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4步驟學會奧林匹克舉重
1
4步驟學會奧林匹克舉重
2
研究﹕吃太多BCAA恐致短命、暴飲暴食
3
每天10分鐘的人魚線訓練 用這2招強化腹內外斜肌

4步驟學會奧林匹克舉重

2017-10-03
知識庫 健身 重量訓練 觀念

學習奧林匹克舉重

學習奧林匹克舉重最容易的方法就是從手臂的懸垂姿勢(hang position)開始。在這個姿勢下,槓鈴不是從地板舉起來的,其實槓鈴一直要維持在膝蓋以上的位置(參照【圖10.1】)。手臂懸垂姿勢會排除下背部大量的壓力,這些壓力通常是與奧林匹克舉重相關;它還能讓運動員無論體型差異、且對關節壓力最小的姿勢下開始學習。任何運動員從手臂的懸垂姿勢開始都可以變成技術精湛純熟的人。相對的,很多人要從地板舉起槓鈴開始學習奧林匹克舉重反而有困難。

4步驟學會奧林匹克舉重

不是所有運動員的生理特徵都可以讓他成為一個好的舉重選手(包括:生物力學的槓桿優勢、中胚型體質與髖部柔軟度)。事實上,恰巧是這些造就出一個好的籃球或划船運動員的身體素質,製造出一個極差的舉重運動員。
 
我向來就不是從地板舉起槓鈴的上膊愛好者。實際上,30年來我不覺得自己曾讓一個運動員做過這項鍛鍊。在我心目中,奧林匹克舉重是針對爆發力的訓練。如果你是為了提升動作開始的肌力,就以硬舉動作拉起槓鈴吧。但如果目標是提升爆發力,我的選擇就會是從膝蓋以上位置的手臂懸垂姿勢開始執行奧林匹克舉重。
 
任何訓練計畫的選擇關鍵就是:針對正確的訓練挑選正確的方法。剛開始從地板拉起的動作只是一個硬舉,它是要讓槓鈴到達執行懸垂式上膊的確切位置。運動員若一開始就從地板舉起槓鈴做奧林匹克舉重,實際上是選擇錯誤的方法做訓練。
 
任何訓練計畫的目標是在專項運動上成為更好的運動員,並不是要成為一名比賽型的奧林匹克舉重選手(除非這就是你的運動專項)。奧林匹克舉重應該是達到一項目標的手段,而不是一項目標。
 
EXOS訓練中心的教練丹尼斯‧ 羅根說的好:「我們想要打造『同時是優秀舉重者的傑出運動員』。」這是什麼意思?意思是:我們看待奧林匹克舉重是針對它的本質─它是造就傑出運動員的方法。
 
奧林匹克舉重與它的變化式動作主要是培養爆發力與身體素質。雖然奧林匹克舉重能練出令人羨慕的肌肉,但這不是主要目標。我們的目標不只是移動一個重物,而是要以迅速、有爆發力與健美的方式移動一個重物。奧林匹克舉重的首要目的是用來訓練神經系統,其次才是用來培養肌肉系統。

執行奧林匹克舉重指南

以下是學習奧林匹克舉重的幾項指南:
● 以安全考量為優先:要注意到周遭環境。舉重平台上一次只能有一人。其餘人請退出平台範圍內。保持與舉重者的安全距離。
● 練習正確技巧:原則很簡單。如果姿勢看起來不對,可能就是不對。奧林匹克舉重的目標不僅僅是將槓鈴從A點移到B點,還要以快速且技巧正確的方式將槓鈴從A點移到B點。一旦對這項重點妥協,你就無法成為奧林匹克的舉重者,或者擔任奧林匹克舉重的指導者。
● 強調動作的速度多於槓鈴的重量:學習奧林匹克舉重時,大部分會犯的技術錯誤都是因為一件事而起:負重過重。糾結在自尊與常理之間,你最好的修正方式經常就是這件最簡單、顯而易見的事:減輕負重。
 
有常識與能力的人會領悟到有些基礎姿勢可以同時學習上膊與抓舉。
 
或許沒有單一項正確的方式可以指導奧林匹克舉重。有很多方面,專家都沒有共識。然而,我們已經相當成功的採用一個簡單方法教導了足球、曲棍球等運動項目的選手。切記:目標不是要打造出奧林匹克舉重選手,而是將奧林匹克舉重用來做為打造更優質運動員的方法。
 
千萬別埋首在設計或複製一份打造奧林匹克舉重選手的訓練計畫;要為運動員設計出包含將奧林匹克舉重與它的變化式動作的訓練計畫,利用它們培養爆發力。

學習主要的奧林匹克舉重姿勢有4個步驟:

 1  直臂蹲舉

在學會上膊之前,前蹲舉的動作熟練相當重要。在麥克波羅伊肌力體能訓練中心,我們指導前蹲舉動作時唯一會搭配奧林匹克槓鈴的就是做直臂蹲舉(hands-free front squat)。前蹲舉的能力會讓運動員對懸垂式上膊裡的架槓鈴動作有感覺與領會,因為他們是在微蹲的姿勢下「架住」槓鈴。
 
鍛鍊開始時, 槓鈴是放在三角肌(deltoids, 肩膀上的肌群), 手臂往前伸(參照【圖10.2】)。刻意不讓雙手的部分接觸槓鈴。這個步驟會開始讓運動員知道槓鈴正確置放的方式,而且槓鈴是頂在肩膀上,不是在手腕上或是用兩手握。與懸垂式上膊相關的大多數抱怨,都是因為沒有正確架住槓鈴。千萬不要跳過這個步驟,因為它很關鍵。

 2  上膊抓握的前蹲舉

做前蹲舉時,千萬不要採取交叉抓握的方式(參照【圖10.3】)。運動員必須有能力執行正確的前蹲舉,才能夠正確的體會一個上膊動作。對我們來說,上膊抓握的前蹲舉(cleangrip front squat)不是一個肌力訓練動作,而是一項教學方法,目的是要教運動員明白如何正確掌握住一個懸垂式上膊的動作。

正確深蹲技巧覺得困難的運動員,可能是髖關節與踝關節的活動度不夠。深蹲姿勢的最佳方法就是以全蹲的姿勢蹲坐,兩手手肘在雙膝內側,在背部脊椎保持自然狀態的同時,雙膝往腳掌外緣推(參照【圖10.4】)。

 3  上膊與抓舉的預備姿勢

這是基礎的上拉姿勢。雙腳與肩同寬站立,膝蓋微屈,胸部位置略後於槓鈴,雙臂打直,手腕略微屈曲、肱骨內旋(手肘朝外)(參照【圖10.5】)。這個起始姿勢的方法與本書英文版第一版教學的內容有出入。這要歸功於美國著名的奧林匹克舉重教練葛倫‧ 潘德雷(Glenn Pendlay)。潘德雷教練並不教運動員讓槓鈴下滑到大腿,藉此讓胸部位置在槓鈴上方;他只是建議膝蓋微屈,胸部位置略後於槓鈴。這項變化更容易讓運動員執行簡單的舉重的垂直發力跳躍,以及之後的抓舉動作。運動員不是採取上半身前傾並試圖讓胸部位置在槓鈴上面的方式,只是屈膝而已。在這個姿勢中,胸部的位置就會正好在槓鈴上方,或者稍後於槓鈴。屈膝也會造成些微的髖屈曲。從這個姿勢出發,運動員的動作比較有機會立刻到位。我們訓練中心20幾年的進階訓練教學中,這是頭一個做變化的技巧,我很喜歡稱它為「潘德雷技巧」。令我驕傲之處就是我們並沒有因為太執著自己的方法而失去進步的機會。

 4  過頂支撐姿勢

過頂支撐姿勢(overhead support position) 是用來做抓舉的結尾動作、瞬發推舉(push jerk)或借力推舉(push press)的結尾動作,以及過頂深蹲(overhead squat)。練習在雙臂打直之下過頂支撐住槓鈴。兩手應該鎖腕,頭部略為前傾,槓鈴位置超過後腦勺,雙腳微屈(參照【圖10.6】)。
 
別忘了,執行所有奧林匹克舉重鍛鍊時要從手臂懸垂姿勢(槓鈴位置在膝蓋上)開始。這個簡單又安全的姿勢,所有體型的運動員都能輕鬆上手。身材較壯碩、高大或柔軟度欠佳(也就是大多數)的運動員要從地板舉起的動作開始學習上膊都會有困難。如果有號稱專家的人堅持你必須從地板舉起的動作開始上膊,千萬別聽從。切記:奧林匹克舉重是培養爆發力的方法,並不是一項運動。

書籍資訊
◎圖文摘自臉譜文化出版,麥克.波羅伊著作《麥克波羅伊功能性訓練聖經》一書。麥克‧波羅伊Michael Boyle─肌力體能訓練、功能性訓練與體適能領域裡首屈一指的專家之一。他以開創性的著作享譽全球,是世界各地的肌力體能論壇、體育訓練中心爭相邀請的熱門主講人。

功能性訓練的優點有——
1降低運動傷害機率
2針對個人身體特質,全面強化肌力、速度、爆發力
3滿足訓練需求,專注真正有效的訓練
4提升運動表現,不斷超越個人極限
 
! 為專項運動量身打造訓練計畫,是今日的體育運動界最大的錯誤之一!
 
○ 設計訓練計畫的關鍵在於:分析一項運動,界定出培養優秀運動員的特質,接著再來擬定出提升這些特質的訓練計畫。先分析運動員的優缺點再試圖改進不足之處的做法,可能造成反效果。
 
!沒有任何的肌力訓練只能讓單一專項的運動受益,同樣的,也沒有任何一種特殊的速度訓練方式只能提升單一運動項目的速度。
 
○功能性訓練的重點在於運動之間的相似點,而非差異點。老實說,你要是看了書中的訓練計畫,會吃驚地發現:無論每個運動員表現差異有多大,他們的訓練計畫都相去不遠。這就是功能性訓練極具魅力之處——它結合了最新的運動科學與實踐經驗,以合理的方式培養出「真正有用」的肌力、爆發力與速度。

本書完整剖析讓運動員在比賽時動作達到最佳化的概念、方法、鍛鍊動作與訓練計畫,包含如何分析運動需求、評估功能性肌力、設計功能性訓練計畫、提升運動表現等功能性評估方法。並提供滾筒動作、伸展與動態熱身、下半身訓練、核心訓練 、上半身訓練、增強式訓練、奧林匹克舉重等訓練項目,透過目標明確、科學化、系統性的訓練計畫,強化運動員的基礎運動能力,降低受傷機率並提升運動表現。
 
功能性訓練適合所有運動項目,依循「功能性」的理念與方法設計並執行訓練計畫,除了上述優點外,不僅在重訓室可以產生最佳的效果,在運動場、田徑場與運動墊上也是成效斐然!

•更多書籍資訊 請點此

責任編輯/瀅瀅

《運動星球》徵稿,針對運動產業、訓練教學、應用資訊、健康話題等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專業人士來稿共同交流。投稿請寄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文長至少800字,圖片請標註來源,並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由編輯潤飾,標題及圖片如需修改將事先與您連絡討論。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研究﹕吃太多BCAA恐致短命、暴飲暴食

2019-05-22
微肌男子話題新知健身增肌運動補給營養補給飲食

許多人在訓練後會喝富含BCAA的高蛋白奶昔來補充蛋白質、提升增肌效果,但根據5月初剛發表的一項澳洲研究,透過小鼠實驗,發現以長期健康來看,吃過量含有BCAA的蛋白質補充劑,小心讓你短命!

研究﹕吃太多BCAA恐致短命、暴飲暴食

市售健身營養補給用的高蛋白粉,主要由乳清蛋白組成,其中也可能富含支鏈氨基酸(BCAAs,以下簡稱BCAA)。高蛋白粉被許多健身人視為增肌神品,據統計,2017年全球乳清蛋白市場就有94億美元,更估計2023年將增加到145億美元左右。但是,你有想過這些蛋白質補充品,會不會有負面影響﹖

支鏈氨基酸BCAAs

BCAA由三種必須氨基酸組成,包括亮氨酸 ( Leucine )、異亮胺酸 ( Isoleucine) 和纈胺酸 ( Valine ),這些身體無法自己製造出的必須氨基酸,需要從飲食中攝取。支鏈氨基酸是骨骼肌胺基酸主要成分,可能有助減緩慢性疲勞或過度訓練症狀;補充劑則可補充消耗掉的支鏈氨基酸,增加蛋白質合成及生長激素分泌,因此常被業者奉為「增肌的重要元素」、「訓練不可缺少的營養補給」,被許多健身人、耐力型運動員廣泛使用。

過量BCAA可能縮短壽命

一項最新發表在Nature Metabolism 《自然-新陳代謝》期刊上的研究,試圖檢測長期的高蛋白攝入或使用特定類型的氨基酸,是否造成任何潛在副作用或持續性影響。該研究作者、澳洲雪梨大學Charles Perkins中心教授Stephen Simpson和Samantha Solon-Biet博士指出,在提供增肌益處的同時,過量消耗BCAA可能會縮短壽命、對情緒產生負面影響,並導致體重增加。

研究調查了營養在繁殖、調節代謝、食慾和衰老等各方面所扮演的複雜角色。Solon-Biet博士指出﹕「雖然高蛋白搭配低碳水化合物飲食被證明對生殖功能有益,但它們對中晚期的健康有不利影響,並導致壽命縮短;而這項研究也顯示,氨基酸平衡很重要,蛋白質來源最好多樣,以確保獲得最佳的氨基酸平衡。」

不只短命,更導致暴飲暴食

研究人員針對小鼠實驗,調查飲食中的BCAA和其他必須氨基酸如色氨酸,對小鼠健康與身體組成的影響,並分別比較餵食BCAA量的差別,包括正常量的兩倍、標準量、一半及五分之一4組。

結果發現,血液中高濃度的BCAA會與色氨酸競爭轉運進入大腦中。Stephen Simpson解釋,色氨酸是「快樂荷爾蒙」血清素的唯一前驅物質,能促使調整情緒和睡眠,但研究中的小鼠BCAA含量過高,使大腦的血清素濃度降低,反倒增加食慾,尤其被餵食兩倍量的小鼠,不但暴飲暴食、變得肥胖,也讓這群胖老鼠比其他同類短命。

廣泛攝取各種蛋白質來源,可保持氨基酸平衡、有益健康

增加蛋白質來源多樣性 有益健康

雪梨大學生命與環境科學院公共衛生營養師Rosilene Ribeiro博士建議,廣泛攝取各種蛋白質來源,可保持氨基酸平衡,以免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BCAA是含蛋白質食物中的必須氨基酸,紅肉和乳製品是最豐富的來源,在雞肉、魚肉和雞蛋中也有;素食者則可從豆類、堅果和大豆蛋白中攝取。至於富含色氨酸的食物包括種子與堅果類、大豆、起司、雞肉、火雞等食材。

資料來源/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MEDICAL NEWS TODAY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每天10分鐘的人魚線訓練 用這2招強化腹內外斜肌

2018-06-07
知識庫徒手訓練訓練動作核心肌群上半身肌群健身

對於許多要在求身材外型的男生而言,擁有6塊或8塊肌根本已經是最基本配件,要更進一步的炫耀出自己的腹肌,就必須加強鍛鍊大家常常會遺忘的腹內外斜肌,這也就是大家所稱的「人魚線」,這兩條位於骨盆上方身體兩側的線,在許多古希臘的雕刻藝術品上都可以看到,它象徵著男性腹肌線條的魅力之外,也被冠上一個很神化的名稱「太陽神阿波羅的腰帶」。話說回來,這兩條線的角度剛好是由腹內斜肌所構成,在加上它的位置大約是在骨盆的高度附近,所以,用一般正常的腹肌訓練動作是無法有效的刺激到它,通常都是刺激到腹直肌這塊肌肉。因此,以下將針對有效刺激腹內外斜肌的動作,教你如何每天用2個動作10分鐘的時間,來打造出性感的人魚線!

你是否都遺忘了側腹肌的鍛鍊?現在開始每天10分鐘吧!

增強腹直肌的視覺度

如果你要有個緊實的腹部線條,那就不能遺忘了腹外斜肌與腹內斜肌的鍛鍊,它們也統稱為斜腹肌或側腹肌,主要是負責穩定與旋轉身體的功能,將它練強壯除了可有助於身體平衡外,還能加強腹直肌的視覺度。

側腹肌可有助於身體旋轉動作穩定外,還能加強腹直肌的視覺度。

 動作  1 轉體卷腹
在腹直肌的訓練上大多數的人都會使用卷腹這個動作,而腹斜肌我們就必須採用轉體這個動作,才能有效且刺激到這部份的肌肉,因為,腹斜肌主要作用是控制身體旋轉,當我們身體向右轉的時後,右邊肌群會收縮左邊肌群會拉伸,向左轉的時後則是相反。

轉體卷腹要開始操作時,首先在地面鋪上瑜珈墊以保護我們的脊椎尾段,接著以仰臥的姿勢平躺於瑜珈墊上,雙腳可以固定於地面或離開地面,雙手放至於頭部兩側大約耳朵處或胸前交叉,用腹肌的力量將右手往左大腿側的方向帶,感受側腹肌的收縮並停留約1~2秒,然後再緩慢回復起始位置,接著左手往右大腿側方向帶,反覆交叉的操作。

我們身體向右轉的時後,右邊肌群會收縮左邊肌群會拉伸,向左轉的時後則是相反。 ©MyFitnessPal Community

 動作  2 雨刷式
在轉體卷腹這個動作結束之後,請立刻接著做雨刷式這個動作,顧名思義就是把雙腿併攏如同汽車雨刷一樣左右擺動,主要是利用下半身的轉體來訓練腹內外斜肌、臀部以及大腿內側的肌群。

首先,一樣在地面鋪上瑜珈軟墊,身體仰躺在瑜珈墊上雙手臂向身體兩側張開平貼地面,雙腳併攏約略離開地面,接著用側腹肌的力量控制雙腿往左右擺動,讓腹肌兩側感受到擠壓的狀態,這裡要注意上半身盡量固定不要晃動過大,雙腳併攏並保持緊繃。

主要是利用下半身的轉體來訓練腹內外斜肌、臀部以及大腿內側的肌群。 ©MyFitnessPal Community

資料來源/trendencias、barbend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