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世大運滑輪溜冰陳彥成摘金的秘密
1
世大運滑輪溜冰陳彥成摘金的秘密
2
全台最強體能團戰回歸!2025 WE POWER 賽事報名正式開跑
3
PUMA X Ferrari 極速聯名復刻新履 氣室科技美學冠軍加冕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世大運滑輪溜冰陳彥成摘金的秘密

2017-08-21
話題 綜合 新聞 台北世大運 賽事

滑輪溜冰國手陳彥成21日在2017臺北世大運,為台灣勇奪本屆賽會的第一金。國家運動訓練中心運動科學處營養研究人員潘奕廷指出,陳彥成從今年3月開始,接受營養控制,成功在一個月後,讓體脂肪從16.6%降至11.5%,讓他擁有更具競爭力的身體素質,是陳彥成在長距離項目,能奮戰到最後的關鍵之一。

世大運滑輪溜冰陳彥成摘金的秘密

在執行長林晉榮的指示下,國家運動訓練中心從年初開始,就積極投入本屆臺北世大運的各項協助工作。其中,勇奪本屆世大運首金的陳彥成,是從3月開始接受協助;潘奕廷指出,陳彥成原本就不胖,不過,經過成功的營養控制,他的體重在一個月後,就從65.2公斤降至62、63公斤上下,體脂肪也從16.6%降至11.5%(體脂肪重從10.8kg降至7.2kg)。
 
潘奕廷說,陳彥成原本很喜歡吃水果,吃的東西有70%都是水果,不太吃飯,肉量也不多。經過調整,國訓中心建議陳彥成調整食物比例,提升澱粉的比例到50%,加上20%的水果,讓碳水化合物的比例達到70%,搭配蛋白質15%、脂肪15%,讓陳彥成身體更有力量,一方面也減少體脂肪的形成。

陳彥成調整食物比例,提升澱粉的比例到50%,加上20%的水果,讓碳水化合物的比例達到70%,搭配蛋白質15%、脂肪15%,讓陳彥成身體更有力量

除了營養的控制,國訓中心也搭配贊助廠商,提供許多營養品的補給。潘奕廷表示,由於陳彥成主攻長距離項目,國訓中心也提供含BCAA的乳清蛋白粉及肌酸,強化選手的肌肉表現,減輕多餘的負重,加速疲勞恢復,把平常訓練的成果展現給國人。
 
本屆世大運期間,國訓中心還提供滑輪溜冰代表隊成員,休息服務站、車輛接駁服務,為教練、選手提供「回家比賽」的主場優勢,期盼代表團能為我國在這次賽會,奪下最佳的成績。

選手們回家比賽

資料、圖片提供/國家訓練中心
責任編輯/瀅瀅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全台最強體能團戰回歸!2025 WE POWER 賽事報名正式開跑

2025-08-01
賽事新聞綜合話題

在去年創下超過 600 位參賽者紀錄的 WE POWER 團體綜合體能賽,獲得熱烈回響,今年正式邁入第三屆!自首屆以來,WE POWER 就主打 #WeGotYourBack,以「團隊合作」與「挑戰自我」為核心精神,吸引全台各地體能愛好者熱情響應。去年賽事於台北大直橋下迎風水域休憩碼頭盛大舉行,即使在滂沱大雨中,150 支隊伍、600 位選手仍無畏風雨、全力以赴,用汗水寫下感動與榮耀。選手們的拼搏不只點燃現場氣氛,也在各大社群掀起一波波熱烈回響,許多人更誓言「明年一定要再來挑戰!」

全台最強體能團戰回歸!2025 WE POWER 賽事報名正式開跑

全新挑戰,全新榮耀——2025,我們再次集合!

第三屆 WE POWER 賽事將於 2025 年 9 月 20 日再度登場,區分為菁英組和挑戰組兩個組別,賽制全面升級為「四大項目」,結合風扇車、單槓、跳箱、啞鈴、槓鈴、沙袋等動作設計,從體能、耐力到團隊默契全面考驗。 其中 菁英組 更進一步加重重量、提升動作難度,要讓經驗豐富的高手們徹底發揮,挑戰極限、拚到最後一刻!

人人都能參與的挑戰舞台,挑戰組全面升級!

如果你還沒有參加過綜合體能賽,那就從挑戰組開始!挑戰組 動作和重量難度相對親民,更適合熱愛運動、渴望自我突破的你。只要找齊四位夥伴,就能一同踏上屬於你們的熱血征途。

今年挑戰組首度分為男子組、女子組與混合組,強化分組公平性,讓每一位選手都能在對等的舞台上發揮實力、享受比賽的樂趣!

#WeGotYourBack,不只是一句口號! 這場比賽從來不只是體能競技,更是一場屬於團隊的冒險、一段彼此扶持的旅程。

2025和夥伴一起,再次站上賽場,寫下屬於你們的故事!

立即報名,用你們的吶喊與汗水,成為第三屆 WE POWER 最強的隊伍吧!

WE POWER 2025 報名資訊

 • 報名時間:2025/7/14 至 2025/8/22

• 比賽時間:2025/9/20(六)

• 組別:  

-菁英組 Elite(需兩男兩女)  

-挑戰組 Challenger(不限性別,分為男/女/混合組)

• 每隊 4 人,共同完成四大挑戰項目

• 地點:台北市大直橋下迎風水域休憩碼頭

報名連結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PUMA X Ferrari 極速聯名復刻新履 氣室科技美學冠軍加冕

2019-02-19
鞋子穿搭指南運動時尚PUMA生活流行綜合配備館

F1 賽場起跑線上,當賽車手踩下油門的剎那,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奔馳,那最令人心悸及興奮的轟隆引擎聲,引起看台賽車迷們的熱血沸騰。領導全球運動時尚品牌 PUMA 秉持 Forever Faster 品牌精神,不間斷地推出精彩絕倫的時尚單品,如同賽車手們跳戰紀錄的不斷突破,屢屢在運動市場創下佳績。PUMA 今年與長期合作夥伴、義大利知名跑車品牌 Scuderia Ferrari 再度攜手合作推出極速復刻 SF RS-X Trophies 及 SF Cell Venom 限量聯名鞋款,Scuderia Ferrari 作為全球歷史最悠久、最成功的賽車車隊,隨著時間的推移品牌優化愈趨完善並重新詮釋自我藝術風格,如同 PUMA 隨著時代潮流變化而不斷推陳創新的運動單品,此次聯名更彰顯了兩大品牌持續革新的承諾,領航運動時尚的無敵王者風範。

PUMA X Ferrari 極速聯名復刻新履 氣室科技美學冠軍加冕

PUMA x SF RS-X Trophies 將 PUMA 80年代 RS (Running System) 跑鞋科技完美結合極致美學 (Extreme)、大膽誇張 (Exaggerated)、和混合重塑 (Remixed) 三大創作元素,以 RS-X 命名彰顯終極、超越、與進化的全新 DNA,擷取經典跑車為設計靈感,採用復古時尚厚實大底,並加入 RS (Running System) 機能科技,純白鞋面以網眼及高質感皮革異材質拼接包覆,打造簡潔精緻質感,其中點綴鮮黃和艷紅線條色塊展現極速熱情,鞋跟搭配 Scuderia Ferrari 車隊盾牌加強足部支撐,也呼應 Ferrari 在賽車界冠軍指標品牌形象,整體設計集復刻、潮流、與賽車競速於一身,讓人盡享超跑馳騁賽場的激情與灑脫,可說是頂級賽車世界的潮流逸品。

PUMA SF Cell Venom

另一款 PUMA x SF Cell Venom 則深受 Ferrari 傳奇車種 312 T 賽車啟發,為慶祝 PUMA CELL 氣室美學科技誕生 20 週年,雙方特別將兩大品牌經典元素融合翻玩,結合創新、熱情、與機能三大 DNA,推出世紀復刻鉅作鞋款。源生於 1998 年的 PUMA CELL 氣室科技由 PUMA Trinomic 跑鞋科技演化而來,六角形的 TPU 結構帶來更穩定、高彈性、與絕佳耐用效能,PUMA x SF CELL Venom 於鞋跟處強化置入霸氣外顯的半透明艷紅 CELL 六角形氣囊,讓邁步時雙腳在足跟落地瞬間成功分散吸收衝擊動能,大幅提升避震防護;鞋面以紅白灰三色麂皮質感皮革與復古網眼包覆而成;為致敬經典義大利賽車車隊自1950年以來參與的每一場冠軍競賽,特別於鞋側印上醒目 Ferrari Logo,瞬間感受馳騁賽道致命快感和冠軍榮耀的洗禮。

極速復刻聯名限量鞋款 PUMA x SF RS-X Trophies 全台限量 36 雙,另一款 PUMA x SF Cell Venom 則推出馳騁紅白及競速黑灰雙新配色,全台限量各 96 雙,兩款重磅聯名鞋款同步將於 2月23 日正式登台販售,熱愛賽車潮流的粉絲們,可以暢快感受賽車風暴的致命吸引力。

資料來源/PUMA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