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配備館
  • JORDAN經典與現代科技和時尚的重塑
1
JORDAN經典與現代科技和時尚的重塑
2
資深球員經驗豐富,彭政閔、林智勝持續改寫明星賽紀錄
3
網球常見的運動傷害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JORDAN經典與現代科技和時尚的重塑

2017-08-17
配備館 球類 籃球 鞋子 JORDAN

1985年,Air Jordan 1搭載著新的材質和科技問世。此後籃球鞋雖不斷革新發展,Air Jordan 1卻始終在球鞋文化中保持著核心地位。多年來,Air Jordan 1推出過各種鞋面的版本,無論是漆皮、綢緞,還是Flyweave,它都能在球鞋圈脫穎而出。32年後,Jordan品牌推出Air Jordan 1 Retro Hi Flyknit,採用當今頂級的Nike Flyknit材質,向Michael經典的首款簽名鞋致敬。

JORDAN經典與現代科技和時尚的重塑

和Air Jordan 1原本的設計一樣,Flyknit技術一推出便在運動和時尚領域引起風潮。這項技術自2012年首次問世以來一直不斷發展演變,此次和Air Jordan 1的結合,不僅保留了經典鞋型,還充分實現了靈活性與透氣性。

同時,為向Air Jordan 1致敬,Air Jordan 1 Retro Hi Flyknit在Swoosh、Wings標誌、印有Nike Air商標的鞋舌和鞋墊等細節處均採用了優質皮革。鞋舌內側還印有“19852017”的圖案,以紀念原版Air Jordan 1和Air Jordan 1 Retro Hi Flyknit的發佈年份。

資料提供/ NIKE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資深球員經驗豐富,彭政閔、林智勝持續改寫明星賽紀錄

2017-06-21
球類話題新聞棒球

2017中華職棒明星對抗賽選手名單公布後,最受矚目的莫過於第17次入選的三商美邦白隊彭政閔,不僅是明星賽入選次數與人氣王獲選次數之紀錄保持人,今年也有機會打破由林仲秋所保持的打點紀錄;而將挑戰全壘打大賽三連霸的林智勝,也在明星賽保有連續場次安打紀錄,今年有機會持續創造紀錄。

明星賽連續十一場次安打,林智勝將持續創造紀錄

今年明星賽以「亞冠賽」資格作為分隊依據,由24歲以下及加入職棒3年以下的選手組成臺灣銀行紅隊,因此有許多年輕球員都是首次入選明星賽,24位球員中,僅8位選手有過明星賽經驗,其中陳俊秀與陳子豪曾2度參與為臺灣銀行紅隊之冠。較為資深的三商美邦白隊則有三位選手入選明星賽超過10次,分別為17次的彭政閔、13次的林智勝以及11次的潘威倫。
 
即便如此,三商美邦白隊陣中仍有首次入選的選手,富邦悍將投手蔡明晉職棒8年生涯中從未入選明星賽,今年經由教練推薦入選;隊友方克偉則因Lamigo桃猿林泓育傷退而遞補出賽,兩人都是三商美邦白隊陣中首次參加明星賽的選手,另一位同隊隊友林威廷也因Lamigo桃猿的郭嚴文傷退遞補進入明星賽。

彭政閔十七次入選明星賽,為中職史上第一人

紀錄部分,首屈一指的就是連續13年穩坐明星賽人氣王寶座的彭政閔,他從2001年加入職棒起,穩定的表現一直是球隊重心,不論在例行賽或明星賽都創下多項紀錄,包括人氣王13連霸、第17度入選明星賽都是聯盟紀錄。此外,彭政閔在明星賽累計11分打點,目前排名第二,今年若能繳出兩分以上打點,將可追平、甚至超越前輩林仲秋,成為打點紀錄保持人。
 
而第14度入選明星賽的三商美邦白隊林智勝,不僅是全壘打大賽冠軍紀錄保持者,明星賽連續11場次都敲出安打也是聯盟紀錄,今年他也很有機會將記錄延續下去。2017中職明星對抗賽門票與周邊商品持續熱賣中,詳洽官方網站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網球常見的運動傷害

2017-06-09
球類知識庫書摘肌肉痠痛運動傷害網球

所有層級的網球選手都希望能增進在球場上的表現,然而預防受傷也是一樣重要的。事實上,提升表現與預防傷害經常同時並列為訓練的目標。雖然網球的運動傷害一般較少,但仍然可能而且確實會發生。傷害有可能是急性的,例如腳踝扭傷,或是慢性的,例如長期肩痛。不論急性或慢性,都可以透過許多方法預防,只要設計並施行正確的健身 計畫、選用適當的比賽球具即可。

網球的運動傷害 ©fitnessontherun.net

挑選正確器材

要選擇正確的球拍建議向合格的網球指導員諮詢。合格的網球指導員能夠根據長度、重量、重量分布以及材質幫你選出正確的球拍並且決定適合該球拍的網球線種類及穿弦磅數。網球拍的勁度有高有低,勁度較高的球拍雖然打起來較有力,但可能在擊球時造成過度衝擊。勁度較低的球拍雖然比較好掌握,但所吸收的衝擊力道可能又較少。而較重的球拍可能比較難控制,導致揮擊慢半拍。這時候就需要好的教練或專家來指導你選擇正確的球具。合格的網球教練也會針對年輕或體能較弱的選手給予球具上的 建議,讓他們有時間慢慢適應較大、較重的球拍。向合格教練諮詢的好處還有在短時間內就認識正確的揮擊技巧,減少受傷的機率。

挑選適當球拍時,除了根據比賽類型、身材及肌力外,還要考慮偏好使用的場地表面。紅土及草地球場對體能的要求一般比硬地球場略低,但紅土球場很講究滑步移位時所需之髖部及腿部的肌力及柔軟度。至於球鞋,廠商針對各種場地 設計製造的球鞋在大部分運動用品店及網球俱樂部都買得到,而挑選一雙好鞋的關鍵是確保鞋子提供足夠的側面支撐及緩衝。

專業的運動用品店店員或合格的網球教練應該能夠根據你的比賽、身材以及球場表面,幫你選出適合的球鞋。最後,由於網球運動經常是在溫暖的環境中進行,因此務必穿著淺色、寬鬆 的衣服,戴遮陽帽能保護眼睛免受陽光的刺激,塗抹防曬用品,並在比賽前、 中、後適度補充水分,避免許多因高溫所造成的問題或疾病。

保持身體平衡

網球是從地面打起的運動。藉由推蹬地面產生力量,再將該力量經由身體傳 遞至球拍。這套傳送力量的系統被稱為動鏈,系統中的各個部分依序運作,合力完成最後的揮擊。這些力量由地面向上傳導,使得從腳踝一路到手腕及手指的肌肉、關節、韌 帶及肌腱都會受到傳導品質好壞的影響,因此顯然需要上、下半身具備均衡的肌力及柔軟度,以及身體前後、左右的平衡。

要達到如此平衡並不容易,畢竟網球 多少是偏向單邊的運動,身體的慣用側,尤其是上半身,往往是使用較多的部分,再加上揮擊時身體前側的肌肉較多向心收縮、後側的肌肉較多離心收縮。而一套設計良好的健身課程則有助於解決許多這些潛在的身體不平衡。有時網球選手發球的落地腳(右撇子的左腿)會因為不斷的發球單腳落地而 變得比較強壯,不過研究顯示下半身的左右側在肌力或柔軟度上並無顯著差異,這對預防及治療下半身的傷害是一大利多。

至於在上半身,慣用側與非慣用側、身體前側與後側之間通常存在肌力及柔 軟度的差異。由於網球運動的本質,要在身體前後或左右間取得真正的平衡幾乎不可能,但在平時訓練及傷後復建中仍可當作努力的目標。一套完善的網球健身課程中便應該強調肌力平衡,因此,可以考慮向合格的肌力及健身專家諮詢,藉由他們的幫助來避免各種運動傷害,同時充分激發你的潛能。

避免網球傷害

一份網球運動傷害的研究發現,因打網球而受傷的比率是相當低的。平均一位球員在球場上練習或比賽1000小時,會發生2∼20次運動傷害,比率大概是0.002 ∼0.2%(W.B. Kibler及M. Safran 發表於2005年《醫學及運動科學》第48期第120 ∼137頁)。跟其他的運動相比,這樣的受傷率非常低,不過網球的運動傷害也確實存在,其中大部分都是由不良的準備及訓練所造成。

關節傷害是最常見的網球運動傷害。避免關節受傷的關鍵在於確保周圍肌群及相關的韌帶、肌腱夠強壯而且有彈性,同時與肌力的平衡也有關。一些急性的運動傷害,例如撞擊護欄或網柱所造成的腳踝扭傷或瘀傷,當然難免會發生,但是透過適當的訓練將有助於避免大部分的慢性運動傷害。

一般來說,網球的慢性運動傷害都是過度使用所導致的累積性傷害。大部分的網球揮擊都有固定重複的模式,可能導致過度使用而受傷,最常見的部位包括肩膀(長期反覆的發球、落地擊球)、手肘(通常與技巧錯誤或球具不良有關)、下背及腹肌(長期扭轉、使用開放式站姿)、膝蓋及髖部(急停、急起),以及小腿及足部(硬地球場的衝擊、比賽反覆的 變向),像是小腿拉傷、脛前疼痛及足底筋膜炎。網球運動傷害有可能發生在全身上下各個部位,只要遵循前幾章所介紹的方法,即有助於保持訓練 的平衡。關鍵仍然在強化每個關節周圍的肌肉來幫助它們免於受傷。 

常見的網球累積性(過度使用)傷害。

書籍資訊
◎圖文摘自楓樹林出版, E‧保羅‧洛德特、馬克‧S‧柯維克斯 著作《網球運動解剖書》一書。馬克‧S‧柯維克斯博士是美國網球協會負責運動科學及教練養成的資深經理,於奧本大學就讀期間獲得全美大專網球雙打冠軍。成為職業選手後,他繼續在研究所攻讀,進行與網球相關的研究,獲得運動科學碩士學位以及運動生理學博士學位。

本書是為從事網球運動者而作,不論你是認真拚輸贏還是休閒當好玩都行。很多網球書籍都會強調體適能或健身的重要,而《網球運動解剖書》則更進一步告訴你打網球也要練身體的原因及方法。在本書中,我們會闡明各種揮擊所用到的不同肌群,教你如何以最佳的方式加以鍛鍊,做為網球全方位訓練的一部分。

書籍資訊 請點此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