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肌肉怎麼練為何都無法一直持續成長呢?有許多在健身房重訓一陣子的人,都會出現以上這樣的問題,這時候你想要到的解決方式是增加訓練重量還是增加訓練組數?然而,以上這兩個方式其實都沒有錯但也不算完全正確,因為,增加過多的訓練重量有可能會導致運動傷害的風險提升,而增加訓練組數最後也會因為肌力不足而產生代償現象。
因此,在健身界有一句名言「你的肌肉不會知道你舉起多少重量,但只知道它要承受多少的張力時間」,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無論你使用多少的重練做訓練,肌肉沒有適當的感覺到張力都是白費功的訓練。所以,你可以在健身房看到有某些人,重量拿的不重但在離心時都會放慢速度,讓肌肉的張力時間增加,進而提升肌肉的感受度。這也就是在90年代十分興起的TUT(Time Under Tension,肌肉受張力時間)訓練技巧,它背後的原理簡單來說,就是肌肉的生長(Hypertrophy)除了可靠力學張力(Mechanical Tension)的刺激引發外,也就是有計畫地逐漸增加所舉重量(Progressive Overload),還可以靠代謝壓力(Metabolic Stress)而延長肌肉刺激的時間,據說能增加代謝壓力達到更佳的增肌效果。
讓肌肉在訓練過程中,處於緊張狀態是你的肌肉在一組訓練中承受負荷的時間,這包含著在向心階段峰值收縮與離心階段所花費的時間,因此,就是說如果你正在進行每組10下的重複訓練,而每1次的重複都需要3秒的時間來完成,那麼在這一組訓練之下你的肌肉就會承受30秒的拉伸時間。
如果你要執行相同的訓練次數,但花了2秒鐘舉起重量(向心階段),在峰值收縮過程中停頓了1秒,並採用3秒鐘來進行降低動作(離心階段),那麼這一組的訓練之下肌肉就會承受60秒的張力時間。簡單來說,即使你的訓練重量與訓練次數不變,但肌肉在緊張的狀態下所花費的時間就多一倍,而接受到的刺激也能轉化為增肌的效率,這也就是為何會常常聽到教練說「放下的時間要比舉起的時間長」的原因。
這裡要再次提醒!肌肉是無法了解何時舉起10公斤的啞鈴10次,但它一定可以感受到10公斤的啞鈴要使用多少的張力來進行,因此,要增加肌肉的刺激度與工作量,就請增加肌肉承受負荷的張力時間。
我們都已經知道要讓肌肉出現肌肥大現象,必需要透過肌肉組織的破壞與修復過程,讓肌肉纖維直徑增加進而造成肌肥大的狀態,有許多的研究都證實,造成肌肉肥大的最佳次數範圍是8-12RM之間,但卻還不清楚造成肌肥大的TUT(Time Under Tension,肌肉受張力時間)。
關於這點,有一位來自於加拿大的肌力訓練教練查爾斯·波利奎因(Charles Poliquin)表示,他能夠針對特定的訓練目標,讓肌肉在緊張狀態下發展最佳的時間範圍。他特別針對肌肥大做出以下的說明,如果你的目標是針對肌力與肌肥大,建議在每組30-50秒之間訓練;如果你要的目標是肌肥大而不是肌力,就可以將每組的肌肉張力時間控制在50-70秒之間。
了解了以上Poliquin教練所建議的TUT時間之後,接下來你需要的就是一點數學的計算過程,即可安排出最佳的肌肥大次術與重量設定,例如執行8-12下重複時,你的TUT時間一下就必需要4-6秒來執行。
在2012年時,研究人員以研究緊張狀態下延長時間對蛋白質合成的影響進行了一項研究,在這項研究中,八名每周至少訓練兩次腿部肌肉的男性進行研究,使用了其1次重複最大值的30%進行了3組單腿伸展,分別在一條腿上以六秒鐘的向心和六秒鐘的離心動作,另一條腿以1秒的向心和1秒的離心動作。
接著,研究人員在運動後的6、24和30小時對兩腿的肌肉組織進行了檢查,6小時後,收縮緩慢的腿部運動誘導的線粒體和肌漿蛋白合成速率提高了114%,收縮速度較快的腿部中只有77%。24-30小時後,線粒體蛋白質的合成率分別提高了175%和126%。這樣的結果表明,肌肉在張力狀態下增加時間,可能導致肌肉蛋白質合成效率的增加並且這種合成增加的更快。
延長肌肉緊張的時間,是否真的能提升肌肥大的效果呢?關於這點真的很難有明確的說明,因為,現階段肌肉張力的時間只是一個理論,研究方面的報告並沒有很多。不過有些人會透過這項理論,進而過份執著於每組的張力時間,讓向心的時間變得過於緩慢,以至於忽略掉重量與其餘的訓練要件,但TUT這樣的訓練方式對於一般大多數的人來說,離心與向心的速度稍微做慢一點,確實可以令訓練的目標肌群更容易感受到張力與刺激,因此,你可以嘗試看看TUT的訓練技巧在肌群訓練上,感受一下不同的肌肉刺激度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資料參考/mensjournal
責任編輯/David
你認為健美比賽在不使用黑魔法的狀態之下,台灣人是否能與外國選手在舞臺上一較高下?在今年11月剛獲得WNBF自然健體職業組世界冠軍的Zack,用一個冠軍獎牌向我們證明了國外的月亮不見得比較圓,只要你願意相信自己就有機會超越他們!Zack這次所獲得的冠軍獎牌,是由一個嚴格執行測謊以及藥檢成立的世界自然健美協會(WNBF)所舉辦的年度職業賽事,這場賽事匯集了世界25個國家超過280位健美好手於美國洛杉磯同台較量,而他為何能在許多的外國選手中脫穎而出呢?
【延伸閱讀】你不能不知的WNBF國際自然健美賽事在台灣
甫獲得WNBF自然健體職業組世界冠軍的Zack,在高中時跟我們一般的男孩一樣喜歡打籃球,然而,身高超過180公分的他原本以為憑藉著高度就能在球場稱霸,但這樣的優勢卻在實際上場時讓他吃了許多的敗仗,原因沒有別的「一切只能怪自己太瘦弱!」Zack這樣的跟我們說著。在經過一連串球場上的失敗過程,他開始找尋要如何讓自己變的更強壯的方式。Zack表示,一開始我沒有什麼重量訓練的觀念,只在網路上搜尋「該怎麼變壯」的方法,因此,我在高中時期就採用一些徒手訓練,讓自己身體變得比較強壯,但也只限於讓身材稍稍的做出一些變化。真正接觸健身是在我進入了大學後才開始,那個時候學校有一間簡單的健身房以及一些簡單的重量訓練器材,然而,一點重量訓練觀念都沒有的我,許多的動作資訊也都是從網路上學來,沒有像現在這樣用一些科學運動的方式安排訓練課表,就很單純的想練哪就練哪,現在看起來當時一切就只是「亂練」,直到3-4年前才開始去上一些有關運動的課程,認識一些健身教練才真正開始學習健身的正確知識。
為何會想當健身教練?當我們提出這個疑問時,Zack用著一種非常陽光的笑臉跟我們表示,「教練這個工作一直都不在我的生涯規劃裡!」,在大學時期,Zack曾經念過跟健身有那麼一點點相關的食品營養系,但卻因為念的不好而轉到比較適合自己的企管系就讀,在念書的時期正因為對健身的興趣與熱情,因此,在健身房擔任巡場的工讀生,同時,也因為身高關係有在外接一些模特兒的工作,但這些工作都只是一般的打工兼職狀態,對於實際的收入狀況來說,也相對的沒有非常穩定,直到有一天遇到FIT IN健身房的總監Eason,Zack表示,當Eason有天問我有沒有興趣來他的健身房上班?說真的我當下也沒想太多,只覺得反正我對健身有興趣,那去多學個一技之長又能順便健身,當教練也許是一個不錯的工作方式,雖然,我一直對於教人健身這件事沒什麼多大的興趣,但我想這也許一種挑戰那不如就試試看吧!就因為這樣,我在2年前左右開始了教人健身與參與國際健美賽事這條路。
【延伸閱讀】上班族也有健身夢!健體備賽前你該注意什麼?
「家人對於我參加國際賽事不是非常的支持,但只要我有奪牌它們就很開心的到處跟親友炫耀!」Zack默默的跟我們說著家人對於他參賽的反應。為何會有這樣的反應呢?Zack表示,因為,出國參與各項國際賽事,基本上我們都需要自行負擔所有的費用,包含著賽事的報名費、機票、住宿與一切的雜項開銷,再加上我們日常用於訓練與飲食的開銷花費,雖然,比賽奪牌會有獎金,但這些都只是杯水車薪,根本不夠我們的開銷費用,所以,當我第一次出國比賽之後,家人就很不希望我再出去比賽,他們認為我已經有比賽的經驗,為何還要一直的去出國比賽,好好的在台灣當教練賺錢不是比較好嗎?但我覺得參加賽事是我想要表現出的堅持與熱情,再加上這些比賽帶給我的經驗是無法用金錢來做衡量與換取的過程。
其實,我的第一場賽事必沒有感受到多大的壓力!因為,我想著反正就只是上臺去學習一些經驗,順便可以去旅遊到處看看而已,但沒想到義大利那場World Champion賽事讓我獲得了冠軍獎牌,接下來的第二場賽事,我才開始有了要比就一定要拿名的壓力出現,同時,也因為比賽會看到來自世界各國的頂尖選手,你就會默默的想著「他們每個看起來都那麼強了,如果我再不努力那憑什麼跟它們一起站上舞臺」,但也因為這些壓力讓我自己發現進步很多,知道要如何訓練加強自己與展現自己的自信心,所以,比賽的壓力絕對是進步最強的動力;我絕對相信一句話:「健美比賽沒有奇蹟只有累積」!因此,我們必須每天都要認真的面對自己的訓練,不可以有一絲一毫的鬆懈與怠惰。當我想偷懶時都會問自己,有時間滑手機為何沒時間健身?!
這次出國是到美國洛杉磯比賽,我最大的感覺就是在國外它們對於健身的觀念與氛圍大概比臺灣進步30年左右吧!因此,它們很多優秀的選手都是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接觸健身這件事情,例如它們從8-10歲左右開始接觸訓練,我們從18-20歲開始接觸,當兩者都同時於22歲時站上舞臺比賽的時候,它們幾乎都已經有12年以上的經驗,而我們卻可能只有2年左右的經驗,這經驗的累積就相差了大約10年左右;所以相對來說會發現它們很容易出現許多職業選手,就像我前面有說到「健美只有累積」。
接下來在飲食方面,國外的選手相對於我們來說,備賽的方便度比我們要簡單許多,像這次我們在賽前2-3天左右就先到洛杉磯去適應時差與環境,也發現無論是餐廳或一般的超商,它們隨時隨地都能輕易的吃到蛋白質含量極高的食物,甚至於超商有賣高蛋白飲品,反觀臺灣,我們要吃到高蛋白含量高的商品相對來說就比較困難。
【延伸閱讀】健美與健體的訓練及飲食差異
另外,我們先撇除上面說的這兩點,我們會發現其實臺灣的選手真的不會比他們弱,就像我當天在比賽會場有個大約22歲的義大利選手,他認為我是去比過IFBB的職業級選手,怎麼會來這邊比賽?這個時候我才發現,其實我們只要每天的認真訓練加上用心的程度跟他們一樣,體型上真的不會輸給那些練很久的國外健美選手,尤其是像這種特別強調嚴格藥檢的自然健美賽事。
2年內參與了5次國外賽事,接下來明年你將要挑戰哪個賽事?Zack表示,我們今年這兩次去參加WNBF的賽事,有跟自然健美協會的理事長提到,想在2019年於臺灣舉辦這樣的自然健美賽事,讓更多想要在自然健美這個領域發揮的人,可以透過這項比賽了解這樣的賽事結構,而目前這兩場賽事會安排在4月跟8月的時間舉辦,所以,我們團隊的重心都會放在積極推廣這項賽事上面,那因為即將於臺灣舉辦的這兩場賽事是屬於職業卡資格賽(業餘組),所以,像我已經在11月拿到職業卡的職業選手就不能參加這兩場比賽,因此,我個人就會將比賽重心放在明年8月的IFBB職業卡資格賽,除了可以累積不同的比賽經驗之外,也想要挑戰看看自己跟國外的IFBB選手到底落差有多大,也希望能夠獲得不錯的名次。
【延伸閱讀】IFBB職業卡是走上國際健美舞台的金鑰匙?
專訪、撰文/David