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上半身肌群
  • 跑步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跑5K
  • 重量訓練
  • 跑10K
  • 徒手訓練
  • 初階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瑜伽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伸展真的能增加身體靈活性嗎?
1
伸展真的能增加身體靈活性嗎?
2
萬金石馬拉松落幕 「日本最強市民跑者」川內優輝奪冠
3
採用全新NIKE ZOOMX中底的NIKE ZOOM VAPORFLY ELITE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伸展真的能增加身體靈活性嗎?

2017-09-14
話題 跑步 伸展 觀念

對於多數的跑者而言,每次運動前後努力的徹底伸展,身體與肌肉就會變得更加靈活。但在過去的十年裡,關於靈活性增加的話題經常引起激烈的爭論。我們最常聽到的探討是:伸展到底會降低還是增加受傷的風險呢?它會提升跑步能力,或者不但沒有幫助,反而降低效率呢?

伸展真的能增加身體靈活性嗎?

直接伸展VS被動伸展

來自里斯本大學和其他地方的一組研究人員在《斯堪的納維亞體育科學與醫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新的評論文章,對於上述的兩種相互競爭理論進行了研究。

他們將這個研究分為機械理論與感覺理論,機械理論是指反覆伸展可以改變受影響的肌肉、肌腱或關節的機械性能,或者透過延伸使它們減少僵硬和抗拉力。如果這是真的,那麼堅持伸展的程序最終能夠在不施加更多張力的情況下讓關節彎曲更多(或者相反,施加更少的張力達到相同的角度)。

另一種可能性是感覺理論,此研究的作者認為伸展只是教導肌肉和肌腱在伸展時承受更多的張力。因為你願意,你可以直接彎曲或伸展到更遠的地方,而不是因為關節的機械性能發生了變化。

伸展也許變得更靈活 但仍需更深入的探討

為了研究這個問題,研究人員匯集了26項研究的結果,在這些研究中測量了關節、肌肉或肌腱在持續三至八週的伸展程序後的力學性能。每項研究的參與者每周至少伸展兩次,每周平均的活動總伸展時間需少於20分鐘。
 
研究結果較支持感覺理論。參與者確實變得更加靈活,並且願意在伸展時承受更大的拉力,但是在測量的機械性能中僅看到微小的變化。
 
當然這個結果仍有許多的疑點存在。最明顯的是,有些人認為八個星期可能不夠長。正如作者指出的那樣,在類似的持續時間內對重量訓練的研究傾向於發現神經肌肉強度增加,但在肌肉本身中並沒有明顯的變化(即生長)。而伸展也可能如此:最先出現的是神經變化,但身體變化則需要更長時間。
 
關於引起身體變化所需的伸展類型、持續時間和強度也有很多問題。在這項分析的研究中,有23個人進行靜態伸展,三位是動態拉伸,另外三位則是進行一種叫做本體感覺神經肌肉的促進技術。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研究的作者並不是一位反對伸展的研究者。事實上,此論文的主要作者Sandro Freitas曾經發表過一項小型研究,他確實在強化八週伸展的計劃中看見肌肉被延長,其中受試者們維持了長達7.5分鐘的不休息伸展運動。

最後,大多數人關心的還是結果,而不是機制。那些主張長期伸展的運動者,依然會把靜態伸展當作跑步前的必作程序,他們認為這是長期性的試驗而非短期。那麼,伸展到底能不能夠預防運動傷害呢?目前尚未有明確的證據來證實這是有幫助的,也因此此問題並沒有正確解答。不過,對於很多菁英運動員或者教練們來說,他們仍堅信伸展對於運動表現來說有一定的幫助。
 
現在,如果有一件事要從這個薈萃分析中脫穎而出,那麼大概只有不了解伸展的外行人吧!如果你真的想改變肌肉和肌腱的屬性,你就必須持續不間斷的好幾個地伸展程序。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
責任編輯/瀅瀅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萬金石馬拉松落幕 「日本最強市民跑者」川內優輝奪冠

2018-03-18
賽事新聞馬拉松跑步話題

2018新北市萬金石馬拉松今清晨開跑,這是台灣首次也是唯一國際田徑總會(IAAF)銀標籤馬拉松賽事。二度參加萬金石馬的「日本最強市民跑者」川內優輝全程衝第一,最終以淨時間2小時14分11秒完賽,雖無緣刷新大會紀錄2小時13分5秒,但摘下今年萬金石冠軍。因全力衝刺體力不支,川內衝破終點線後立即昏倒在地,幸好恢復後仍站上頒獎台受獎。

萬金石馬拉松落幕 「日本最強市民跑者」川內優輝奪冠 ©IAAF

川內優輝曾於2016年萬金石馬拉松以2小時14分12秒成績名列第二,昨在個人分享會被問到今年是否有信心奪冠,只靦腆以國語說「謝謝」而不正面回應。今早仍維持全開式跑法個人特色,因拚盡100%力氣體力不支,過終點線後立即上演多次他完賽後相同場景,攤跪在賽道上被醫護人員駕著坐輪椅離開。而川內也成為萬金石馬拉松升級銀標賽事後的第一位冠軍。
 
其次,肯亞選手Johnstone Kibet Maiyo以2小時14分40秒奪下第二,衣索比亞Aredom Tiumay Degefa以2小時14分54秒名列第三。

女子組則由來自肯亞的Nguriatukei Rael Kiyara跑出2小時35分57秒封后,同為肯亞的Chemtai Rionotukei以淨時間2小時35分57秒(大會時間2小時35分58秒)居次,第三名為前大會女子紀錄保持人北韓選手金姬香2小時38分10秒。

女子組前兩名肯亞選手先後抵達終點線

至於台灣代表世大運男子半程馬拉松國手周庭印,雖賽前表示抱病上場只求完賽,仍跑出2小時35分成績,名列國內第一、男子組第十,並從「台灣最速男」楊俊瀚手中接下完賽獎牌。女子組國內第一則為高雄港務局女員工蔡雅安,以3小時4分33秒成績贏得她生涯首度國內女子第1頭銜,總排名為第九。

新北市萬金石馬拉松鳴槍起跑現場

圖片來源/新北市政府體育處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採用全新NIKE ZOOMX中底的NIKE ZOOM VAPORFLY ELITE

2017-03-10
鞋子NIKE跑步配備館

在傳統理念中,長跑跑鞋需要在輕盈的同時緊貼地面。然而,為了實現這種理念也需要作出一些妥協。例如在緩震性能有限的情況下,跑鞋應如何實現能量回彈的最大化?

能否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對於Nike Breaking2 這一大膽嘗試的成功至關重要。挑戰者Eliud Kipchoge、Lelisa Desisa和Zersenay Tadese此次將穿著採用全新Nike ZoomX 中底的 Nike Zoom Vaporfly Elite 戰靴,為前進的每一步提供最強勁的推動力。

Nike Breaking2

這款概念跑鞋是為每位精英運動員量身打造的,經過了一系列嚴謹的研究來實現 Breaking2 這一大膽的挑戰願景,當“少即是多 (less is more)”的理念在過去是主流,“越多越好 (more is more)”的方式很可能將主導未來的跑鞋趨勢。

“外型必須以功能為出發點。我們將空氣動力學知識運用於一種代表速度的、顯眼的標誌性美學。”Nike探索研究團隊跑步創新部門資深設計總監Stefan Guest表示。

reaking2 裝備性能設計靈感

如此顛覆性的設計遵循綜合各部分功能的原則,避免功能的重疊,這款跑鞋採用數十年來專業跑鞋所常用的材料,但用全新的方式,更具目的性的將其完全重新整合。

傳統跑鞋(平底鞋)剖面比較平緩,而 Nike Zoom Vaporfly Elite 的漸進式 Nike ZoomX 中底緩震,前掌高度卻達到絕無僅有的21公厘,同時與傳統泡棉相比明顯更輕盈、柔軟且更加靈活。獨特的中底設計目的在給運動員提供更高的能量回傳,且兼具超強的緩震性能,Nike Zoom Vaporfly Elite 將運動員的生理特徵、生物力學分析與尖端工程結合在一起。

與傳統泡棉相比,Nike ZoomX 緩震更為輕盈、柔軟,並且回彈力更出眾,透過提供更多的能量回饋實現最快速度。
舒適貼合、輕質的 Nike Flyknit 鞋面在跑步過程中提供足夠的支撐和包裹,並完美貼合。
內置碳纖維板降低跑步過程中的能量損耗,並增強前進的流暢體驗。

由此構成一個包含超輕、高回彈的 Nike ZoomX 中底和單向碳纖維板的全新動力系統。最終打造依據尖端空氣動力學設計而成的鞋底並加以彰顯速度的標誌性圖案,搭配專為運動員量身訂製的1:1貼合 Flyknit 鞋面包裹雙腳。

“ Nike ZoomX 真正實現了 Nike Zoom Vaporfly Elite 的創新。”Nike鞋類創新副總裁 Tony Bignell表示,“突破性的全新 Nike ZoomX 中底和弧形碳纖維板共同提供靈活緩震,並將腳尖離地的能量損失最小化。”

除了21公厘的前掌高度以外,Nike Zoom Vaporfly Elite 還具有9公厘的高度落差,能儘量減輕阿基里斯腱的損傷。這也反映在碳纖維板獨特的“鏟形”幾何形狀上,從中底的標誌性swoosh中也可以看到。除了提供足夠的推進力之外,碳纖維板的主要功能還包括提升抗彎強度,提高以上三位運動員每一步的跑步效率,並將比賽過程中的能量損耗最小化。

 “我們知道硬度很大的跑鞋在跑步效率上擁有極大的優勢。” 全球跑鞋速度部門資深總監Bret Schoolmeester指出,“但硬度太大會導致負荷從腳部移向小腿,在跑步過程中致使疲勞感逐漸增強。針對 Nike Zoom Vaporfly Elite,我們研發出了一種非常特殊的幾何形狀,以緩解這個問題。” 

Nike運動研究實驗室生物力學高級研究員Geng Luo博士解釋說:“鞋底採用碳纖維板的目的是減少跑者在彎曲腳趾時的能量損耗。弧形碳纖維板的硬度足以實現這個目標,並且由於其特殊設計的幾何形狀,這一過程並不會增加小腿的負荷。”

採用全新 Nike ZoomX 中底的 Nike Zoom Vaporfly Elite,其性能系統將幫助Eliud Kipchoge、Lelisa Desisa和Zersenay Tadese於今年晚些時候在義大利Monza賽道進行馬拉松突破2小時大關的極限挑戰。

英運動員的的 Breaking2 服裝則徹底重塑了傳統馬拉松裝備的舒適度、合身度和重量。首先,是運用無縫移線針織技術的運動背心,提升關鍵部位的通風性能。這種方法還能依據每個運動員的身體掃描資料和個人偏好完全量身訂製。緊身運動短褲也一樣——相比標準的短褲,長短和緊身等級都可以個性化訂製。此外,緊身短褲還運用了Nike Aeroblade 紋理以幫助減少阻力。護套能幫助運動員抵禦低溫,而 Nike Aeroblade 貼條則有助於減少小腿關鍵部位的阻力。最後,運動員的襪子專為配合跑鞋而設計,實現更出色的透氣性能,並提供更好的足弓支撐。

接下來,Nike Zoom Vaporfly Elite 的獨特構造和顛覆性中底預示著 Nike Zoom 跑鞋的未來—— Nike Zoom Vaporfly 4% 和 Nike Zoom Fly 跑鞋組合以及全新的 Nike Air Zoom Pegasus 34 。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上半身肌群
  • 跑步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跑5K
  • 重量訓練
  • 跑10K
  • 徒手訓練
  • 初階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瑜伽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