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創田徑鏈球大會紀錄 波蘭女將嚇一跳
1
創田徑鏈球大會紀錄 波蘭女將嚇一跳
2
萬金石馬拉松EXPO今開幕 超萌女王頭、AR體驗登場
3
5個高齡跑者保持活力和避免傷害的技巧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創田徑鏈球大會紀錄 波蘭女將嚇一跳

2017-08-27
話題 跑步 綜合 台北世大運 新聞

「76公尺85,波蘭鏈球選手在臺北田徑場留下世大運紀錄。」現場大會播報員興奮高喊,超過萬名觀眾齊聲歡呼,波蘭女子鏈球好手Malwina Kopron決賽第一擲,擲出76公尺85、打破大會紀錄,也是2017臺北世大運田徑賽,場上締造新紀錄的第一位選手。

「我覺得很棒,因為我自己都沒想到,真的很訝異、很意外,所以我第一擲丟完,我嘴巴張大了。」Malwina Kopron先是聽到歡呼聲,才知道自己超越德國名將Betty Heidler在2009年貝爾格勒世大運創下的75公尺83。

不久前她才在倫敦世錦賽拿下銅牌,「因為這面獎牌,我深信自己有能力在臺北世大運、有機會拿金牌,但真沒想到會破我自己最佳、甚至是大會紀錄,真的嚇一跳。」

創田徑鏈球大會紀錄 波蘭女將嚇一跳

22歲Malwina Kopron是近年崛起的年輕好手,76公尺85這成績,躍升成本季次佳的選手,僅落後女子鏈球世界紀錄保持者、波蘭前輩Anita Wlodarczyk。

「我身高不高、但我很壯,深蹲130磅(約59公斤)可以一次舉5下,我透過各種技術,來加強我的投擲技巧、力道和速度,好補強我身體不如其他人的部分。」Malwina Kopron強調未來要在各方面繼續努力。

她說,「接下來每一年都有一場大比賽,歐錦賽、世錦賽,然後就是2020東京奧運,我期許持續突破,最後在東京拿下獎牌,我真的好渴望站上頒獎台!」

資料、圖片提供/臺北世大運組委會
責任編輯/瀅瀅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萬金石馬拉松EXPO今開幕 超萌女王頭、AR體驗登場

2018-03-06
賽事馬拉松跑步話題

2018新北市萬金石馬拉松將於3月18日開跑,此前,舉辦第二年的EXPO特展今(6日)起至4月13日展出。這次特展有真人版大富翁AR遊戲,更使用VR虛擬實境技術,讓無法參賽的民眾到新北市政府展場,就能以跑者視角體驗賽道美麗風光,另展示人氣插畫家賤女奈奈為賽事繪製的文青版主視覺,讓特展現場洋溢超萌運動風。

萬金石馬拉松EXPO今開幕 超萌女王頭、AR體驗登場

今下午新北市政府舉辦「2018新北市萬金石馬拉松EXPO特展揭幕式」,首度曝光文青版主視覺,賽事代表標誌-野柳女王頭戴上紅色蝴蝶結超萌登場,同時啟動萬金石馬拉松倒數計時器,提醒跑友們倒數12天,台灣首場銀標籤馬拉松賽事即將開跑。

插畫家賤女奈奈(中)為賽事繪製文青版主視覺,將女王頭戴上紅色蝴蝶結

與國際各大賽事趨勢同步,萬金石馬拉松去年首度舉辦EXPO特展。今年除了延續去年回首2003至2017年賽事歷史和事蹟、介紹國際認證標籤審查規範,更增加VR體驗賽道沿線美麗的海岸線風景。另將真人版大富翁為主要概念,結合日本當紅「COCOAR2」擴增實境App,將萬里、金山、石門的美景與美食搬到現場,民眾只要拿手機對準標的物,就能與賤女奈奈手繪的萬金石著名景點:老梅綠石槽、駱駝峰、富基漁港、萬里蟹等合照。

使用COCOAR2 App拿手機對準標的物,就能與手繪萬金石景點合照

此外,2018萬金石馬拉松博覽會於3月15至18日,在新北市市民廣場同步登場,會中有多家知名運動業者現場擺攤,更邀請台灣全馬紀錄保持人許績勝教練、2017世大運女子半程馬拉松銅牌得主陳宇璿、游雅君,業餘跑者超馬一姐盧明珠等到場分享跑步人生。今年博覽會場特別建置頂棚,即便雨天也能放心到場同樂。

新北市萬金石馬拉松去年底獲得國際田徑總會(IAAF)公布升級為銀標籤路跑賽事,也是全台唯一且首場IAAF銀標籤賽事。對此,負責規劃的中華民國田徑協會副秘書長鄭世忠表示,今年賽事全面升級,不只有國內TVBS電視台全程LIVE轉播,更同步在世界超過20個國家播出;醫護上也突破以往標準,每500公尺設一醫護人員,目標2分鐘內可達急救現場,並把醫療院所的急診室直接搬到終點醫護站,種種突破都堪稱全台首創。

特展回顧2003年至今賽事歷史和事蹟

攝影、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5個高齡跑者保持活力和避免傷害的技巧

2018-01-26
知識庫觀念高齡跑步

法國科學家帕卡斯曾說過:「運動是人們的天性,如果完全安靜就是死亡。」然而,這對所有人來說都是真的,尤其是年紀較大的跑者,當身體有一些地方受傷時,就必須努力的休息和恢復。

5個高齡跑者保持活力和避免傷害的技巧

前菁英馬拉松運動員轉物理治療師的Clint Verran說:「跑者往往既堅強又執著」當他們不該再繼續的時候,仍堅持跑下去,也因此很快就回到原點。所以當你在正在受傷甚至到已經快要恢復的時候,Clint Verran建議都不要輕易嘗試大量跑步。
 
而對於年長者來說,運動量足夠,尚可改善膽固醇數值,使心血管循環系統運動更經濟,並降低血壓。如果白天讓身體勞動、但不過量、睡眠也會更舒適。以下六點是針對高齡跑者預防運動傷害的簡單建議。

 1  足底筋膜炎

劍橋麻薩諸塞州波爾丁國家跑步中心主任Irene Davis博士說:足底筋膜炎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得更加普遍,部分原因是我們的氣墊鞋和支撐鞋可能會削弱腳部肌肉的力量。若要加強它們,可以將一條毛巾放在地上,用腳趾做抓取的動作。每天每邊20次,共做兩組。

 2  選擇較軟的地面

雖然還沒有什麼證據證明軟的地面比硬地面更好,但許多終生跑者都喜歡在草地和山丘小徑練習。66歲的加州人John Medinger,在過去的30年裡都在跑步,截至目前為止共跑了106,000英里。在練跑的過程中,除了避免路面撞擊,John Medinger還相信在不平的路面上跑步能保持周圍的應戰力,因此不會造成過多的運動傷害。

 3  高強度間歇訓練

那如果是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呢?這可能會讓你的壓力更大。大多數的HIIT訓練需要10到30秒間的6-10次衝刺動作。這種類型訓練的最大限度提高了氧氣和肌肉的需求量,但是會對肌肉和關節徵稅,導致運動傷害。Clint Verran表示:「如果想找替代方式,建議可以做山坡跑的訓練,可達到相同效果且衝擊較小。」

 4  平衡肌力訓練

隨著年齡的增長,腓腸肌和腳踝的肌力會變弱,從而增加受傷風險。Running Strong的作者Jordan Metzl博士建議每星期做兩次以下的事情:

1. 單腳站立:呈站姿,雙腳併攏。若有必要的話,請將手指放在椅背上以維持平衡,將其中一起抬離地面,另一腳站直於地面,停留10秒,換邊。每邊15次,共做3組。

2. 踮腳訓練:呈站姿,雙腳併攏。若有必要的話,請將手指放在椅背上以維持平衡。將雙腳膝蓋抬起,將雙腳膝蓋放下,重複 15次。共做3組。

©MSN.COM

 5  接受身體的變化

積累的歲月可以為新的角度提供一個平台。哈佛大學心理學家Jeff Brown說:「接受你身體和能力的變化。不要試圖設置極限,而是尋求不同但可衡量的目標。可以嘗試一年跑1000英里,或者跑三個你以前從沒去過的地方或國家。」
 
除了跑步之外,其他像散步、游泳、騎腳踏車都有幫助。最重要的是:定期規律運動,尤其必須克服科技進步造成的身體惰性,我們的生活,至少對體力的要求,變得越來越求舒適。

 5  接受身體的變化

積累的歲月可以為新的角度提供一個平台。哈佛大學心理學家Jeff Brown說:「接受你身體和能力的變化。不要試圖設置極限,而是尋求不同但可衡量的目標。可以嘗試一年跑1000英里,或者跑三個你以前從沒去過的地方或國家。」
 
除了跑步之外,其他像散步、游泳、騎腳踏車都有幫助。最重要的是:定期規律運動,尤其必須克服科技進步造成的身體惰性,我們的生活,至少對體力的要求,變得越來越求舒適。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失智可以預防更可以治療》
責任編輯/瀅瀅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