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2020東京五輪音頭 用演歌詮釋奧運精神
1
2020東京五輪音頭 用演歌詮釋奧運精神
2
727降2級警戒
院會宣布:727起疫情緊戒調降為二級 開放高中以下運動員回校訓練
3
日本知名體育用品店ART SPORTS破產的幾個啟示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2020東京五輪音頭 用演歌詮釋奧運精神

2017-08-10
話題 綜合 新聞 奧運

當台灣還籠罩在日前新版世大運主題影片的振奮之餘,日本已經用高出好幾段的手法來示範什麼叫做泱泱大國的文化力。2020東京奧運組委會日前推出了主題曲《2020東京五輪音頭》,以日本傳統演歌型式,找來石川小百合、加山雄三與竹原和生三位知名歌手詮釋,傳遞快樂與和平(happy & peace)的核心理念,為三年後的奧運盛會再次掀起話題。

新版2020東京五輪音頭由三位藝人詮釋不同風格。 ©twitter/Tokyo 2020

此外,大會特地修改了原曲當中的一些歌詞來配合2020奧運的條件。例如1964年的奧運會是在秋天舉行,原曲裡「秋天的天空」以及「紅蜻蜓」當然就被改成「夏季的天空」及「蟬鳴」等等。

日本知名演歌歌手石川小百合詮釋原版風格。 翻攝Youtube
日本知名歌手加山雄三詮釋流行風格。 翻攝Youtube
日本新生代作曲家、歌手竹原和生演繹藍調風格。 翻攝Youtube

影片內容策劃得相當講究,舞蹈不僅融入棒球、空手道、衝浪等技術動作,也凸顯這三項運動是此次東京奧運新增加的項目,這些為運動選手應援的舞蹈,在輕鬆歡樂之中達到宣傳奧運的目的。

最厲害的是,日本自古以來一向很擅長運用幾何圖形來做設計,此次2020東京奧運與殘奧會的LOGO就是以方塊所組成的圖案,組委會直接將它放在浴衣上面,看起來真是一點也不違和呢!

影片內容加入棒球等動作,為選手應援。 翻攝Youtube

生動有趣的舞蹈教學 融入殘奧主題

「音頭」是日本傳統在夏季「盆踴」祭典時所唱誦的歌曲,通常會伴隨著舞蹈,因此為了推廣這首歌曲,組委會同時還製作了兩種教學影片,以極其淺顯易懂的圖解方式,讓人一看就能記住,還融入現代奧運與殘奧會一起舉辦的方式,請來一位身障人士一同做示範,並在動作中加入手語的動作,可說是非常用心。

2020東京五輪音頭特別製作教學影片,這是其一奧運/殘奧版。 翻攝Youtube
影片以極其詳盡的方式做解說。 翻攝Youtube
加入手語動作示範「殘奧會」的手語比法。 翻攝Youtube

原汁原味不打折 濃濃日本味任誰都不會認錯

當台灣思考國際賽會形象宣傳要不斷向國際化靠攏的同時,做出來的影片雖然已經跳脫窠臼,不過還是不離一般國家會運用的宣傳手法,看起來套用在任何一個國家都適用;日本完全無視奧運這種國際賽會形象的牽絆,反過來把本國文化元素直接放進奧運的做法,塑造出任誰都不會認錯國家的品牌形象,值得相關人士深思參考。

翻攝Youtube

資料來源/Tokyo 2020、EZONE、維基百科
責任編輯/Oliver Wu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院會宣布:727起疫情緊戒調降為二級 開放高中以下運動員回校訓練

2021-07-23
COVID-19新聞路跑游泳綜合話題

台灣疫情從5月中旬升級為三級警戒至今已經超過2個月的時間,隨著全台疫情漸漸受到控制之下,行政院長蘇貞昌於7/23招開防疫會議,參考各部會的防疫指引規畫及各縣市政府的防疫會議相關修正意見之後,宣布自7/27日起將疫情從三級警戒降至二級,並開放餐廳及超商內用的規定,以符合各行各業及場館能逐漸恢復正常的經濟活動。

你一定要看:戴上口罩運動與訓練該注意什麼?

727降2級警戒
727起疫情緊戒調降為二級,將開放高中以下運動員回校訓練。

隨著疫情的穩定將警戒降為二級,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也特別強調,國內疫情調降警戒的標準應該要逐步緩降,以避免如同國外降級(解封)後疫情再度爆發的困境,行政院長蘇貞昌在會議中特別表示,我國疫情雖然逐步邁向穩定的狀況,但疫苗接種率卻還無法大量的提升,有鑑於國外疫苗接種率高卻依然無法大量的控制疫情的爆發情況,由次可見疫苗接種的普率只是防疫工作的一個環節,最重要的還是要依賴各縣市政府確實的疫調與檢疫工作,國民必須要繼續維持個人清潔防疫工作,才能有效的維持這得來不易的降級。

這個也要注意:國外專業健身教練提醒疫情後進健身房要注意這幾個事項

游泳池不開放
雖然降為2級警戒且有條件的開放多項運動訓練,但無法配帶口罩的水域運動訓練還是暫不開放。

調降至二級警戒相關規定

通案性原則

1.除飲食外,全程佩戴口罩。

2.實聯制。

3.保持社交安全距離固定地點宗教活動。

4.人流控管或總量管制。

5.室內空間至少1.5米/人(2.25平方米/人),室外空間至少1米/人(1平方米/人)。

6.室內人數限制50人,室外人數限制100人,若超額則提防疫計畫100人。

7.餐內用原則依照衛福部規定處理。

0727疫情警戒
727調降疫情警戒標準至第二級。

暫不開放

1. 休閒娛樂場所:歌廳、舞廳、夜總會、俱樂部、酒家、酒吧、酒店(廊)、錄影節目帶播映場所(MTV)、視聽歌唱場所(KTV)、理容院(觀光理髮、視聽理容)、遊藝場所、電子遊戲場、資訊休閒場所、休閒麻將館、桌遊場所及其他類似場所。

2. 教育學習等場域:社區大學(開放受理秋季班報名,實體課程不開放)、樂齡學習中心、K書中心、游泳池等其它類似場所。

戶外空間

休閒農場、森林遊樂區及步道、遊樂風景區、國家公園文化園區

1.休閒農場內附設的釣魚場/釣蝦場開放。

2.山屋營地暫不開放。 3.無法全程配戴口罩的水域活動(海邊、沙灘、水域設施)不開放。

植物園

1.預約制。

2.禁止飲食。

3.室內展示場館不開放。

第一類漁港垂釣區娛樂漁業漁船

1.開放漁港垂釣、單出入口管制。

2.開放漁船載客出海觀光。

 

三級延長適度鬆綁
7/27-8/9二級警戒管制的相關變動

室內展覽

美術館、博物館、科博館

1.單一出入口管制,以預約為優先。

2.語音導覽、穿戴式、體驗型與互動式器材設備不開放。

3.不接受50人以上團客預約觀展。 商業展覽或會議 開放,比照通案性原則辦理。

劇組拍攝

1.演出人員、劇組人員-如附3至7天內陰性證明,正式表演時得脫下口罩演出。

2.觀眾-不設搖滾區,固定座位,採間隔座或梅花座,舞台與座席最前端間隔至少3公尺。

運動場館

1.開放保齡球館、撞球場。

2.球具清消後,始得提供下一個人使用。

高中以下學校運動團隊訓練

1.工作人員(教練、防護員等)附3至7天內陰性證明,並定期篩檢(至少1次/週)。

2.分時分段分返校訓練,各時段室內10人、室外20人上限。

3.不開放住宿。

餐飲 超商、賣場內用區

1.開放,按餐飲指引辦理。

2.商熟食不開放售。

幼兒園、托嬰中心、課照中心

1.開放條件教師及工作人員疫苗施打率達80%,未施打疫幼兒園、托嬰中心苗或疫苗接種未達14天者,須有三日內快篩或核酸檢驗陰、課照中心性證明,每3-7天定期快篩。原則每7天篩檢,應變處置時得縮短為每3天篩檢。

2.無窗、無法保持通風之室內空間(如地下室)不開放。

補習班

1.開放條件:未施打疫苗或疫苗接種未達14天者,須有三日內快篩或核酸檢驗陰性證明,且每3至7天定期快篩。原則每7天篩檢,應變處置時得縮短為每3天篩檢。

2.無窗、無法保持通風之室內空間(如地下室)不開放。

交通 台鐵、高鐵

1.公共空間(大廳、車廂、候車區)除用餐區外,不開放飲食。

2.採間隔座(上限七成)。

民俗宗教 宗教場所

如須住宿,以「1人1室」為原則,同住家人可多人同室。

宗教集會活動(禮拜、彌撒、誦經、禪修等)

1.固定座位,採梅花座。

2.中元普渡相關活動(放水燈、中元祭、義民節等)皆須保持社交距離及遵守集會活動人數限制。

酬神演出

1.演出人員-如有3-7日篩陰性證明,正式表演時得脫下口罩演出。

2.觀眾-禁止飲食,非固定座位,舞台與座席最前端間隔至少3公尺。

其它旅行業

1.開放50人以下旅行,遊覽車須間隔座(大車上限坐20人)

2.麥克風須清消後始得提供下一個人使用。

娃娃機業

1.須有專人於營業時間管理者開放

2.縮小出入口並以實施實聯制

3.加強機台清消及人流管制。

美容美體業、民俗調理業

1.預約制、民俗調理業者須檢附技能證明。

2.禁止密閉空間、定期清消且接待下一位客人須時間區隔。

3.須拿口罩進行的項目(如臉部美容、紋等)不開放。

*請經濟部與縣市政府經發局討論,確認身體美容業合法業者,以及參考民俗調理業提出相關管制措施。

疫情警戒調降
7/27疫情警戒由三級調降至二級,各行業該注意什麼!

延伸閱讀:三級警戒延至7/26 健身房、校園操場鬆綁 游泳池不開放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日本知名體育用品店ART SPORTS破產的幾個啟示

2017-05-15
綜合運動配備趨勢新聞話題

據Yahoo! Japan報導,5月9日,日本知名運動用品通路商ART SPORTS申請破產成立,為日本運動用品界投下震撼彈。該公司於1967年成立,上個月才剛慶祝其69週年,在東京都開設了8家專賣店,也經營網路購物業務。該店舖主力商品為跑步與網球用品,旁及自行車、登山戶外用品與其他運動類別。全盛時期,在1991年時該公司年營業額達到了約57.41億日圓。

然而,在這之後的銷量逐年下降,因為銷售狀況不佳,該公司也收掉了幾家店面,但仍無力回天,在2016年的銷售額已降到約24億日圓。在設法消減人員開支與搬遷到租金較便宜的辦公室之後,收入仍無法彌補龐大的財務缺口,因此,該公司負責人木村正男因而不得不提出破產申請。

據《動一動》網站分析,該公司破產,引起台灣業界討論,他們的找出的問題有:
1.削價競爭模式。為了爭取銷量,跑鞋販售價格壓低
2.外國網購價格比台灣店面價格便宜
3.普遍對於林立百出的運動用品知識度不足
4.因熱潮而大量引進品牌產品、氾濫化的運動用品店
5.選貨眼光錯誤或是發貨問題
6.廉價的運動用品進駐台灣

日本知名運動用品通路商ART SPORTS宣告破產。 ©アートスポーツ

然而,據筆者觀察,台灣的運動用品消費環境,除了上述的幾個問題,還有一些現象值得探討:

ART SPORTS本店外觀 ©トレラン王国

 1  大者恆大 小店被擠壓

在網路購物削價競爭與大型量販店如迪卡儂進駐之下,小型、家庭型的運動用品店經營越來越困難。小店為了衝銷量往往犧牲利潤,但是怎麼砍價卻總比不過網路和大型量販店的價格競爭,因此,這些地方型運動用品店往往面臨兩個選擇:是結束營業還是投入連鎖麾下?

據《今周刊》報導,台灣最大的運動用品店連鎖背後的老闆其實是「元吉集團」,旗下有運動用品代理商「星裕國際」,近年來更積極購併,除了知名的「摩曼頓」,也已經將南霸天「一亨運動用品」收入其麾下,通路規模達300個據點,放眼市場無人能望其項背,而且目前還在購併一些地區型的傳統運動用品店,動態令人矚目。除了運動用品店,幾乎所有知名運動用品品牌專賣店也都是該集團旗下的門市,近來更動作頻頻,開設旗艦大店,搶市毫不手軟。

因此,展望未來台灣,大者恆大的現象將繼續延燒,小型運動用品通路商要求生路,唯有另闢蹊徑,找出自己的獨特經營模式,才有可能在這個逆勢環境中生存下來。

近年陸續有小型運動用品店結束營業。 ©尼豪的美食旅行手札

 2  品牌經營形象與目標社群

在這個逆向展店潮中,不難發現一些知名品牌如Nike、Adidas和Under Armour等等紛紛開設旗艦店,以精緻的空間陳列訴求品牌形象,並同時經營獨特運動社群。例如Nike已經經營多年的Running Club、UA的鬥陣跑團等等,以免費的飲食補給物資、專業教練帶領和特別設計的獎品例如跑服、紀念品等等吸引跑者參加,順道以焦點社群活動的方式,找來代言運動員,向特選的消費群眾說明產品特色與優點,務求打到最正確的消費群眾;就連星裕最新代理的頂級登山用品Arc'teryx也開設「登山學院」,找來知名登山家李美涼等人與玩家分享相關經驗,務求深耕目標金字塔頂消費者群。

這種品牌自己經營旗艦店與焦點社群的方式,在日本也極為常見,相信也是該國一些小型綜合運動用品通路銷售不佳的因素之一,可見要鞏固銷售,經營忠實粉絲和意見領袖是極為重要的。

李美涼 運動星球/Oliver Wu攝影

 3  消費知識成熟 加值服務是關鍵

在這個網路資訊氾濫的年代,縱使知名品牌都自己下海做網路電商,網路購物現實上仍存在許多假貨問題,尤其鞋類有適腳性問題,每一款鞋都是根據不同的腳型設計,最好還是到店裡試穿過才知道好不好。不過,問題就在於許多消費者精打細算,到門市試穿之後卻上網購買價格較低的同款商品,這對門市的銷售的確有一定程度的打壓。

在運動熱潮過後,有運動習慣的民眾對於運動相關知識的認知已經越來越豐富,對於一款運動鞋的需求將不再只是好看而已,舒適度和運動表現會是大家越來越重視的擇鞋條件。根據不同需求,門市店員對於消費者的知識服務將是越來越重要的加值條件,例如「足測」服務,讓消費者了解自己的足部特徵,另外,瞭解消費者本身的狀態,例如足弓外翻、內翻等等狀況,再根據這些特徵建議適合的運動鞋,將是門市能夠吸引消費者上門購買的一大利多。

Adidas在台北馬拉松EXPO提供動態足測。 ©Adidas

 4  運動用品也要精品化服務

現今的運動用品銷售服務,往往到購買之後便結束,但是消費者可能有許多時候買到的鞋款並不適合自己,若當時是因為被店員說服而購買,對店員信任破滅之後再回店重複消費的機率便不高。雖然一雙鞋單價不如精品來得高,但若能做到產品售後追蹤,了解並記錄消費者購買之後的使用經驗,深耕客戶群,避免讓消費者再買到不適合的鞋款,相信這些客戶日後回購的機率和忠誠度會提高許多,這對於網路購物和削價競爭也絕對會是個殺手鐧。

針對消費者做更細緻的服務將是未來運動用品門市致勝關鍵。 運動星球/Oliver Wu攝影

在運動越來越精緻化與分眾化的現今台灣,大家也越來越重視運動配備的專業度,畢竟「跑不贏別人,至少要穿得像個pro」。在這個潮流之下,運動用品店要在網路購物與殺價競爭的逆勢中找出生路,唯有提供更細緻、更差異化的個人諮詢服務,才能在這片紅海殺出一片生天。

撰文/Oliver Wu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