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跑步
  • 重量訓練
  • 跑10K
  • 跑5K
  • 瑜伽動作
  • 徒手訓練
  • 初階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世大運棒球賽 美國將戰韓國拚冠軍戰門票
1
世大運棒球賽 美國將戰韓國拚冠軍戰門票
2
戴資穎轟場地不足 國訓中心回應:立即改善
3
籃球選手的每周訓練課表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世大運棒球賽 美國將戰韓國拚冠軍戰門票

2017-08-26
話題 球類 台北世大運 賽事 棒球 新聞

臺北世大運棒球四強戰,美國對決捷克隊,先發投手Cole McDonald完封9局,未被擊出任何安打,僅讓捷克打者因為三個保送和一次守備失誤站上壘包,打線一開賽便攻下6分大局,終場美國以8:0擊敗捷克,複賽戰績一勝一敗,26日將出戰韓國,爭取冠軍戰門票。

Cole McDonald鎮壓全場,除了沒被敲出安打,還送出7次三振,唯一亂流出現在1局下,單局保送兩名打者,但之後上演12上12下,直到5局下,美國出現守備失誤,捷克打者才終於又踏上壘包,接著他又連抓了11個出局數,9局下、一人出局時雖然投了保送,但隊友用雙殺守備相助,幫助他初嚐無安打比賽的滋味,「這是我人生中最好的經驗,我高中也從來沒這麼接近這項紀錄過,謝謝臺北這個幸運地。」

Cole McDonald無安打比賽入袋後,隊友全都上前恭賀,「比賽中是隊友跟我講,才知道正在挑戰無安打比賽,但我讓自己刻意忽略這件事,直到比賽結束後,才去享受當下。」Cole McDonald表示,速球、滑球和變速球,是他能壓制捷克打者的最主要3個球種,另外也要謝謝捕手的搭配。

美國總教練Rick Heller對Cole McDonald的表現,給予高度肯定,「他給了我們最迫切的幫助,在牛棚投手一位都沒上場的情況下,25日我們早場對韓國,有充足的兵力可用。」

捷克先發投手Tomas Duffek在一局投出3次保送,守備也沒幫忙,發生3次失誤,讓美國趁機打了11人次,只靠3支安打就灌進6分。

首局過後美國雖然也有許多得分機會,但最終留下12個殘壘,也欠缺長打出現,對此,總教練Rick Heller表示,他相信打者威力還是在,只是運氣不佳,深遠的飛球都被接殺,而且也還在適應炎熱的天氣。

美國隊在每場比賽贏球後,都會到休息區前,和看台上觀眾一同慶祝。總教練Rick Heller說,「臺灣民眾到現場來支持,我們必須向他們說謝謝。」

資料、圖片提供/臺北世大運組委會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戴資穎轟場地不足 國訓中心回應:立即改善

2018-02-21
新聞羽球球類話題

世界球后戴資穎於今(21)日稍早於個人臉書粉絲頁發文砲轟國訓中心場地不敷使用,小戴指出,自從蓋了新場館之後,羽球場只有六面場地,但整個羽球隊培訓和陪練有30個以上,根本不夠用。她說,「羽球場只有六面場地,場地其實一直呈現不夠的狀態,後來用噴漆的直接噴在木板地上硬是多了兩個場地(沒有墊子),但還是不夠,從去年說要買新的場地給我們,到現在也沒有,這幾天所有人都回來練習了,所以有些人又回到了籃球場練習,而籃球場這裡只有兩面好的場地,還有一面場地沒有網子,場地也沒有舖好,線都是歪的,所以用膠帶貼上......因為場地不夠,所以還是要使用這塊場地練習。在我打完這篇文章之後,網子送來了。但場地什麼時候會送來?」

世界球后戴資穎於個人粉絲頁發文砲轟國訓中心場地不足 fb/戴資穎/ Tai Tzu Ying

為此,國家運動訓練中心緊急發出聲明,說明如下:「有關羽球培訓隊訓練場地不足狀況,除原有球類館6樓羽球場,額外於3樓籃球場提供4面羽球場地,共計10面羽球場地供該隊使用,已逾前2016年里約奧運培訓期間提供該隊所需8面羽球場地,其中2面場地使用木質地板、1面設置高台係配合培訓隊技術訓練。本年度中心也將依羽球隊需求,補助羽球協會新購羽球場地,增至14面場地,預計於一週內舖設完成,以提供該隊使用。」

該中心將「利用過年期間進行場地及環境整理,已舖設場地提供教練、選手使用,有關所提羽球場地網子未掛部份,本中心立刻提供新的羽球網供選手訓練使用。」

該中心林晉榮執行長同時表示,針對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國訓中心有責任以最高效率來協助各隊教練、選手,以確保訓練品質,進而爭取國家最高榮譽。

責任編輯/Oliver Wu

分享文章

籃球選手的每周訓練課表

2017-06-06
觀念書摘籃球球類知識庫

籃球訓練需要操作很多特定的運動,而一個縝密的訓練計畫是相當重要的。就跟很多人生大事一樣,例如儲備孩子的大學教育基金、建造房屋或規劃退休帳戶,計畫將有助於達成目標。每個目標都需要一個計畫以確保正確的執行及成效,運動員的訓練計畫也不例外。本章將詳細介紹運動員及課程的評估及準備、訓練運動的選擇及排序。

籃球選手的訓練課表 ©livestrong.com

評估

在實施訓練課程前,需要考量好幾項特定資訊,才能確保規劃完善。年齡及性別當然是重要的因素,但最重要的是病史,要注意是否有任何慢性疾病(例如氣喘或糖尿病)、肌肉與骨骼缺乏或異常,或是曾經動過手術。條列並說明各項體能優劣。若是忽略這些情況、能力及弱勢,是不可能設計出一套訓練課程的。

其他要納入考量的還包括體能訓練史以及對特定運動的瞭解。目標(包括教練及球員本身的)也是一個關鍵的因素。沒有目標,訓練將沒有重點。可用的評估方式有很多種,選一套確定可靠且方便實施的即可。

球員的準備

不幸的是,現在很多年輕的運動員在體能上與前輩們相比可說是大不如前。他們往往喪失了童年時期讓身體─尤其是神經肌肉系統─從自然的物理壓力中適應並鍛鍊的機會。如果走路、跑步、騎腳踏車、爬樹或校園遊戲都被搭車及電動玩具取代,孩子們要開始接受訓練、面臨競賽時,難道在體能上不會差人一截嗎?孩子們準備好要從事這些運動而且耐得住長期進行嗎?他們能夠避免運動傷害嗎?

在重量訓練開始前,教練或隊友最常問的可能是「你可以臥推幾公斤」,而不是「你準備好接受訓練了沒」。訓練一定是先穩紮穩打練好基本功,再循序漸進到競賽中所需的高難度技巧。要先熟悉重量訓練的基本方式及運動技巧,然後才慢慢增加重量。根據現有的體能狀況及訓練歷程,可能有必要在正式訓練開始前安排一段銜接重量訓練的預備課程,藉此確保所需的體能素質,例如軟組織彈性、關節靈活度、肌力及肌肉、肌腱、關節的穩定,同時也可全面提升運動能力。

重量訓練的前期準備並不如預期的常見,但其實所需時間很短,像是肌力與體能訓練教練亞渥雷克(Istvan Javorek)所推廣的基礎複合式訓練就相當有效。

體能訓練教練亞渥雷克(Istvan Javorek)推廣基礎複合式訓練 ©435mag.com

課程的準備

若你是一名教練,則必須培養替選手擬定訓練課程的能力。訓練課程應該依據病歷、性別、年齡、經歷、運動項目及位置等因素加以個人化。重量訓練的目標是透過反覆操作有組織的運動使身體適應高壓負重。良好的規劃不僅可帶來預期的效果,還能避免可能導致受傷的過度疲勞。

運動選擇

適合籃球選手操作的訓練運動種類繁多,必須根據需求及目標加以選擇。主要訓練以站姿操作為主,要求多關節數肌群的平衡、協調、時機掌握以及運用,以達到和諧的動作。這些訓練在適當的增加負重之下,也可提升肌力及肌耐力。

輔助訓練則強調單關節或局部的運動,例如腿伸屈、腿彎舉、二頭肌彎舉及三頭肌伸展等。雖然輔助訓練有其作用,但本書將著重在主要訓練的部分,原因在於其對提升籃球技術的正向遷移價值較大。多關節的主要訓練應該作為訓練課程的基礎,單關節的輔助訓練─若是必要的話─則是用來微調。

強調單關節或局部的運動都有一定的效果

訓練順序

在每天的運動順序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先進行高速的爆發力訓練,例如爆發上膊,再進行沉重的肌力訓練,例如背蹲舉。與慢速的肌力運動比起來,高速的運動會給肌肉神經系統帶來較大的壓力,因此,千萬別在身體疲勞的時候進行高速運動。舉例來說,在適當熱身後垂直跳躍(爆發力運動)的高度,會比在兩、三個小時的籃球練習後來得高。然而,垂直跳躍後再進行兩、三個小時的籃球練
習則依然有效。若是有搭配輔助訓練,則應該在完成所有主要訓練後再進行操作。

每組次數

各種運動的操作次數必須根據選手個別需求以及訓練項目類別而定。雖然肌肉肌力和肌肉擴張彼此相輔相成,但每組次數不同所反映的即是對兩者之一的強調。各項肌力運動每組操作次數的說明簡述如下:
‧ 每組10次:增加肌力的同時,也強調肌肉擴張的效果。
‧ 每組5到6次:增加的肌力比每組10次還要多,較不強調肌肉擴張,但效果仍然不錯。
‧ 每組1到3次:增加的肌力最多,並且最不強調肌肉擴張的效果。
‧ 至於爆發力或高速槓鈴、啞鈴運動,每組的次數則應限制在1到5次以內,否則操作次數過多將會導致過度疲勞,對發力及技巧造成不良影響。在使用槓鈴、啞鈴或壺鈴的運動中,不良的操作技巧將會提高運動傷害的風險。
一般的準則是每組次數減少時,便增加所負擔的重量。

©pinsdaddy

總次數

各個單項運動的總訓練次數(各組次數的總和)也是在設計訓練課程時即須加以考量。像是深蹲、臥推這種肌力運動,總次數應該在35加減3次以內。至於高速的爆發力運動,總次數則應該25加減3次以內,否則可能導致過度疲勞。各項運動的每組次數及總次數的準則將有助於規劃每日的訓練進度。

每週天數

當你準備好在非季賽期間接受6、8或12週的訓練課程時,大約會安排每週3到4天的重量訓練。這樣的設計目標是提升運動表現,同時避免隨著課程進行而造成過度訓練(過度疲勞)。本章介紹的訓練課程為每週三日,是一種操作起來既簡單又有效的方式。

每週三日的課程安排在星期一、星期三以及星期五,分別規劃分量輕、中、重的訓練內容。星期一通常分量最重,前提是身體經過週末充分休息後已經準備好接受精實的訓練。在分量最重的這一天,所進行的運動必須舉起最大的負重並操作最多的次數。

星期三的分量最輕,進行的運動可以和星期一完全相同,或是加入一些不同的項目,而每組以及加總次數則比星期一少20%至30%。星期五的分量則屬於中等,進行的運動和星期一完全相同,但負重及加總次數則根據實際表現分別減少15%至20%。分量的變化是關鍵,務必認真操作,使每項運動產生預期的訓練效果。另外,也務必讓身體從前一週的訓練完全恢復以面對隔週的挑戰,就跟棒球投手除
了要注意每場投球數外,還須有投一休四的輪值道理一樣,因為投手必須讓身體獲得充分休息,才能在下一次先發拿出好表現來。

根據我們對星期一分量最重的安排,選手在這天所舉的負重最大,藉此提供提升肌力及爆發力的理想刺激;接下來分量最輕的星期三,則是讓身體能夠從星期一的精實訓練中完全恢復;而分量適中的星期五則是設法保留星期一所獲得的成效,同時避免讓身體負荷過大,以確保隔週一的訓練能持續,此即「一三五」訓練課程的設計理念。
‧星期一:精實日,讓體能進步獲得最大的成效。
‧星期三:緩衝日,讓身體能夠從精實日中恢復。
‧星期五: 持平日,保留精實日所獲得的成效,同時避免讓身體負荷過大,為下一個精實日做準備。
以背蹲舉(圖10.1)為例,訓練課程便可安排如下:
‧星期一:背蹲舉最重300磅,各組次數總和最多35次。
‧星期三: 背蹲舉最重225磅(比星期一少25%),各組次數總和最多25次(比星期一少25%)。
‧星期五: 背蹲舉最重255磅(比星期一少15%),各組次數總和最多30次(比星期一少15%)。

先肌耐力,後爆發力

肌耐力及爆發力運動能夠在同一個訓練時段一起進行,然而,同一時間只能強調其中一項體能素質。舉例來說,接受馬拉松訓練的選手不能同時進行舉重比賽的訓練,馬拉松選手能夠藉由重量訓練來提升跑步的表現,但每次訓練的重點應該是增加跑步距離,而非提高負重。

肌耐力及爆發力也是相同的道理。肌耐力是爆發力的先決,必須先有足夠的肌耐力作為發力基礎,才有可能在高速的情況下產生相同的力量。如果沒有強壯到足以發出適合的力道,怎麼可能改以更快的速度施力呢?高速的運動對身體的壓力較大,足夠的肌耐力除了可提升發力、促進軟組織及韌帶結構生長並強化關節穩固,對於避免運動傷害大有助益。

當你準備好參加訓練課程時,前四週的重量訓練應該強調肌耐力(對於肌肉增生也有幫助)。此時也可安排爆發力運動,例如奧林匹克舉重,但重點應該擺在正確操作這些高速運動的技術層面。在前四週肌耐力訓練結束後,接下來四週的重點則將改為爆發力運動。

優等的訓練計畫能力就跟任何其他技巧一樣,都是要透過反覆練習建立的。

書籍資訊
◎圖文摘自楓樹林出版, 布萊恩.柯爾, 羅伯.帕納列洛 著作《籃球運動解剖書》一書。NBA年度最佳隊醫.布萊恩‧柯爾以權威的學理及實際的經驗為依據,提供一把在過去數年造就許多成功籃球員的鑰匙。

書中所談各種增進肌力、動力、體能和技巧的訓練,跟跑步、游泳、舉重、健力、健美選手的訓練並不相同。訴求是提升籃球表現,是為了特定競技目標進行鍛鍊,利用全身、局部性等訓練來提升身體素質,達到增進體能及表現的目標。書中不僅針對場內的競技,場外的身體素質培育也一併顧及,這88個精華動作無形間會提升軟組織彈性、關節靈活度、肌力,以及肌肉、肌腱、關節的穩定性。

書籍資訊 請點此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跑步
  • 重量訓練
  • 跑10K
  • 跑5K
  • 瑜伽動作
  • 徒手訓練
  • 初階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