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世大運滑輪溜冰陳彥成摘金的秘密
1
世大運滑輪溜冰陳彥成摘金的秘密
2
運動量多少能降低憂鬱情緒?   研究﹕短時間快走就明顯有效
運動量多少能降低憂鬱情緒? 研究﹕短時間快走就明顯有效
3
近五成國人活動量未達世界標準 這5招通勤時間就能做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世大運滑輪溜冰陳彥成摘金的秘密

2017-08-21
話題 綜合 新聞 台北世大運 賽事

滑輪溜冰國手陳彥成21日在2017臺北世大運,為台灣勇奪本屆賽會的第一金。國家運動訓練中心運動科學處營養研究人員潘奕廷指出,陳彥成從今年3月開始,接受營養控制,成功在一個月後,讓體脂肪從16.6%降至11.5%,讓他擁有更具競爭力的身體素質,是陳彥成在長距離項目,能奮戰到最後的關鍵之一。

世大運滑輪溜冰陳彥成摘金的秘密

在執行長林晉榮的指示下,國家運動訓練中心從年初開始,就積極投入本屆臺北世大運的各項協助工作。其中,勇奪本屆世大運首金的陳彥成,是從3月開始接受協助;潘奕廷指出,陳彥成原本就不胖,不過,經過成功的營養控制,他的體重在一個月後,就從65.2公斤降至62、63公斤上下,體脂肪也從16.6%降至11.5%(體脂肪重從10.8kg降至7.2kg)。
 
潘奕廷說,陳彥成原本很喜歡吃水果,吃的東西有70%都是水果,不太吃飯,肉量也不多。經過調整,國訓中心建議陳彥成調整食物比例,提升澱粉的比例到50%,加上20%的水果,讓碳水化合物的比例達到70%,搭配蛋白質15%、脂肪15%,讓陳彥成身體更有力量,一方面也減少體脂肪的形成。

陳彥成調整食物比例,提升澱粉的比例到50%,加上20%的水果,讓碳水化合物的比例達到70%,搭配蛋白質15%、脂肪15%,讓陳彥成身體更有力量

除了營養的控制,國訓中心也搭配贊助廠商,提供許多營養品的補給。潘奕廷表示,由於陳彥成主攻長距離項目,國訓中心也提供含BCAA的乳清蛋白粉及肌酸,強化選手的肌肉表現,減輕多餘的負重,加速疲勞恢復,把平常訓練的成果展現給國人。
 
本屆世大運期間,國訓中心還提供滑輪溜冰代表隊成員,休息服務站、車輛接駁服務,為教練、選手提供「回家比賽」的主場優勢,期盼代表團能為我國在這次賽會,奪下最佳的成績。

選手們回家比賽

資料、圖片提供/國家訓練中心
責任編輯/瀅瀅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運動量多少能降低憂鬱情緒? 研究﹕短時間快走就明顯有效

2022-06-13
綜合話題健走運動恢復新知運動心理

我們都知道運動不只讓身體好,也能讓心情好、減少憂鬱與焦慮情緒,是最健康無副作用的心情特效藥。但是,多少運動量才能達到降低憂鬱情緒的益處呢 ? 根據一項今年 4 月發表的新研究指出,避免憂鬱相關症狀並不需要大量運動,即使是微小的身體活動例如快走,都能大大降低患憂鬱症的風險。

運動量多少能降低憂鬱情緒?   研究﹕短時間快走就明顯有效
運動量多少能降低憂鬱情緒? 研究﹕短時間快走就明顯有效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建議,成人每週需要進行 150 分鐘中等強度的運動,運動是很好的抗憂鬱劑,對於減輕憂鬱和心理治療一樣有效,持續 30 分鐘的適度運動,可以有效幫助我們解除壓力。然而,繁忙的人們總是說自己沒空、沒體力去跑步或上健身房運動,再加上憂鬱症,鍛鍊的動力必定進一步下降。

2022 年 4 月發表於國際期刊《JAMA Psychiatry》的一項系統性回顧與整合分析,針對 15 項涉及超過 19 萬參與者的研究,以確認需要多少運動量才能減少憂鬱症。結果發現,與不運動的成人相比,每週進行 1.25 小時快走活動的成人患憂鬱症的風險降低了 18%;而每週進行 2.5 小時快走活動的成人,患憂鬱症風險降低了 25%。該研究作者指出,研究發現,當一個人從完全沒有活動轉變為增加一天的運動量,帶來的益處最為明顯;隨著運動量往上加,帶來益處的顯著性慢慢減少;並且在超過一個建議等級之後,多運動並沒有帶來任何額外的好處。

每週進行 1.25 小時快走活動的成人,患憂鬱症的風險降低 18%
每週進行 1.25 小時快走活動的成人,患憂鬱症的風險降低 18%

因此,該研究結果對需要提出生活方式建議的健康從業者而言,具有重要的新意義,特別是對於那些認為目前建議的運動目標不切實際的沙發馬鈴薯。

以往研究證實運動與心理狀態的關係

以往有相當多的研究證實了運動與心理狀態、運動與情緒的關聯。例如,2018 年一項研究發現,有運動的人心理健康狀況不佳天數減少了 43%,即使每週只走路3次,也比完全不動的人心理健康。另一項 2018 年發表的研究發現,每週做 3-5 次 45 分鐘的運動,對改善心理健康最有益,即使是做家務事,也能減少約 10% 的心理健康狀況不佳天數。

針對兒童,2020 年發表的研究發現,即使是輕度運動也有助於保護兒童免於患憂鬱症。同年另一項研究顯示,12 歲時每天做 60 分鐘簡單運動,與 18 歲時憂鬱症風險平均減少 10% 有關。運動的類型包括跑步、騎自行車和步行,以及做家務、繪畫或演奏樂器等活動。

資料來源/CNN health, JANMA Network,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近五成國人活動量未達世界標準 這5招通勤時間就能做

2018-09-21
新聞話題綜合體適能觀念

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18至64歲成人每週需進行150分鐘以上中等強度身體活動,但國民健康署106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顯示,高達46.1%的13歲以上國人身體活動量未達此標準(男性37.5%,女性54.6%),其中工作家庭兩頭燒的30-54歲民眾是最不活動的族群。而同年體育署運動現況調查發現,國人不運動前三大原因中,沒有時間佔46.5%,工作太累佔27.8%,懶得運動則佔19.2%。然而,這些原因其實能靠日常生活、通勤的零碎時間補強。

近五成國人活動量未達世界標準 這5招通勤時間就能做

生活零碎時間做5招  湊滿150分鐘活動量

國健署署長王英偉表示,運用日常生活通勤或等候的零碎時間,隨時隨處都能進行身體活動或運動,每天累積30分鐘,即可達到世界衛生組織( WHO)建議的每週150分鐘中等強度身體活動量。以下由國健署委託物理治療師共同設計的「動動通勤」影片,以加強姿勢與核心肌群的小空間運動為主軸,提供5招給平常沒時間運動的民眾參考:
 招式  1 踏步爬梯:隨處可做原地踏步,或走樓梯上下樓,可增加心肺耐力,每次進行5至10分鐘,可以分段累計至每天30分鐘。
 招式  2 踮腳翹腳:墊起腳尖、翹起腳板的動作,可以增加平衡力及下肢肌力,每次做10下,1天累計30下。
 招式  3 抬頭抬手:不再作低頭族!拿起手機,左右手輪流,固定10秒,1天累積30下,增加上肢肌力,減少肩頸痠痛。
 招式  4 手腳伸展: 上肢、手腕、腿部肌群伸展,每次做10下,1天累計30下,增加身體柔軟度。
 招式  5 軀幹旋轉:坐姿時可進行軀幹左右旋轉,每次做10下,1天累計30下,增加柔軟度,訓練核心肌群改善姿勢。

國健署21日至台北車站宣導,利用通勤時間做5招簡單運動

國人十大死因  六成跟運動不足有關

WHO指出,全球每年有超過320萬死亡人數與身體活動不足有關,約有21-25%乳癌及大腸癌、27%糖尿病與30%的缺血性心臟病,肇因於身體活動不足。聯合國更指出,身體活動不足已成為影響全球死亡率的四大危險因子之一,國人十大死因中,癌症、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及慢性腎臟病占60%,而這些疾病都跟運動不足有關。不運動除了增加死亡率,還會使肥胖風險加倍;而運動可以預防國人最常發生的乳癌及大腸癌,在身、心、社會各層面的健康都有幫助。
 
依據WHO建議,18至64歲成人每週應做150分鐘以上中等強度身體活動;65歲以上銀髮族每週除了累計至少150分鐘中等費力運動,另建議每週進行3次促進平衡及防跌的運動。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