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知名跳水王子湯姆·戴利(Tom Daley)除了透過健康飲食、紮實的訓練讓自己身材、成績相當傲人外,也會制定一些目標管理來幫助自己抒發壓力、調整生活,以下是他分享早、中、晚自定的目標管理,不管你是任何職業、任何領域的運動員都能適用。
你或許會覺得自己不適合冥想,我一開始也抱持同樣想法。不過,打從2013年開始冥想,我至今已深深愛上這項活動。我通常會提前起床,吃一頓豐盛的早餐,然後進行冥想。冥想之後,我便可以在情緒穩定、專注且放鬆的情況下,進行每天的例行訓練。以下介紹10分鐘的冥想練習,每天早上出門前請務必在家試試看。
步驟1 找一個安靜的角落,舒服地坐在椅子上,背部挺直。
步驟2 關上門,確保接下來的10 分鐘不會受到任何干擾,可先設定鬧鐘。
步驟3 閉上眼睛,深呼吸3 次,用鼻子吸氣,嘴巴呼氣。
步驟4 注意力集中在身體的感官體驗,腳底貼在地板上,背部貼在椅背上。在一呼一吸之間,有沒有感受到腹部自然的起伏呢?
步驟5 從頭開始,往下檢視全身。注意身體各部位的感覺,如放鬆、緊張或麻木等,但不要刻意去改變。
步驟6 從頭到腳檢視完畢之後,將注意力集中在大腦。注意呼吸和感覺,呼吸10次後,腦中若出現雜念,就將注意力拉回呼吸。
步驟7 現在,將注意力集中在身體,數到3之後, 慢慢張開眼睛。本日冥想結束!
你想過自己一個月、一年或五年之後,會達成什麼樣的目標嗎?你或許會說,每天要煩惱那麼多事,哪有心思去設想未來的目標?然而,設定目標的成效之大,絕對超乎你的想像。因此,無論你抱著何種目標,例如改善身體健康、升遷、想多闖一闖,都能參考以下建議。
目標需有激勵作用
設定的目標,必須是自己很想完成的事情,才會全心投入,盡全力提升成功的機會。唯有設下你真心覺得重要的目標,達標才有價值。
捨棄不可能
將你的終極目標拆分為一個個容易實踐的步驟。舉例來說,假如你想減10公斤,一開始請將目標設定為一週減1公斤,透過健康的飲食和運動來達成目的。瘦10公斤看似不可能的任務,減1公斤卻很容易辦到。設定能夠達成的目標,便能按部就班地完成,感受到成功的快樂。有了激勵,才有動力朝終極目標邁進。
檢查進度
有時,我們會太過在乎結果,反而忽略達標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步驟。請把這些步驟寫下來,每完成一個就劃掉,你會「看見」自己一直在「進步」。
想像成功的樣貌
在你真正相信自己有能力達成某目標之前,必須先清楚該目標的樣貌。當你把目標具體化,便會開始「看到」達成目標的可能性。請隨時牢記那個景象和成功的感覺,持續往目標邁進。你將會更有動力,也願意為了夢想付出犧牲。
「做」就對了
說比做更容易,一旦目標設定,就必須花時間去完成。大多數人的生活都有一個常規,無論你想要達成什麼樣的目標,都必須在常規之外,另外撥時間去做才可能完成,這一點很重要。
現代人生活忙碌,以前我也常以「我很忙」當成不做事的藉口。你是否覺得自己沒時間運動,沒時間跟老友聚聚,也沒時間料理一頓健康的餐點?以下提供一些時間管理的要訣,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訂好優先順序
列出一天當中想要完成的事情,決定優先順序,根據重要性選出5項,然後設法完成。而且,不一定會是生活瑣事。每逢週末,你的優先事項可能是運動、打電話給老媽,或是去市場採買下週要用的食材。
一夜好眠
我在訓練期間,每天會睡足9小時。我知道很多人不會睡這麼久,不過,犧牲睡眠時間去玩樂或工作,並不是很好的作法,倘若白天精神不佳,必然無法好好工作。無論你需要多少睡眠,最好還是早點上床,好好地睡一覺。
不要一心多用
你是否常邊講電話、邊看訊息?開會時偷滑臉書?一心多用會降低生產力,毫無效益。最好一次只專注一件事,認真做好。
學會拒絕
跟許多人一樣,我也很難開口拒絕他人。沒有人想要被討厭,或是看到別人遭拒的受傷神情,但每件事都答應的話,不但壓力很大,也會沒時間去做真正重要的事。遇到你實在不想做,或根本沒時間做的事,就要堅定拒絕。記得向對方道謝,謝謝他想到你,但態度不能模稜兩可,以免之後得一直找藉口搪塞,惴惴不安。
不再拖延
有沒有某件事明明很重要,你一直想做,卻一再拖延?慣性拖延的人,可能會因為遲遲沒做某事而內疚。對於一直想做的事,必須下定決心開始,分成容易處理的步驟。我會告訴自己,一次做10分鐘就好,無須一口氣完成。按部就班,一次做一點,終能大功告成。
你在很忙的時候,午休時間是不是會一面看email、一面吞三明治裹腹?還是索性連午餐都不吃,只顧著工作?這樣做實在有害健康。每個人都需要休息充電,以下提供一些善用午休時間的要訣,供大家參考。
適時放空一下
哪怕只是短短15 分鐘都好。研究顯示,短暫休息可以讓你一整天都保持專注力和活力。
離開辦公桌
呼吸新鮮空氣對身心都很有幫助,午餐前做點伸展運動也很好。移動當運動如果午休時間需要跑腿、處理雜事的話,移動時可以順便健走,有助於恢復元氣。
找好飯友
不想吃太多,又想維持健康飲食,最好找同樣注重飲食和營養的朋友一起用餐。
規畫待辦清單
利用午休時間列一份清單,寫下待辦事項,同時檢視早上的進度。情況若在控之中,就能放鬆心情,緩解壓力。
我很難長時間專注於手邊的工作,生活在忙亂的現代社會,要維持專注力就更難了,但我知道「保持專注」對於「完成目標」至關重要。現在,我學會了一些幫助我專注的小技巧,跟大家分享,希望這些技巧也能幫助你提升生活中各方面的生產力。
專注自己能掌控的事
你只能掌控你自己,為你的行為和態度負責,許多無法預期的結果,非你所能掌控,一味地設想,只會造成無端的焦慮。把注意力放在你正在做的事情上,比較能夠得到正面的結果。
排除讓你分心的事
沒有人喜歡把手機或平板擱在一旁,不去看它,不過,你若是正在做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應該放下手機,先把事情做完。
放輕鬆
感覺壓力很大或很難專注時,調整你的呼吸節奏。不僅可以緩和你的循環系統,也能讓心情平靜下來,讓你有餘裕專注手邊的事。
聽音樂
聽音樂可以培養專注力,讓我不去注意會導致分心的事物。
我跟許多人一樣,早上精神最好,但吃過午飯,一到下午就開始精神不濟。幸好我學到了提神醒腦的好方法,可以一整天都保持充沛活力。以下是我認為有用的小技巧,希望對你也同樣有用。
多喝水
水是身體能量的重要來源,我隨身帶著水,想到就喝。千萬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那代表你已進入脫水狀態。口渴
即是能量耗盡的表象。該喝水時不要喝果汁或其他飲料,要是覺得水的味道太淡,可以加片檸檬或小黃瓜。
杜絕垃圾食品
人在體力不繼時,都會很想伸手去拿餅乾來吃,千萬不要。盡量控制想吃甜食的慾望,你可以在手邊放一些健康的零食(如堅果),或試試我推薦的活力球。
休息一下
覺得累或頭昏腦脹時,起身走10 分鐘,最好到戶外去。時間不允許的話,在辦公室繞個5 分鐘也行。
伸展一下
無法外出時,可以站起來做點簡單的伸展操,轉動一下肩膀。伸展一下,就能讓血液循環變好,消除疲勞。
喝杯咖啡
咖啡因可以提振精神,但要注意不可過量。黑咖啡熱量低,便宜又容易取得,喝了就能迅速提振精神,而且因為黑咖啡沒有添加牛奶或油脂,代謝比較快。
「正念飲食」一詞常可聽到,我一開始並不知道意思,但其實很簡單,就是專注於吃喝下肚的感覺,用心感受每一口食物的口感和味道。如果你吃飯時會盯著電視,或是收發email,完全不在乎自己吃進了什麼,請改掉這個壞習慣。正念飲食可以讓我們回頭檢視身體發出的息,讓我們知道餓了該吃飯,飽了就別再吃。以下提供一些建議:
享受每一口食物
用心感受每一口食物的口感和味道,吃東西前後的感受有何不同?
移除分心事物
不要邊看電視邊吃東西,手機不要擺在餐桌上。我們的大腦需要20 分鐘才能偵測到吃飽的訊息,也就是說,用餐時分心做其他事,很容易飲食過量。
放鬆吃喝
一般來說,相較於放鬆,用餐時如果處於緊張狀態,會影響消化和吸收。另外,盡量在固定時間用餐。
正視你的食物
吃東西時,腦中想著你正在品嘗食物,有助於跟食物建立健康的關係,也比較容易減重。同時,思考食物的來源,花點心思了解這點,就能明白每一口食物得來不易而心存感恩,進而建立正確飲食習慣。
做好飲食紀錄
記錄每一樣吃喝下肚的東西和原因,是因為餓而吃?還是因為太累、無聊或壓力太大才吃?確實了解自己吃東西的情緒動機和型態,可以幫助你做出有益健康的修正與調整。
我知道我很幸運,可以做我喜歡做的事情,有一個相知相惜的伴侶,也有全力支持我的家人。有些時候,我也會把這一切都視為理所當然,暫時忘了感恩。雖然我們都知道應該時時用行動表達感謝,但人往往會因一時不順就耿耿於懷,眼睛只看著別人有、自己沒有的東西。
研究顯示,心存感恩對於身體的健康、價值感和人際關係具有重大影響力。懂得感恩的人,免疫力比較強,睡眠品質比較好,身體也比較健康。感恩和快樂乃一體兩面,其來有自。你若想快樂一點,不妨試著提升感恩的心。若能對周遭事物時時心懷感恩,你會變得更為樂觀,生活中的大事(擁有健康身體和知心好友),或小事(收到一封溫馨的電子郵件或享受溫暖陽光),都值得我們抱持感謝。
以正向態度結束每一天
學習感恩,有一個簡單的方法:認真思考並寫下幾件值得感恩的事情。晚上上床前,是做這件事情的最佳時機。對我來說,值得感恩的事情有時候很簡單,像是跟朋友聊天聊得很愉快,或是某些訓練項目做得不錯,或是想想我親愛的家人。即便遇到不順心的日子,也總會有值得感恩的事情。想想這些事情,你在入睡前會是快樂且充滿希望的。
假如我晚上沒有睡好,隔天表現就會變差。睡眠是健康生活型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睡得好,清醒時就能神清氣爽、思慮清晰,計畫中的每一件事都能做得又快又好;反之,睡眠不足,沒有一件事情做得好。以下提供擁有完美睡眠品質的終極妙招:
固定時間上床和起床
固定時間上床和起床,可以幫助你的身體擁有更好的睡眠品質。打造舒適睡眠環境臥房是休息的空間,不是工作的場所,不要在臥房內擺任何螢幕。臥房的溫度要適中,不可以太熱或太冷。睡覺時,臥房內應盡可能保持安靜與黑暗。
身心放鬆
睡前泡個熱水澡,聽聽輕鬆的音樂,或做做冥想。
不要吸菸
有吸菸習慣的人比較難以入睡,比較淺眠,也比較容易被吵醒。除了睡眠的因素之外,戒菸對於健康的其他好處也顯而易見。
減少咖啡因
除了咖啡和茶之外,碳酸飲料和巧克力也都含有咖啡因的成份。假如你經輾轉反側,睡前應該少喝這類飲料。
不要吃太飽或飲酒過量
吃太飽或飲酒過量都會嚴重干擾睡眠模式,尤其是在深夜。睡前喝酒也許可以幫助入睡,但卻會讓你睡得不好。
多動
規律的運動真的有助於減緩白天的緊張和壓力,假如你無法進行整套訓鍊,起碼做一些簡單的運動,快走也可以。只是要注意,不要在太接近睡覺的時間運動,這樣反而會讓你睡不著。
擬好工作清單
假如你是因為擔心隔天要做的事情而睡不著,就想辦法把這些事情從腦海中掃除。列一份清單,把隔天要做的事情通通寫下來,然後告訴自己,不要再想了。
做事培養睡意
假如你真的睡不著,不要躺在那裡想東想西,乾脆起來做一些會讓你放鬆的事情,等到有睡意了再回去睡。
責任編輯/妞妞
我們都聽過一句古老的諺語「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有多項的研究表明,從早餐以及維持全天候蛋白質的攝取量,能有效的刺激肌肉成長並減少脂肪堆積。但非常不幸的是,有許多典型的台灣早餐例如蛋餅、包子、饅頭、飯糰以及蘿蔔糕等等,都是以碳水化合物為主而蛋白質偏低的組合,因此,研究人員變花費了更多的時間,研究每日蛋白質攝取量對於骨骼肌蛋白質合成(MPS)的影響性。接下來我們將告訴你,為何一早就要補充蛋白質而不是碳水化合物!
根據2009年發表於《美國飲食協會雜誌》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在飲食中攝取足夠的蛋白質,是維持肌肉量與肌肉蛋白合成的基本前提。這項研究試圖比較90%瘦牛肉的單份適量(113 g; 220 kcal; 30 g蛋白質)或大份量(340 g; 660 kcal; 90 g蛋白質)對肌肉蛋白質合成和合成代謝效率的變化。
研究人員找來34歲左右的年輕人與68歲左右的老年人來進行測試,並分別以一餐113 g與340g的瘦牛肉來進食,在吸收後3個小時和進餐後5個小時計算混合的肌肉分數合成速率,得出的研究結果為一份113g的瘦牛肉在年輕和老年者中,均使得肌肉蛋白質合成增加了約50%,而另一組測試者攝取340 g的瘦牛肉,在肌肉蛋白合成率上面並沒有任何的差異,因此,得出雖然單餐蛋白質的攝取量增加3倍(30g與90g),並無法獲得更高的成長,所以判定單餐攝取30g的蛋白質已經足夠。
接著於2015年6月發表於《國際肥胖雜誌》的一項研究報告更指出,從早餐開始攝取蛋白質可以成功的減少脂肪和體重。這項研究檢查了低蛋白質早餐和高蛋白質早餐對通常不吃飯的青少年與肥胖之間的影響,參與這項研究的28位超重青少年都藉於13-20歲之間,他們日常都是屬於不吃早餐的人,這項研究將它們分為正常蛋白質(NP)或高蛋白質(HP)早餐2組,分別在12週內嚴密監測它們的生理狀況。
在正常蛋白質(NP)的早餐總熱量為350 卡路里,蛋白質含量13g占飲食的15%;高蛋白質(HP)早餐在熱量上也是同樣的350 卡路里,但是蛋白質含量35g占飲食的40%,觀察12週之後發現食用高蛋白質這組的人,對於血糖控制與增加體重和減少脂肪直接相關,這個研究的結果證明了控制體重與脂肪,跟是否吃早餐比較沒有關連,而是跟蛋白質含量占比的高低有相關性。
依據發表在《美國飲食學會雜誌》上的這項專門針對飲食質量蛋白質如何對年輕人和老年人的肌肉生長的研究來說,就可以確定食用適量的蛋白質(113克瘦牛肉)在兩個年齡組中均顯著增加了肌肉蛋白質合成(MPS)。另外,研究人員也對於過量攝入的蛋白質(340克瘦牛肉)進行了實驗,以便於了解過量攝取蛋白質對於肌肉蛋白質合成(MPS)是否還有其它好處。
結果表明,在年輕和老年人組中,過量食用的瘦牛肉都不能進一步增強MPS。該研究的重點是全天食用幾份正常大小的優質蛋白質,作為刺激肌肉生長的有效方法。正常大小的部分仍將為您提供足夠的營養,同時也會減少熱量的攝入。
資料參考/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
責任編輯/David
會持續讓你想進入健身房或是進行某項運動,我想大多數的人都是「我變瘦了」或是「我長肌肉了」等等,這些簡單又通俗到不行的想法!也正因為這樣的想法,讓你覺得進健身房跟從事某項運動是有成效的。然而,就運動科學的觀點來說,運動所帶來的效果可區分為身體組織的變化以及運動能力的提升這兩點,所謂的身體組織變化包含有脂肪減少或肌肉增加等等;而運動能力的提升就比如肌耐力變強或是最大攝氧量的提升等等,以上這兩點都是在經歷過一段時間的運動和體能訓練後,我們的身體所會產生的變化。
然而,運動的過程中營養和飲食將扮演著及其重要的角色,它們是每次在運動或體能訓練過程中,提供適當的營養素以利刺激肌肉成長與恢復的重大功臣,所以,營養與飲食對於運動的成效有著時分重要的影響,接下來我們將針對「水份」以及「能量」補給這兩大點來做說明,讓你在最基礎的運動飲食中建立良好的觀念。
在運動過程中為何會需要進行水份的補給?因為,當我們消耗較多能量的時後,體內的溫度也會隨之上升,這與汽車引擎在運轉的過程中溫度升高有異曲同工之妙。當我們身體的溫度提升到一個狀態的時後,身體就會無法繼續運動,因此,為了讓體溫不要過度的升高身體就會出現流汗的機制,而當我們身體持續流汗卻又不補充水份的同時,就會出現水分不足的現象。
根據Hamilton MT等學者於1991年進行「水分補給能抑制運動過程中體溫上升」的實驗結果,發現在運動時間超過60分鐘之後,不補充水份及補充水份的身體溫度將會出現明顯的差距。所以,我們在運動的過程中必須要適當的補充水份,讓體溫能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這樣的好處除了能避免體溫過高之外,還能提高體能訓練的效果。
能量這個名詞以運動營養學來說,就是血液裡的「葡萄糖(Glucose)」與肌肉、肝臟裡的肝醣是重要的能量來源;血液裡的葡萄糖濃度又被稱為血糖值,這也是體內所保存下來的碳水化合物,它相較於體內不易消耗的脂肪來說碳水化合物儲存量較少,一般來說體內大約含有300-350克的肝醣,其中100克儲存於肝臟之中,其於200-250克則存放在心肌、平滑肌與骨骼肌裡,另外有15克則在血液及細胞外液中。
而我們的血糖幾乎是大腦唯一的能量來源,如果在運動的過程中不補充碳水化合物,身體的血糖值便會開始下降,三小時之後即無法繼續運動下去,相對之下,一旦補充適度的碳水化合物,便能避免血糖質降低的問題,讓身體運動至少四個小時。
根據Bergstrom等學者於1967年針對「運動前肌肉的肝醣含量對身體疲勞程度有何影響」的研究報告中指出,運動前肌肉的肝糖含量越高,身體能運動到筋疲力竭的時間將會越長,依據這項研究報告,改變運動前的飲食組合將會使得肌肉中的肝醣含量跟著改變。
然而,肝醣是碳水化合物在體內所呈現的儲存狀態,因此,只要在運動前食用碳水化合物高的食物,就能讓體內的肝醣含量增加;相對來說,若攝取較低的碳水化合物食物,我們的肌肉內肝糖含量也會相對降低。這也根據Karlsson等學者於1971年針對肝醣含量與運動效能研究報告得知,運動前每1kg肌肉中的肝醣含量為3.5g和1.7kg的人,同時進行30公里的跑步訓練,在半途肌肉肝醣含量較低的人將會延遲運動的時間。
由此實驗得知,當運動前肌肉肝醣含量較高的人,道了運動後期仍然能維持高強度的訓練;因此,當我們每日在進行體能訓練之前,就必需要先補充肝醣含量後再進行訓練,這樣即便在當日的訓練後期,依然可以好好的完成一開始所設定的訓練計劃。
在常規性的訓練之下,我們肌肉中的肝醣將會適度性的減少,因此,只需要在每次的訓練過後補充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食物,就能讓身體在隔日訓練之前獲得恢復。但如果你在訓練後補充碳水化合物較低的食物,肌肉中的肝醣將因為無法補充而更加疲累,同時,到第三天訓練之前,肌肉的肝醣量將會比第一天來的更少,所以,在訓練的過程中維持血液中的葡萄糖與肌肉肝醣濃度,除了能有助於提高訓練的強度之外,還能幫助訓練後的恢復;並讓整體的訓練計劃能更順利的完成。
參考資料/verywellfit、issaonline
責任編輯/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