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na營養師,本名陳怡錞,輔仁大學營養科學系碩士班畢業,曾任專業減肥中心營養師,並擔任保健食品公司專業講師(營養師)多年,專精保健食品與預防醫學領域。擁有千場演講經驗的營養保健講師,一個致力於預防保健的營養專家。 現職:錞盈生物科技公司執行長、安民家醫診所營養師、知名保健營養講師。
部落格 Donna營養師-陳怡錞
每當夏天時,許多愛美人士為了秀出好身材,或是穿上好看的衣服會開始減肥,但是,當你在刻意地節食、減肥,讓體重上上下下所造成的「溜溜球效應」時,不但會讓體重居高不下,更可能會傷害心臟健康。根據這項研究被刊登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根據美國(NYU Langone)醫療中心的心臟學專家班加羅爾(Sripal Bangalore)博士指出,為了解體重的循環波動是否會對心臟健康造成影響,他與同事分析了臨床試驗中的10,000名動脈硬化患者的醫學資料。從研究分析發現,有發生溜溜球效應的減肥者,比起體重相對穩定的減肥者,包括死亡、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的風險高出2倍以上,然而體重每次有1.5~2磅(約0.75~1公斤)的變化時,心臟病或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就增加4%,以及死亡風險則增加9%。
研究人員同時發現,有溜溜球效應的減肥者,體重急遽上升時,更容易罹患心臟病、心臟病發作,心臟驟停、阻塞性動脈、心絞痛、中風或是心臟衰竭等疾病。根據統計,這些人的死亡風險高達124%、心臟病發作高出117%,而中風風險多出136%。然而美國心臟學會發言人霍恩(Van Horn)也表示,有溜溜球效應現象的減肥者,他們的血壓和血糖都比較高,甚至發現在研究期間,有溜溜球效應現象的減肥者罹患糖尿病的機率,是沒有溜溜球現象減肥者的2倍,不管是高血糖、高血壓,都會對心臟造成傷害。
班加羅爾博士表示,體重的巨大變化可能會對身體造成很大的壓力,同時也會影響心臟的激素變化,因而容易發生心臟相關疾病。所以,維持理想的體重很重要,不過要用對方法,別讓體重起伏變化,才不會對心臟造成負擔。
如果想減重,就必須規劃飲食習慣與運動,這是不二法門,但是這條道路十分艱辛並長遠,需要毅力和決心才有辦法達成。但許多人都會有錯誤觀念導致體重不減反增,或是總是數字上上下下來回,因此以下有四項最常被人誤解的減重迷思,一起來看看你是否也有這樣的錯誤觀念。
不管吃什麼,熱量就是熱量?:很多人在減重的時候,為了減少攝取的卡路里量會全面性的將飲食量減少,但是卡路里並不是真的攝取的越少越好,而是要對於吃對東西很重要。像是花椰菜、堅果、雞蛋等都富含大量膳食纖維與蛋白質,能加速卡路里的代謝,然而穀物等低GI的碳水化合物維持飽足感,這樣就可以防止下一餐不會吃太多。
為了瘦身,懼吃碳水化合物?:許多人都會透過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取來減肥,這方式確實在體重計的數字上十分的有效,但其實所帶來的減肥效果是非常短暫。因為用這種方法其實比起減少脂肪,更容易被燃燒掉是水份,而這些流失的水份只要透過正常的飲食就很快的會回來。此外,這種方式也容易造成肌肉減少,導致新陳代謝變差且導致後續的減肥困難。
輕鬆排毒就是達成輕鬆減重?:許多市售的食品宣稱擁有排毒功效等相關功效,這些商品究竟是否能淨化你的體內?事實上這些商品絕大多數都是毫無根據。市面上許多排毒減重法,其實就是限制你卡路里的攝取,但是,用這種方法會導致你的身體新陳代謝降低,當你的體重下降,覺得心滿意足再次恢復原本正常的飲食後,新陳代謝的速度隨之恢復,體重又會立刻回來。
無麩質飲食適合任何人?:在許多人的觀念中都覺得「無麩質飲食」是適合所有人的瘦身、保健飲食方式,其實這種觀念可以說是正確,也可以說是不正確。麩質造成的健康問題為麩質過敏症,包括了乳糜瀉、非乳糜瀉麩質敏感、麩質失調、皰疹樣皮炎及小麥過敏,若有這些疾病,改用無麩質飲食是醫師建議且有效的治療方式,但是實際上來說麩質過敏症的人非常稀少,如果不經過醫師診斷便直接採取無麩質飲食的話,會因為無麩質食品的維他命B、維他命D、鈣、鐵、鋅、鎂以及膳食纖維等含量通常都比較低,長期使用可能會造成這些營養素嚴重缺乏。
然而對於想要瘦身的人來說,與其嘗試上面這樣錯誤的觀念,應該減少精緻澱粉的攝取,並且多吃蔬菜、藜麥、全麥等食品,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量,這樣增加飽足感的同時也可以增進腸胃道吸收保持健康,同時也要保有良好運動習慣來達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