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配備館
  • NIKE致敬 AIR MAX 180 的藝術傳奇
1
NIKE致敬 AIR MAX 180 的藝術傳奇
2
我跑馬拉松 我還需要減肥嗎?
3
如何備戰春季到來的第一個馬拉松?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NIKE致敬 AIR MAX 180 的藝術傳奇

2018-03-21
配備館 跑步 NIKE 鞋子

1991年,Air Max 180的橫空出世讓運動員在空氣上跑步的夢想變成了現實。這雙鞋的Air Max單元和180度可視氣窗使Air氣墊單元可以與路面直接接觸。這不僅是耐克科技的一項重大進步,也造就了一種危險美學的審美風格。為了襯托這雙鞋不同凡響的外觀,幾位繪圖藝術家為它設計了一系列平面和電視廣告形象。德國人Alfons Holtgreve創造了一幅動感的黑白抽像畫作,象徵著運動員在進行體育活動時的激情與狂熱。

NIKE致敬 AIR MAX 180 的藝術傳奇

意大利人Marcello Morandini在他創作的圖像中將五彩斑斕的圖案與視角融合起來。來自倫敦的怪誕藝術家Ralph Steadman從伊索寓言中為他的圖畫搜尋靈感(他相信有了Air Max 180,野兔也能迎來出頭之日)。

Air Max 180 靈感來自野兔

Holtgreve Air Max 180採用黑色優質皮革,與質地精美的白色材質相得益彰。它的外觀模仿紙的表面,旨在向原始藝術作品中精緻繁複的剪紙圖案致敬。

Holtgreve Air Max 180
Holtgreve Air Max 180

Morandini Air Max 180承襲了藝術作品中的色彩與能量,不對稱的鞋帶眼增加了鞋子的趣味。

隨著2018年Air Max Day的到來,耐克推出三雙特別款Nike By You Air Max 180 iD專屬定制向Holtgreve、Morandini和Steadman的藝術畫作產生的深遠影響致敬。每雙鞋對應一位藝術家,配色靈感源自他們在1991年各自創作的180 Air藝術作品。

一群不拘一格的藝術家為Air Max 180 出謀劃策,而Air Max 93 則以全新Air 氣墊來襲。現在,這些鞋款重磅回歸,限時提供定制服務。前往Nike.com挑選自己喜歡的顏色和設計細節,打造風格獨特的專屬鞋款。

資料來源/NIKE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陳柏長
陳柏長

我跑馬拉松 我還需要減肥嗎?

2018-08-21
跑步運動部落陳柏長醫師瘦身馬拉松專欄

Sorry,這篇不是給想要跑步減肥的人看的,如果你原本身材比較壯碩又沒有在運動,只要運動加上飲食控制,體重自然就能減輕。這篇是要給進階跑者看的飲食建議。

我跑馬拉松 我還需要減肥嗎﹖

我們為什麼分享這篇文章?
進階跑者需不需要為了跑步表現而減重﹖陳柏長醫師先提出並解答了許多跑者的疑問「瘦子還需要減肥嗎?」,接著帶入運動所需營養素,教讀者如何分辨食物品質,最後直截點出實際計算熱量的方式。全文將提出問題→提供知識基礎→實際執行建議分為三部分,這也是我們在不清楚一個觀念時,從解開疑惑到執行的完整進程。本文讓知識更能貼近執行面,也徹底解答了「跑者需要減肥嗎?」的大哉問。

我是瘦子,還需要減肥嗎﹖

從小在家,我們的家人都沒有在做任何飲食控制,任何時間都是在吃吃吃。小時候最有印象的事是,週日看著百戰百勝,中餐從中午12點吃到下午3點,7點接著吃晚餐,然後一路吃到10點、11點。這樣所謂的沙發馬鈴薯家族,理論上應該各個胖到不行,但我想我們家有超強的基因,我爸最能吃,在家裡從沒看過他有一刻沒在吃東西的,但我爸是正常身材。而我從小到大只有被人說瘦,胖這個字眼離我非常遙遠。

或許你會說我當時在青春期,但我30歲出頭的時候跑步受傷,加上當總醫師,在醫院一但當上這個職位之後,幾乎都開始變成「腫」醫師。沒日沒夜地開刀,連續上班40-50小時,三餐不定(24小時開門的麥當勞常常是我的晚餐),這樣的生活作息下,我的體脂居然只有12%。近1年多我開始規律跑步,體重沒什麼太大變化(賽前賽後會上下差個1-2公斤),BMI算起來也在標準值的中間值,但如果跑步成績還想要進步,不少人都建議要減體重。我這麼瘦,還要減肥嗎?

較輕的體重可以有更好的跑步經濟性(短髮比長髮有更好的跑步經濟性,更何況是減個幾公斤),減少跑步的耗能,同時降低膝蓋的負擔,但是合理的馬拉松體重應該是多少?該不會是東非黑人那樣的身材吧﹖建議最佳的長跑體重是標準體重的下限值,以我目前體重還有將近10公斤的空間。然而最佳的長跑體重只是個期望值,要用健康的方式來達成目標,而不是持續運動並減少進食量,這樣會造成訓練強度不足及免疫力下降等狀況。

較輕的體重有較好的跑步經濟性

​從碳水化合物說起

簡單一句話﹕吃的健康自然體重就會降下來。但是基於我們是耐力運動員,不是一句吃得簡單就好,我們還需要有足夠的能量去進行訓練,因此我們要吃得健康又要吃到足夠的能量。由於以下許多資訊都來自歐美,跟亞洲現況略有不同,但是大原則不會有所改變。

菁英運動員的熱量有3/4來自碳水化合物,而美式食物中這樣的比例只有50%。碳水化合物攝取得當,可以讓日常訓練量維持在合適的強度,也能讓身體練習增加肝醣的儲存;反之,身體沒得到足夠的熱量來維持訓練,會造成疲勞、厭跑,甚至增加受傷風險。

東非跑者在訓練量最大的時候,可以每天攝取10g/kg的碳水化合物。素人跑者的跑量可能相對沒那麼高(很少人一天跑2次,但菁英選手幾乎都在「吃兩餐」),我們所需要的碳水化合物理當沒有菁英選手高。過多的碳水化合物不但不會增加肝醣的儲存量,反而會轉化為我們最討厭的脂肪。因此怎麼補充適當的碳水化合物,就會變成重要的功課。

根據每人的日跑量,建議攝取的碳水化合物量如下﹕
.30-45 分鐘﹕  3-4g/kg
.46-60 分鐘﹕  4-5g/kg
.61-75 分鐘﹕  5-6g/kg
.76-90 分鐘﹕  6-7g/kg
.91-120 分鐘﹕8-9g/kg
.>120 分鐘﹕   8-10g/kg

那脂肪跟蛋白質呢

在訓練或比賽的過程中,身體會消耗小量的蛋白質當作燃料。如大家所知,跑步等耐力運動過程中造成的肌肉損傷,也需要蛋白質來修復;每日建議攝取的蛋白質量在1-1.6g/kg,運動時間越久、強度越高,就建議攝取越接近上限值。

脂肪的攝取則沒有一個合適的答案,但研究發現攝取過少脂肪,也代表整體攝取的熱量可能不足,會降低運動表現、增加受傷風險。日常飲食可以少油,但不要讓飲食中完全去掉油脂,脂肪對於飲食熱量攝取仍佔據很重要的環節。

Omega-3是少數人常攝取不足的油脂,尤其現代人常有攝取不足的現象。魚類富含omega-3,因此可適量以魚油補充。Omega-3能降低運動後的發炎反應,也能帶來其他心血管系統的保護作用。

朝向馬拉松理想體重邁進

首先,我們要知道跑步消耗的熱量是多少,網路上有許多基礎代謝的計算機,加加減減後可以知道我們一天需要多少熱量。前文有提供跑者一天需要多少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透過這些資訊可以大致知道我們一天的熱量攝取要怎麼調配。不用精準到個位數,但是盡量以這樣的數字做為飲食指引。

現代人很多胖的原因是因為吃進品質不夠好的食物,如在沙發上吃著洋芋片、爆米花、喝著可樂。這些品質不高的食物往往成為肥胖的元兇,運動完後補充這些低品質食物,也是造成瘦不下來的原因。

高品質食物
蔬菜(包含根、莖、葉)
水果
種子類(花生、腰果、堅果)
瘦肉、魚肉
全穀類(全麥、糙米)

以上食物越前面的位階越高,蔬菜應該比水果攝取更多,水果比種子類更多攝取量。而市面上稱為「全麥」的食物不一定是真的全麥,這一點要稍微留意。

低品質食物
精製穀物(白米飯、一般麥片)
肥肉(和牛、五花肉、東坡肉)
糖果零食
油炸物

由上往下,越來越差。零食糖果基本上是能量炸彈;油炸物會透過油脂使原本食材的熱量增加近一倍。依據《糖、脂肪、鹽:食品工業誘人上癮的三詭計》一書描述,油、糖可以讓人喪失飽足感,進而吃下更多的熱量。

要所有的跑者都不吃口冰淇淋、喝杯可樂是有點不切實際,所以適度吃點低品質的食物無傷大雅。要每天都維持高品質飲食也有所困難,可能出去跟朋友聚餐就爆掉了。所以以週為單位,比較不會有太大的心理壓力,也能有較好的執行力。高品質與低品質食物盡量維持8比2的比例,並記得攝取食物的優先順序。

低品質食物

實際操作

點心﹕以一般常識而言會建議不要吃點心,但耐力運動消耗量大,可以吃少許零食,但以水果等天然食物為主。
醬汁﹕除非直接吃醬汁,否則熱量可以忽略。
飲料﹕飲料如果不含糖,可以忽略不去計算熱量;如果含糖就要把它算做一份甜點。
果汁﹕未經過濾的果汁(例如整個西瓜放入果汁機打)可以算一份水果,一般的柳丁汁要算半份水果半份零食。
酒類﹕小酌有益身心健康,以一天一杯為限,用常識來判斷怎樣的酒量是合適的。
早餐﹕早餐常見的三明治裡面可能有生菜、番茄,一塊算不上是瘦肉的肉片,加上吐司。這時候只能算半份蔬菜、半份肥肉、半份精緻穀類。早餐更常見的問題是蛋白質攝取不足,以晨跑者為例,跑後需要蛋白質修復組織,但如果以麥片當作早餐,蛋白質可能攝取不足,因此要將蛋白質加入早餐中。
能量包﹕常見於跑者使用的能量包,也應計算在低品質的食物中,一次長跑可能會消耗3-4包能量包,這意味著那週低品質食物的Quota被使用掉一部分。

關於陳柏長醫師經歷
.Pose Method® Level 1 認證教練
.Garmin 亞太區跑步教練培訓
.RAD 自我肌筋膜放鬆國際指導員
.醫師高考及格
.衛生福利部署定專科醫師
個人簡介
素人跑者,熱愛跑步運動,追求最新的跑步知識,以挑戰六大馬完賽為目標。目前已完成芝加哥馬拉松(2014)、東京馬拉松(2014、2015、2017)、紐約馬拉松(2017)、倫敦馬拉松及柏林馬拉松(2018);正努力利用工作之餘,使用科學化週期訓練強化自己,以取得波士頓馬拉松資格,期許在2020年前完成六大馬拉松。

部落格 陳柏長醫師的跑步筆記
FB  陳柏長

/ 關於陳柏長 /
陳柏長

經歷

Pose Method® Level 1 認證教練

Garmin 亞太區跑步教練培訓

RAD 自我肌筋膜放鬆國際指導員

醫師高考及格

衛生福利部署定專科醫師

部落格 陳柏長醫師的跑步筆記

FB 陳柏長醫師 跑步讀書室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如何備戰春季到來的第一個馬拉松?

2017-02-20
跑步跑步訓練知識庫觀念馬拉松

當春雷響起的那一刻,雙腳也開始蠢蠢欲動,只要身為跑者的人都知道,新的目標要開始了。此外,有許許多多的大型國內外賽事,也都將於春天執行,很多人將在這個季節迎接人生中的第一場馬拉松賽,那麼在備戰的時候我們需要注意一些什麼呢?

如何備戰春季到來的第一場馬拉松

 1  選擇一場適合你的馬拉松賽

每一位跑者都是獨一無二的,若是人生第一場馬拉松,建議選在自己的城市所舉辦的馬拉松,因為對於初次參加馬拉松比賽的選手來說,主場優勢是很重要的,這代表著你不需要適應新的食物、環境,也不需要去適應時差,而且在賽道兩邊還會有你的家人和朋友、跑有為你加油,有利於發揮出自己的最佳水平。如果你的城市沒有舉辦馬拉松賽或是較適合的賽事,那麼請盡量選擇那些氣候、海拔與你居住地差不多的地方,這樣有助於身體快速適應,避免在比賽中出現身體不適的狀況。

 2  找出一套合適的訓練計劃

循序漸進適非常重要的,馬拉松的訓練計劃應該結合你目前的健康狀況和運動經驗,如果在你平日跑步的基礎之上突然增加很多的里程數,身體自然會吃不消。舉例來說:你一周跑步四天,每次跑步3-6英里或者是每周跑3-6英里,但一周也有4天的跑量…以上這兩種練習方式,如果想要突然開始馬拉松練習都是不明智的決定,就算逼著自己開始練習,其結果也絕非是你想要的。

循序漸進,就是在你平日跑步的基礎之上逐漸增加1-2英里,讓身體有一個充分的適應過程。請記住:馬拉松訓練的首要目的,就是保證你能夠以健康的身體站在起跑線上,同時為比賽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說,人生第一次參加馬拉松賽成績並不是最重要的,只要能夠完成比賽就是一種勝利。

 3  做好訓練的準備

當你已經在一項賽事中報名,同時已經對科學訓練做好了計劃,接下來就是開始正式的訓練了。通常來說,在正式的訓練開始之前,你最好還有一段時間的準備期,在這段準備期中,你可以做一些短距離的跑步練習和一些必要的交叉訓練,目的就是讓你的身體變得更加強壯,更能適應馬拉松訓練的要求。比如說,肌力訓練能夠增強你的肌肉,這能幫助你提升平衡感,降低訓練中受傷的風險;此外你還可以做一些瑜伽或者彼拉提斯的練習,這可以增加你身體的柔韌性,這些對於你接下來的訓練將有很大的益處。

 4  保持最佳狀態,設定成功目標

當你正式開始馬拉松訓練之後,你需要得到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因為你的作息時間和生活方式都會發生一些改變,甚至連工作時間也可能也會受到一些影響,這些都需要得到身邊的人的理解和支持。

此外,除了自己練習外,還可以加入一些跑團其他跑友一起練習,因為馬拉松訓練是漫長艱苦的過程,當跑道之外還有其他人在為你加油時,你會感覺這段路程沒有那麼漫長,當然,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跑鞋以及準備一個滾筒也是非常重要的,賽後可以利用他放鬆。

在第一場馬拉松比賽之前,進量保持放鬆的心態,並讓你的身體處於最佳狀態,沒有任何一項計畫是完美的,讓自己保持最佳狀態,開心地迎接春季的初馬吧!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