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熱量真的這麼重要?請注意危險脂肪!
1
熱量真的這麼重要?請注意危險脂肪!
2
35後身體大不如前?   永遠的少女楊丞琳公開私房飲食+運動抗老法
35後身體大不如前? 永遠的少女楊丞琳公開私房飲食+運動抗老法
3
比別人還容易感冒?美抗癌名醫:6種食物可激活人體免疫系統

熱量真的這麼重要?請注意危險脂肪!

2017-10-11
知識庫 飲食 瘦身 飲食方式 觀念

我們總是以為只要吃下去的食物熱量很低,我們就可以減重,反之亦然。但這其實不完全正確。儘管,所吃進的總熱量跟消耗總熱量的比例對減重很重要,但還有其他因素,特別是其實幾乎沒有人能真的有辦法算對熱量。很多研究都發現,七十五%到九○%的人所攝取的總熱量太低,一般的熱量計算飲食法成效不大,相反地,你知道有一種對燃脂來說最重要的荷爾蒙,會因為減重而減少嗎?慕尼黑海蒙霍茲中心發現有兩種荷爾蒙能夠促進脂肪代謝並且調節我們的體重,這兩種荷爾蒙保證能趕走肥胖症,並且已經開始對肥胖宣戰了。

熱量真的這麼重要?請注意!

其中一種叫「胰高血糖素」(升糖素),它有點像是反派角色,是胰島素的敵人。胰高血糖素會使處於低血糖狀態的血糖值升高,並且促發一種能將脂肪轉換成能量的酵素。另一種荷爾蒙叫「FGF21」,由肝臟所製造,也能促進脂肪代謝。在老鼠實驗中,研究員發現其效果十分持久。施打胰高血糖素的老鼠,吃的食物比較少,但同時卻提高了「燃脂」,但是膽固醇值降低,而荷爾蒙 FGF21 明顯增加,甚至在人體也證實有一樣的效果,胰高血糖素能夠顯著地融化鬆弛的脂肪。但是經過了七天的節食,胰高血糖素減少了將近五○%。換句話說,單一的「傳統」節食法實行愈久,我們的狀況就愈糟,這也是為什麼那些能夠均衡飲食的人能夠與體重長期對抗。 

假如我們吃錯食物,可能會讓我們體內的荷爾蒙失衡,導致我們暴飲暴食,我們的新陳代謝率會下降,還會引發更多問題阻礙我們減重。假如我們希望身體能夠變身為「燃脂機器」,讓這些脂肪能夠有效率地代謝,我們應該要攝取健康的食物。不幸的是,我們在食物金子塔上被引到錯誤的方向,各種食物的製造商在食物標籤上寫一些誤導民眾、甚至是詐騙的內容,讓我們愈來愈偏離減重之路。許多被認為是「健康」或是「專為減重設計」的產品,其實會產生更多體脂肪,例如:蘋果汁、柳橙汁、豆漿、脫脂牛奶、名為「開特力(Gatorade)」的能量飲料或是其他工業生產的運動飲料、蛋白質營養棒、低脂冰淇淋或是低脂甜點、低脂食物或是所謂的「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幾本上就是放棄所有碳水化合物)、大豆油、粟米油、芥花油(拜託請盡可能不要再使用了!)、全麥麵包、五穀蘇打餅乾、包括豆腐堡或蔬菜堡的各種漢堡、人造奶油、米餅或是麵條。這些食物都會激發食欲,並且毀掉我們想要減肥的決心,最後甚至會讓我們荷爾蒙失調。

小心危險脂肪!

同之前提及的,到底有哪些食用油烹調起來是健康的,哪些又是不健康的?二○○一年,市面上出現了一種叫做「菜籽油」的油,聲稱是健康的油。但要注意!恰恰相反,一九九五年《華爾街期刊》(Wall Strett Journal)就已經公開了這種油對人體健康的驚人影響。 
菜籽油長期以來都是工業用油,對人和動物都有害。舉例來說,這是用來生產彩色雜誌印刷油墨的螢光劑、溶劑、燃料(生物柴油),或是做人造橡膠、表面活性劑和潤滑劑的基礎材料。 

這是工業用油,不是食物!它會造成肺氣腫,也就是肺臟過度充氣、腫脹,會使人體和動物出現呼吸困難、失明、貧血和上火等症狀。  
在這些症狀中,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羊搔癢症」,發於人類身上便是庫賈氏病,發於牛隻則稱為狂牛症。但自從羊飼料中不再添加菜籽之後,便已從羊體內絕跡。之後,因為牛隻飼料中添有染病羊肉做成的肉粉,才暴發了狂牛症。經過證實後,肉粉飼料中便不再添加菜籽,在那之後就沒有出現狂牛症的病例了。 

儘管如此,還是有製造商繼續在各種加工食物中添加菜籽。他們甚至宣稱:「其完全安全,因為已經經過基因改造(驚!),且已經不叫菜籽油(Rapeseed oil),而是芥花油(Canola oil)。」根據這段話,可見芥花油還是從菜籽油得來的,只不過改了名字,能夠改變內容物嗎?並且,實驗室的動物實驗也已經證實了芥花油的毀滅性。 

要是不想要吃會讓人生病的油以及避免基因改造的食物的話,一定要一再確定購物清單上不能有菜籽油或是芥花油!除非你是要拿來當作你花園中的玫瑰的殺蟲劑。芥花油到是一種非常優秀的殺蟲劑,可以徹底清除蚜蟲。或者你家那個總是發出怪聲的門,也可以抹上芥花油讓它從此安靜。「但請你絕對不要再拿芥花油來吃了!」K.S. 醫生說。

©thetruthaboutcancer.com

健康風險:反式脂肪

有些烹調用油非常健康,我個人偏好椰子油,但也有非常傷身的油,如剛才詳細討論過的芥花油。不幸的是,市面上傷身的油上占了很大部分,當我們拿它們來炒菜或是油炸的時候更加不健康。所謂的反式脂肪進入我們身體後壞處多不勝數。K.S. 醫生引用了哈佛大學的營養專家瓦特.威利教授(Walter Willet)的說法,他多年來研究危險的反式脂肪對人體造成的壞處:「反式脂肪不只壞,而是超級壞,因為它們不僅在血液中製造『壞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更會減少『好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提高身體發炎的風險,進而危害我們的血管,導致心肌梗塞、中風跟其他重大疾病。」 

不只在油的本身,烹飪時的高溫會讓葵花油、大豆油、粟米油、紅花籽油和橄欖油中的不飽和脂肪轉成危險的反式脂肪。現代人吃的食物中充滿了反式脂肪,包括所有的油炸食物,如薯條、香腸、炸魚條、炸雞翅、洋芋片等等,以及燒烤類食物,如鬆餅、可頌、酥皮派等,以及即食食品,像是抹醬、烤肉醬、即食湯品、香腸、早餐穀片、燕麥棒等都含有反式脂肪。 

二○○六年夏天,來自紐約的一則關於反式脂肪的消息,像一記震撼彈般讓人們對食品工業和醫藥界的擔憂加劇,儘管已經證實這些脂肪酸會損害心臟和血管,許多快餐店、小吃店、咖啡廳、甜甜圈麵包店依然在販售這些含有有害脂肪的食品。二○○八年七月,為了避免有成千上萬的人罹患心臟疾病或甚至是更糟的情況,法律已經明令禁止這些反式脂肪食物。美國媒體對此有極大的迴響,看看如今可愛的薯條變成什麼樣子,特別是自從芝加哥禁止這些有害脂肪之後。同時,美國許多餐廳和家庭廚房也將油換成葵花油或芝麻油。儘管能禁止有毒油品,但其他油品所能造成的災害卻無從禁止,這些油只要經過高溫烹調後,還是會產生反式脂肪。 

不只是美國發現反式脂肪所造成的威脅,二○○三年三月,歐盟當時只有丹麥倡導管制危險的反式脂肪,丹麥政府所做的相對應限制是:每種食物最多只能含有二%反式脂肪酸,並啟動管制進口產品措施。二○○九年,澳洲就加入了管制行動的行列,美國加州也自二○一一年起徹底禁止這些危險的脂肪。 

但是德國,卻和歐盟分頭行事,至今還沒有和其他國家一起加入限制反式脂肪的行動!甚至沒有提到禁止的可能性。根據歐盟食物資訊條例,反式脂肪甚至不會寫在標籤上!你可能在想為什麼要躲躲藏藏?二○一二年德國營養協會只不過建議每人每天攝取的營養形式中不能超過一%的反式脂肪。但全世界的消費者到底要怎麼知道每天體內到底走私進入了多少百分比的反式脂肪呢?難道該買台監控器嗎?在奧地利,建議孩童每天最多可以吃下六公克的反式脂肪。請給我薯條、餅乾、速食店的酥皮派跟一整包的洋芋片,噢,傍晚還要來點咖哩香腸,到此為止一天能攝取的反式脂肪已經額滿了,甚至遠比成人的應攝取量還多太多了。年輕速食消費者吃下肚的反式脂肪是最驚人的,因為他們光是每一餐(驚!)就會超過二○公克的反式脂肪。這項研究已經在超過二十多個國家執行。 

這些「殺手脂肪」不只是會造成外表上的肥胖,也會造成體內的發炎症狀,其病徵包括中風、心肌梗塞、糖尿病及癌症,我個人連一個百分比的反式脂肪都不准出現在我的食物裡或是體內。但假如不少廠商因為這些反式脂肪會造成危害,而不加以聲明解釋,這些殺手脂肪便會無所不在。真是瘋了!舉例來說,花生油就含有高達三十五%的反式脂肪! 

事實上只有一種油穩定到能夠承受煎炒時的高溫,也就是經過實證的冷壓椰子油!所以在去麵包店或是速食店買東西前,先想想看裡面可能烤出了多少反式脂肪吧。

這些都是含有反式脂肪的食物 ©myjustheart.com/

有害的比例失衡

K.S. 醫生還進一步指出另一種對健康的危害,問題出在許多植物油會讓人體ω–3脂肪酸和ω–6脂肪酸的比例紊亂,但我們發現這些讓人生病的油常常標榜著「健康」,而且在每個超市的架上都看得到。若是體內的ω–3和ω–6脂肪酸的比例失衡,會導致身體發炎,並造成許多其他疾病。一項全球性的調查發現了心肌梗塞、中風和體內ω–6與ω–3脂肪酸比例紊亂有很大的關聯,最新的發現則顯示此種比例失調比膽固醇值更具決定性。 

而大部分的德國人及其他國家的民眾,都讓自己吃下太多錯誤比例的ω–6和ω–3脂肪酸。理想的比例應該是介於1:1到3:1之間,意思是我們可以攝取一樣多的ω–3脂肪酸和ω–6脂肪酸,最多則是三倍的ω–6脂肪酸之於一樣分量的ω–3脂肪酸。然而,在德國,這個比例是10:1到50:1(驚!)。德國營養協會倒是有不同的看法,他們建議的比例是5:1,理由是:「目前的脂肪酸比例是8:1或7:1左右。」而我們祖先的飲食習慣則是1:1到2:1。 

脂肪酸比例失衡不只出現在美國,德國、瑞士、奧地利也是警戒區域,這個原因不只是因為我們吃的魚比日本人、愛斯基摩人和格陵蘭人少(而這樣的飲食,據統計,他們因心血管疾病造成的死亡率頂多是十二%,在德國則超過四○%);除此之外,還因為我們所食用的肉類中所含的ω–3脂肪酸含量比以前還多上許多。在當時,動物能自由奔跑和放養,但現在大部分都被圈養在狹窄的飼養場裡,食用穀物和大豆製成的加工飼料,其更便宜、省事,動物又能長得更快,但此種飼料缺乏ω–3脂肪酸,這樣的情況也適用於養殖場的魚。 

其他導致比例失衡的原因是環境影響,而且我們日復一日都只食用包裝、加工食品,如沙拉醬、育種魚、奶製品如美乃滋,我們雖然不需要完全杜絕麵包或麵條、玉米片、蛋糕、糕點、鬆餅、餅乾、鹹味棒等等穀類製品,但是其所含的ω–6脂肪酸實在太高了。舉些例子來看看:黑麥11:1至5:1、小麥14:1、玉米29:1、大豆10:1至5:1,這實在令人擔憂。 

至於吃下那些來自育肥廠商的肉類、肉製品、奶製品,脂肪酸比例失衡的問題比吃下穀類製品更嚴重,我們根本無法避免攝取過多的ω–6脂肪酸。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點是,因加工而含有高量ω–6脂肪酸的食用油和人造奶油的食品愈來愈多,幾十年來,許多騙人的廣告宣導脂肪酸有多重要,卻忽略了這些脂肪酸都大不相同。一般人造奶油所含的ω–6脂肪酸是ω–3脂肪酸含量的八十二倍(驚!),葵花油的比例是122:1而紅花油是148:1! 

幾乎在所有的即食食品或是炒過、烘烤、油炸的食品都能夠找到這些加工過的食用油,這些食物中過量的ω–6脂肪酸讓我們肥胖,而這些食物中所含的ω–3脂肪酸卻非常的少。人類是習慣的動物,食品工業的現況增加我們對這些油的依賴性,現在我們知道,這些會讓人上癮的速食影響我們的味蕾,讓我們再也無法控制自己的飲食習慣。 

不良的飲食習慣會讓我們減少重要的ω–3脂肪酸攝取量,通常會出現在像是蔬菜、沙拉、豆芽、亞麻籽油、核桃、洋菇、野生魚類、綠藻、野菜或是野生香草等食物中。來自放牧牲畜或野生動物的肉類、牛奶、起司所含的ω–3脂肪酸是牠們圈養同胞的三到四倍之多,綠色食物中所含的ω–3脂肪酸就更高了,若是家禽的飼料是富含ω–3脂肪酸的亞麻籽,那麼牠們的肉也會富含ω–3脂肪酸。順帶一提,亞麻籽油也是很好的ω–3脂肪酸提供者,但在這些食物中,就維持人體內的ω–3脂肪酸和ω–6脂肪酸的比例平衡來說,奇亞籽讓這些食物相形失色。 

但脂肪酸比例失衡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K.S. 醫生向我們解釋了失衡的原因。太多的ω–6脂肪酸會刺激發炎分子,醫學上的名詞通常稱做類花生酸,是不飽和脂肪酸代謝後的產物,會像不停燃燒的小火球一樣,攻擊健康的細胞。因此我們的身體會一直處於防禦的狀態:動脈會收縮,能運輸的血量就少了。如此一來,輸送血液到心臟的重要血管就會阻塞,血管便逐漸受損。根據目前主流的醫學理論,因為ω–6脂肪酸和ω–3脂肪酸比例失衡所導致的發炎是造成關節痛、新陳代謝變慢、心臟疾病、體重增重、快速老化、皮膚問題、情緒起伏大、嗜吃甜食、以及之前提過的記憶力變差等症狀的主因。 

若是想讓ω–6脂肪酸和ω–3脂肪酸比例恢復平衡,必須讓飲食習慣放棄這些加工食品,也就是任何經過包裝的食物,如養殖魚、工廠化的畜牧場的肉、奶及乳製品、來自大型養雞場的非有機雞蛋。並且,每天服用兩到三大匙的奇亞籽,這種超級食物提供大量的ω–3脂肪酸,而且ω–3脂肪酸和ω–6脂肪酸也是平衡的3:1的比例。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放棄所有料理中會用到的「壞」油,這些油通常都含有過量的ω–6脂肪酸。另一種找回平衡的方法則是吃富含油脂的魚類,其含有特別多的ω–3脂肪酸,也可以多吃甲殼類和海鮮。

每天服用兩到三大匙的奇亞籽,這種超級食物提供大量的ω–3脂肪酸,而且ω–3脂肪酸和ω–6脂肪酸也是平衡的3:1的比例。 ©lifeline.de

書籍資訊
◎圖文摘自商周出版, 卡塔琳娜.巴赫曼 著作《SOS 七日熱帶排毒瘦身計畫:不用運動也能健、瘦、美的八十道排毒餐》一書。

你是否每天都為體重和熱量斤斤計較,消化不良、過敏、三高毛病不斷?

這一切都因為你吃錯食物了!奇亞籽、藜麥、椰子油、莧籽……這些大自然的超級食物,與義大利麵、起司肉丸、泡芙、冰淇淋、珍奶等美味巧妙融合,創造出德國飲食健康的暢銷奇蹟,作者親身實踐,第一週甩掉 4.5 公斤,三個月甩掉 11 公斤,之後更狂甩 17 公斤,從此迎向健、瘦、美的人生。

大部分的飲食法通常只有「暫時的效果」,而無法「永久的減重」,因為所謂低脂、低卡、零熱量的飲食,通常排除了對人體至關重要的脂質與蛋白質來源,讓身體無法維持飽足感,頻頻感到飢餓和憂鬱。

本書推出的全新飲食法,以令人意想不到的食物組合,創造出全新的烹調方式和飲食方式,讓我們知道哪些特定食物對人體有益、會在體內產生什麼作用:原來肉桂能降低血糖、莧籽能促進消化、椰子油能對抗自由基、藜麥能燃燒腹部脂肪……,看完讓人忍不住大呼:「為什麼之前都沒有人告訴我?」

•更多商周出版《SOS 七日熱帶排毒瘦身計畫:不用運動也能健、瘦、美的八十道排毒餐》資訊 請點此

責任編輯/瀅瀅

《運動星球》徵稿,針對運動產業、訓練教學、應用資訊、健康話題等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專業人士來稿共同交流。投稿請寄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文長至少800字,圖片請標註來源,並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由編輯潤飾,標題及圖片如需修改將事先與您連絡討論。

分享文章
香港01
香港01

35後身體大不如前? 永遠的少女楊丞琳公開私房飲食+運動抗老法

2022-07-12
人物誌生活流行間歇性斷食間歇訓練飲食方式飲食瘦身

剛剛踏入 38 歲的楊丞琳,出道 21 年都以精緻娃娃臉闖蕩歌壇、影壇和電視圈,是娛樂圈中著名的童顏女星之一。但原來楊丞琳都對自己的容貌有焦慮,在小紅書坦承年過 35 歲後,的確感覺到新陳代謝變慢,身體狀態大不如前令她覺得好焦慮,因此她為了演出和健康,更努力地保時健康美態。

35後身體大不如前?   永遠的少女楊丞琳公開私房飲食+運動抗老法
35後身體大不如前? 永遠的少女楊丞琳公開私房飲食+運動抗老法 ©楊丞琳 Rainie Yang @facebook

楊丞琳一直保養得宜,無論樣貌還是身材,出道多年都仍然像一名 20 出頭的少女一樣,但原來楊丞琳也和一般人一樣會有容貌焦慮。她坦言自己不害怕變老,但是當她年過 35 歲後,新陳代謝的確變慢,身體內在的衰老令她決心要過更健康的生活。「像是減肥用一樣的方式,但瘦的速度比以前慢了,或是熬夜過後要花更多時間才能恢復體力,讓我意識到自己身體內部的衰老,所以我必須提醒自己,要吃得更健康、要運動更勤快、要早點上床睡覺。」

楊丞琳坦言當她年過 35 歲後,身體的衰老令她決心要過更健康的生活
楊丞琳坦言當她年過 35 歲後,身體的衰老令她決心要過更健康的生活 ©楊丞琳 Rainie Yang @facebook

楊丞琳抗衰老飲食法:168 斷食法

飲食方面,楊丞琳實行「168斷食法」,一天只吃兩餐,而且會在 8 小時內要把所需的熱量吃完,不吃精緻澱粉,改吃地瓜當代替;剩下的 16 小時只喝水、茶等無熱量的飲品。楊丞琳有時為了工作需要及增加燒脂效果,更會將 16 小時的斷食改成 20 或 18 小時斷食。

另外楊丞琳提醒,在斷食初期飲食控制很重要,即使有朋友約會都要推掉。只要嚴格執行 1 個月後便可以稍為放寬,現在的她即使出席朋友飯局也不復胖。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rainie77 分享的貼文

楊丞琳抗衰老運動法:高強度運動、有氧訓練

楊丞琳不但從飲食著手,更會盡量一週做 3 次高強度運動和有氧訓練,如 Zumba。楊丞琳指選擇的運動要多元化,猶如天天跑步是不會瘦的,要結合有氧、肌力等運動才瘦得快。

10 分鐘跳彈床消粍的卡路里,約等同慢跑 30 分鐘,她曾指,每次做完心情都很好。至於 Zumba 則是有氧健身舞蹈,減脂修身之餘也為減肥添樂趣。即使因為工作要飛往外地隔離,熱愛運動的楊丞琳也會把握時間健身。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rainie77 分享的貼文

*文章授權轉載自《香港01》,原文刊於「健康 / 醫美Easy」

/ 關於香港01 /
香港01

香港01以網站、手機App、周報和01空間為本,構建跨媒體多維平台,打破了傳統媒體的限制。香港01有2017年全港獲獎最多的新聞頻道,還有雅俗共賞的娛樂、生活等主力頻道,以及個性化頻道。2018年9月起與運動星球成為內容合作夥伴,於香港01網站也能看見運動星球的自製內容。香港01以網站、手機App、周報和01空間為本,構建跨媒體多維平台,打破了傳統媒體的限制。

香港01有2017年全港獲獎最多的新聞頻道,還有雅俗共賞的娛樂、生活等主力頻道,以及個性化頻道。2018年9月起與運動星球成為內容合作夥伴,於香港01網站也能看見運動星球的自製內容。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比別人還容易感冒?美抗癌名醫:6種食物可激活人體免疫系統

2020-03-16
知識庫免疫力觀念飲食方式飲食保健

許多號稱可以增強免疫力的食物資訊琳琅滿目,但是,其實有許多是沒有經過證實的。根據美國抗癌名醫李維麟以疾病預防科學的角度研究出可以鞏固身體5大防禦系統的食物,讓人可以透過日常隨手可得且能達到預防疾病以及增進免疫力作用。

比別人還容易感冒?美抗癌名醫:6種食物可激活人體免疫系統 ©thriveglobal.com

青花菜芽

根據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史丹佛大學和瑞士的研究人員針對食用青花菜芽在免疫系統上的影響進行研究,他們設計了一項涉及流感疫苗的臨床試驗。他們想知道在接種疫苗後,青花菜芽能否幫助身體增強反應。科學家們招募29名約30歲的健康志願者,連續四天每天給予他們一杯混合了兩杯青花菜芽的奶昔或安慰劑奶昔。開始飲用奶昔後的隔天,志願者就接受鼻腔噴霧型流感疫苗。這種疫苗會把活的減毒流感病毒傳遞到鼻子的黏膜中。結果顯示飲用青花菜芽奶昔的志願者,相較於安慰劑奶昔的志願者,血液中自然殺手T細胞的數量多了22倍,他們的自然殺手細胞也更具殺敵的力量。

©medicalnewstoday.com

陳年大蒜

根據蓋恩斯維爾的佛羅里達大學研究人員研究在感冒和流感流行期間,陳年大蒜對於120名20多歲至30歲出頭的健康受試者免疫系統的功效。研究人員將受試者分為兩組,分別接受陳年大蒜萃取物或安慰劑90天,然後抽取他們的血液去分析免疫反應。受試者被指示要保存每日生病日誌,記錄下任何感冒的症狀,像是流鼻水、頭部充血、喉嚨痛、咳嗽、發燒或身體疼痛,並且記錄它們是否變得嚴重到無法去上學或工作。 研究結束時,食用陳年大蒜萃取物的受試者相較於服用安慰劑的受試者,其血液中擁有明顯較多的免疫T細胞和自然殺手細胞在其中循環。

值得注意的是,因陳年大蒜所產生的T細胞變得更加有效,而且與服用安慰劑的受試者相比,自我複製的速度快了 8 倍,自然殺手細胞也被大蒜所增強。日本京都府立醫科大學的另一項研究招募了不宜手術治療的癌症患者。當他們服用陳年大蒜6個月後,循環的自然殺手細胞活性增加,這為研究陳年大蒜能否有助於增強接受免疫療法的患者的抗癌免疫反應開啟了大門。

©bhf.org.uk

蘑菇

根據澳洲西雪梨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究20名健康的志願者,他們被分配到正常飲食組或含有白蘑菇的飲食組。蘑菇組的參與者每天食用100克用沸水燙過的蘑菇,一週大約相當於食用1.3杯的蘑菇。作為測試蘑菇是否能影響免疫功能的研究,研究人員測量受試者唾液內2種抗體的濃度(IgA 和IgG),發現參與者中,IgA的濃度有穩定增加;食用蘑菇一週後,增加了55%;結束食用蘑菇之後兩週,仍然較基線期的濃度增加了58%。所以根據研究顯示,食用蘑菇會活化腸道,所以刺激免疫系統製造抗體。

©medicalnewstoday.com

鞣花酸

栗子、黑莓、黑覆盆莓、核桃和石榴中含有最高的濃度。根據義大利羅馬第二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了膀胱癌的免疫效應。在實驗室中,鞣花酸可以減緩膀胱癌細胞的生長,阻止他們製造會刺激腫瘤血管的蛋白質。然而,他們額外的發現是個帶有重要暗示的驚喜。鞣花酸還能使癌細胞免疫隱蔽蛋白質 PD-L1 的製造減少60%。PD-L1幫助癌細胞偽裝,如此一來它們可以逃避身體免疫細胞的偵測有效使癌症隱形。當癌細胞無法製造那麼多的PD-L1時,就能更輕易地被免疫系統看見,然後免疫系統可以召喚免疫軍隊去摧毀它們。

©sercadia.wordpress.com

蔓越莓汁

根據日本札幌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們在一項飽受泌尿道感染痛苦的婦女的臨床研究中證實了這個益處。這些婦女每晚就寢前飲用1.5杯的蔓越莓汁,持續24個星期。相較於飲用安慰劑飲料的婦女,在年齡大於50歲的婦女身上,飲用蔓越莓汁使感染的復發率減少了40%。

©heaventips.com

特級初榨橄欖油

根據塔夫斯大學和麻州大學以及西班牙食品科學技術和營養研究院的研究人員們設計了一個臨床研究,以瞭解如果用特級初榨橄欖油取代典型美國飲食中的烹飪油(奶油和玉米油),能否改善一個人的免疫反應。 研究人員從波士頓地區挑選了41名過重或肥胖的志願者,所有人的年齡皆大於 65 歲。這些參與者平常都食用典型的美國飲食:高飽和脂肪含量,配上精緻和加工穀物,以及少量的膳食纖維。研究人員給予每位參與者一瓶油和抹醬。一組是得到來自西班牙的特級初榨橄欖油,是液體且可塗抹的形式。另一組則是得到一瓶混合了玉米和大豆的植物油及一罐奶油抹醬。之後三個月參與者仍持續食用典型的美國飲食,但是只能使用他們被分配到的油和抹醬。每位參與者每天皆攝取平均三大湯匙的油。血液分析顯示橄欖油組的免疫T細胞活化能力提升,而且數量增加了53%。然而,食用玉米大豆油和奶油的參與者,其相同的免疫細胞卻沒有出現變化。

©food.ulifestyle.com.hk

資料來源/HEHO健康網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