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力訓練說穿了就是恢復力的訓練。雖然不是說跑步受傷一定是你的錯,但是明知道自己弱點在哪、怎麼做會受傷,卻假裝看不見而不去加強,那就是不負責任。知名跑步部落客許立杰JAY在新書《Jay的跑步筆記》中,特別引用思想家塔雷伯的「反脆弱」概念,建議市民跑者如何建立一個好的訓練習慣。
我常常把競技運動、特別是耐力訓練比喻成「懸崖邊的高空鋼索」,因為即使前進得很慢、全神貫注還是不免會因為一些風吹草動而搖搖晃晃、一個搞不好就會摔得粉身碎骨。
耐力訓練說穿了就是恢復力的訓練,所以不來「徹底恢復」這一套。在我自己訓練全馬週期中的每一天,老實說腳總是痠的,只是程度差別而已。但是怎樣的痠是合理?怎樣其實已經是痛、快受傷了?其中的判斷就需要很多經驗跟知識的累積。好的教練和防護員可以幫助你觀察,但沒有的話那就得自求多福、多靠自己。常常會有人問我:怎麼做傷後的復健?但其實我總是喜歡先反問:怎麼不讓自己受傷?
別誤會了,我不是說受傷一定是你的錯,但如果你知道規劃不良的訓練會受傷、過高的出賽頻率會受傷、營養不均衡偏食會造成肌肉跟骨骼的脆弱而受傷、差勁的生活習慣會讓體力跟精神受影響而受傷,那是不是應該要盡力避免這些事?如果你自認一切都做對了但還是受傷,也沒什麼好怨天尤人的,就當作是老天給自己的一次考驗,好好針對自己的弱點做分析,該求助、求醫的就好好低下頭,不要鐵齒。
刮別人鬍子之前我先刮自己的:2017年在我訓練最高峰的時候,我傷了一次阿基里斯腱,整整5天一步都沒法跑,花了3週時間才復原。在那之後,我請教了專業的協助,了解受傷的原因之後並在傷後加強復健,從此每週做3次腳踝肌力訓練避免患處再度復發。又例如有一次我在比賽中傷了腿後肌群,之後就把橋式放進肌力訓練裡。這些動作雖然不保證你以後不會再傷到同樣的部位,但是明知道自己弱點在哪,怎麼做會受傷卻假裝看不見而不去加強,那就是不負責任。
思想家塔雷伯(Nassim Nicholas Taleb)有本著作叫作《反脆弱:脆弱的反義詞不是堅強,是反脆弱》,書中有個概念是這樣的,世上的事物依照特性可以分為脆弱(Fragile)和堅固(Robust),脆弱的東西摔了就碎,而堅固的東西無論怎麼摔都摔不壞。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叫反脆弱,它的概念是脆弱的相反,經過打擊之後它不只不會壞,還會因經過淬煉而變強。什麼東西是反脆弱的呢?就像你的肉體。如果你今天開始做伏地挺身到力竭、一下都做不下去,你可能會暫時不舒服。但是經過休息,隔個幾天之後反而會更強壯;還有什麼是反脆弱的?比如你的心智。失戀、不得意、失敗,這些壓力在當下會造成很多負面情緒,但是經過了一次次的考驗,人的心智會因此成長。塔雷伯相信人類是一種反脆弱的生物,因此刻意離開舒適圈,把自己暴露在一定程度的風險跟變異之中,才能獲得刺激而成長,才有機會變得更強。如果你每天都是規律的生活,幾點到了就做什麼事,那你終究會變得脆弱,一旦發生變異就會受不了。
但是要記住,變異跟風險也不是越多越好。反脆弱有兩大原則:第一是「恰好的」刺激,第二是「足夠的」恢復。如果不斷的刺激卻沒有足夠的恢復,終究還是會超越人體負荷而徹底崩壞的。拿跑步來比喻,適當的刺激是好的,但也要給身體足夠的恢復時間。同時也要留意心理的狀態,如果每天一早醒來都覺得「好煩,我真的不想練了!」那麼就該停下腳步,聆聽身體的聲音。
對於一個耐力運動員來說,最重要是你要保持一個長久持續的訓練、飲食和生活習慣,對於忙碌市民跑者尤為重要,因為除了訓練之外,更要兼顧工作與家庭和生活。
那麼,如何建立一個好的訓練習慣呢?以下是以我的經驗所歸納的幾點:
1. 合理的訓練課表:不要躁進、不走偏門、按部就班穩定累積,平凡課表中要存在不平凡的挑戰。
2. 理想的出賽頻率:每年至多兩場全馬賽事,搭配一至兩場半馬比賽,這對大多數市民跑者是可以負擔的範圍。如果賽事安排比這更頻繁,千萬不能每一場都全力以赴,而且一定要作賽事分級。
3. 明確的目標制定:練到哪就跑到哪,比賽成績只是訓練結果的驗收,但不要明明沒有練到位卻畫一個幻想的大餅,最後沒有達成傷身又傷心。
4. 平衡生活的裡外:你需要上班、要照顧家庭、處理生活的開支之餘還要練習跑步,有時候不免犧牲了訓練,但是一定要先好好照顧自己,才能照顧別人。
5. 始終要享受過程:訓練雖然時不時會帶點痛苦,但整體的經驗還是開心的,不要因為訓練而討厭跑步。
每個人對於跑步的自我期許都不同,無論你是跑健康、跑成績、還是單純享受跑步的樂趣,其實都非常好。但是如果你有一天對成績有了追求,那就要好好規劃自己,怎麼樣用比較有效率且安全的方式,一步步接近自己心中的目標。更重要的是千萬不要跟別人比較,每個人的歷程都不同。心態上你更要相信,現在的自己不會是最好的自己,而總是存在一個更好的版本。看到別人的出色的表現,我們就好好欣賞並且給予掌聲。
我曾經認識非常有天分的跑者,但你仔細看他背後付出的努力,絕對不比任何一個人低。很多天才型跑者甚至會背負過多的期待,而常常被認為跑不好是對不起自己的天分,那種壓力是平凡人如我們無法想像的。
無論一個人的天份高低,成績都不是憑空得來的;因為即使基因再好,不下工夫就是零。
• 圖文摘自一心文化,許立杰著《Jay的跑步筆記:矽谷工程師激勵上萬人的科學化訓練與生活哲學》一書。
本書特色
日常跑步筆記+科學化訓練=心靈+生理同步變強!
跑步不只是一個運動,它更是一種生活。
如何在工作、家庭、興趣、自我之間取得平衡?
如何堅持日復一日一日的枯燥練習?
Jay熱血、暖心還不小心帶點幽默的文字會讓你獲得力量!
矽谷工程師、一個市民跑者,全馬238的訓練法!
一個在矽谷工作的全職工程師、市民跑者全馬跑進2小時38分鐘,這個「奇績」是怎麼辦到的呢?
一套扎實、週期化的訓練讓跑到挫折痛苦,不知道努力的方向時可以有所突破!
詳細分析裝備挑選、訓練規劃、賽季飲食指南、全馬400、330、300、240課表……幫你打造一個適合跑馬的身體。
• 更多一心文化《Jay的跑步筆記》資訊 請點此
一雙好的跑鞋可以成為跑者的最佳戰友與陪伴,然而「送君千里,終須一別」,無論它以往有多舒適緩衝、驚人回彈,幫助你跑出幾次 PB,這些好處都會漸漸消失。那麼,跑鞋究竟跑幾公里或多久時間需要更換呢?本文列出各種不同的影響因素,幫你簡單判斷跟跑鞋說掰掰的時間點,更提出 3 個為跑鞋延長壽命的好方法。
根據美國製鞋專家、跑步用品專賣店 In Motion Running 經理 Greg Weich 指出,跑鞋的預期壽命應該以距離為單位,而不是以幾個月、幾年為單位。通常,至少 480 公里,最多 800 公里較洽當。Weich 認為,普遍來說可抓大約 650 公里,但其實涉及很多影響因素。
其中一些重要因素是跑鞋主人的習慣,例如步態、通常在哪種地形跑、練跑時的溫度等,這些都會導致鞋子的磨損程度。但另一方面人們常常忘記,就是跑鞋用於非跑步活動,如走去逛街、溜狗,其實會大大影響跑鞋的衰退速度。Weich 把跑鞋的中底比喻為汽車的避震器,每當腳踩到這雙跑鞋時就在壓縮中底,最終,它將不再回彈。
近年跑鞋科技不斷創新,中底材質的趨勢包括輕質泡棉、厚中底和碳纖維板,也因此,有些跑鞋的使用壽命可能比 480-800 公里更短,另一些則可能更長。一名美國維吉尼亞州的鐵人三項運動員,週跑量約 48-64 公里,他發現,支撐度高的厚底跑鞋,比輕質薄底的跑鞋使用壽命更長。
可想而知,不是每個人都會乖乖登記自己的跑鞋累計多少距離,那麼在沒紀錄時,該怎麼知道哪時必須捨棄你的跑鞋呢?建議從上至下檢查外觀,包括鞋面的網眼布是否形成孔洞、中底的泡棉是否看起來像洩氣或偏斜,或者大底的紋路是否慢慢消失。尤其大底的跡象通常最明顯,常見跑者在大底的設計或圖案開始消失時,才發現自己該換鞋了。依照自己的步態,每個人大底磨損的位置會不同,而同一人通常會發生在同一位置,例如內旋不足(足內翻)的人,跑鞋外側邊緣就會被磨得特別細。
除了關注跑鞋外觀,也要關注跑步過程中和跑步後身體的感覺,如果感到膝蓋和臀部疼痛,這是一個危險信號,很可能是提醒你該換跑鞋了。
跑者的平均週跑量對跑鞋能持續多久,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例如,每週跑80公里的馬拉松運動員可能比大多數人需要更早換鞋。Weich 自己在幫助客人掌握跑鞋的累積里程時,會在行事曆上標註他們的購買日與培訓日誌。假設是週跑量 16 公里的跑者,建議累積約 650 公里時換鞋,所以當買鞋後 35 週(相當於 560 公里),就可以提醒他們準備購買一雙新鞋。
為了運動表現和預防傷害,最好的做法是,不要讓跑鞋穿超過品質最好的最佳狀態,但是每雙跑鞋都貴桑桑,多數人不捨得這麼快速換跑鞋,所以,有幾種簡單的方法可以讓跑鞋跟你久一點。
1. 不同活動穿不同鞋
要延長一雙好鞋的壽命,就請只把它們用於「跑步」。如果你去健身房練肌力或上其他團課,請別穿跑鞋,買一雙更適合橫向運動的交叉訓練鞋。根據不同的地形、距離、訓練類型,輪流使用不同的運動鞋,能幫助所穿的每雙運動鞋延長壽命,同時防止跑步受傷。
2. 讓專業人士幫助試穿,確保跑鞋適合你
買鞋時,請找經驗豐富的店員,幫助你根據各種鞋的功能與鞋型,為你挑選最適合的鞋。選鞋方法包括側量腳的大小、足弓高度,到進行步態分析,雖然目前一些品牌旗艦店會提供全自動化的足測機,但有一位專業人士從旁建議,絕對更有幫助。
3. 好好愛惜跑鞋
你的跑鞋不需要隨時寵愛,但必須考慮如何保養和存放他們。如果跑鞋長時間處在極端溫度下,通常會加速它的功能衰退,比方說,把跑鞋一天到晚放在攝氏 37 度的汽車後車廂裡,讓跑鞋整天待在大烤箱的後果,就是它的累積里程只有 400 公里就要離你而去了。
■ 選最合你腳的跑鞋:沒跑幾公里腳就痛! 你是不是穿錯鞋了? 專家親授選鞋6大指標
■ 測量跑鞋尺寸時你需要:買跑鞋前必知! 美國鞋履檢測機構教你如何試出最適合的跑鞋尺寸
資料來源/Runner's Word
責任編輯/Dama
馬達能力 | 1.75HP/最高馬力 3.5HPP |
速度範圍 | 1~18 公里/小時 |
坡度範圍 | 0~15段 |
跑帶面積 | 141x50cm |
屏幕顯示 | 7吋 LCD螢幕 |
內建程式 | 12組內建程式/1組手動程式/3 HRC/ECO MODE/體脂肪測試 |
避震系統 | 4組旋轉避震墊/6顆避震球/彈性減震輪 |
速度快速鍵 | 3/6/9 km/hr |
跑步機尺寸 | 174 x 86 x 151 cm(未收合) |
垂直收合尺寸 | 123 x 86 x 151 cm |
螢幕顯示 | 時間、速度、距離、卡路里、體脂肪、心率 |
機台重量 | 81kg |
其他 | 風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