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王瑜伽(Raja Yoga)又稱羅瑜伽,即有如王者般地位崇高的瑜伽修行方式。勝王瑜伽以帕坦加利瑜伽經為主要經典,強調八步功法身心並行的鍛鍊來增加自信,靜坐與冥想也為主要的修行,透過這些來滋潤心靈以達到天人合一的三摩地為目標。而八步功法不僅是勝王瑜伽的實踐鍛鍊法,也是哈達瑜伽的重要基礎。
勝王瑜伽的創始人為帕坦加利(PATANJALI),生於西元前200至500年間的印度,是一位偉大的瑜珈行者,帕坦加利將一生修煉成果融合瑜珈各派精華整理,寫成著名的《勝王瑜珈經》。他將此瑜伽分為八大分支,持戒、精進、調身、調息、攝心、凝神、入定、三摩地,這八支供給了勝王瑜伽習練者純真身體和精神來實踐,所以這八支常被稱為「王者之道」。勝王瑜伽中最經典的就是透過八步功法來鍛鍊,帕坦加利希望藉由這八步能達到勝王瑜伽的精髓。除此之外,勝王瑜伽也非常注重冥想這一塊,大多冥想都採蓮花坐式來進行,蓮花坐經過了幾個世紀的錘鍊,已得到極其精鍊、完善及凈化。練習冥想時通過意念來感受實體的運動,控制氣脈在體內流通來產生不同的能量。
勝王瑜珈經是世界上最寶貴的瑜珈聖經,珍藏最神秘完整的瑜珈精髓與八部功法的修煉方式,是每一位瑜珈鍛煉者必備的偉大經典,也是一部直啟天道,通往解脫的生命之書。
勝王瑜伽的八步功法為:外在控制(Yama)、內在控制(Niyama )、體位法(Asana)、呼吸控制(Pranayama )、感覺收斂(Pratyahara )、集中(Dharan)、禪定(Dhyana )、三摩地(Samadhi )。八步功法的鍛練能分別使身體的層次及心靈的五個層次得以完美,所謂心靈五個層次為:意識心靈、潛意識心靈、記憶性無意識心靈、知識性無意識心靈、真理性無意識心靈。
首先,先將第一及第二步的外在及內在的控制,這是屬於道德規律,靈修的基石,可以使意識心靈得以完美;第三步瑜伽體位法可以使身體健康,所以偉大的瑜伽行者是不會生病,可以使潛意識心靈得以完美;第四步呼吸的控制,可以使記憶性無意識心靈得以完美。
第五步感覺的控制,可以使知識性無意識心靈得以完美;第六步集中,可以使真理性無意識心靈得以完美;第七步禪定,瑜伽經第三章詳述各種靜坐冥想的禪定力量。最後,當前七步的鍛練熟練完美時,自然就進入瑜伽最後的三摩地境界,也就是瑜伽經第四章所述的解脫自在。
此瑜珈鍛鍊法不只著重瑜珈體位法、呼吸控制法也包含了瑜珈冥想、禪定和三摩地等心靈與靈性的層次,每一階段也象徵不同修行的次,帕坦加利認為此瑜珈不適用於弱者,因為勝王瑜珈是要給對自己肉體和心靈充滿自信的瑜伽訓練者來進行,好讓訓練者能追求更高的瑜珈境界,建議想學習聖王瑜伽的人,必須先學習有一陣子的瑜伽再來進行。
資料來源/Yoga in daily life、Yoga pedia
責任編輯/妞妞
Surya Namaskar又稱拜日式 Sun Salutation,是瑜珈體內預熱和開始各種姿式的重要基本動作。拜日式在動作上可潤滑關節和增加血液的供應,透過伸展加強整個身體的活動力,並提高內臟器官的工作效率。因此對於身體排毒,提高精力和刺激消化器官的運作有很好的效果。由於整套動作能有效的增強心肺功能,當然也一併將堵塞的能量疏通,平衡內分泌系統,可說是平時居家保健以及減肥的一項有效的運動。
站定後雙手合十,大拇指與手指呈90度角,壓在胸骨。雙眼閉上,將注意力放在胸口。
吸氣,雙手合十向上伸展,高舉過頭部。手臂貼緊耳朵,持續將上身往後延伸,背部後仰成弓形。此時頭微後仰,下巴抬高,注意力放在喉嚨上。初學者可改為雙手往後平行延伸不必合掌,雙眼向上看,直視雙手中心點。
吐氣,膝蓋打直,上半身向前往下彎,手掌落於雙腳兩側,掌心貼地。繼續將背脊打直並向下伸展,儘可能將胸腹部往大腿靠攏貼近。此時頸部放鬆,將注意力放在腿部、背部、脊椎及髖關節。初學者伸直不易,可將雙腿微彎。
吸氣,右腿向後延伸,右膝著地,右腳背緊貼地面。左腳彎曲,手掌置於左腳兩側,雙手打直,掌心朝下貼地。抬頭、挺胸,上半身往上伸展,同時頭往上仰,同時以雙手維持平衡。此時注意力放在眉心。初學者儘量做到右腳與背脊打直即可,頭部可以適度做延伸,不必勉強上仰。
吐氣,左腳向後伸直,與右腳併攏。臀部往上抬,膝蓋打直,同時將雙腳腳跟踩地。雙手打直,掌心保持貼地,並將頭部置於雙臂之間。繼續將臀部抬高,脊椎儘量伸展,並將注意力放在喉嚨。初學者雙腳不易打直,可以採取微彎的姿勢。
吸氣,將身體往前往下降,直到前胸貼地。腳趾踩地,雙膝微曲,維持臀部往上延伸。下巴貼地,置於雙掌之前。初學者可以改採「半龜式」,直接以雙腳微彎的下犬式,將臀部往下降,置於上翻的腳跟之上即可,此時臉部貼地,雙手手掌朝下,儘量往前延伸。
吸氣,將上半身往上抬高,同時慢慢將臀部往下放,髖部到腳背呈一直線貼地,腳背朝上。以手臂力量支撐,將上半身儘量往上延伸,背部往後微仰成弓形。此時將注意力放在髖關節。初學者上半身柔軟度不夠時,背部儘量往上延伸,雙手不必打直,亦不必太過勉強。
吐氣,以腳跟踩地,膝蓋打直,並將臀部往上抬。以手臂支撐身體,回到第五式的姿勢。
吸氣,左腳向前踏到雙手手掌之間,左膝彎曲,將臀部往下降。右腳向後伸直,腳心朝上,回到第四式騎馬式。
右腳往前踏到與左腳切齊的位置,雙腳併攏打直,將臀部往上延伸,背脊打直,回到第三式站姿直腿前彎式。
吸氣,雙手合十向上伸展,高舉過頭部,回到第二式半月式。
將雙手收回胸前合十,身體打直,回到第一式祈禱式,便完成拜日式的十二個動作輪迴。
將上面的一至十二式做完,僅為完成半套拜日式,須將上面動作左右交換各做一次,才算完成一套完整的拜日式。練習時,在做每個動作可以放慢速度,每個姿勢停留數個吸吐之後再進行下個動作,等到動作都做流暢之後,便可以像第一張動圖這樣,將12個動作串聯成連續的動作,並配合有節奏的呼吸來進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