey

我是一位網路世界的早期開創者(也就是所謂的「駭客」譯註1),在到華頓商學院就讀前,我在加州大學矽谷進修中心主導一項教學計畫。從1997到2002年,我教那裡的工程師如何管理網路。這在當時是件眾所皆知的困難任務,因為工程師(就像醫學專家一樣)非得透徹瞭解他們所使用系統中的枝微末節才肯罷休,但當時的技術無法提供足夠資訊。對於網路系統的操作,你經常只能在無法充分理解所有相關環節的狀態下,「先做再說」。這樣看來,人體和網路其實並沒有那麼大的差異,兩者都是極為複雜的系統,而且有很大一部分的資料是我們手上缺乏、有所誤解或被隱藏起來了。當我用這個角度來思考人體的問題時,我發現我或許可以學著運用破解電腦和網路系統的技巧,來破解我自己的生物系統。

這是一個重要的轉捩點,也是我進行生物駭客之旅的起始點──「生物駭客」(biohacker)是項操作技藝,使用科技改變人體內在和外在環境,藉此掌控並使身體按照期望表現。我可以藉著監控自己的健康,來揭露影響我感受、外貌、身體機能表現、甚至是人際關係和整體幸福感的隱藏變因,這個概念令我非常興奮。電腦駭客會列出一個電腦系統的詳細內容,然後試圖找出一個可用來取得控制權的小漏洞,而通常他會一一去試每個可能的破綻,直到找出那個讓他得逞的漏洞為止──這和進行生物駭客的過程沒什麼兩樣。

我從測量自己的生理數據開始,然後用身體做實驗,找出周遭環境可能哪裡有問題,並觀察影響我身體的因素是什麼。不管你觀察到的異狀有多微小,都別覺得自己可能是想太多或發神經。我做了血液生化檢驗,也透過腎上腺荷爾蒙測試,檢測自己的壓力指數。彙整了實驗結果後,我開始使用「聰明藥」來重新啟動大腦,增加營養補給品,並嘗試了無數的飲食法,看看哪些有效、哪些無效,並找出背後原因。

從那時開始,我拜訪了加拿大森林深處的破解大腦私人機構、安地斯山脈的心靈診所,還有位於西藏的偏遠修道院。我在家中的辦公室安裝了一台腦電波儀(electroencephalogram,EEG) ,也取得了證照,能使用一種叫「心率變異分析」(heart rate variability)的生物反饋(biofeedback)技術,學會如何才能控制神經系統的壓力反應。當我使用這些技術來管理大腦時,很明顯就能發現我吃下的食物會直接影響我的生理狀態和思考能力。當我的生理狀態改變時,我的身心表現也跟著改變。用這些儀器來監測大腦,讓我能很清楚知道哪些食物對心理狀態有益、哪些有害。

這些就是防彈飲食的起源。藉由測試這麼多不同的變因、與回饋聯繫起來和抽絲剝繭相關研究,我瞭解到發炎、毒素、荷爾蒙、神經傳導物質、腸道細菌和許多其他因素,在減重、飢餓和精力當中扮演了很複雜的角色。有很多這些發現都只出現在鮮為人知的研究期刊中,並沒有被廣泛運用;有些則是我自己細心觀察的結果,和其他生物駭客也一同觀察到的現象。這些發現都很驚人,但都讓我以近乎兩天一公斤的速度減重,氣色也更好,且工作表現、復原能力、專注能力都更上層樓。我發現該如何為我的身體和大腦進補,同時也很重要的是,擺脫那些在我生活中會不知不覺阻礙我的食物。

我的研究成果相當違反直覺,因此一開始我以為那只是我個人的特例。也許是我個人對食物的生物化學反應有什麼特異之處;但是當我和朋友、家人分享我的發現時,看到他們減重也很快,而且專注力和意志力也隨之提升,這時我就知道我確實發現到什麼了。現在輪到你從我經年累月的研究和經驗中獲益了。遵循防彈飲食法則,你便能夠減重、提升整體表現,藉由提升精力和恢復能力,為你的人生增加優勢。十多年以來,我一直維持少了約45公斤後的體重,甚至找回了六塊肌,同時身體年齡變年輕了,免疫系統也大幅增強。40多歲的我真的比20多歲的我還要來得好,你也可以。

譯註一:人類大腦皮質分布著神經元(neuron),神經元內的樹突和細胞體會在活動時產生微弱的生理電位。由於人體大腦皮質細胞互相連接,因此其周圍的神經元都可產生相同的電位變化,因而得以藉由貼附電極,觀察電位記錄其腦波,根據不同震動週波數分別命名為α、β、δ、θ等腦波。

防彈咖啡與防彈飲食創始者Dave Asprey ©bulletproof.com

 
 
防彈飲食不只讓人快速減重、覺得精力充沛,也是份指南,讓人由內而外提升身心狀態,同時抑制經常伴隨高壓生活、高度期待、高水準表現而來的發炎情形和罪惡感。

【延伸閱讀】防彈咖啡:它是新世紀健康良方,還是煉金術士的魔藥?

防彈咖啡 ©Al Seib/Los Angeles Times

書籍資訊
◎文字摘自活字文化出版,戴夫‧亞斯普雷(Dave Asprey)著作《防彈飲食:矽谷生物駭客抗體內發炎的震撼報告(二版)》一書。

紐約時報暢銷書、全美最夯健康類書《防彈飲食》(The Bulletproof Diet),告訴你,最自然易行的健康方式,更重要的就是吃對油脂,讓體內的生物化學機轉順利的運作,自然達到健康又有活力的身、心表現,其次,避免易受黴菌汙染的食物、避免容易堆積為脂肪的高果糖食品——這就是「防彈飲食」。

革命性的營養觀:
要:吃好的油脂、好鹽、好食材、好睡眠
不要:不要再計算卡路里,不要過度運動,水果減量,甚至以防彈咖啡代替早餐!!

結合最新的營養醫學研究,正確的飲食新觀念,加了健康油脂的防彈飲食,能夠有效的調整腸道好菌,戰勝體脂肪。吃下好油脂(草飼牛的油、酥油、椰子油、酪梨、蝦油),能有飽足感,並讓膽汁活躍,讓身體高效排毒。結合最新的營養醫學研究,正確的飲食新觀念,這樣吃,就能恢復身心活力與專注力,升級自信人生!

本書作者戴夫‧亞斯普雷年輕時就苦於過胖與易發炎體質,用盡方法卻始終瘦不下來,於是花了20年、數十萬美元來「駭」進他自己的生物體系,找出讓他失去活力、健康與肥胖的原因。試過所有減肥方式之後,終於找到最輕鬆有效的方案,「防彈飲食法」。


•書籍資訊 請點此

責任編輯/Oliver Wu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楊勇緯當日本運動蛋白品牌SAVAS代言人 透露出國訓練必備這款

2022-11-10
運動營養生活營養補給飲食話題

日本百年食品製造龍頭明治 meiji 今年 3 月以運動蛋白品牌 SAVAS 加入台灣市場,成為運動界熱門議題。這次 SAVAS 引進優質的植物性蛋白「大豆蛋白粉—奶茶口味」,並邀請代言人楊勇緯,號召多名運動愛好者展開「瑜珈植淨茶話會」,與人氣瑜珈老師凱蒂進行一場瑜珈體驗與挑戰賽。楊勇緯在會中提及,運動後他最離不開的就是 SAVAS 蛋白粉,同時透露未來有移地訓練計畫,出國也一定會隨身攜帶!

楊勇緯當日本運動蛋白品牌SAVAS代言人  透露出國訓練必備這款
楊勇緯當日本運動蛋白品牌SAVAS代言人 透露出國訓練必備這款 (照片提供:明治SAVAS)

楊勇緯曝移地訓練計畫 出國必備SAVAS蛋白粉支持訓練

楊勇緯表示,在運動後他最離不開的就是 SAVAS 蛋白粉,就連出國也一定會隨身攜帶,「這次推出的 SAVAS 大豆蛋白粉喝起來口感與豆奶調配得很相近,口感非常討人喜歡。此外在高強度運動後,為了讓自己有更好的狀態迎接下一次訓練,必定會盡快攝取 SAVAS 蛋白粉,且 SAVAS 大豆蛋白粉也貼心推出便利包裝,若未來要去移地訓練可以更方便補充營養。」

明治代言人楊勇緯
明治代言人楊勇緯 (照片提供:明治SAVAS)

營養師:蔬食和乳糖敏感運動員的福音

Sabrina 營養師表示:「許多蔬食者在運動後尋無蛋白粉補充,SAVAS 大豆蛋白粉採用純植物性的大豆蛋白,含有 9 種人體必需胺基酸與 BCAA,吸收率好且營養價值高!」。SAVAS 為了給予運動員更全面的營養,更針對運動員的飲食調查結果,特別加入維生素 B2、維生素 B6、維生素 C、維生素 D 等運動員較易攝取不足的維生素,用剛剛好的營養支持所有運動愛好者的舒適生活。

現在運動風氣越來越盛行,補充蛋白質成為運動愛好者的重要考量,SAVAS 大豆蛋白粉主打「植物性」和「無乳糖」,對蔬食者和乳糖敏感的民眾可以說是一大福音,且植物性蛋白更符合永續、環保的趨勢。

「瑜珈植淨茶話會」人氣瑜珈老師凱蒂帶領楊勇緯等人進行瑜珈挑戰
「瑜珈植淨茶話會」人氣瑜珈老師凱蒂帶領楊勇緯等人進行瑜珈挑戰 (照片提供:明治SAVAS)

多位運動愛好者試喝:甜度剛好、像在喝奶茶

「瑜珈植淨茶話會」邀請多位運動愛好者一同參與,在品嚐 SAVAS 大豆蛋白茶點與飲品後大家驚嘆:「喝下去很驚艷,除了甜度剛剛好以外,味道真的就像奶茶一樣」,更沒想到大豆蛋白粉可以變化出這麼多樣的點心!

在人氣瑜珈老師凱蒂帶領瑜珈挑戰環節中,現場運動愛好者更是卯足全力,用優美但高難度的瑜珈支持維持長達 5 分鐘的挑戰賽,獲得全場熱烈掌聲,也體現了 SAVAS 成立的宗旨「Source of Athletic Vitality and Adventurous Spirit 挑戰競技的活力和旺盛的冒險精神」。

11/1-15 限時優惠 買即贈運動束口背包+湯匙+手搖杯

明治旗下的 SAVAS 是專門為了「運動員」開發產品的品牌,11/1至11/15 期間,明治官方購物網站正推出訓練必備「新手大禮包」優惠活動,購買即贈 SAVAS 運動束口背包+湯匙+手搖杯。此款大豆蛋白粉採用的是先進均質顆粒的技術,易溶好食用,冷水即可沖泡以外,亦適合融入許多飲品或製成運動補充點心。歡迎對口味與甜食有追求的運動者,選擇 SAVAS 大豆蛋白粉,以更完整更健康的植物蛋白走向更輕盈美麗的生活。

11/1至11/15 明治官方購物網站推出「新手大禮包」優惠活動,購買即贈 SAVAS 運動束口背包+湯匙+手搖杯
11/1至11/15 明治官方購物網站推出「新手大禮包」優惠活動,購買即贈 SAVAS 運動束口背包+湯匙+手搖杯 (照片提供:明治SAVAS)

資料來源/明治SAVAS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美國大隻佬不但成功減重46公斤,還贏得馬拉松冠軍

2016-09-19
人物誌故事瘦身馬拉松跑步

當瓊·奧崔 (Jon Autrey) 在賽後談到他以2小時38分23秒於聖裘德孟菲斯馬拉松 (St. Jude Memphis Marathon)奪冠時,他聽起來像一個經驗豐富的選手。他說他採取了保守的跑法、平均配速,並適當地補充水分。令人難以想像的是,這位身形俐落的跑者曾經是一位美式足球後衛,而且體重曾達125公斤。

據Runner’s World網站報導,來自田納西州孟菲斯的奧崔贏得了聖裘德孟菲斯馬拉松的冠軍,這是這位32歲債券交易員的第10場超過26英里距離的全馬賽事,其中有兩場是超過50K的超馬賽。他連續參加過兩次波士頓馬拉松,並報名了第三場波馬賽。

Jon Autrey ©runnersworld.com

 但奧崔並不總是跑得很快。事實上,在13年前,他只繞著一個足球場的長度跑,而且當時他的體重是275磅 (125公斤)。現在雖然身高192公分的他已經減去了46公斤的體重,他仍然無法相信自己會成為一個非常認真的跑者。

「我總是不認為自己是一個跑者,」他說。「我認為自己是一個因為想要減肥,然後才開始喜歡跑步的人。」

憑藉堅實的肌肉和爆發力,美式足球總是奧崔比較擅長的運動。他高中時代在伊利諾伊州都在玩美式足球,並慢慢開始接受他自己成為一個大傢伙的事實。

「我的朋友叫我『肥胖傑克』,」他說。「我當時重達125公斤,不過由於我是後衛,所以這不是一個大問題。這只是我的暱稱。」

他在就讀位於伊利諾伊州布魯明頓的伊利諾衛斯理大學時,加入學校被國家大學體育協會 (NCAA) 劃為第三級別(D3)的美式足球隊,但由於在他的大一這年不斷地受傷,讓他對於自己的健康狀況有了不同的思考。

「自從我坐了冷板凳之後,我已經減去了一些體重,因為我並未吃得像一個正常的校隊後衛所應該攝取的數千卡路里的飲食,」他說。「而且我感覺很好。我想知道,如果一直把這種壓力放在我身上是不是值得。」

由於不確定他受傷之後還能有多少上場的機會,奧崔決定離開學校,回到孟菲斯,他出生的地方。

但是,回到田納西州並不是一個簡單的轉變過程。他母親當然歡迎他來同住,直到他有能力自立,但她的住家是一房一廳的公寓,並沒有太多的空間給這位19歲的大男孩伸展。「基本上我是睡在地板上,」他說。「並且,我們不得不共用一輛車。」

這樣的不便成了他開始跑步的好動機。「每當我需要去任何地方,我不得不到我媽媽工作的地方去開她的車,」他說。「從我家到那邊大約3公里。大多數日子裡,我會跑過去取車,然後開車到健身房。正是在這個期間,我決定要讓自己瘦下來。」

Jon Autrey ©runnersworld.com

不想再成為「肥胖傑克」了,奧崔開始以減肥為主要目的而越跑越遠。他承認自己最初是一個圓滾滾的跑者,他會報名參加一場馬拉松,然後密集訓練,接著再一口氣休息好幾個月。雖然如此,他的確天生有種享受跑步的能力。

藉由使用網路上的訓練計畫,他開始以1:30的時間之內完跑半程馬拉松。當他在2009年完成他的初馬,也是這場聖裘德孟菲斯馬拉松,他完賽時間是3小時14分45秒。

2011年,奧崔的體重減到225磅 (102公斤)。那年,他決定報名參加他的第二場馬拉松。不過,賽前訓練還是苦不堪言。他往往跑了幾英里就覺得身體不適,但奧崔無論如何還是完成了比賽,以3小時42分06秒衝過終點線。

「我還是帶著很可觀的肥肚圈在跑步,但它不僅只是體重而已,」他說。「這是我肥胖的來源。以前我總是想要喝啤酒就來上一罐;如果我想要披薩,我就來上一片。然而,我已經意識到,這必須被改變。」
 
於是,他專注於吃得更健康,而且他的速度改變了。在2012年時,他想要讓自己跑進波士頓馬拉松參賽時間門檻,而為了要達到這個新目標,他請了一位教練:凱文·雷勒斯 (Kevin Leathers) 來訓練他。

由雷勒斯提供更優質的訓練、補給的專業建議,以及比賽策略的諮詢,在八個星期後,奧崔在紐奧良搖滾馬拉松跑出他的最佳成績3小時00分51秒,比他以前的全馬PB還快了8分鐘。

Jon Autrey ©cantstopendurance.com

在2015年4月,現在已經減到175磅 (79公斤) 的奧崔,將參加他連續第三場波士頓馬拉松,並希望打破他16年在波馬創下的2小時36分04秒個人最佳成績。

但稍早在2014年十二月,回到他的家鄉孟菲斯,他知道有沒有什麼能打敗在家鄉奪冠的感覺。

「當那場比賽還剩下四分之一英里時,我問一個路旁觀賽者,有沒有人跟在我身後。他們告訴我,後面一個人都沒有,」他說。「這真是像一場夢一樣。在我生命中,我從來沒有想到我有一天會贏得一場馬拉松。我不得不說這是完美的一天。」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