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軟硬大不同!高齡長者健身器材有一套
1
軟硬大不同!高齡長者健身器材有一套
2
習慣用嘴巴呼吸?鼻子呼吸有這4大功能讓身體更加健康
3
側腹痛 Side Stitch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軟硬大不同!高齡長者健身器材有一套

2018-02-06
話題 保健 運動器材 高齡

近來人口老化速度加快,高齡者健康議題越來越多,其中,能夠維持身體健康的高齡運動也逐漸被各國重視,在芬蘭、日本等推行高齡者運動成功的國家,都能見到許多專為高齡者打造的運動空間,可見高齡者在運動方面確實需要特別的照顧。而為要讓高齡者能夠安全、舒適的運動、建立一個友善的環境,除了專屬空間,為長者們的需求量身打造的健身器材更是必要。

過去大多數的健身器材是為青壯年族群使用所設計的,坊間健身房所使用的器材,若無專業教練的指導,高齡者使用時較為危險、容易發生意外,如此不但沒有達到預防老化的功效,還可能造成身體的傷害。運動星球編輯日前走訪台灣專業從事各項健身器材研發製造的老牌廠商愛力公司,為您了解針對高齡者所設計的健身器材有何特出之處,以及高齡者從事運動需要注意什麼事項。

針對高齡者所設計的健身器材應符合安全好操作等條件。

軟式健身器材 安全又好抓握

高齡者訓練器材的使用上,安全是關鍵。過去愛力公司是從研發生產槓片、啞鈴等等健身器材開始,但隨著社會的趨勢逐漸發現了高齡者的需求,在安全的考量下,將原先硬梆梆的啞鈴、槓鈴轉變成像沙包的軟性材質,成為給高齡者使用的SOFTEX系列訓練器材,其中有像是壺鈴形狀的軟式沙包可拆卸或加裝重量,以及軟性材質的加重帶,讓長者能夠配戴在手腕或腳踝做訓練,也各種重量的軟材質啞鈴與槓片,供長者做不同的訓練使用。

以軟式沙包取代槓片,降低受傷風險。

油壓式訓練器材 以更安全的阻力鍛鍊肌力

該公司也開發多種為高齡者設計的健身器材種類,例如:環狀油壓式訓練器材,讓長者在音樂的的變換下輪流使用每台器材,在更安全的阻力下鍛鍊全身肌群,油壓式器材擁有雙向的阻力,可以同時訓練目標肌群與拮抗肌群,且長者可以藉調整施力速度來控制阻力大小,動作停止則阻力也停止,使用上更安全。

對於運動能力較佳的長者或青年人也有設置可以調整段數的機構,能夠增加或減輕阻力,讓使用上更能滿足多方的需求。

油壓式的設計提供全面性的安全緩衝。

特殊設計跑步機 主供復健使用

而愛力公司也有設計給復健者或高齡者的跑步機,藉由輔助的懸吊器材,長者能減輕關節的負擔,另外也能避免跌倒,在跑步機的速度配置上,特別設計從0.1公里/小時的速度為起始速度,更符合長者的安全需求,在各個可能碰撞的接角處也以泡棉包覆,避免碰撞時造成傷害。

懸吊式的跑步機給予使用者更多支撐與保護。

平衡訓練遊戲 在遊戲中訓練身體操控

針對高齡長者的平衡訓練,愛力公司研發出了特殊的電子設備,讓長者配戴感應器在腰部,藉由觀看螢幕來進行泛舟、迷宮等遊戲,練習小腦平衡。也有診斷模式可以測量身體重心與身體延展能力,讓長者在有趣的情境中,訓練身體重心的操控,減少生活中跌倒的機率。而這套設備也適用於帕金森氏症的患者,協助其練習在動作不穩定的狀態下盡可能地達成每一次的目標。

只要配戴感應器,就可以直接用軀幹操控遊戲中的動作。

敏捷反應訓練器材 考驗長者反應能力

敏捷度方面,高齡者的反應訓練器材能協助長者鍛鍊反應速度,在不同的半球體中,長者需在燈亮時按壓該顆半球體,並盡可能越快越好,訓練長者的神經傳導速度與肌肉控制能力,而此器材也有多種不同的模式,如按照每顆半球體上的數字,從9到0依序按壓,練習長者的判斷力。或是貼上不同顏色或數字的貼紙讓長者按照燈亮的順序依序按壓,訓練記憶力,而訓練時也可以踩上平衡訓練的器材增加困難度,讓長者在安全的前提之下以有趣的方式進行訓練。

敏捷反應訓練器材,助高齡長者鍛鍊手眼協調性。

因為看到老年窘狀 啟動研發健身器材契機

愛力公司負責人鄭天爵董事長,是主導這些高齡健身器材的推手,不過背後卻有個特殊的機緣。從事健身器材產業超過四十年的鄭董事長,向我們透漏其實他是四年前探訪雙連安養中心的機緣下,才真正驚覺運動是多麼的重要,也才開始研發適合老年人的健身器材。

他當時看見許多長者行動不便,有些靠著助行器一拐一拐地走,有些甚至躺臥在床,無法自理一切,生活沒有品質,也失去了尊嚴。於是,鄭董事長心想,自己晚年絕對不要成為那個樣子、生活仰賴他人伺候,這讓他自己也才真正開始運動。而如今持續規律運動四年的他,親身體會到運動後體能、精神都有維持,且表示運動能促進血液循環,讓頭腦比較清楚、提前預防失智,可見運動的重要性。針對如何幫助家中長者養成運動習慣,鄭董事長以親身的經歷建議可以試著以威脅利誘的方式,讓家中長者瞭解其他在安養中心裡長者的生活,使他們有所警覺,意識到不運動將逐漸失去肌力、最終生活需仰賴輔具或他人照護。另外,鄭董事長也提到高齡者運動需要社群化與遊戲化,透過音樂與體能活動來群聚長者,讓他們走出戶外,以生動有趣的方式持續的活動,逐漸養成運動習慣,並協助其做健康紀錄,使長者瞭解運動確實對其有所幫助,強化他們運動的動機。

「首先以正向思考的態度去做(運動),做了才會看到希望;有希望,生活才會快樂;快樂的心才會擁有健康的身體,並且持續的做,才有美好的晚年生活,活百歲。」今年滿75歲的鄭董事長向我們分享他名片上四個英文字:Hope、Happiness、Health、Hundred的含意,並說道要過有品質的晚年生活就要注意這4個H。如此一來,保持良好的心態面對老化,晚年才能活的美滿健康、有自主能力,不必成為家人的負擔。

而談論到台灣的現況,鄭董事長點出了當今國內的高齡者政策還停留在衰老後,疾病救治的階段。根據研究統計,過去台灣的長者臨終前的臥床時間平均長達七年,導致許多長者的晚年是活在病痛之中,也造成家人時間與精神的負擔。然而,許多先進國家則注意到了高齡者運動的效果,運用健康促進的方式協助高齡者預防老化,以運動改善長者的晚年生活,盡可能達到善終的理想,這部分台灣還須再多加努力,重視高齡者運動的議題。

「雖說運動是好事,但如果不知道怎麼正確運動,那麼傷害將隨之而來。」鄭董事長也提到長者們的運動一定要安全至上,不論是訓練中的次數、組數、阻力大小、慢到快都要循序漸進,並且運動前先聽從醫生專業意見評估,運動時要保持專注、注意呼吸確保安全,都是最基本的。

愛力公司鄭天爵董事長

藉由多樣的高齡者訓練器材輔助,長者能夠更全面的訓練平衡感、上下肢肌力、反應速度、心肺功能、按摩放鬆等,而愛力公司也提到這些各樣的高齡者訓練器材未來也會更加貼近長者們的需求,透過使用的回饋不斷改善問題,以及與醫學中心的合作,考慮任何的情況如輪椅的搭配使用等,在安全的基礎之下加入更貼心的設計、讓高齡者健身器材能持續進步。

採訪撰稿/林恩麒
攝影/楊仁渤
審稿/Oliver Wu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習慣用嘴巴呼吸?鼻子呼吸有這4大功能讓身體更加健康

2024-04-22
知識庫新知觀念保健

令人意外的是,不知道「用嘴巴呼吸對身體不好」的人比想像中還多。話說回來,應該有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自己是用鼻子或用嘴巴呼吸。

就像先前介紹過的四十歲自營業A先生,來本院看診以前根本沒想到自己有鼻塞的問題。A先生還以為鼻塞是指感冒時那種「鼻子完全塞住的狀態」。因為對A先生而言,平常光靠鼻子呼吸不夠,還會用嘴巴幫忙呼吸已經是極其自然的事。

運動過後你是否也習慣用嘴巴呼吸?

A先生說他之所以意識到「說不定自己的鼻子並不正常」,是因為他去上皮拉提斯課時,教練要他吸一大口氣,才發現自己光用鼻子無法吸一大口氣。與家人討論後,家人說「用鼻子呼吸是理所當然的事」、「光靠鼻子不夠呼吸的話也太奇怪了」,他才想到檢查一下鼻子的狀態而來本院看診。

換言之,A先生直到發現自己「光用鼻子無法吸一大口氣」前,完全沒有發現自己用嘴呼吸。

若問為什麼用嘴呼吸對身體不好,我想能加以說明的人應該少之又少。或許有人會覺得很不可思議,「這麼說來,我確實都用嘴巴呼吸也說不定,用嘴呼吸是這麼不好的事嗎?」

嘴巴無法替代鼻子呼吸

這裡我想強調一點,用鼻子呼吸乃天經地義,嘴巴無法代替鼻子呼吸。話說回來,生物在演進的過程中,鼻子從非常早的初期就是負責呼吸的「必需品」,不能輕易放掉。也不該輕易想說,「人類只要張開嘴巴就能呼吸,所以用嘴呼吸也無所謂吧」。

用鼻子呼吸這件事將無法被身體任何器官所取代!

鼻子做為呼吸器官的獨特功能

鼻子做為呼吸器官,主要有四種功能。

功能1_屏蔽有害物質

空氣中浮游著灰塵及花粉、細菌、病毒等粒子。空氣被傳送到肺這個細緻的器官前,必須盡可能屏蔽掉這些有害物質。 空氣中的粒子進入鼻腔後會先被鼻毛擋掉一些。鼻毛沒能捕捉到的粒子再由覆蓋著鼻腔黏膜的黏液層捕捉。

黏液層長滿了長度五微米(○.○○五毫米)的微細纖毛,這些纖毛就像輸送帶一樣,將捕捉到的粒子與黏液一起送到胃裡。被送到胃裡的粒子經由胃酸處理後會變成無害的物質。拜以上構造所賜,超過一微米(○.○○一毫米)的粒子會在鼻子裡被攔下來,無法進到肺部。

功能2_維持肺裡的環境

鼻子也扮演著「空調」的角色。不管是冰天雪地,還是赤道下的灼熱之地;不管是溼答答的場所,還是乾巴巴的地區,我們從鼻子吸入的空氣在進入肺部的過程中,會配合肺裡的環境調節成接近三七度的溫度、接近百分之百的溼度。

從鼻子吸入的空氣進入肺部的時間非常短,幾乎就是「啊!」一聲的時間。能在一瞬間調節好溫度和溼度,祕密就在於從鼻腔兩側的壁往中央突出的突起,這塊稱為「鼻胛」的突起能確保空氣與黏膜接觸的面積。有了鼻胛,覆蓋鼻腔的黏膜面積可以增加到鼻腔大小的四倍。

用鼻呼吸對健康比較有益的4個功能!

功能3_增加進出肺的空氣量 已知用鼻子呼吸的呼吸次數及進出肺部的空氣量(換氣量)比用嘴巴呼吸的多。從對鼻子噴灑局部麻醉藥劑可以讓促進呼吸的作用暫停這點,不妨想像成鼻黏膜存在著感應器,會引起神經反射,活化肺的活動。

功能4_增加流經肺中的血液量,促進血液攝取氧氣

我們都知道用嘴巴呼吸的話,血中的氧氣濃度會比用鼻子呼吸低。這與從鼻腔或鼻竇的黏膜產生大量一氧化氮有關。一氧化氮具有擴張肺部血管,讓輸送到肺部的氧氣有效率地移到血管內的作用,也運用在呼吸衰竭的重症患者所使用的吸入療法上。換句話說,我們透過用鼻子呼吸,吸入一氧化氮,從而得到與吸入療法相同的效果。

資訊

• 文章摘自莫克文化, 黃川田徹 著《擺脫鼻塞、打呼、睡不好的「鼻呼吸」:日本鼻科權威醫師30年實證,戒掉用嘴呼吸,讓你增加深度睡眠、一夜好眠!》一書。

日本鼻科權威黃川田徹醫師,三十年來,治療超過14,000人的鼻塞,發現很多健康問題,其實是因為我們忽略了「用鼻子呼吸」的重要性。

作者透過最新醫學研究和超過三十年的看診經驗,發現睡眠品質與鼻子呼吸是否順暢息息相關。因為鼻塞而來看診的患者,高達七成都有睡眠障礙的問題;而治療鼻塞後,有八成患者的睡眠品質都獲得了顯著改善。

更多《擺脫鼻塞、打呼、睡不好的「鼻呼吸」》資訊

 

責任編輯/林彥甫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側腹痛 Side Stitch

2016-12-28
知識庫運動傷害運動生理保健

不少跑者在跑步時都曾出現側腹痛(side stitch)的問題,在運動時出現的側腹痛文獻一般都稱為因運動而引致的短暫腹腔痛。側腹痛的成因很多,眾說紛紜,其中四個常說的是肌肉痙攣、暖身不夠、脹氣以及飲食過量。

側腹痛

症狀

側腹痛的主要發生在停止運動一段時間,重新開始接受運動訓練的初期,或偶而才運動的人。一般認為,側腹痛是因呼吸肌在運動時血流不足,而形成的缺氧性疼痛。經過一段時間的跑步訓練或呼吸調節訓練,即不會再有側腹痛出現。

發生原因及解決之道

1. 與呼吸有關的肌肉痙攣:剛開始跑步時,呼吸突然變急促,呼吸肌收縮不協調,就容易引發導致側腹疼痛。
解決之道:此時可先放慢跑步速度,邊跑邊做側邊伸展,把單手舉到頭上,手心向上,手腕內側朝外,讓舉起手臂那邊的側腹往外凸出,邊再把手臂往上伸,並儘量把肩胛骨往上提,確實伸展側腹,有助減輕側腹疼痛。

2. 暖身運動不夠:如果在身體還沒熱身好就全速跑步,會有大量的血液被送到下半身肌肉,讓全身的血液量失去平衡,這會以側腹疼痛的形式表現出來。
解決之道:這種情況下,可先做走路等暖身運動,身體逐漸暖起來就能消除側腹痛。

3. 飲食產生的氣體留在身體裡:跑步會讓腸道蠕動,若吃下肚的食物產生氣體且移到體內,就容易引發疼痛。
解決之道:經常出現類似困擾的人,應改變跑步前飲食的習慣,跑步的前一天就少喝碳酸飲料,並少吃膳食纖維多的薯類。

4. 來不及消化:在跑步前吃太多,吃下肚的食物還未被消化,一旦開始跑步,身體不僅要運送大量血液到胃里以幫助消化,又要運送血液到腿部肌肉,在身體各處器官哭喊著要血的情況下,容易導致造血不夠,使脾臟發出不適。
解決之道:因此,建議運動前飲食應以低脂肪食物為主,若吃下脂肪多的食物,所需的消化時間更長,運動出現側腹痛的機率也越高。

參考資料

1.《完全跑步聖經》,天下出版公司出版 (2015)
2. Runners World
3.  運動生理學網站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