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是一種非常好的全身運動,而且也越來越流行了,但是有一件事情實在是太有趣了,就是即使是肌力很差的人,仍然可以跑完半馬甚至全馬,門診常常可以發現這樣的跑者,有些人可能連個標準的弓箭步或者深蹲都做不好,或者做不了幾個就覺得腳很酸,也常常有人標準的棒式做不了20秒鐘,但是,這些人卻能夠硬生生把全馬給跑完了,所以,人體真的是很奇妙,就算你不用大腿的力量,其實也可以跑完42公里,很神奇吧!那麼,問題是「肌力」到底在跑步運動中扮演什麼角色呢? 難道馬拉松真的靠意志力就可以了嗎?
其實肌力訓練對於耐力型運動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就像前面提到的例子,這些平時不鍛鍊肌力,又很積極挑戰極限的跑者,通常跑了幾個馬拉松之後,常常就受傷了,原因是這類跑者是用耗損傷體的方式在跑步,跑步時邁出的每一步,踏到地面後都會產生地面反作用力,而地面反作用力原本應當由肌肉肌腱與關節一起去吸收分散掉,但是,當肌力不夠好的時候,這些衝擊力量大部分就變成關節韌帶或者肌腱去吸收,長期累積下來就會造成運動傷害,這樣的傷害大多是慢慢發生的發炎性傷害,重點是跑者往往不會第一時間就警覺到,常常都是對已經有問題的地方,一次一次造成傷害,這常見于馬拉松的季節,像是周周馬這樣的情況,或者是跑了幾個馬拉松之後就急著要挑戰超級馬拉松,一次過量的跑步(例如:一百公里)之後,運動傷害的問題就整個爆發出來,非得要疼到不行,跑者才會放棄。
首先來看這篇研究“Strength Training in Female Distance Runners: Impact on Running Economy”,將女性長距離跑者分成兩組,一組是
[肌力+耐力訓練組],另一組是單純的耐力訓練組,經過十周的訓練之後,肌力+耐力訓練組的跑步效能(running economy)有顯著的的提高,但是兩組的最大攝氧量和身體組成沒有差異,由此可見,耐力行運動如果加上肌力訓練可以改善跑步的效能。
接下來這篇研究“Explosive-strength training improves 5-km running time by improving running economy and muscle power”的設計又更仔細了,研究者控制兩組的總運動強度相等,只是肌力訓練組接受肌力訓練占總訓練量的32%,耐力訓練組只接受占總訓練量3%的肌力訓練,經過九周的訓練後,結果顯示[肌力訓練組]在”5000公尺測驗“、”跑步速度(V20m)“、”肌肉力量“以及”跑步效能(running economy)“都有顯著的進步,而[耐力訓練組]則沒有差異;另外,跳躍測試(5 jump test)在[肌力訓練組]有進步,但在[耐力訓練組]則退步;最大攝氧量則兩組無差異。作者推論肌力訓練的效果是經由改善神經肌肉因素(neuromuscular factor),而增加跑步效能和肌力。
另外一個問題是,訓練核心肌群可以跑得更快嗎?
答案是可以的。一般相信核心肌群的訓練可以增進運動表現,但是到底是怎麼變強的其實並不是很清楚? 這篇研究”Does Core Strength Training Influence Running Kinetics, Lower-Extremity Stability, and 5000-m Performance in Runners?“,分析核心肌群與跑步的關係。受試跑者一組接受”六周”的核心肌群訓練,另一組則沒有接受核心肌群訓練,六周之後,測驗5000公尺跑步,發現有接受核心訓練組的跑步速度有顯著變快,但是"地面反作用力"和”下肢穩定度”則沒有差異。
可見六周的核心強化訓練已經能夠使跑步速度顯著加快,此外,核心肌群的重要性在於穩定軀幹,跑步的時候如果軀幹不穩定,身體就會左右晃動,除了會耗損能量之外,也會減慢速度,更會容易導致下肢關節的負荷增加,造長許多下肢的運動傷害。
由以上幾篇研究看來,擁有好的肌力確實可以提高跑步速度與跑步效能,簡單來說就是能夠跑得更快更輕鬆。但是,即使沒有好的肌力,很多跑者也是一樣能夠跑完馬拉松,也是一樣能夠跑很多場馬拉松,因此,能夠跑完跟輕鬆跑完是不一樣的,跑者們不能認為可以跑完就是代表肌力已經很好了,也不是只要有跑步就是已經在練肌力了,肌力是需要特別訓練的,此外,肌力訓練需要被重視的最重要原因是因為肌力不足也很容易產生運動傷害,很多跑者就這樣跑著跑著,忍著忍著,累積了很久才爆發出關節韌帶或者肌腱發炎的問題,這才是跑者忽略肌力訓練最恐怖的後果。
參考資料:
1. Strength Training in Female Distance Runners: Impact on Running Economy
2. Explosive-strength training improves 5-km running time by improving running economy and muscle power
3. Does Core Strength Training Influence Running Kinetics, Lower-Extremity Stability, and 5000-m Performance in Runners?
關於凃俐雯醫師大學時代因為打網球時發生肩關節脫臼,即使後來陸續發生打排球脫臼.打羽毛球脫臼等等,還是無法放棄熱愛的各種運動,因此決定成為一個專攻運動傷害與復健的醫「孫」,希望能用最健康的方式預防和治療運動傷害,幫助所有熱愛運動的人重返場上。
部落格 堅持鍛鍊
粉絲頁 Sports Dr. Tu 運動醫學-凃俐雯醫師
大學時代因為打網球時發生肩關節脫臼,即使後來陸續發生打排球脫臼.打羽毛球脫臼等等,還是無法放棄熱愛的各種運動,因此決定成為一個專攻運動傷害與復健的醫「孫」,希望能用最健康的方式預防和治療運動傷害,幫助所有熱愛運動的人重返場上。
部落格 堅持鍛鍊
接力賽的始祖「HOOD to COAST」台灣賽,即將於12月7日於台東鹿野高台登場,今(9日)主辦單位特別邀請熱愛運動的跑者們擔任BMW HOOD to COAST「玩賽大使」,宣布2019 BMW HOOD to COAST於7月10日正式開報!
「2019 BMW HOOD to COAST越山向海人車接力賽」今年將邁入第三屆,賽事以領略沿途壯麗美景、激發自我潛能、挑戰團隊合作為賽事宗旨,將於今年12月7日在台東鹿野高台開跑。這屆賽事服務更升級,強調跑者們不僅與隊友一同熱血「完賽」,更要在過程中開心「玩賽」。
傳承於比賽發源地美國奧勒岡州的賽事氛圍,以在地化文化精神作出發,這屆賽事更強調賽道體驗,希望讓跑者奔馳於山海間,將感官沈浸於自然,並與團隊攜手奔向跑到終點。官方合作夥伴BMW與主辦單位提供跑者5種「玩賽」秘訣﹕第一招是盡情發揮創意裝飾你的車;第二招是車上娛樂卡拉OK不能少;第三招是吸睛造型裝扮自己決定;第四招是邊跑邊拍東部網美照全攻略;第五招則是最炫的加油方式為隊友喊聲,讓全程174公里的路程當中,每一公里都有屬於團隊間最特別的回憶。
2019 BMW HOOD to COAST賽道從台東鹿野高台一路向南經太麻里車站、旭海抵達台灣最南端墾丁大灣海灘。HOOD to COAST進駐台灣邁向第三年,獨特的山海賽道體驗及強調團隊合作的人車接力賽,吸引超過100種行業素人組隊參賽。其中台灣區優秀全素人團隊Chicken Attack在台灣賽表現亮眼,更完成了中國賽,今年8月底也將挑戰近40年歷史的HOOD to COAST最高殿堂美國賽。
Chicken Attack隊長表示﹕「HOOD to COAST與一般路跑賽事最大的不同在於:這場比賽不是自己一人可以完成,而是要與隊友們一起完成,連續參加了兩屆,第一次參與HOOD to COAST便深深地受到這種邊跑邊玩的賽事體驗吸引,期待再次與隊友們玩出不一樣的回憶。比賽途中,我們也將拿著團隊代表物─尖叫雞」,用特別的聲響為隊友和路過的跑者加油打氣。」
繼連續2年大力支持,今年BMW再次為HOOD to COAST賽事出動豪華運動休旅王者BMW X5力挺,打造最舒適的備戰與休息空間,帶跑者從山到海征服各種地形。同時,NIKE也為參加HOOD to COAST的一般跑者,打造Nike Run Club專屬訓練營,依據不同程度的跑者提供多元有趣的訓練方式,由專業教練帶領初學跑者在挑戰自我同時,更能優雅享受HOOD to COAST的「玩賽」精神。
Chicken Attack及BMW HOOD to COAST「玩賽大使」,兩隊將於8月底代表台灣前往美國賽。Chicken Attack在會中特別帶著團隊吉祥物尖叫雞,展示專屬隊伍的加油方式;BMW HOOD to COAST「玩賽大使」創作歌手兼小提琴家廖柏雅更將帶著自己最愛的小提琴參賽,還建議跑者可以邊跑邊聽巴哈、在車上休息期間也能聽溫柔的古典樂放鬆身心。
主辦單位與合作夥伴YYsports為鼓勵團隊享受自然與賽事過程,邀請跑者發揮創意說出團隊的「玩賽」計畫,將有機會獲得限量免費參賽名額,同時也提供畢業生及舊跑友限量優惠名額,報名於7月10日限量開跑。
資料來源/寶悍運動平台
採訪攝影/Dama
經歷
Pose Method® Level 1 認證教練
Garmin 亞太區跑步教練培訓
RAD 自我肌筋膜放鬆國際指導員
醫師高考及格
衛生福利部署定專科醫師
部落格 陳柏長醫師的跑步筆記
FB 陳柏長醫師 跑步讀書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