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意外的是,不知道「用嘴巴呼吸對身體不好」的人比想像中還多。話說回來,應該有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自己是用鼻子或用嘴巴呼吸。
就像先前介紹過的四十歲自營業A先生,來本院看診以前根本沒想到自己有鼻塞的問題。A先生還以為鼻塞是指感冒時那種「鼻子完全塞住的狀態」。因為對A先生而言,平常光靠鼻子呼吸不夠,還會用嘴巴幫忙呼吸已經是極其自然的事。
A先生說他之所以意識到「說不定自己的鼻子並不正常」,是因為他去上皮拉提斯課時,教練要他吸一大口氣,才發現自己光用鼻子無法吸一大口氣。與家人討論後,家人說「用鼻子呼吸是理所當然的事」、「光靠鼻子不夠呼吸的話也太奇怪了」,他才想到檢查一下鼻子的狀態而來本院看診。
換言之,A先生直到發現自己「光用鼻子無法吸一大口氣」前,完全沒有發現自己用嘴呼吸。
若問為什麼用嘴呼吸對身體不好,我想能加以說明的人應該少之又少。或許有人會覺得很不可思議,「這麼說來,我確實都用嘴巴呼吸也說不定,用嘴呼吸是這麼不好的事嗎?」
這裡我想強調一點,用鼻子呼吸乃天經地義,嘴巴無法代替鼻子呼吸。話說回來,生物在演進的過程中,鼻子從非常早的初期就是負責呼吸的「必需品」,不能輕易放掉。也不該輕易想說,「人類只要張開嘴巴就能呼吸,所以用嘴呼吸也無所謂吧」。
鼻子做為呼吸器官,主要有四種功能。
功能1_屏蔽有害物質
空氣中浮游著灰塵及花粉、細菌、病毒等粒子。空氣被傳送到肺這個細緻的器官前,必須盡可能屏蔽掉這些有害物質。 空氣中的粒子進入鼻腔後會先被鼻毛擋掉一些。鼻毛沒能捕捉到的粒子再由覆蓋著鼻腔黏膜的黏液層捕捉。
黏液層長滿了長度五微米(○.○○五毫米)的微細纖毛,這些纖毛就像輸送帶一樣,將捕捉到的粒子與黏液一起送到胃裡。被送到胃裡的粒子經由胃酸處理後會變成無害的物質。拜以上構造所賜,超過一微米(○.○○一毫米)的粒子會在鼻子裡被攔下來,無法進到肺部。
功能2_維持肺裡的環境
鼻子也扮演著「空調」的角色。不管是冰天雪地,還是赤道下的灼熱之地;不管是溼答答的場所,還是乾巴巴的地區,我們從鼻子吸入的空氣在進入肺部的過程中,會配合肺裡的環境調節成接近三七度的溫度、接近百分之百的溼度。
從鼻子吸入的空氣進入肺部的時間非常短,幾乎就是「啊!」一聲的時間。能在一瞬間調節好溫度和溼度,祕密就在於從鼻腔兩側的壁往中央突出的突起,這塊稱為「鼻胛」的突起能確保空氣與黏膜接觸的面積。有了鼻胛,覆蓋鼻腔的黏膜面積可以增加到鼻腔大小的四倍。
功能3_增加進出肺的空氣量 已知用鼻子呼吸的呼吸次數及進出肺部的空氣量(換氣量)比用嘴巴呼吸的多。從對鼻子噴灑局部麻醉藥劑可以讓促進呼吸的作用暫停這點,不妨想像成鼻黏膜存在著感應器,會引起神經反射,活化肺的活動。
功能4_增加流經肺中的血液量,促進血液攝取氧氣
我們都知道用嘴巴呼吸的話,血中的氧氣濃度會比用鼻子呼吸低。這與從鼻腔或鼻竇的黏膜產生大量一氧化氮有關。一氧化氮具有擴張肺部血管,讓輸送到肺部的氧氣有效率地移到血管內的作用,也運用在呼吸衰竭的重症患者所使用的吸入療法上。換句話說,我們透過用鼻子呼吸,吸入一氧化氮,從而得到與吸入療法相同的效果。
• 文章摘自莫克文化, 黃川田徹 著《擺脫鼻塞、打呼、睡不好的「鼻呼吸」:日本鼻科權威醫師30年實證,戒掉用嘴呼吸,讓你增加深度睡眠、一夜好眠!》一書。
日本鼻科權威黃川田徹醫師,三十年來,治療超過14,000人的鼻塞,發現很多健康問題,其實是因為我們忽略了「用鼻子呼吸」的重要性。
作者透過最新醫學研究和超過三十年的看診經驗,發現睡眠品質與鼻子呼吸是否順暢息息相關。因為鼻塞而來看診的患者,高達七成都有睡眠障礙的問題;而治療鼻塞後,有八成患者的睡眠品質都獲得了顯著改善。
更多《擺脫鼻塞、打呼、睡不好的「鼻呼吸」》資訊
責任編輯/林彥甫
不少跑者在跑步時都曾出現側腹痛(side stitch)的問題,在運動時出現的側腹痛文獻一般都稱為因運動而引致的短暫腹腔痛。側腹痛的成因很多,眾說紛紜,其中四個常說的是肌肉痙攣、暖身不夠、脹氣以及飲食過量。
側腹痛的主要發生在停止運動一段時間,重新開始接受運動訓練的初期,或偶而才運動的人。一般認為,側腹痛是因呼吸肌在運動時血流不足,而形成的缺氧性疼痛。經過一段時間的跑步訓練或呼吸調節訓練,即不會再有側腹痛出現。
1. 與呼吸有關的肌肉痙攣:剛開始跑步時,呼吸突然變急促,呼吸肌收縮不協調,就容易引發導致側腹疼痛。
解決之道:此時可先放慢跑步速度,邊跑邊做側邊伸展,把單手舉到頭上,手心向上,手腕內側朝外,讓舉起手臂那邊的側腹往外凸出,邊再把手臂往上伸,並儘量把肩胛骨往上提,確實伸展側腹,有助減輕側腹疼痛。
2. 暖身運動不夠:如果在身體還沒熱身好就全速跑步,會有大量的血液被送到下半身肌肉,讓全身的血液量失去平衡,這會以側腹疼痛的形式表現出來。
解決之道:這種情況下,可先做走路等暖身運動,身體逐漸暖起來就能消除側腹痛。
3. 飲食產生的氣體留在身體裡:跑步會讓腸道蠕動,若吃下肚的食物產生氣體且移到體內,就容易引發疼痛。
解決之道:經常出現類似困擾的人,應改變跑步前飲食的習慣,跑步的前一天就少喝碳酸飲料,並少吃膳食纖維多的薯類。
4. 來不及消化:在跑步前吃太多,吃下肚的食物還未被消化,一旦開始跑步,身體不僅要運送大量血液到胃里以幫助消化,又要運送血液到腿部肌肉,在身體各處器官哭喊著要血的情況下,容易導致造血不夠,使脾臟發出不適。
解決之道:因此,建議運動前飲食應以低脂肪食物為主,若吃下脂肪多的食物,所需的消化時間更長,運動出現側腹痛的機率也越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