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15年NBA季後賽,金州勇士Stephen Curry以精準三分球制霸賽季,於當年榮獲例行賽最有價值球員獎項,並首度登上NBA總冠軍賽舞台高捧金盃,球迷們肯定不會遺忘這雙帶有光榮印記的戰靴—「Curry One」。時隔六年,UNDER ARMOUR要與球迷們一同回望Stephen Curry的榮耀時刻,將於4月30日迎來復刻版「Curry One DUB NATION」經典配色,藉由金州勇士隊的代表色「藍」與「黃」表示球隊是Stephen Curry最堅實的後盾,也傳達對球迷們支持的謝意。
Stephen Curry表示:「Curry One不僅僅代表我的信念,同時也傳遞了我的家庭、朋友、隊友以及教練的共同目標,這些期待驅使我不斷進步,並成就今天的我。」UNDER ARMOUR期望透過Curry One DUB-NATION復刻上架,帶領球迷們一同重溫Stephen Curry的精彩時刻,並致謝球迷們的支持和相伴。
Curry One復刻版保留元年配置,採用多款UNDER ARMOUR經典技術,包含經典緩震科技UA Charged Cushioning能量中底,兼具出色緩衝避震及動能回饋,從踏出第一步開始就有精準的方向和無窮的爆發力;搭配輕量化鞋面設計及Anafoam泡沫網眼面料,針對腳掌骨骼有效提供支撐,在雙腳擁有無與倫比爆發力和靈活速度的同時,能給予全面包覆性及極致安全感。
在設計細節上,由Stephen Curry全程親自參與,結合多項Stephen Curry個人特色與精神元素,於鞋舌位置印有代表Stephen Curry的姓名縮寫與球員編號「SC30」標誌,以及鞋帶頭「MMTB (MAKE MY TEAM BETTER)」及「LEAD」字樣,展現Stephen Curry對所屬球隊以及對隊友的深厚情誼;而鞋帶固定環印有「4:13」及鞋舌內側的「I CAN DO ALL THINGS」刺繡,取自Stephen Curry最喜歡的聖經章節,腓立比書第四章第13節的一段經文:「I can do all things through Christ who strengthens me. (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並將其作為他的座右銘。
篤信上帝的Stephen Curry將自己的信仰及信念融入「Curry One DUB NATION」的設計,以此來激勵每位運動者活出自我、保持謙遜,並時時感謝生命中每件美好的事。
資料提供/星裕國際
責任編輯/David
才加入Jordan Brand不到兩年時間的Zion Williamson,就迎來他的首款簽名鞋Jordan Zion 1,象徵著 Zion 在NBA賽場上卓越表現和未來的無限可能。這同時也意味著 Zion Williamson 與 Carmelo Anthony、Chris Paul 以及 Russell Westbrook 等眾多優秀球星一樣,擁有了屬於自己的簽名鞋。
2020年1月22日,Zion Williamson 迎來了 NBA 首場出賽,並在萬眾矚目中完成他職業生涯的首次得分:游走在禁區周圍的 Zion 奮力起跳、搶下進攻籃板,在兩次快速有力的運球後,輕鬆將球放入籃框。隨後,Zion 更在決勝節狂砍 17 分,創下 NBA 自引進 24 秒計時器以來,首場出賽的球員中,每分鐘平均最高得分的記錄。「力量」與「敏捷」這兩項看似衝突的特質,卻在 Zion Williamson 身上完美結合,這也使得 Jordan Brand 的設計師們對於能為他這樣的運動員打造鞋款充滿興趣。
Zion Williamson 的簽名鞋在延續 Jordan Brand 基因和傳統的同時,並將實戰鞋款的設計理念推向嶄新的世代,也為其他新生代球員們提供更優質的支援。Zion 1 選用了接合式鞋舌,搭配獨特的拼接圖案和內襯,在具備優質包覆性的同時,也能為雙腳減輕來自鞋帶的壓力。該設計靈感源自於超級英雄的盔甲,兼顧保護性和透氣性,又能為運動員提供更出色的靈活性。
在 Zion 1 的設計之初,Jordan Brand 的設計師們就被 Zion Williamson 獨特的魅力所吸引。因此,他們希望設計出一雙既可以展現 Zion 在場上超凡的運動能力,又可以代表其獨一無二巨星魅力的鞋款。資深球鞋設計師 Vianney de Montgolfier 表示,超級英雄的盔甲是 Zion 1 的主要設計靈感之一。而當我們希望尋找一個標誌或符號,用來突顯鞋款的特性甚至性能時,我們發現再合適不過的字母 「Z」,它不僅兼具速度感和力量,也是英文字母中最突出且與眾不同的。
同時,Zion Williamson 作為 Jordan Brand 大家庭中的第一個 Z 世代運動員,他身上展現出成熟領袖的沉著與冷靜,這些個人特質比起現今網路上追求高流覽量來得更具意義。
資料提供/NIKE
責任編輯/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