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因為工作比較忙所以就沒去健身房,後來因為朋友生日各種聚餐拖了好幾個禮拜都還沒去。真的就是提不起勁。」這聽起來是不是很熟悉?相信大家都有過這種經驗,好不容易培養規律運動的習慣,可能哪天因為約會、加班、或純粹自己懶,就休息了一次。就是這麼一次,之後卻莫名提不起勁。運動心理學家 Laura Williams 提到,人是可以同時享受慵懶和運動刺激的,這兩種類型的「活動」通常都是相輔相成,而我們只需要學著如何找到完美的平衡。你說這不是廢話嗎?現在就讓我們來和大家分享如何讓你找回運動感覺的方法吧!
即使是有運動習慣的人也是會懶惰的,克服懶性的方法,就是擁抱它。心理建設非常重要,你不需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沒有人能夠一夕之間從這種人變成那種人。相對地,你需要了解自己、接納自己,和自己說一次:「對,我就是懶。懶惰很爽啊。我可能會一直懶下去?但我還是可以很健康,很懶惰的人也可以運動啊。」
如果你和我一樣是那種出門才有辦法提起勁運動的人,那麼健身房離你近不近就變得非常重要!畢竟如果連一個45分鐘的運動都這麼難說服自己去做了,怎麼可能還有辦法花半小時的車程去做這件事?一定要讓自己有能夠輕鬆運動的捷徑,如果你不是晨型人,那就不要硬逼自己一大早去運動,這樣只會讓你更討厭運動這件事;對於你不想做的事,終究能找出無數個理由去阻止自己的。
其實就是這麼簡單而已!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曾經研究,在運動時聽重拍音樂能夠有效增加15%的耐力,因為音樂能夠讓大腦稍微分心,讓你的身體稍微不覺得運動很累。所以,無論你喜歡聽嘻哈、流行或是電音,如果你認真準備歌單,相對地也會對運動這件事更起勁的。
有規律的運動是很好,但如果你開始厭倦了,就表示需要一點突破了。如果你到了健身房還是覺得有點提不起勁,打破自己的循環就是關鍵!平常都是先踩飛輪?還是先舉槓鈴?稍微交換一下順序吧!新鮮感是很容易創造的。
這個原理其實不難懂,只要問一下身邊有寵物或小孩的人,通常最有效的就是獎勵。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好了:咖啡。很多人對咖啡成癮,如果一天沒有喝就很難開始。那麼我們來進行個小實驗:除非你運動完,不然不能喝咖啡。運動完才能喝。就這樣。
接著等你運動完之後,當你喝下那第一口你一直心心念念的咖啡…嗯,是不是很簡單?犒賞自己,有兩個原則要遵守:一、獎勵必須是即時的,沒有什麼一個月後才怎樣怎樣的,獎勵感絕對會大減!二、必須建立在自己真正迫切、渴望的事物上。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得到它,你可能會不開心、很不開心、最不開心那種。運動完才能看自己想看的劇、運動完才能做愛等等,這些都是非常有用且可靠的獎勵,切記,不要選「沒有也不會怎樣」的事來獎勵自己!
其實這也是心理建設的一環。很多人想到一運動就要在健身房泡兩個小時,往往就直接想放棄。那個半小時怎麼樣?如果把運動時間拆開來,也是可以的。怎麼拆?早餐前的十分鐘、午餐前的十分鐘、晚上再十分鐘。半小時的運動量搞定。雖然很短的運動不見得能有成效,但專家也認為這樣的運動方式是有效的,而且能夠更加幫助你重新拾回運動的習慣!並不是長時間的運動才有效,不需要逼迫自己去想像一運動就要「花好多時間」,快速短時間的運動,也好過完全不動!
有些事雖然簡單,但還是需要被提醒。你可以看看自己之前運動完後的自拍,容光煥發或是充血的樣子,再對照一下現在完全懶得動的自己。是不是很想念那個自己?去運動吧!另外,也有鄉民推薦可以看一些運動廣告或是電影來激勵自己,看完就帶著感動立刻起身去運動,真的很有用!
很簡單,告訴全世界你要去健身房了,所以就去吧(你沒去就糗了)。
首先,任何一種新的運動都有助於提升你去動的意願。試試團體課吧! 為什麼?因為在團隊意識凝聚的前提下,更能夠激發人的潛力,心裡想著「我努力!我要撐過去!因為大家也在做一樣的事!」
無論是朋友也好、同事也好,有個健身夥伴真的能夠讓你更想也認真運動。不僅可以互相勉勵、交換心得,最重要的是在有人與你互動下,更能夠提升整個健身體驗的新鮮感。甚至可以用「誰遲到就請吃飯」這類的小事來激勵彼此,千萬不要小看這些小事,這些都對你想要抗拒自己惰性的動機非常有幫助。
好啦,也不見得是炫耀,更正確的說法是「分享」。雖然說運動主要是為了自己,但如果能夠和身邊的人分享自己的改變、得到一些正面的回饋,絕對會讓你更能夠持之以恆。身邊的人絕對會注意到你的改變,提醒你「繼續下去就對了」。
人嘛,有時候就是需要一點刺激。無論你是要去健身房暗中和別人較勁,或下載像 Fitocracy、iMapMyFitness、Gym Buddy等健身應用程式和自己比賽都好,記錄你的運動成果,分享出去,也許明天就有人打破你的紀錄了呢?好啊來比啊。
有研究發現在戶外運動的人能夠更加感受到活力以及青春。出門運動的人,情緒似乎被日常鳥事影響得更少,他們比較不容易感到壓力、沮喪、挫敗。最重要的是,他們更能享受運動後的感覺,並且傾向繼續這樣的習慣。覺得有點低潮嗎?與其喝酒澆愁,不如出去跑跑吧!跑完回家路上再喝也不遲。
想要減重,但是跑步又很累?讓我們跟你分享一個小秘訣。把你最愛看的劇放在跑步機上吧!無論是手機或平板,邊跑邊看!這樣一來,燃燒卡路里的時候,你反而不會覺得這麼累,都被劇情分心了呢。
如果上面講的都對你沒有用,站起來總可以了吧!椅子什麼都幫不了你的。你讓身體呈現靜止狀態的時間越長,就會越難起身去做些什麼。對,我知道,可是坐在那邊發懶真的很舒服啊!但切記,維持久坐不動的姿勢是很容易引發各種疾病的,所以給自己拉一把吧,訂下提醒,每個小時站起來走一走,不是要你去健走,動一動拉拉筋也好,有精神了就可以去運動了。
仔細回想,看看當初是什麼驅使你開始運動的吧!回想起來之後,看著鏡子裡面的自己,好好審視一下,是不是很想念運動時的感覺呢?運動對身體的好處不用多說,但請相信,你真的可以透過運動來好好愛自己。
本篇文章由「健身工廠」授權刊登
責任編輯/David
你是否每天都睡眠不足常常打瞌睡?然而,患有睡眠障礙的人實際上遠遠超出你我的想像,根據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數據,在美國有35.2%的成年人每晚的睡眠時間少於7個小時,這可能導致睡眠不足,從而導致持久的身心健康問題。擁有充足的睡眠可改善學習效果、保持警覺並幫助腦子做出正確的決定,另外,還能有助於維持心臟健康和荷爾蒙的平衡並保護我們的免疫系統。
相比之下,當我們睡眠不足時就與參加冒險行為一樣,同時,也會增加心情抑鬱、肥胖症和糖尿病有關的疾病風險,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將良好的睡眠品質定義為以下這四點:
1.佔你上床總時間的85%。
2.上床不到30分鐘就能入睡。
3.睡眠中醒來不會超過1次。
4.入睡到起床能超過20分鐘。
壓力有許多消極的含義,但這是人類和動物不斷發展的一種反應,使他們能夠應對重要或危險的情況。在人類中,壓力會導致植物神經系統(ANS)釋放激素,例如腎上腺素和皮質醇。這些激素可提高心率,使血液更有效地循環至重要器官和肌肉,使身體在必要時採取立即行動。這種反應稱為戰鬥或逃避反應,在進化的早期階段對人類生存至關重要。如今,對生存沒有威脅的問題可以引發戰鬥或逃跑反應,例如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或困難。
然而,長期壓力會對身體產生的影響可能也超乎我們的想像。在生活中偶爾感到壓力是正常的,但是長期的壓力感將會導致神經系統長時間保持喚醒的狀態,當身體長期處於這種緊繃的狀態會嚴重影響身心健康。另外,壓力的一種影響是它可能會導致睡眠不足,經常處於高度警覺狀態會延遲睡眠的開始,並導致夜間出現快速焦慮的想法,同時,睡眠不足也會內心導致進一步的壓力。根據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的一項調查,在過去的一個月中有43%的13-64歲的人因為壓力而導致失眠。
1.固定時間上床
一般來說有許多的人在週五晚上或是假日時,都會比平常還要晚上床睡覺,然而,這樣的生活方式將會影響我們生理的節奏。我們的身體內都有一個生理時鐘又可以稱做晝夜節律,它與白天和夜晚的週期一致,能讓我們的身體睡眠或起床的週期處於一個24小時循環之中。而這個晝夜節律最適合有規律的睡眠習慣,例如保持相同的就寢時間和起床時間。
2.增加日照時間
科學家最近發現,長時間暴露於電子設備的光線下會使得我們生理時鐘大約延遲2小時,重新調節生理時鐘解決睡眠問題,最好的方式就是每天至少曬太陽30分鐘,這是因為陽光在調節睡眠方式中起著關鍵作用,當我們已經進化為在清醒時清醒,在黑暗時入睡。暴露在明亮的光線下會刺激我們的神經從視網膜(即位於眼睛後部的感光組織)到達大腦下丘腦的神經通路。
下丘腦上核(SCN)是下丘腦的一個小區域,向大腦的其他部位發出信號,這些部位控制著體溫,激素和其他功能,這些功能決定了我們是否感到昏昏欲睡或清醒。陽光將會告訴下丘腦上核(SCN)開始執行例如升高我們的體溫、釋放刺激性激素(包括皮質醇)以及延遲促進睡眠的激素(例如褪黑激素)的釋放直至天黑,隨著太陽下山後,血液中的褪黑激素水平迅速增加,這時我們就容易感受到疲倦,褪黑激素的濃度將會持續一整晚,直到白天它就會再次降低讓你清醒。所以,你可以選擇在窗戶旁吃早餐或是嘗試讓陽光盡量照攝到屋內,以幫助你的身體能快速的清醒。
3.夜間減少藍光
相信有許多的人在睡前都還習慣滑手機或看電腦,然而,這些動作都是影響我們睡眠品質的元凶。大多數基於3C的設備中所發出的藍光會損害睡眠,當我們已經快速的養成這些睡覺前的壞習慣,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導致我們無法正常的順利入睡,有多項研究也表明,3C設備發出的藍光可能會增加睡眠障礙等併發症的風險。另外,在晚上關掉燈並確保臥室沒有任何明亮的燈光,也可確保你在睡眠中不會受到干擾。
4.提高運動與飲食品質
每週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到劇烈強度的運動訓練,這不但可以帶來運動後健康的身體狀況,而且還可以提升睡面品質65%的驚人效益;更重要的是還能將腿部抽筋的情況降低68%,並將注意力集中的困難性降低45%。但是,在睡眠前1-2小時避免進行大量且劇烈的運動,因為這將會使得你較難以入睡。
另外,研究人員也建議,在飲食中多攝取飽和脂肪含量較低的食物以及蛋白質含量較高的食物,都可以有效的幫助你快速入睡,而攝取更多的纖維質則會意謂著更多的時間花費在深層的慢波睡眠階段。相比之下,多吃飽和脂肪含量高的食物與在深度睡眠階段所花費的時間減少有關,而更多的糖份攝入,可能會使你不容易一覺到天亮。
5.練習正念冥想
冥想與運動和飲食有著相關的聯繫,正念冥想旨在提高精神專注力,提高思想和經驗意識,減輕壓力,因此它可以成為解決睡眠問題的有用技術。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正念有助於控制壓力、焦慮、抑鬱、體重減輕、人際關係困難和生產力,現在正被當成應對睡眠障礙最新的工具之一,如果你的生活或工作壓力過大時,可以通過基於正念的療法來解決。
資料參考/ninds、medicalnewstoday
責任編輯/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